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採訪日本朋友,聊了聊他們眼中的中國與日本

2020-12-13 澎湃新聞

原創 環行星球 環行星球

作者/傅鼎

圖文:攝影-傅鼎、審稿-嘟嘟、排版-斯凱勒

封面圖:©傅鼎 採訪視頻:©傅鼎

2014~2018年,我在日本大阪先後做本科交換生和碩士生。這四年裡,感受到了日本國內很多有趣的中國元素。

我的碩士導師堤教授研習「少林寺拳法」30年,在學術大會後也會和同好者切磋。

有一次我給日本高中生教漢語,學生送我一包肉乾,這是孔子時候開始的「束脩」之禮。

日本的中小學,古漢語是必修課,還有很多年輕人喜歡書法。

日本各大書店,到處能看到陳舜臣、司馬遼太郎、北方謙三等作家寫的中國歷史小說。翻開書卷,迎面而來的是李白與晁衡的跨國友誼、王玄策的天竺熱風、鄭成功的東海大浪……

書店裡的《妖貓傳》原著:

夢枕貘的《沙門空海,唐國鬼宴》

奈良三笠山。

晁衡三笠山之歌:天の原,ふりさけみれば、春日なる。三笠の山に、いでし月かも。(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長崎平戶,鄭成功誕生石。

八九十年代以來,日本NHK和中國聯合攝製了《絲綢之路》紀錄片,很多日本國民都有深深的絲綢之路情節:佛教,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和日本;長安和洛陽更是京都、奈良的模板。以至於每次到西安旅行或出差,都能遇到日本旅行者。

畫家平山鬱夫筆下的敦煌

還有鐵道迷比較熟悉的NHK《中國鐵道大紀行》,關口知宏在中日建交35周年時,乘坐普通鐵路走遍中國36000公裡(這是當年不走重複路能行駛的最長線路)。

在旅途畫冊中,他寫了這樣的話:「眼帘裡有人,就有無緣觸及的景致;眼帘裡有景致,就有難得一見的人;正如這倒映在池水中的峨眉群山。」

細想一下,這不正是向那首《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致敬嗎?

2015年初,當時中日政治關係的改善還尚未可期。那時我即將結束一年交換留學,於是採訪了幾位日本朋友,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作為普通日本人,他們是如何看待中國與日本的。

* *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HSK事務局)

記得2013年8月在尼泊爾的安娜普爾納徒步,遇到一個日本人。剛聊了沒幾句,他得知我是浙江人,一想就說:「就是勾踐臥薪嘗膽這個地方!」接著就把「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是哪幾個背了出來。

下面出場的第一位是秋田,他本科時學的是法律和法語,在法國交換留學時,喜歡上旅行和歷史,自己學了俄語,有絲綢之路情結,就去了中亞旅行。

後來,又喜歡中國,就學了漢語,並通過了HSK 6級(漢語水平考試),來到南昌做日語老師。回到日本後,自己在法律諮詢的工作外,又辦了中文補習班,平時也會登山、玩皮划艇、去健身房。

有一次秋田來浙江臨海,我帶他去龍興寺,他說「我們日本的寺院也是這個樣式的,我爸爸是愛知縣一座寺廟的住持。這次來到台州,是拜訪天台宗的祖庭啊!」因為父親是寺院主持,退休後他會繼承寺院。所以,平時也在學鳩摩羅什翻譯的《佛說阿彌陀經》,學習梵文,永遠探索新的世界。

浙江臨海 龍興寺;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

1. 秋田:日語/漢語教師

你好,我叫秋田。這裡是日本的衝繩料理店。我現在在中國的江西省南昌市當日語老師。在這個寒假,我回到了久違的日本。中國人特別熱情。有一次,我坐巴士時沒有一元硬幣,不知道該怎麼辦,旁邊的人就塞給我一元硬幣,這樣的事情在日本很少見。真是熱情啊!

秋田

2. 堀川:大學老師

我叫堀川,在大阪大學外國語學部日語專業,教日本語學。說起對於東亞未來的建議,這個顯然與美國有很大關係。日本在很長時間都是追隨,從屬於美國的姿態。

實際上,日本歷史上對於歐美有一種嚮往,嚮往還很強烈,想模仿美國,模仿西方人。中國和韓國也有很多人抱著對西方的嚮往,渴望西化。這是真是件挺遺憾的事情。21世紀,這個世界不再是以美國為中心,地球繞著美國轉了。

東亞的民族,也就是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一道攜起手來吧,成為世界的領導者,去改變這個世界。因此,我們就不應該再彼此爭執,而是一起聯手,去創造21世紀的價值。希望我們能夠成為這樣的一代人。中國、韓國的各位,還有日本人,一起攜手,去改變由西方主導的19、20世紀的世界吧。那麼,在每周的課堂上,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一起學習,就是非常重要的、也很開心的課程。

堀川

說到中國、韓國與日本的關係,說到底,對於二戰的戰爭責任問題是無法迴避的。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負的戰爭責任,如果不坦誠地對中國與韓國說清楚的話,中國、韓國與日本關係的改善就無從談起。

基於這一點,日本的政府,日本的首相,對這一問題不說清楚是非常不好的,作為日本人的一員,我是這麼想的。也有日本人會想,「到底中國和韓國要追究日本的戰爭責任到什麼時候為止啊?」。我的觀點是,「已經夠了,已經夠了,戰爭責任的話題可以到此為止了」,當中國和韓國說出這句話之前,日本必須要一直反思戰爭責任才行。

當然,要每一個日本人都能夠這麼做並不容易。我也託學生的福,把今天的話翻譯成漢語,能夠有機會與中國的各位交流我的一點想法。作為一個普通的日本人,認為日本應該好好地說清楚戰爭責任,如果不這樣,中國、韓國與日本的關係改善是不可能的。我想說的就是這些。

採訪:秋田、堀川(外放觀看,耳機黨慎點,下同)

* * *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京都舞鶴)

3. 水光:留學生會館管理人

我姓水光,今年73歲。中國北宋的詩人蘇軾,詩作中經常出現「水光」這個詞。「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水光的意思是,河面閃閃發光,這樣漂亮的樣子。

京都有一條河流,高瀨川,我祖上在那裡生活。從角倉了以這一代開始,有了「水光」這個姓。所以,這和蘇軾的作品裡出現的「水光」,意思是一樣的。從去年3月份開始,我開始了這份工作,擔任大阪大學留學生會館的管理人。

我從學生時代開始,就非常關心世界和平。我在大學的法學部專攻國際法。當時,在和各國學生一起舉辦的國際學生會議中,經常組織一些能夠促進互相理解和友誼的活動。所以,我現在在這樣的大阪大學留學生會館,和150位非常棒的學生一起,也照顧著150位學生的生活。

水光(左)

果然啊,在這兒,大家都是非常友好的,彼此討厭之類的事情一點也沒有。就算國家之間有矛盾,學生之間也完全不會這樣,我覺得這是非常理想——從世界和平的觀點來說——是非常好的地方。

然後,如果可能,有些涉及政治方面的話,我一直希望日本與近鄰的國家中國、韓國間關係越來越好。在歐洲,大家都知道,歐亞大陸的西部,有EU,也就是歐盟。可能的話,在歐亞大陸的東部,日本、中國、韓國一道,也組成AU、亞洲聯盟該多好,我一直這麼想著。

我在夏普工作的時候,最後的海外工作地是中國的北京。當時我作為夏普首任中國總代表,在北京工作。日本在很久以前就和中國有著友好的關係。古代日本向中國一次又一次派出了遣隋使、遣唐使。佛教,還有漢字我們拿來用,吸收了中國的很多文化。而且彼此本身就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所以日本和中國一定要關係更好一些啊。關係好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我一直是這麼想的。

就我個人而言,在中國工作的時候,也交了很多朋友。對於國家和國家之間,彼此反感對方的國家,這樣的人的確存在。不過對於國民之間,不用這樣,大家彼此友好相處。那我心裡就寬慰些了。

最後,說起我和中國的深厚的關係,我的二兒子和中國人結婚了。他在本田汽車公司工作,本田在廣州開設工廠的時候,任命他去廣州赴任。他在那裡工作了五年,努力學習漢語,最終追到了在廣州的投資銀行工作的女孩,也就是現在的妻子。現在他們住在東京,有兩個可愛的兒子,我的兩個孫子,真是太可愛了。我內心也非常盼望日本和中國能夠關係更好啊!以上。

4.大谷:學生

我叫大谷,京都大學工學部四年級,今年四月開始在本部的信息學研究科,念碩士。這裡是平安神宮。今年暑假想去中國旅行一個月啊。因為我在中國有好多朋友,想去很多地方。

關於中國嘛,中國菜很好吃,我好喜歡。我喜歡的菜有很多,要是選三個的話,第三是上海的生煎包,太好吃了,我想吃那個。第二是杭州的東坡肉,東坡肉我真是難以抗拒,想吃!第一就是麻婆豆腐,我吃了成都的麻婆豆腐後,雖然絕對會肚子痛,可還是想吃啊!以上。

大谷

5. 半澤:學生

我叫半澤。在京都大學的文學部念大四。我的專業是日本古代史。去北京做過交換生,關於中國和日本古代的交流。最近我回日本了。在中國的一年,我去過很多地方。

前些日子我去過寧夏,因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屬羊,所以我想去寧夏吃很好吃的羊肉。那時,我搭乘火車,同車廂裡有個中國人,跟我聊了很多話題。比如中日之間的印象,或者歷史,正好我的專業是歷史,他就給我看中國歷史的電影。到了銀川後,我逛了街回到青年旅舍,旅舍裡很多中國人在等我,他們請我吃飯。

半澤

第二天,我想去西夏王陵,但是我只有一個人,所以在公交車上,我找到新的旅伴,然後一起去景點。他教我很多東西,關於中國人的文化,還和我說中國上班族的生活。到了西夏王陵,他替我付了門票。我太感動了,因為我們才剛認識。他有禮貌,很紳士。然後我們又去賀蘭山看壁畫,他還給了我奶茶,還有很多的禮物。

我問他,為什麼你那麼好?他說,他也是在上大學時,上班族幫助了他,然後我是外國人,所以歡迎我,如果你回日本以後見到別的中國人,或者其他外國人的話,你也幫助他們吧。我太感動了。我在中國的經歷,大部分是這樣子。所以,我現在有對他好的印象,對中國也是。未來,我還想做這樣的交流。謝謝!

採訪:水光、大谷、半澤

* * *

崎嶇路,長情在

(長崎)

長崎縣位於日本本土最西端,九州島西部的山海之間,是東亞海上貿易的重要據點。長崎北部的平戶,與中國更是淵源深厚。

長崎平戶

明朝末年,鄭芝龍擁有極大海上武裝勢力,縱橫東南亞,開創海上霸業,壟斷東方貿易航線,荷蘭與英國殖民者都無可奈何。他發跡於平戶,娶了當地女子田川松,生下了鄭成功……

我來到鄭成功紀念館時,館長松本先生說日本人非常尊敬他,當地每年都會舉辦鄭成功祭,他驅逐荷蘭殖民者,是東亞的英雄。

6. 松本:鄭成功紀念館館長

松本

鄭成功出生是在1624年,這裡有當時他父親鄭芝龍帶來的媽祖像,還有竹柏樹,作為紀念。很遺憾鄭成功在39歲英年早逝,他從荷蘭人手中解放了臺灣,至今還作為臺灣的「始祖」(開臺聖王),每年的四月二十九日作為復臺紀念日,舉辦紀念鄭成功的活動。我差不多有二十次,有幸參加過那個典禮。如此偉大的人物,能夠在平戶誕生、成長,僅僅這些我就感到很滿足。那麼,請中國大陸的各位,中國臺灣的各位,還有我們日本人,好好相處,攜手並肩而行,謝謝!

7. 川崎:醫護工作者、書法愛好者

我叫川崎。出生在九州熊本縣阿蘇山下。我現在在醫院工作,心想著再換個工作試試,雖然在醫院也是幫助生病的人,不過我更想照顧生活上難以自理的人們,四月份開始想換這樣的工作,那就朝著這個方向加油吧。

還有就是我一直在練習書法,我經常要參加展覽會,今年六月、八月,還有十二月。要創作出很多作品。這些要和去年的不太一樣,我想創作出另一風格的作品看看,好好幹吧。

川崎

關於中國,國際關係方面我不是很關心。個人方面,我和很多中國人交了朋友。第一次遇到中國人的時候,我們聊了很多,因為自己練習書法,對中國的文化也很感興趣。中國的文化學了好多,也從中國朋友那兒知道了很多。現在呢,可以自己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啊。

採訪:松本、川崎、佐佐木

* * *

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富山)

8. 佐佐木:英語老師

你好,各位中國朋友大家好,我叫佐佐木。我來自大阪南邊的和歌山縣,平常往返於大阪大學豐中校區,大約單程坐車要3小時。36年裡,我在和歌山做英語老師,到了六十歲的時候,我退休了。退休後,我來到大阪大學豐中校區的研究生院,開始學習人文地理學。

佐佐木

我年輕的時候啊,當時日本田中首相和中國周總理握手,日中恢復了邦交。那個瞬間,我至今清楚地記得。那個時刻的感動,我至今難以忘懷。在那之後,日本和中國也締結了和平條約。那個時候日本和中國的關係非常好。可是後來日本和中國的關係卻一度變糟了。

不過即便如此,從國民的層面來說,自己想法還是可以自由地去做的嘛。國家之間即使關係不太好,國民之間還是可以好好相處啊,我想是這樣的吧,哈哈。今後呢,對日本來說,中國是個很重要的國家,對中國來說日本也是個重要國家,兩國的貿易有很重的份額。那麼我希望呢,不光是國民之間,國家層面也能夠好好相處啊。以上。

富山 雨晴海岸

END

版權所有,轉載請後臺聯繫

原標題:《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我採訪日本朋友,聊了聊他們眼中的中國與日本》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採訪日本朋友,聊了聊他們眼中的中國與日本
    那時我即將結束一年交換留學,於是採訪了幾位日本朋友,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作為普通日本人,他們是如何看待中國與日本的。*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HSK事務局)記得2013年8月在尼泊爾的安娜普爾納徒步,遇到一個日本人。剛聊了沒幾句,他得知我是浙江人,一想就說:「就是勾踐臥薪嘗膽這個地方!」
  • 怎麼和日本人聊微信?
    這次,和大家聊一聊「怎麼和日本人聊微信」微信現在幾乎是完全替代了簡訊,成為了聊天最主要的工具。
  • 我們和觀眾聊了聊他們眼中的 Alec Soth 與展覽
    原創 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SCOP索斯(Alec Soth)中國首次個展《我與你:埃裡克·索斯》在 SCoP 開幕兩個月以來,我們每天都能在展廳看到觀眾們在作品前認真駐足,很多朋友逛完展還在門口討論了起來,意猶未盡久久不願離去。
  • 搬進手機裡的日本雲賞櫻,和朋友聊後,竟是扎心的味道
    《海街日記》雲賞櫻的事,起頭是前幾天看到朋友在朋友圈裡發了一段騎自行車賞櫻的影片剪輯,當時心念一動,覺著似乎在哪裡見過,聊了聊忽然發現,啊,這是是枝裕和那部《海街日記》裡的場景。重新翻看《海街日記》,突然對那段場景很有感觸。
  • 日本記者眼中全運桌球賽 最心儀的選手是丁寧
    作為日本發行量最高的桌球專業月刊,《卓球王國》已連續四屆派記者追蹤採訪全運會桌球比賽。柳澤太朗七年前開始供職於《卓球王國》,曾多次來中國採訪。在這位鄰國同行眼中,全運會是什麼樣子?帶著好奇,昨日男女單打決賽前,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和柳澤聊了起來。  業餘選手變成記者  我是在前往比賽場的大巴上見到柳澤的。
  • 日本用戶眼中的微信:不接地氣!
    而這「少數人」使用wechat的原因大多數只是因為他們是華人,或者與當地華人圈接近的日本人,在他們眼中,wechat先天不足,比起Line給他們帶來的愉悅,wechat僅是工具罷了。於是他有意做了一圈「調查」,力求從當地人眼中探求這一海外版本的「微信」,有何不足?對此,我代筆整理如下。
  • 我在日本上大學
    我因為初中開始學習日語、喜歡動漫而選擇來到日本。這裡離中國很近,隨時可以回去;也沒有多少時差,隨時可以和父母說話——剛到日本時,我只要想到這點,就覺得無比安心。    周圍有很多留學生,我覺得自己算是幸運的那一個。    這兩年裡,我交到了來自各個國家的朋友。拋去國籍的界限,我們一起聊遊戲動漫,一起參加和動漫相關的活動,性格、笑點也相近。
  • 老外:日本人怎麼看中國?評論:我喜歡漢字,但能否別提南京!
    於是他們在國外歷史論壇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美國人眼中的日本人有一部分對中國是好不掩飾的崇拜,而另一部分人的看法就有些可笑了。一切皆有可能,兩幫「陌生」的人互相看對方產生任何的誤解都不奇怪,我身邊有個日本朋友認為中國是個炸藥桶,他們不喜歡中國,然而也有幾個對中國歷史十分感興趣的,而且對中國功夫十分痴迷,其實日本人對中國沒什麼偏見,就個人所見而言。2.
  • 和剛認識的日本人,聊什麼話題呢?
    和日本人剛開始聊天,難免會緊張,甚至頭腦一片空白。好不容易組織好語言做了自我介紹,接下來說什麼,冥思苦想卻不知從何說起。但哪些話題聊起來比較安全,又比較營造好的聊天氣氛呢?今天給大家推薦了下面的題目~希望給大家一點啟發。這個話題完全可以無視年齡性別,天氣和季節可以稱之為最安全的話題了。
  • 居日隨想——我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
    居日隨想——我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     初來日本的時候,遇到一些來日多年的前輩,總想打聽一下他們對日本的感受,藉以了解日本社會。而得到的回答經常是「將來自己慢慢體會吧!」如今來日已經3年有餘,不經意間偶然成了「先輩」,於是便經常被人問起這些年來在日本的感受。
  • 十一假期,我在成都和日本格鬥大神們一起打比賽,還聊了聊吃火鍋
    但是今年十一假期,中國的格鬥遊戲粉絲們迎來了這麼一次機會。十月一日到二日,在四川成都舉辦了今年中國大陸唯一的一場CPT(Capcom Pro Tour)比賽:降龍D3格鬥遊戲大賽,其中的《街霸5》項目比賽也屬於全球大積分賽之一,勝者不僅可以獲得7000美元獎金,還可以贏得400點CPT積分。
  • 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中新社東京2月13日電 題: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不好意思,明天再聯繫可以嗎?我在接收整理防疫救援物資」「不好意思,晚上再採訪可以嗎?我正在做報告書」。近日,正在北京協調配送日本救援物資的演員三浦研一如是回復記者。在經過數日「爽約」後,三浦終於空出一點時間接受採訪。「實在抱歉,最近過來的物資很多,我們人手又不足,所以有很多事要做。」採訪開始前,三浦歉意地解釋道。
  • 在中國女玩家突破3億之後,我和四位玩遊戲的妹子聊了聊
    今天,我專程去採訪了幾位女玩家,和她們聊了聊有關遊戲的那些事。1.第一次見到D醬的時候,我確實很難將眼前這位高顏值的妹子,和遊戲玩家聯繫起來。直到後來有一天,看到D醬抱著手機怒噴隊友「你搞屁啊」,我才知道作為白領的她,屬於每天下班都會直奔家門,開始自己遊戲之旅的標準宅女。
  • 聊一聊我眼中的西安與洛陽!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城市(五)
    他們要做的不僅是宣告王權的正統,更是向全天下宣告新的時代即將來臨。或許有朋友會說,這就有點胡扯了吧?那我就解釋一下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 依舊在《逸周書·作雒解》中記,記載了關於這次盛典中一項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分封。「制郊甸,方六百裡,國西土,為方千裡。分以百縣,縣有四郡,郡有四鄙,大縣城方王城三之一,小縣立城,方王城九之一。
  • 日本暴風樂隊鼓手Funky末吉覺:中國搖滾救了我
    自1990年來到北京後,末吉覺一路見證了黑豹、唐朝、張楚等諸多中國搖滾音樂人的崛起與輝煌,並曾與許巍、汪峰、韓紅、李慧珍等眾多國內著名歌手合作。趁「外國人在中國」為主題的《你好,中國》紀錄片推出之機,新京報記者終於有機會與這位熱愛中國文化的日本傳奇鼓手,聊一聊他的「中國奇遇」。
  • 日本留學生:蔬菜管夠吃,我愛中國,更愛中國的自助餐
    隨著現代化的不斷發展,交通越來越便利了,留學生漸漸的多了起來,有中國留學生去外國學習知識的,也有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文化的。那麼,外國留學生對中國有什麼看法呢?今天,我們就聽一聽這位日本留學生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 日本寄來「風月同天」,我們寄去「聊贈一枝春」如何?
    連我們的近鄰日本對華友好的人士,除了積極聲援之外,也援助了一些我們國內急需的醫療防疫物資。在這些物資中有的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有的寫"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還有的寫著「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還有許多其它的詩句。看來日本民間喜歡中國文學的人有很多啊,這些詩詞用起來,及暖心又有意境。
  • 日本人文明,韓國人節儉,中國就兩字
    事實上,喜歡到泰國的不僅僅只有中國人,西方國家也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其中最多的當屬亞洲的周邊國家了,例如:韓國、日本等等,今天我們就聊一聊泰國人眼中的韓國人、日本人和中國人都分別是怎樣的。首先,人們對日本人的印象就是很有禮貌的。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是極其注重禮節的,在他們的觀念中,禮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很多人都會感覺日本的遊客很有禮貌。
  • 臺網友聊飲食:日本拉麵曾為充飢小吃
    日本的一碗拉麵需近300元新臺幣,珍貴的並非麵條或配料,而是湯頭的熬煮準備。臺灣《中國時報》6日刊載署名簡白的臺灣網友文章聊起日本拉麵的由來表示,二次大戰之前,日本原本沒有「拉麵」這一名詞。文章摘編如下: 上禮拜某晚與朋友去達人拉麵店用餐,好吃是好吃,但一碗索價近300元(新臺幣)。 閒聊跟朋友解釋,眼前這碗拉麵,珍貴的並非麵條或配料。日本拉麵店,最耗損商家精神和成本的食材,要屬湯頭的熬煮準備了。拉麵達人的口碑,全得靠完美的湯頭維繫。
  • 我和老外聊了聊,搞懂了他們為何對《原神》一往情深
    是他們有錢氪的起,還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抱著這種想法,我略微「評測」了幾篇外媒評測與訪談,嘗試尋訪些許蹤跡。02國外媒體怎麼看?用一個點總結,我們眼中《原神》免費+氪金這種商業模式上的缺點,反倒是外媒將其視為佳作的重要原因。外媒在評測不同類型遊戲時會有不同標準。在他們看來,《原神》的比較對象並不是《博德之門3》這樣的單機大作,而是同類型的免費抽卡加二次元手遊。在這一框架內《原神》幾乎做到了降維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