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模式已經成為流行的趨勢,每一年的雙十一營業額都是翻倍地增長。電子商務讓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就買到全世界的商品,確實方便了生活,而且價格比實體店還要便宜很多。
火爆的電商帶動了快遞行業,畢竟買了東西得有人送嘛,原本送送信件行李的快遞乘上電子商務這艘大船,一下子發展成為體量龐大的企業。
京東自己建立了京東物流,專門送京東商城的貨物,蘇寧也有蘇寧物流。馬雲入局快遞是很晚的事了,他原本放出豪言,阿里集團不會入局快遞,沒多久就啪啪打臉。因為當時的快遞基本上已經被三通一達瓜分完畢了,他想要重新建立一家快遞企業是很難的了,既然創業不容易,那就把現成的大佬們都收購了吧。於是馬雲把市面上的幾家快遞公司都給收購了,建了菜鳥網絡,這幾家的快遞都可以在菜鳥網絡取件,不用再一家一家跑了。
菜鳥網絡為快遞公司搭建了一個開放、透明和共享的數據平臺,這個平臺的作用是什麼,能夠為我國的快遞、倉儲、電子商務等等公司提供了數據,為這些公司提供了優質的服務。這份數據對企業來說可以直觀了解到很多數據。
原本這個是免費的,是阿里無償提供給企業們的。但是商業不是做慈善,企業們已經習慣用菜鳥網絡來觀測數據,於是阿里開始收費了,每一張電子面單收取一分錢。要知道去年我國的快遞量就有600億件,減去順豐京東郵政什麼的,單是三通一達的起碼就有一半,那麼300億件就是3億元,原本免費的數據一下子就帶來3億的純利潤。
確實菜鳥網絡畢竟提供了一些便利,收一分錢也合理,但是如果後續繼續升高服務費,升到一毛錢,那就是30億,原本免費的附加產品隨便一轉就是幾十億的純收入,因為數據就算不提供,它也是要收集的。最近發現愛潮貨這個APP,緊跟社交電商的這個概念,但是勇於改變,拋棄了炒鞋這個不良的市場運作方式,專注於好產品,大部分價格不足200,但是交易的高質量的潮鞋讓年輕人趨之若鶩。愛潮貨APP這樣的平臺會是下一個市場的風口嗎?我們可以繼續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