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田雪皎 見習記者 王祥龍 攝影報導
2月15日晚上8點,除夕夜,春節聯歡晚會剛剛開始,16歲的汪子入手裡捏了一天的手機響了。她一看屏幕,從沙發上跳起來對著爺爺奶奶說:「是爸爸!」
汪子入的爸爸汪輝德是成都簡陽市人民醫院麻醉科醫生,2016年,受醫院派遣,前往非洲援助幾內亞比索。兩個除夕在非洲度過,與家人時差8小時,利用微信「視頻團圓」,讓他們一家的除夕之夜顯得特別。
視頻接通,正是非洲的中午,汪輝德在異國已經做好團年飯,臘肉香腸是家鄉的味道。2月初,妻子已趕赴幾內亞首都比紹陪伴丈夫,兩位老人和女兒則在萬裡之外的家中過年。
萬裡之遙
一家五口「視頻團圓」10分鐘
「嘟嘟噹噹,嘟嘟噹噹。」握在手中的手機鈴聲響起時,汪子入正陪爺爺奶奶看春晚。
汪子入從沙發上彈跳起來時,挨坐在一起爺爺奶奶,默契地在中間留出一個位置,汪子入一屁股坐到兩位老人中間,手指一點,接通了視頻,爸爸汪輝德的笑臉出現手機屏幕上。
「爸爸、媽媽、女兒,祝你們新年快樂。」汪輝德先開口說話了,女兒汪子入把手機向自己湊近,然後又伸直手,讓爺爺奶奶都能看見。
「你也快樂,吃到家裡的香腸臘肉沒得?」爺爺汪遠清臉上笑開了花。
「你在那邊要注意安全喲。」奶奶湯祖利把手機往自己這邊撥了一下。
「你們放心,我和醫療隊在這邊也在放假,我們也過春節。」時差8小時,正在非洲吃「團年飯」的汪輝德說,還是妻子帶來的臘肉香腸好吃,嘗到了家裡的味道。
2016年12月19日,按照統一安排,汪輝德成為中國援非醫療隊的一員,和醫療隊從成都出發,歷時兩天一夜到達非洲國家幾內亞比索。一年多沒有回過家,這是他在萬裡之外度過的第二個春節。
「你們什麼時候可以看到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老人汪遠清還想多問幾句,但是信號斷斷續續,10多分鐘「視頻團圓」中,雙方都感覺沒有說上幾句話,模糊視頻中,汪輝德沒有看到女兒汪子入和母親湯祖利眼睛紅了。
女兒的想念
想吃爸爸親手做的番茄面
「你以前給我煮番茄面是怎麼做的?很想吃!」爺爺奶奶的問候結束後,汪子入雙手把手機捧起來,「我想念你給我煮的番茄面了,希望你快點回來給我煮。」
由於網絡信號不好,手機沉默了10餘秒後,才傳來萬裡之外汪輝德的聲音:「想吃你過來吧,我給你煮。」
「爸爸,我想你了……」女兒汪子入又搶著說了一句,似乎還有話,卻被爸爸搶走了話頭。「在家裡照顧好爺爺奶奶,你要好好學習。」爸爸汪輝德不斷叮囑,媽媽也把頭湊到屏幕上來。
汪子入今年已上高二,以前爸爸在家的時候,基本都是爸爸做飯,她最喜歡爸爸煮的番茄面。掛斷微信視頻後,汪子入沉默了很久。「從記事起就是吃著這碗番茄面,10多年都是不變的老味道,很想再吃一碗爸爸煮的番茄面。」她告訴封面新聞記者。
臘月三十,汪子入就知道爸爸會打電話過來,早上8點起床後,她就一直握著手機,8小時的時差,她知道爸爸媽媽還在休息,沒有主動發微信過去。
中午吃完團年飯後,她才給爸爸的微信上發了新年祝福。晚上陪著爺爺奶奶看春晚,汪子入把聲音調得很大,「明年爸爸回來了,我們一家5口看春晚就熱鬧了。」汪子入說。
老人的擔心
擔心兒子安全三天睡不著覺
「非洲那麼遠,我們照顧不到他。」在湯祖利心中,兒子汪輝德永遠是孩子。
由於患有抑鬱症,10多年來,湯祖利都是靠著藥物控制才能入睡。
「他走的那天,上飛機就沒有消息了。」湯祖利說,當天她晚上吃了藥,都沒有睡著覺,擔心兒子的安全。這種情況持續了三天,直到兒子報平安的電話打過來。
由於打電話不方便,每周六晚上8點,視頻聊天成了汪輝德與家人團聚的時刻,也是一家人最期待的時刻。
「曉得他的情況,才能稍微放心。」湯祖利介紹,兒子到非洲家人都很支持,那裡需要醫學人才,但希望他能保障自身安全。
10多分鐘的「視頻團圓」結束後,手機放在茶几上,電視中春晚節目正熱熱鬧鬧上演,汪子入依偎在奶奶懷裡,看了一會兒節目,又按亮手機屏幕。「沒有發信息了,爸爸他們吃團年飯去了。」汪子入說,等到零點,她要第一個給爸爸發拜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