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60後,作為移民管理體制改革的親歷者、參與者,他初心不改,始終堅守三尺驗證臺,一幹就是38年。他是一位實幹家,38年來驗放出入境旅客近300萬人次而無一例差錯。他是一個學習派,為了能理直氣壯地堅守在自己鍾愛的崗位上,他一刻也不放鬆學習。57歲的他在「跑道」上超越了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刷新了深圳邊檢總站文明使者的「高齡紀錄」,也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年輕邊檢人的觀念。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做到了極致,達到了痴愛。 他就是2020年全國移民管理機構首屆「十大國門衛士」黃平,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6次,2019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國「最美基層民警」榮譽稱號。
平凡的工作,藏著滿腔的熱愛
深圳灣邊檢站組建之初,黃平所在的羅湖邊檢站執勤二隊,整體被調至深圳灣邊檢站。那一年他 45 歲,成為這個全國第一座實施「一地兩檢」查驗模式的綜合性陸路口岸裡年齡最大的民警之一。「平哥」的稱謂由此而來。
「我認為『平哥』不僅是大家對我年長的尊稱,也促使我有大哥風範,必須要把工作幹在前。」2016年,深圳邊檢總站開展「文明使者」評比,在驗放速度、數量、質量以及服務態度等方面制定了極高的標準,很多年輕檢查員都持觀望態度,年長的民警更是望而卻步。時年 53 歲的黃平毫不猶豫走上了衝刺「文明使者」的起跑線。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黃平驗放出入境人員達19 萬餘人次,在全總站名列前茅,成功給了黃平更大的信心和勇氣,接下來 2017、2018 年,黃平連續榮獲「文明使者」,特別是 2018 年,黃平驗放人員數量達到 15 萬餘人次,居深圳灣邊檢站第一,沒有發生一起差錯。
其實,在深圳灣邊檢站工作13年來,黃平還創造了多項記錄。
2015年大年三十,黃平接過一本外國護照,資料比對時,敏銳地識別了出入境紀錄缺失的破綻,也擊碎了持證人「年三十邊檢民警會放鬆」的幻想,一舉查獲一本偽假南非護照。黃平也成為了深圳灣邊檢站查獲偽假南非護照第一人。
驗放外國人對民警素質要求很高,要有一定的英語對話基礎,要問得清、聽得懂;要有好視力,看得清很小的英文字母……對於黃平,這些都不是困難。黃平隨身攜帶的小本本,上面記滿了常用的英語會話;老花鏡成為他的親密朋友,透過老花鏡的目光依然犀利……黃平是目前深圳灣邊檢站依然戰鬥在外國人查驗崗位上為數不多的老民警之一。
「沒有紮實的業務知識就可能離開熱愛的崗位。」黃平時刻感受到本領恐慌。在一線崗位耕耘近40年,驗放近300萬人無一例差錯,沒有一顆學習的心,這些成就是無法達成。驗放常用的外語、電腦系統的操作、新發布的業務相關政策,他總把新的知識技能當「及時雨」,隨時保持學習狀態。
今年的執法資格考試對老同志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黃平也下足了功夫。年紀大了,記憶力難免下降,而法律知識點又多又散,許多東西看了又忘,「效率不夠,時間來湊。」他給自己立了規矩。於是深圳灣邊檢站的培訓室裡就多了個身影準時來打卡,成了那裡的「釘子戶」。
一天早上,培訓室剛開門,同事們進去刷題時看到了已經端坐在電腦前的黃平。一位同事看到他眼裡布滿紅血絲,精神似乎不太好,便關心地問他,原來他昨晚剛值完大夜班,因為急著刷題學習,直接選擇了不回家,在備勤室裡休息了一會,等到培訓室門開了便第一時間趕過去。「有幾個知識點沒掌握,心裡不踏實,回去了也不安心。」他撓了撓頭說道。
馬行千裡,不洗泥沙。學習狀態的「滿格電」,讓黃平「底氣十足」地始終戰鬥在自己「最中意」的崗位上。
平實地做人,藏著無悔的忠誠
被人稱為「老大哥」的黃平,其實並不覺得自己老。
「年齡大不代表老,我希望自己和年輕人一樣充滿幹勁。」每次隊裡因年齡原因想給他一點小照顧,他總這樣回絕。斑白的兩鬢間,一雙眼睛炯炯有神。
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腳步。疫情期間,深圳灣口岸作為深港間唯一開通旅檢業務的陸路口,承受著防範境外疫情輸入風險的巨大壓力。
疫情防控戰裡,這頭「老黃牛」成了「初生牛犢」。
收到要組建黨員突擊隊的通知,黃平第一個舉手報名。隊裡教導員勸他說:「風險係數太高,你一把年紀就別去冒險了。」可黃平不幹:「03年我曾在羅湖口岸參與了非典戰鬥,我有經驗,我要上。」他在請戰書上堅定地按下紅手印:「活,總得有人幹!年齡大不代表能力弱,我愈老愈穩重、細心,愈知肩上的責任。」
連體的防護服穿戴十分費勁,穿上這套厚重的防護服,沒一會他已經是滿頭大汗。「平哥,入境旅客增多,速去加開通道。」聽到對講機裡在喊自己,黃平也顧不上擦汗,迅速取出驗訖章,快步地邁向驗證臺。
「您從哪個國家回來?」「入境去往哪個省份?」年過半百的他和年輕人一道戰鬥,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地熟記各國出入境政策,爭取摸排更多的旅客行程。6個小時的上勤時間終於過去,汗水順著脖子一路滴下來,厚厚的 N95 口罩又勒得臉生疼,又喘不過氣來,護目鏡也被燻得霧蒙蒙,在驗證臺上的每一分鐘都如坐針氈。好不容易輪到休息,拖著快要冒煙的嗓子回到休息室的黃平卻在拿起水杯的一剎那猶豫了。「水喝多了得上廁所,防護資源太珍貴了,忍忍吧。」
這一天中班,黃平先後驗放了80幾位旅客,說了上千句話。看著他溼透的警服和臉上深深的勒痕,隊裡的很多同事都很心疼,面對大家的關心,還在大口喘氣的他,淡然笑道:「沒事沒事,有點體力不支,回去睡一覺就好了。」
平淡的生活,藏著滿滿的愛心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黃平,心裡還裝著一份特殊感情。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年,4月份,站裡建立了全站18個黨(總)支部一對一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機制,黃平所在的執勤二隊領到了結對貧困戶——高岜村張老堂一家。隊裡扶貧工作如火如荼,同事們到村子裡入戶走訪,發來一張張貧困群眾的生活照片,老舊的木屋棚,灰暗的房間,崎嶇錯落的村路,一幕幕窮困場景傳遞過來。
眼前的照片讓黃平想起了兒時的回憶。
他在廣東信宜的農村長大,也生在窮苦人家,爬山路、插秧、挑水,這些農活他駕輕就熟,也深深明白個中艱苦。走過苦日子的他,心裡留了一塊柔軟的地方。在隊裡的討論會上,農村生活經驗豐富的他一下子抓住了農戶最緊要的需求:「可以給他們買頭耕牛,減省人力耕作,以後也能賣錢。」隨後的捐助活動中他也帶頭參與,床、電視、衣服書籍,二隊的幫扶工作有聲有色。
或許是一直放不下惦念,11月份,黃平參與了隊裡赴高岜村的扶貧活動,來到了張老堂家裡。
村子裡萬象更新,老張家也一派新氣象。隊裡給老張備了份「大禮」:6000元的耕種基金和一頭小耕牛。擁有一頭自己的耕牛是老張的畢生夙願,牽到耕牛的老張激動異常,「感謝黨,感謝移民管理警察,感謝你們的幫助!」黃平在一旁笑得合不攏嘴。
隊裡還到張老堂兒子張天正所在的學校,開展了一場別樣的主題班會《從國門到校門》,黃平講述了身上一枚枚勳章的故事,念了自己親筆給張天正寫下的信:「38年來我從一名士兵到成長為一名國門衛士,一直堅守在一線,紮根三尺驗證臺,在方章的起落間度過自己人生的整個青春年華。生活不容易,學習也不容易,你肩上的夢想就是你需要背負的重量,你將如父母的期望,天生正氣,萬夫莫當。」他用自己的經歷,激勵著大山裡的孩子們勇敢地追逐自己的夢想。
從驗證臺到領獎臺,從小村路到聚光燈,來時是赤誠少年,如今依舊默默耕耘。時間會改變環境和容貌,但初心只會愈發耀眼。載譽歸來的黃平,繼續用經年不變的堅守與奉獻,走著他的平凡之路。 (記者鑄紫 通訊員李鑠今 鄭增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