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爸爸常常聽見後臺的家長抱怨:「說家裡兩歲的娃開始迎來了他人生中第一階段的叛逆期,迷一樣的喜歡說『不』,簡直是一刻也不得閒,分分鐘上演『小槓精』戲碼」。比如:
「到媽媽這裡來。」「不!」
「把這塊餅乾吃了。」「不!」
「該睡覺了寶貝。」「不!」
……
看到這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感同身受,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2歲的娃。
孩子一旦到了兩歲,有很多家長提起這個階段可以說是「談虎色變」。那麼到底何為可怕的2歲期,在一檔育兒互動類節目《拜託了媽媽》中似乎給了很好的解釋。
主持人李靜說,孩子兩歲時會莫名地出現一些無理取鬧的行為:比如亂扔東西、愛發脾氣、動不動就大吵大鬧,把「不」掛在嘴邊,還老喜歡和家長對著幹……這其實就是孩子「可怕的兩歲」來了,孩子的叛逆期開始了。
在這裡國王爸爸提醒廣大家長:兩歲是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家長一定要充分重視這階段孩子的感受,這樣才能讓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但在面對叛逆的孩子時,往往家長的教育方法和孩子的成長不匹配,難免會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家長與孩子一起情緒失控
當孩子有負面的情緒產生時,比如說大聲的哭鬧,很多家長會大聲的呵斥:「哭什麼哭,給我憋回去!」父母這種不允許孩子發洩情緒的教育方式,不能使孩子內心的負面感受得到釋放,進而對父母的逆反心理更加深。
誤區二:過早給孩子貼標籤
當孩子有叛逆的表現時,家長過早地強調孩子的壞脾氣,這樣的負面評價會使得孩子在潛意識裡受到影響,對孩子的性格形成產生不利的影響。
誤區三:家長缺乏原則過分遷就孩子
不想讓娃把哭鬧作為"要挾"大人的武器,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力,並不意味著毫無原則地妥協。兩三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會嘗試用哭鬧,來換取自己的需求了,如果父母妥協了,那麼下次他們依舊會用這個手段來逼迫父母就範,甚至不達目的不罷休。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用錯誤的方式去對待,只會讓事情愈演愈烈,反之,要用科學有效的 用方法來對待成長中的寶貝。
約翰•羅斯蒙德說:好性格是從「可怕的兩歲」培養起來的,真正的育兒也是從這時開始的。國王的禮物繪本館建議家長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嘗試和孩子做朋友,這樣才能夠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父母的理解能帶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那麼這個階段就能更順利地度過。
與此同時家長也可以藉助相關的書籍,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比如在國王的禮物繪本館裡有海量關於兒童情緒管理的繪本,《愛哭公主》、《阿文的小毯子》、《菲菲生氣了》、《讓我安靜五分鐘》等,這些繪本裡有很多的動畫故事,都是專門針對兒童的情緒進行管理的好書,通過榜樣的力量給予寶寶積極的成長引導,貼近孩子的生活,懂得孩子的心,從而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心理學家曾說,孩子的叛逆期是老天賜予父母的機會。2歲正是孩子性格和人格培養的好時期,希望家長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正確引導,多一份耐心才好,從而幫助孩子實現成長和進步,開啟人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