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列入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的重點文化展會,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自1986年開始創辦,至今已舉辦26屆,穩居世界第二大國際書展地位,每年有來自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多家海內外展商參展,全國出版單位在圖博會上輸出版權數量佔當年度全國版權輸出總量的40%,為我國出版業的發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以及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至今尚未平息,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的需求卻更加強烈。為此,第27屆BIBF雲書展於9月26日~30日在線上召開,藉助「網際網路+雲平臺」,通過WEB端和移動端的應用,提供全天候網上推介、貿易對接、在線洽談等服務,讓中外出版機構足不出戶展示精品圖書、商談版權貿易。目前,書展WEB端(www.bibf.net)與移動端應用(BIBF雲書展APP)已全部上線,為海內外出版單位提供了一個集交流、貿易、服務、展示等於一體的線上平臺。
雲書展的舉辦受到了國內外業者的高度認可。截至9月23日,來自8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500家展商完成線上註冊,上傳中外版權圖書3萬餘種,計劃舉辦活動500多場。其中,新展商數量達112家;國際出版50強中有24家註冊參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達30個。烏拉圭、亞美尼亞、維德角、蒙古為首次參展。
BIBF品牌活動如北京出版高峰會議、精品出版物展、BIBF10+10圓桌會議、BIBF學術類出版沙龍、BIBF童書論壇等也都將如期與讀者在雲端相見。此前,2020年北京出版高峰會議第一期已於8月28日在線舉行,吸引了上萬人次觀看直播和回放。精品出版物展除了線下展廳,也將採取全景場域的方式在雲端呈現。
在BIBF創辦、承辦單位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圖公司」)的策劃推動下,BIBF每年都在創新,這是書展能夠持續發展的秘訣所在。而今年在疫情之下又催生了更新的變化。在國際秩序深刻變革之下,BIBF作為「家門口」重要的國際文化商貿交流平臺,更體現了中國出版人的擔當。
■受訪人:張紀臣(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
□採訪人:溫珮瀅(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
1
在國際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的當下,全球多數知名書業展會紛紛取消或延期舉辦,在此背景下,今年BIBF最終決定堅持以線上方式舉辦,理由是什麼?這對主辦方也是極大的挑戰,在籌備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點、如何克服?
張紀臣: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管對於中國,還是對於全球,都是一次大考。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和國際疫情的蔓延,打亂了國際出版人和普通讀者正常的工作節奏,對BIBF舉辦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疫情發生後,人流、物流高度集聚的會展業大受影響。全球範圍的旅遊警示、交通管控和出入境限制都極大地增加了大規模舉辦國際出版交流活動的難度。截至目前,全球多數知名展會紛紛取消或延期舉辦。
面對疫情的大考,BIBF更需要積極作為,主動擔當,完成自己的答卷。結合疫情形勢的不斷變化,BIBF書展組委會謹慎研究後做出如下判斷:一是書展必須辦,克服疫情影響,辦好BIBF對深化中外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是中國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二是書展要創新辦,線上舉辦既有助於疫情防控,又能保證貿易活動的正常進行,可以最大程度對衝疫情影響,保障展會的連續性,有效聚攏人氣,刺激文化消費需求,促進海內外參展商之間的交流合作,緩解出版企業的實際困難。
為此,中圖公司自3月起就啟動了BIBF雲平臺WEB端和應用端的開發工作,並做出了邀請世界各國出版機構免費註冊參展的重要決策。BIBF雲書展是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積極舉措,力爭在往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和增強書展的規模和功能。
舉辦線上書展,對BIBF來說是第一次,開始時,我們也有些忐忑:怎樣吸引展商參加?如何確保參展效果?列出一個個問題,再認真分析、結合最新的技術手段和傳播方式,逐一破解,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的雲書展方案。
BIBF雲書展依託已有數位化建設所取得的資源、技術、渠道等優勢,統籌利用書展資源,充分運用5G、網際網路、大數據、VR虛擬實境等新技術手段,打造優質線上參展平臺,為全球出版界提供跨越時空、便捷流暢的參展體驗,為疫情下的國際出版交流市場提供新引擎。
總的來說,本屆圖博會線上舉辦,由過去「面對面」變為「屏對屏」,參展方式改變了,但書展的本質和核心功能不會變,我們籌備工作重點與歷屆相比,時間更加緊張、任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必須牢牢抓住重點和關鍵環節,加強策劃,提升質量,力爭辦出一屆創新性展會。
2
作為創辦34年來的首屆線上「雲書展」,展現了一種全新的書展形式,具體到定位、使命、功能上,有哪些新變化?
張紀臣:在促進國際交流的同時,BIBF不斷推動讀者跟出版人的交流、出版人自身的交流、文化人之間的交流以及作者之間的交流——為中國出版「走出去」搭臺,請國內國外出版社來「唱戲」,這是BIBF的一個基本定位。
BIBF「雲書展」致力於打造新型的、融合的、技術的、北京的、行業的、國家的、國際的、永不落幕的國際書展。融合了多元要素的生命力的雲書展,將加快推動BIBF跨時空、跨地域、跨行業、跨媒體、跨讀者群發展,以新面貌適應新要求,瞄準既定目標再發力、再衝鋒。
通過新一代網絡技術賦能,我們著力將BIBF打造成全球一流的線上文化交流平臺。這是落實中央要求,順應第四次工業革命趨勢,推進傳統書展數位化、智慧化建設,助力行業發展的積極嘗試,給書展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是推進展會服務創新、管理創新、業態模式創新,優化服務產品,加強會展服務供給側改革,加快培育行業發展新動能,保障文化出版交流和商貿的有力舉措,發揮展覽業在擴大對外開放、增加社會就業、拉動消費增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後疫情時代解決書展行業痛點的創新辦法,將最大程度滿足行業需求,幫助出版相關企業更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拓展業務,為文化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作為世界看中國的窗口,「雲書展」還將藉由書展嘉賓及文化活動,以人格化、個性化的傳播,面向高端受眾,採用商貿交流、文化交流、友誼交流的方式進行對話,在服務國家國際傳播,弘揚中國文化,促進中國文化「走出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文化支撐和良好輿論環境。
針對線上書展業者更加注重效率、關注核心功能的特點,雲平臺在實現線下書展功能的基礎上對書展服務有了進一步的優化,實現「雲參展」「雲貿易」「雲交流」三大功能。其中,展示功能通過圖文、視頻、3D、VR、全景等多重數字展陳形式,引導國內重點出版單位和觀眾聚焦年度重點主題圖書、精品出版物以及主賓國、海內外參展商的最新出版成果;貿易功能通過開發Rights Link平臺,收集、整理版貿供求信息並實現貿易配對,提供24小時版權推介服務,讓版貿洽談更加高效;交流功能通過提供即時交流和虛擬會議室等在線溝通服務,由「面對面」轉為「屏對屏」「線連線」,滿足中外、外外出版人的無障礙溝通。
突破時空限制的線上書展使各國出版商可以低成本、高效率、跨時空、跨地域交流,這是線上書展的優勢所在。為進一步發揮網際網路和新技術優勢,我們與京東、快手、新浪、騰訊等網際網路平臺合作開展BIBF品牌活動,至9月23日,「BIBF世界閱讀季」與快手共建的#來BIBF跟我讀世界#話題活動,已有1.7萬個作品參與互動,話題播放量達8.1億;6場「BIBF世界閱讀夜」直播活動,總觀看直播人數達435萬人次。有網際網路的加持,預計本屆書展的參觀人次有可能突破百萬、上千萬。除此之外,我們還跟華為合作利用5G技術帶動新的出版形態,發展新的閱讀,全感官地感受信息和學習知識,實現365天不間斷地促進國際文化出版交流。
03
「雲書展」可以極大地拓展傳統書展的時空概念,但也難免會讓習慣了傳統展會方式的業者感到「雲裡霧裡」。那麼在參展方式上,主辦方提供了哪些服務?預期效果如何?
張紀臣:面對新的數字會展形式、新的技術平臺,為了讓參展商取得最佳的參展效果,達成更多的版權貿易,圖博會雲書展藉助「網際網路+雲平臺」,通過展示、交流、貿易的三大功能為展商提供平臺化服務,在滿足參展商版權貿易與交流的核心需求的同時,助力展商做好出版展示、文化交流、專業研討和閱讀推廣等參展工作。此外,為協助出版單位通過新技術、新方式開展業務交流,擴大業務範圍,圖博會還將在網上書展期間為參展商開發平臺定製直播服務。通過直播功能,加強線上文化活動交流,促進行業產業發展。
目前來看,書展規模與往年基本持平,活動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參與程度極大拓展,希望中外參展商通過便捷地使用平臺功能,收穫更多的貿易訂單,辦出更精彩的線上活動,獲得更廣泛的關注。
4
去年BIBF初步探索和嘗試了5G新閱讀展區,今年更是將5G在出版領域的創新應用落到各處,與往屆相比,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本屆BIBF「雲書展」有哪些特點?
張紀臣:與往屆相比,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BIBF雲書展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實現365天永不落幕。提供全年線上服務,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全年無限時的會展服務需求,活躍全球出版界的國際交流和集中貿易活動。
二是5G技術全面應用。全面應用5G、虛擬實境、增強現實等技術,進行全景特展和交流研討,讀者可以足不出戶進入實景展廳遊覽、逛展、購書、參與線上直播活動;展商亦可結合營銷活動,通過自定義個性化場景等體現商家屬性。
三是多業態融合發展。充分利用網絡的互聯互通,整合上下遊、業內外資源,加強線下版權貿易和實物貿易,實現上下遊及周邊和作者、版權經理、讀者的緊密銜接,大力推動出版文化與新經濟產業融合,形成涵蓋出版全行業的生態圈。
四是國際交流有效實現。雲平臺以技術手段,突破疫情對面對面交流合作的阻斷,通過海內外雲伺服器的部署和雲交流模塊的嵌入,以及書展活動的多元設置,確保海內外展商交流順暢,助力中外出版合作線上開展、線下延續。
5
本屆BIBF「雲書展」想向業界、公眾傳遞哪些信號?這次因疫情倒逼而改變了辦展形式,會對未來書展模式產生哪些影響?
張紀臣:在後疫情時代,全方位打造向世界展示燦爛中華文化和彰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信念的優秀平臺,為世界出版業提供優秀公共文化產品和平臺,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全面做好籌備工作的動力源泉。
「雲書展」模式為書展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為辦好今年展會提供了經驗參考和方式借鑑。隨著讀者閱讀習慣和參與方式的改變,無論是否有疫情,今後的國際書展已不可能簡單地回到過去的舉辦形式,一定會形成線上線下同頻共振的局面。但我相信,好的展覽內容、走心的活動策劃、前沿的話題討論,仍將是書展的魅力所在,線下書展的面對面交流仍然不可取代。今後,BIBF將充分運用線下交流的優勢和線上的廣闊空間,形成多元融合、創新多變、功能豐富、充滿活力的有機新生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