詩人在3個階段聽雨,各有不同感受,寫出人生的3種境界|百家故事

2020-12-15 文學漫談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南宋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特殊地位,它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詞在唐代興起後,在宋代不斷發展壯大,進入了全盛時期。南宋有著名詞人代表人物,如辛棄疾,陸遊、蘇軾、李清照等。還有很多詞人的作品,深受大眾歡迎。南宋詞人蔣捷流傳後世的詞有九十多首,他的詞思想內容充實,風格和寫作方法多樣化,堪南宋時期詞壇的高手之一。

蔣捷字勝欲,號竹山,是今江蘇宜興人。蔣捷出身於官宦世家,年少的蔣捷生活無憂無慮,除了讀書就是玩樂,是典型的貴族少爺。成年後隨著父母的離世,家境是每況愈下,吃完老本就得靠自己打拼,從高高在上的貴公子落到的地上蔣捷,刻苦讀書,再加上他天資聰穎,在公元1275年考取了進士,也成為當時詞壇上出類拔萃的才子。蔣捷在朝廷雖然官職不大,但也能安定生活。可是元兵南下,南宋滅亡,兵荒馬亂。蔣捷忠於南宋,對元朝賜予的官職果斷拒絕。無家可歸的蔣捷漂泊異鄉。

話說一天晚上,蔣捷奔波躲避元軍,到了晚上還沒有住宿的地方。就來到山上的一座寺廟。可是大廟門緊閉,山門不開。蔣捷來到側門處敲打門環,半天才出來個小和尚。小和尚伸出腦袋說:「彌陀佛,施主深夜來有何賜教?」蔣捷說想借宿一晚。小和尚說到裡邊請示師傅在回應。又過了半天,才打開門讓蔣捷進到寺內。這個寺廟院落很大,只是現在衰敗了。

老和尚正在打坐,看見蔣捷進來,先仔細打量他,老和尚會相面,一看蔣捷是文人相。別看蔣捷落魄,但也曾是朝廷官員,底子好氣質佳,兩人開始喝茶聊天。談到國家國破家亡,都長籲短嘆,一臉哀愁。蔣捷感慨自己原來家境殷實,到自己這輩,本想再振興家族,可是元人入侵,連國都沒有了,哪還有自己的小家,真是無顏面對列祖列宗啊。

蔣捷在住所躺下,可是思緒萬千,心裡是五味俱全。正在此時,屋外下起了小雨,雨點落在窗戶上的聲音,更讓蔣捷難以入眠。往事湧上心頭,想到年青時的風光,春雨的夜晚,在歌樓上和朋友喝酒取樂,那時聽到的雨如絲竹聲音令人陶醉。可是現在元兵侵入,每天疲於奔命,百姓苦不堪言,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出頭啊。蔣捷坐起身,拿著屋裡的銅鏡照著自己,就見自己已雙鬢斑白,更加的憔悴不堪。歲月無情,從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轉眼就變成白髮的老者。蔣捷內心無比的傷感,人生的悲歡離合不就是像一場春夢嗎。漂泊在外的蔣捷百感交加,眼含熱淚提筆寫下了一首經典的詞作。讓我們看看詞人在少年、壯年、和晚年三個階段聽雨的感受。

《虞美人·聽雨》 南宋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虞美人是著名詞牌名,這首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這首詞也是蔣捷代表作。從聽雨的角度,描寫詞人從少年、壯年、晚年不同人生的三個境遇。少年輕狂不知愁滋味;壯年經歷人生的磨難,體會到人生的不易,生活的艱辛;一晃就到了老年,滿頭白髮的詞人在孤寂寒冷的僧樓裡傾聽夜雨。表現詞人歷經滄桑,悲苦的心境。

這首詞是說,少年時在豔麗的歌樓裡聽雨,盞盞紅燭的微光映著輕盈羅帳,少年感到雨似絲竹的樂聲,悅耳動聽,一片溫馨的景象。壯年在異鄉飄搖的客舟上聽雨,茫茫江面,江水與天空的低雲連成一片,寒冷的西風中,傳來陣陣孤雁的哀鳴,令人感到悽涼和惆悵。

今天我獨自在寺廟的僧房裡聽雨,已經是兩鬢如霜,人到暮年了。經歷太多的悲歡離合早已經身心疲憊,任憑臺階前的冷雨一滴滴落到天明吧。

蔣捷的這首詞,不全是暗淡的語氣,有時也振起筆觸,開闊意境,體現出詞句清麗的色調。

詞人蔣捷聽雨的三個階段,富有哲理,仿佛是人生的三段感悟。從古至今,不管是春雨還是秋雨,年輕人聽雨,都是那麼悅耳動聽,非常愜意;中年人聽雨,會思緒萬千,一番滋味在心頭;老年人聽雨,百感交集,感慨人生苦短,一聲嘆息。

相關焦點

  • 相同的雨,不同的時期去聽會有不同的感受,一首詞包含詩人的一生
    蔣捷一首《虞美人·聽雨》影射出了自己的人生,也是許多人的一生。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講到雨,每個人不同處境、不同心情、不同年齡所思所感都是不一樣的。詩人便用他一生三個階段聽雨的不同感受來表達自身的境遇。讀完似乎也被詩人詩中的情緒所感動,久久不能釋懷。詞第一句寫詩人年少時,少年人不時憂愁,無憂無慮,在歌樓上聽雨,心情輕鬆愉悅。
  • 易經有3層境界,分別代表了人生3個階段,讀懂的都是高人
    中華傳統文化的易經,其實就是講修行的過程,易經64卦分別代表了人生64個階段、64種境遇,而每一個階段,裡面都是有不可預知的變數,有兇險的猛獸,也有快樂的果實,怎麼去體驗,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聖人讀易經,能參悟宇宙的智慧,有治國平天下的願望,小人讀易經,於是又產生了厚黑學的理論。
  • 3個階段苦樂各有不同,你在哪個階段?
    這樣的提問,多半是認為「健身是痛苦的」,潛意識裡有擔心和畏懼。客觀地說,健身的過程有苦有樂。御行君的切身體會是,隨著運動健身的深入、鍛鍊水平的提高,在健身過程的早期,鍛鍊者會感覺「苦」多一點,越往後「樂」會更多一些。或者可以說,健身中能得到多少痛苦和多少快樂,和鍛鍊者所處的健身階段有關。初級階段:減了肥,一身輕!
  • 原創散文:《聽雨》
    聽雨文/雨小荷(河南)聽雨,想想都是很美的事情,何況是真的身臨其境聽雨呢?那是一種美妙的感覺,是人生中一種獨特的亨受。而一位清秀的長髮女子,手握一縷茶香,在窗前駐足、凝望,神色淡然,靜心聆聽雨的絮語……這是我最嚮往的聽雨境界,放下心中的一切煩惱與憂傷,浮躁與焦慮。於寂寥中聽出一份靜怡,一份淡然。聽雨,最好是那種輕柔的細雨,抑或小雨,不急不緩地下著。靜心聽來,能聽出靈魂深處的聲音。
  • 這首詞寫出了人生三個階段,你處於哪個階段?
    聽雨宋·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 南宋詩人的這首「失眠詩」,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孤獨是人生的一種常態,與生俱來,無法迴避。第一種和第二種孤獨很心酸無奈,卻也是塵世最常見的孤獨,而第三種是很多人嚮往的境界。可惜,三千繁華,又有誰能真正看透呢?今天給大家講的這首詩也是關於孤獨的,寫於詩人被放鴿子後,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 蘇東坡有五首詩詞,既是人生五種經歷,也是做人五種境界
    一個人的境界絕不是憑空得來或是與生俱來,境界的高低往往取決於一個人的生活歷練程度。所以,楊絳女士百歲感言時,曾寫到: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這句話說得實在太好,真不愧為一代文學大師。
  • 藝術有哪些境界?用我18年寫詩的感受共探索藝術之境!
    我寫詩是在18年前,第一階段:模仿。從最開始的學習階段,也就是讀各種風格的詩,到後來開始試著模仿普希金先生的詩;再後來就是模仿泰戈爾先生的詩;最後我還是很喜歡中國的古詩詞,我最開始模仿英雄詩人辛棄疾的詩;再後來我就模仿詩仙李白的詩;寫得多了就有了詩的輪廓。第二階段創作。
  • 不同的階段,人生各不相同
    不同的階段,人生各不相同,生命從整體上來看,每一個階段,都是比過去和未來更美好的東西。 人在年輕之時,樂於容忍不幸;而到老年之時,卻擅長避免不幸。青年是一個不安分的時期,而年老則是一個休養生息的時節。如果我們正值壯年,那麼意味著我們佔有著最有朝氣的生命;但是如果我們已到老年,那麼無疑我們已經面臨人生的暮色。但是不管我們處在哪一個階段,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要將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把握好。
  • 經歷人生大起大落,李白登上高山寫首詩,20字寫出孤獨的至高境界
    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李白只能將一腔的豪情壯志都寄託於山水之間,此後多年他長期漂泊遊歷,結交了很多朋友,也留下了很多飽含自身情感的詩篇。筆者本期要介紹的李白登上高山寫下的這首千古名作就是其中之一,可謂是寫出了孤獨的至高境界。《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 孟浩然的《春曉》,極有層次而自然地寫出了詩人感情的微妙變化
    有《孟浩然集》傳世。 一到春天,人就感到有些睏乏,總覺得覺沒睡夠,這就是人的一種生理反應一—春困。因為春天氣溫升高,人的活動加劇,需要的氧氣、熱量加大,而人的生理狀態還未完全從冬眠狀態下調整過來。孟浩然這首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小詩,就是寫的這種春困狀態下的特殊感受。題目「春曉」,就是春天早晨。
  • 蘇軾十首秋詞,寫出秋天10種不同味道,寫盡人生百態
    秋天,不免會有一股肅殺之氣,蕭條的景象,帶給人無限的惆悵。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天往往是詩人眼中,那一抹最濃鬱的深情感傷。身為唐宋八大家,精通詩詞歌賦、音樂繪畫的蘇軾,他眼中的秋天又是怎樣一幅情景呢?一千個讀者眼中,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雨蘭寫作手記:小童詩寫出大境界,寫出人文關懷
    兒童都是天然的詩人。和孩子們在一起,感受他們的童心童趣,傾聽他們的童言稚語,我也經常在網絡、微信等平臺,閱讀孩子們寫的一些詩,感受他們豐富、非凡的想像力和天真爛漫的童心童趣。寫兒童詩,我試著寫出對生命的尊重,寫出對自然萬物的尊重,寫出對美的欣賞與呵護。詩人寫詩的過程,也是被詩寫的過程,很大程度上說,寫詩其實是在寫自己的內心。我的童詩《開謝了的小野花》,寫一朵開謝了的小野花,寫小野花的凋零之美,用了一個和媽媽吵嘴委屈得哭了的小孩子做比擬,感覺形象又生動,而且具體可感。
  • 蔣捷最精彩的兩首宋詞,時光飛逝中滿是人生感悟,更有名句流傳
    王朝的更替、文化的斷層,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都在探討大變革所帶來的影響,也就更不必說這歷史巨變給當時的那些詩人和詞人帶來的心理衝擊了。南宋詞人蔣捷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詞人之一,也是那個時代首當其衝受到衝擊的人物。他的詩詞雖然流傳下來的並不太多,但其中有兩首作品精彩之極。
  • 他是中唐詩人,卻能寫出盛唐氣象,此詩就令人振奮不已
    唐詩被人為地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階段,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一般來說,盛唐詩具有濃烈的浪漫主義情懷,更像是才華橫溢的少年所作,筆力雄壯,氣象渾厚;中唐詩則有深厚的現實主義風格,如同飽經風霜的中年人,追求的是境界渾融。
  • 寫出不同人生階段的王陽明
    近日,現代出版社出版了呂崢長篇小說《天機破·王陽明》,完整講述了王陽明從叛逆少年到心學宗師的傳奇人生。  作為一名85後青年作家,呂崢八年前就出版了暢銷書《明朝一哥王陽明》,成為第一個把王陽明寫火的歷史作家。《天機破·王陽明》是呂崢歷時三年,基於對陽明心學和王陽明生平的潛心研究創作而成的長篇小說。
  • 人生境界各不同(上)
    慢慢的越來越多的學員明白了「止於至善」的境界人生無非是三件事「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如果一個人能夠每天都想著:一、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並且能身體力行影響別人。二、吐故納新,把更好的東西學到,把自己的不足改正。三、人生目標就是不斷的完善自我。那這個人此生就是很有意義的。
  • 千載《聽雨》,感慨萬端:悲喜人生三場雨,點點滴滴到心裡
    雨裡聽人生,別具真性情雨聲裡,我們聽到了心聲,那是先生真實的一生。那漫長而曲折的經歷,被先生用心血和著雨水,染點成三幅意象畫,再現了從懵懂少年到華發蒼顏,這段人生歲月在自己環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 民間藝術家見聞軼事|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北京市通州區有一處世外之地,名曰『宋莊藝術區』,大凡接觸過藝術的朋友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說起『宋莊藝術區』,很多到訪過的朋友(尤其是與藝術無關人士)都會產生一種驚疑,那就是生活在這片區域的藝術家好似一個個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一般,因為他們的生活狀態大大地超乎了正常人所能接受的範疇;是的,因為他們長期地生存在極度的物質貧乏中,很多的時候甚至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當然,這也是他們的選擇。
  •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風景和不同的感受
    在人生的旅途中,很多人都把終點當做最終的目標。於是,每天行色匆匆,只顧著趕路。忙於追求一個又一個永不滿足的欲望,卻忘記了欣賞路邊的風景。當我們成功的到達了自己想要的目的地時,在回首之間,才發現那些給自己生命塗上最美麗的色彩時刻,已經被我們丟失在了旅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