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南宋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特殊地位,它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詞在唐代興起後,在宋代不斷發展壯大,進入了全盛時期。南宋有著名詞人代表人物,如辛棄疾,陸遊、蘇軾、李清照等。還有很多詞人的作品,深受大眾歡迎。南宋詞人蔣捷流傳後世的詞有九十多首,他的詞思想內容充實,風格和寫作方法多樣化,堪南宋時期詞壇的高手之一。
蔣捷字勝欲,號竹山,是今江蘇宜興人。蔣捷出身於官宦世家,年少的蔣捷生活無憂無慮,除了讀書就是玩樂,是典型的貴族少爺。成年後隨著父母的離世,家境是每況愈下,吃完老本就得靠自己打拼,從高高在上的貴公子落到的地上蔣捷,刻苦讀書,再加上他天資聰穎,在公元1275年考取了進士,也成為當時詞壇上出類拔萃的才子。蔣捷在朝廷雖然官職不大,但也能安定生活。可是元兵南下,南宋滅亡,兵荒馬亂。蔣捷忠於南宋,對元朝賜予的官職果斷拒絕。無家可歸的蔣捷漂泊異鄉。
話說一天晚上,蔣捷奔波躲避元軍,到了晚上還沒有住宿的地方。就來到山上的一座寺廟。可是大廟門緊閉,山門不開。蔣捷來到側門處敲打門環,半天才出來個小和尚。小和尚伸出腦袋說:「彌陀佛,施主深夜來有何賜教?」蔣捷說想借宿一晚。小和尚說到裡邊請示師傅在回應。又過了半天,才打開門讓蔣捷進到寺內。這個寺廟院落很大,只是現在衰敗了。
老和尚正在打坐,看見蔣捷進來,先仔細打量他,老和尚會相面,一看蔣捷是文人相。別看蔣捷落魄,但也曾是朝廷官員,底子好氣質佳,兩人開始喝茶聊天。談到國家國破家亡,都長籲短嘆,一臉哀愁。蔣捷感慨自己原來家境殷實,到自己這輩,本想再振興家族,可是元人入侵,連國都沒有了,哪還有自己的小家,真是無顏面對列祖列宗啊。
蔣捷在住所躺下,可是思緒萬千,心裡是五味俱全。正在此時,屋外下起了小雨,雨點落在窗戶上的聲音,更讓蔣捷難以入眠。往事湧上心頭,想到年青時的風光,春雨的夜晚,在歌樓上和朋友喝酒取樂,那時聽到的雨如絲竹聲音令人陶醉。可是現在元兵侵入,每天疲於奔命,百姓苦不堪言,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才能出頭啊。蔣捷坐起身,拿著屋裡的銅鏡照著自己,就見自己已雙鬢斑白,更加的憔悴不堪。歲月無情,從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轉眼就變成白髮的老者。蔣捷內心無比的傷感,人生的悲歡離合不就是像一場春夢嗎。漂泊在外的蔣捷百感交加,眼含熱淚提筆寫下了一首經典的詞作。讓我們看看詞人在少年、壯年、和晚年三個階段聽雨的感受。
《虞美人·聽雨》 南宋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虞美人是著名詞牌名,這首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這首詞也是蔣捷代表作。從聽雨的角度,描寫詞人從少年、壯年、晚年不同人生的三個境遇。少年輕狂不知愁滋味;壯年經歷人生的磨難,體會到人生的不易,生活的艱辛;一晃就到了老年,滿頭白髮的詞人在孤寂寒冷的僧樓裡傾聽夜雨。表現詞人歷經滄桑,悲苦的心境。
這首詞是說,少年時在豔麗的歌樓裡聽雨,盞盞紅燭的微光映著輕盈羅帳,少年感到雨似絲竹的樂聲,悅耳動聽,一片溫馨的景象。壯年在異鄉飄搖的客舟上聽雨,茫茫江面,江水與天空的低雲連成一片,寒冷的西風中,傳來陣陣孤雁的哀鳴,令人感到悽涼和惆悵。
今天我獨自在寺廟的僧房裡聽雨,已經是兩鬢如霜,人到暮年了。經歷太多的悲歡離合早已經身心疲憊,任憑臺階前的冷雨一滴滴落到天明吧。
蔣捷的這首詞,不全是暗淡的語氣,有時也振起筆觸,開闊意境,體現出詞句清麗的色調。
詞人蔣捷聽雨的三個階段,富有哲理,仿佛是人生的三段感悟。從古至今,不管是春雨還是秋雨,年輕人聽雨,都是那麼悅耳動聽,非常愜意;中年人聽雨,會思緒萬千,一番滋味在心頭;老年人聽雨,百感交集,感慨人生苦短,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