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雨,不同的時期去聽會有不同的感受,一首詞包含詩人的一生

2020-12-14 閬風苑裡偷蟠桃

少年時代無憂無慮,中年時代為了生計奔波,悲歡離合,五味雜陳。到了老年早已見慣人世間風雨,悲歡離合,月圓月缺,早已默然,看遍人世百態,逐漸淡漠。

蔣捷一首《虞美人·聽雨》影射出了自己的人生,也是許多人的一生。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講到雨,每個人不同處境、不同心情、不同年齡所思所感都是不一樣的。詩人便用他一生三個階段聽雨的不同感受來表達自身的境遇。讀完似乎也被詩人詩中的情緒所感動,久久不能釋懷。

詞第一句寫詩人年少時,少年人不時憂愁,無憂無慮,在歌樓上聽雨,心情輕鬆愉悅。

接著又寫到中年時代,人到中年難免要為生存發愁,為了生計四處奔波。這個聽雨的片段詩人正好在船上,江闊雲低,更加凸顯了詩人的渺小和孤獨。正在詩人傷感的時候,一隻跟丟隊伍的大雁發出了聲聲哀鳴。使得詩人原本傷感的內心更加悲傷。自己不也像這隻大雁一樣嗎?遠離家人朋友,這時的與寒冷刺骨,不是雨寒,是心冷。

第三句,詩人已經到了老年,頭髮已經泛白。也是現在的作者,因為下雨,正在趕路的他躲到了一間寺廟中。經歷了太多的悲歡離合,詩人早已麻木,雖然聽到雨聲也有想起家人,可是心中早已泛不起一絲漣漪,只是默默地聽著雨聲。

作者選取自己人生的三個片段,以少時的歡愉,中年時期的孤獨,來襯託自己老年的麻木。為什麼麻木,當然是經歷太多,看慣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走遍人生坎坷。這時再看雨,只是默默地聽著,一夜無眠。不是詩人已經看淡,看淡又怎會無眠,只不過長期的悲傷早已讓詩人的心麻木,或許可以說詩人的心一直都是處於悲傷狀態的,不能更加悲傷了,所以聽到這雨聲才會毫無波瀾,只是一夜無眠,暴露了詩人內心的感慨。

其實,這不止是詩人的一生,許多人的生命歷程或多或少都和詩中所寫相吻合,少年歡愉,中年奔波,老年看遍人世冷暖,一顆心早已麻木不堪。

讀完這首詩,難免會想到以後的自己,心中便多了份擔憂。

相關焦點

  • 一首寫雨的詞,全詞無一雨字,雨卻無處不在,淅淅瀝瀝下了千百年
    詩人總是感性的,自然萬物,在詩人眼中,都是有情的,有心的,有生命的。一切景語皆情語。看風景的人心境不同,那麼眼中的景物,所象徵的意義也不同的。同樣的春景,有詩人沉醉「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有詩人愁苦「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叮嚀」。總覺得,最讓詩人愁緒萬千的,便是雨了。雨有各種姿態,煙雨朦朧、小雨溫柔、晨雨清新、夜雨孤寂。雨還有不同時節,春雨潤物,秋雨傷情……淅淅瀝瀝的雨,就像千萬條絲線,能夠將詩人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牽引出來。
  • 詩詞小知識|古代同一個詞牌名,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同的詞呢?
    前言前幾天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古代同一個詞牌名,會有那麼多不同的詞呢?題主舉例說:如「浣溪沙」,有晏殊的「一曲新詞就一杯」,納蘭性德的「身向雲山那畔行」,有蘇軾的「山下蘭芽短浸溪」等等。同樣一個詞牌,當然會有不同的詩人填詞,而且有的詞體完全一樣,有的不一樣。原因並不難解釋,詞牌本身並不是詞的題目,只是一種格式:例如《青玉案· 送別》中,青玉案是詞牌,送別是題目;《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詞牌是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是題目。
  • 元代詩人虞集一首憂傷的《聽雨》詩,聽著悽涼的雨,思入夢裡江南
    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元代:虞集《聽雨》唐以詩盛,宋以詞著,元則以曲聞。詩歌到元代,雖尚遠不及宋,而詩歌之薪火也不曾就此熄滅。於詩,於詞,都不乏其人。元代詩人之中最為著名則有虞楊範揭,分別是虞集、楊載、範、揭傒斯,四人當時齊名,被稱作「元詩四大家」。
  • 北宋詞人寫了一首 「雨」詞,全文無「雨」字,卻句句都在說雨
    雨,自古就是詩詞人筆下的描寫對象,「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描寫了初秋時節山中雨後的景色,在景色中寄託詩人的情懷和追求;「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借著雨,訴說自己的思念和纏綿之情;現代也有「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詩人借雨來表達「等你」。
  • 蔣捷一首寫雨的詞,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成為了千古絕唱!
    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華,相信任何一個喜歡傳統文化的人,那麼都會對詩詞情有獨鍾,這種好比是一壺酒,越放越香,喝起來也就更有味道;詩詞也是同樣的道理,一些經典的詩詞,無論時光過去了多久,每當讀起來時,便是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 李煜夢中驚醒,夜不能寐,寫下一生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一生悽苦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是李煜的經典詞作之一。《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獨自莫憑欄」,這樣會引起對故國萬裡江山的無盡思念。「流水落花春去也」,意思是落花隨著流水遠去,感嘆江山易主物是人非,曾經和現在相比,真是「天上人間」,極具悲壯之感。李煜一生扮演著,兩種角色,一是帝王,二是詩人。作為帝王,毫無建樹,被人批判;而作為詩人,他一生創作了很多精彩絕倫的詞作,對詞的發展有著巨大推動作用。
  • 蔣捷最美的一首寫雨詩:落在詩詞裡的雨,從少年一直下到暮年
    文/北舊蔣捷最美的一首寫雨詩:落在詩詞裡的雨,從少年一直下到暮年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之中,我們從小學到大的應該就是詩詞了,它不同於文言文,我們能看懂它的詞句,但想要理解其中的深層含義但是除了這些之外,其實還有一位詞人的詞也是非常好的,甚至詞的開篇就成為了千古絕唱,這就是蔣捷的最美的一首寫雨詩:《虞美人.聽雨》,落在詩詞裡的雨,從少年一直下到幕年。
  • 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詩 王勃和王維分別寫過《山中》您喜歡哪一首
    可見不同欣賞水平的人,喜愛的詩是不一樣的。現代詩人馮至說:我個人在青年時期,並不了解杜甫,和他很疏遠,後來在抗日戰爭流亡的歲月裡才漸漸與他接近,那時我寫過一首絕句:『攜妻抱女流離日,始信少陵句句真。不識詩中盡血淚,十年佯作太平人。』
  • 蘇軾特唯美一首詞:那年正值大旱,求雨成功的蘇軾寫下一首詞
    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蘇軾其實就做過這樣的事情,當時的他正在擔任徐州太守,卻偏偏趕上了旱災,於是他就帶領著當地的百姓一起向上天祈禱希望能下雨,結果最終竟然真的被他求來了雨,所以為了感謝他寫下了一首詞。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這首,這首詩寫得唯美而又充滿趣味性,值得一讀。
  • 夜闌臥聽風吹雨:唐宋詩人為何總愛「臥聽」呢?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是陸遊的經典作品,被選入人教版中學教材,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就像這首詩裡說的「夜闌臥聽風吹雨」,熟悉唐詩宋詞的朋友會發現,詩人或者詞人在寫到「聽」這個動作的時候,總是愛用「臥聽」這個詞,當然這很容易理解,「臥聽」就是躺著聽。不過聰明的小腦袋總是充滿好奇的,為啥作者非要「臥聽」呢,坐著聽不行麼,或者趴著聽呢?
  • 南宋最後的進士,一首詞寫盡了一生,也寫透了一個的時代的衰亡!
    20年後,也就是公元1299年,一個叫蔣捷的人寫了一首詞。這首詞寫盡了他的一生,也寫透了一個時代的衰亡。 初看,這只是一首寫雨的詞,其實,就算是寫雨,這首詞也不同於一般的寫雨詞。 宋詞中,以「雨」為主題的作品有很多。但大多數詞人描寫「雨」,不是以單一某一場風雨,就是寫雨的綿綿不斷和愁思。但蔣捷這首詞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時間拉長到一生,將空間拉長到不同的地域和環境。
  • 冷門好詞賞析,一篇寫雨的詞,卻寫盡整個人生,悲歡離合總無情
    這是宋末詞人蔣捷的一首《虞美人·聽雨》。 歷代詩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但是在蔣捷詞裡,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
  • 杜甫的一生與追求,同李白、王維等詩人,有什麼不同之處?
    杜甫(712~770年)的生平與李白有許多相似處,也有許多不相似的地方,這或者和他們的出身、經濟狀況有關,也和他們的主觀努力和價值取向有關。杜甫一生,走的是一條大詩人該走、能走而且極具價值的道路。但與李白、王維走的道路不同。
  • 一位詞人,雨中寫下一首詞,道盡孤愁,被歷代尊為詞壇中的絕品!
    秦觀說:「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賀鑄說:「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但是,在「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詞人蔣捷筆下,同是「聽雨」,同是「敘愁」,卻能寫出迥然不同的感受。下面要說的就是《宋詞三百首》中,詞人蔣捷雨中寫下的那首被歷代尊為詞壇絕品的——《虞美人·聽雨》。
  • 古詩詞中很經典的一首詠雨詩,全文無一個雨字,卻句句有雨
    雨便是古詩詞中一種普遍而不尋常的意象,無論是杜甫《春夜喜雨》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喜雨,還是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中「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愁雨,它都牽動著我們的思緒。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微雨》,便是古詩中很經典的一首詠雨詩。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之手,是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 古代文人吟詠月亮,染上詩人不同的感情色彩,給人不同的感受
    古今文人學士吟詠它,是因為美,但一經染上詩人的感情色彩,它給予人的感受就會不同:或樂觀,或憂戚,或昂奮,或低沉。「質本潔來還潔去」。明媚的月光,總是令人陶醉和嚮往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古代詩人們常把明月和思鄉聯繫在一起,這使我們首先想起的是李白。這位蜚聲中外的唐代大詩人,生於中亞碎葉河流域的碎葉城(今蘇聯吉爾吉斯北部託馬克附近,唐代屬安西都護府)。
  • 李清照這首詞寫了三種賞梅情景,是三種不同生活狀態和感受的寫照
    李清照詞裡描寫花卉的有將近十首,詞作涉及到的花卉有菊花、梅花、桂花、芍藥。李清照繪像在李清照描寫花卉的詞作中,梅花出現的次數最多,在她多首描寫梅花的詞作中,其中有一首《清平樂》的詞作很特別,是詞人借賞梅抒發內心情感的一首詞作。
  • 不同語言中意思相同的詞有相似發音?
    (原標題:不同語言中,意思相同的單詞有相似的發音?)
  • 溫庭筠的《杏花》是一首表達什麼的詩?借杏花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雨在詩人的眼中成了多愁善感的事物,詩人漫步在街頭,看著淅淅瀝瀝落下的雨點,看到街上的行人紛紛著急著趕路,詩人不禁想到了很多。清明時節,正是杏花開放的季節,也是一個愛下雨的季節,不由得聯想到溫庭鈞的好朋友杜牧也曾寫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
    然而,挫折和磨只會讓這個偉大的詩人變得更強,見識過人間冷暖,經歷了大災大難,本就豁達的詩人變得更為淡然,對於人生也有了更深刻、更通透的理解。宋神宗元豐五年的春天,這時已是蘇軾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個春天,時間總是如此之快,當年的驚心動魄在時間的撫摸之下慢慢變得平靜,我們的蘇東坡先生也在時間的治癒之下重新開始了自己做官、遊玩、吃美食的舒適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