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鼎
圖文:攝影-傅鼎、審稿-嘟嘟、排版-斯凱勒
封面圖:©傅鼎 採訪視頻:©傅鼎
2014~2018年,我在日本大阪先後做本科交換生和碩士生。這四年裡,感受到了日本國內很多有趣的中國元素。
我的碩士導師堤教授研習「少林寺拳法」30年,在學術大會後也會和同好者切磋。
有一次我給日本高中生教漢語,學生送我一包肉乾,這是孔子時候開始的「束脩」之禮。
日本的中小學,古漢語是必修課,還有很多年輕人喜歡書法。
日本各大書店,到處能看到陳舜臣、司馬遼太郎、北方謙三等作家寫的中國歷史小說。翻開書卷,迎面而來的是李白與晁衡的跨國友誼、王玄策的天竺熱風、鄭成功的東海大浪……
書店裡的《妖貓傳》原著:
夢枕貘的《沙門空海,唐國鬼宴》
奈良三笠山。
晁衡三笠山之歌:天の原,ふりさけみれば、春日なる。三笠の山に、いでし月かも。(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長崎平戶,鄭成功誕生石。
八九十年代以來,日本NHK和中國聯合攝製了《絲綢之路》紀錄片,很多日本國民都有深深的絲綢之路情節:佛教,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和日本;長安和洛陽更是京都、奈良的模板。以至於每次到西安旅行或出差,都能遇到日本旅行者。
畫家平山鬱夫筆下的敦煌
還有鐵道迷比較熟悉的NHK《中國鐵道大紀行》,關口知宏在中日建交35周年時,乘坐普通鐵路走遍中國36000公裡(這是當年不走重複路能行駛的最長線路)。
在旅途畫冊中,他寫了這樣的話:「眼帘裡有人,就有無緣觸及的景致;眼帘裡有景致,就有難得一見的人;正如這倒映在池水中的峨眉群山。」
細想一下,這不正是向那首《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致敬嗎?
2015年初,當時中日政治關係的改善還尚未可期。那時我即將結束一年交換留學,於是採訪了幾位日本朋友,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作為普通日本人,他們是如何看待中國與日本的。
* *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HSK事務局)
記得2013年8月在尼泊爾的安娜普爾納徒步,遇到一個日本人。剛聊了沒幾句,他得知我是浙江人,一想就說:「就是勾踐臥薪嘗膽這個地方!」接著就把「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是哪幾個背了出來。
下面出場的第一位是秋田,他本科時學的是法律和法語,在法國交換留學時,喜歡上旅行和歷史,自己學了俄語,有絲綢之路情結,就去了中亞旅行。
後來,又喜歡中國,就學了漢語,並通過了HSK 6級(漢語水平考試),來到南昌做日語老師。回到日本後,自己在法律諮詢的工作外,又辦了中文補習班,平時也會登山、玩皮划艇、去健身房。
有一次秋田來浙江臨海,我帶他去龍興寺,他說「我們日本的寺院也是這個樣式的,我爸爸是愛知縣一座寺廟的住持。這次來到台州,是拜訪天台宗的祖庭啊!」因為父親是寺院主持,退休後他會繼承寺院。所以,平時也在學鳩摩羅什翻譯的《佛說阿彌陀經》,學習梵文,永遠探索新的世界。
浙江臨海 龍興寺;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
1. 秋田:日語/漢語教師
你好,我叫秋田。這裡是日本的衝繩料理店。我現在在中國的江西省南昌市當日語老師。在這個寒假,我回到了久違的日本。中國人特別熱情。有一次,我坐巴士時沒有一元硬幣,不知道該怎麼辦,旁邊的人就塞給我一元硬幣,這樣的事情在日本很少見。真是熱情啊!
秋田
2. 堀川:大學老師
我叫堀川,在大阪大學外國語學部日語專業,教日本語學。說起對於東亞未來的建議,這個顯然與美國有很大關係。日本在很長時間都是追隨,從屬於美國的姿態。
實際上,日本歷史上對於歐美有一種嚮往,嚮往還很強烈,想模仿美國,模仿西方人。中國和韓國也有很多人抱著對西方的嚮往,渴望西化。這是真是件挺遺憾的事情。21世紀,這個世界不再是以美國為中心,地球繞著美國轉了。
東亞的民族,也就是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一道攜起手來吧,成為世界的領導者,去改變這個世界。因此,我們就不應該再彼此爭執,而是一起聯手,去創造21世紀的價值。希望我們能夠成為這樣的一代人。中國、韓國的各位,還有日本人,一起攜手,去改變由西方主導的19、20世紀的世界吧。那麼,在每周的課堂上,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一起學習,就是非常重要的、也很開心的課程。
堀川
說到中國、韓國與日本的關係,說到底,對於二戰的戰爭責任問題是無法迴避的。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負的戰爭責任,如果不坦誠地對中國與韓國說清楚的話,中國、韓國與日本關係的改善就無從談起。
基於這一點,日本的政府,日本的首相,對這一問題不說清楚是非常不好的,作為日本人的一員,我是這麼想的。也有日本人會想,「到底中國和韓國要追究日本的戰爭責任到什麼時候為止啊?」。我的觀點是,「已經夠了,已經夠了,戰爭責任的話題可以到此為止了」,當中國和韓國說出這句話之前,日本必須要一直反思戰爭責任才行。
當然,要每一個日本人都能夠這麼做並不容易。我也託學生的福,把今天的話翻譯成漢語,能夠有機會與中國的各位交流我的一點想法。作為一個普通的日本人,認為日本應該好好地說清楚戰爭責任,如果不這樣,中國、韓國與日本的關係改善是不可能的。我想說的就是這些。
採訪:秋田、堀川(外放觀看,耳機黨慎點,下同)
* * *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京都舞鶴)
3. 水光:留學生會館管理人
我姓水光,今年73歲。中國北宋的詩人蘇軾,詩作中經常出現「水光」這個詞。「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水光的意思是,河面閃閃發光,這樣漂亮的樣子。
京都有一條河流,高瀨川,我祖上在那裡生活。從角倉了以這一代開始,有了「水光」這個姓。所以,這和蘇軾的作品裡出現的「水光」,意思是一樣的。從去年3月份開始,我開始了這份工作,擔任大阪大學留學生會館的管理人。
我從學生時代開始,就非常關心世界和平。我在大學的法學部專攻國際法。當時,在和各國學生一起舉辦的國際學生會議中,經常組織一些能夠促進互相理解和友誼的活動。所以,我現在在這樣的大阪大學留學生會館,和150位非常棒的學生一起,也照顧著150位學生的生活。
水光(左)
果然啊,在這兒,大家都是非常友好的,彼此討厭之類的事情一點也沒有。就算國家之間有矛盾,學生之間也完全不會這樣,我覺得這是非常理想——從世界和平的觀點來說——是非常好的地方。
然後,如果可能,有些涉及政治方面的話,我一直希望日本與近鄰的國家中國、韓國間關係越來越好。在歐洲,大家都知道,歐亞大陸的西部,有EU,也就是歐盟。可能的話,在歐亞大陸的東部,日本、中國、韓國一道,也組成AU、亞洲聯盟該多好,我一直這麼想著。
我在夏普工作的時候,最後的海外工作地是中國的北京。當時我作為夏普首任中國總代表,在北京工作。日本在很久以前就和中國有著友好的關係。古代日本向中國一次又一次派出了遣隋使、遣唐使。佛教,還有漢字我們拿來用,吸收了中國的很多文化。而且彼此本身就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所以日本和中國一定要關係更好一些啊。關係好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我一直是這麼想的。
就我個人而言,在中國工作的時候,也交了很多朋友。對於國家和國家之間,彼此反感對方的國家,這樣的人的確存在。不過對於國民之間,不用這樣,大家彼此友好相處。那我心裡就寬慰些了。
最後,說起我和中國的深厚的關係,我的二兒子和中國人結婚了。他在本田汽車公司工作,本田在廣州開設工廠的時候,任命他去廣州赴任。他在那裡工作了五年,努力學習漢語,最終追到了在廣州的投資銀行工作的女孩,也就是現在的妻子。現在他們住在東京,有兩個可愛的兒子,我的兩個孫子,真是太可愛了。我內心也非常盼望日本和中國能夠關係更好啊!以上。
4.大谷:學生
我叫大谷,京都大學工學部四年級,今年四月開始在本部的信息學研究科,念碩士。這裡是平安神宮。今年暑假想去中國旅行一個月啊。因為我在中國有好多朋友,想去很多地方。
關於中國嘛,中國菜很好吃,我好喜歡。我喜歡的菜有很多,要是選三個的話,第三是上海的生煎包,太好吃了,我想吃那個。第二是杭州的東坡肉,東坡肉我真是難以抗拒,想吃!第一就是麻婆豆腐,我吃了成都的麻婆豆腐後,雖然絕對會肚子痛,可還是想吃啊!以上。
大谷
5. 半澤:學生
我叫半澤。在京都大學的文學部念大四。我的專業是日本古代史。去北京做過交換生,關於中國和日本古代的交流。最近我回日本了。在中國的一年,我去過很多地方。
前些日子我去過寧夏,因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屬羊,所以我想去寧夏吃很好吃的羊肉。那時,我搭乘火車,同車廂裡有個中國人,跟我聊了很多話題。比如中日之間的印象,或者歷史,正好我的專業是歷史,他就給我看中國歷史的電影。到了銀川後,我逛了街回到青年旅舍,旅舍裡很多中國人在等我,他們請我吃飯。
半澤
第二天,我想去西夏王陵,但是我只有一個人,所以在公交車上,我找到新的旅伴,然後一起去景點。他教我很多東西,關於中國人的文化,還和我說中國上班族的生活。到了西夏王陵,他替我付了門票。我太感動了,因為我們才剛認識。他有禮貌,很紳士。然後我們又去賀蘭山看壁畫,他還給了我奶茶,還有很多的禮物。
我問他,為什麼你那麼好?他說,他也是在上大學時,上班族幫助了他,然後我是外國人,所以歡迎我,如果你回日本以後見到別的中國人,或者其他外國人的話,你也幫助他們吧。我太感動了。我在中國的經歷,大部分是這樣子。所以,我現在有對他好的印象,對中國也是。未來,我還想做這樣的交流。謝謝!
採訪:水光、大谷、半澤
* * *
崎嶇路,長情在
(長崎)
長崎縣位於日本本土最西端,九州島西部的山海之間,是東亞海上貿易的重要據點。長崎北部的平戶,與中國更是淵源深厚。
長崎平戶
明朝末年,鄭芝龍擁有極大海上武裝勢力,縱橫東南亞,開創海上霸業,壟斷東方貿易航線,荷蘭與英國殖民者都無可奈何。他發跡於平戶,娶了當地女子田川松,生下了鄭成功……
我來到鄭成功紀念館時,館長松本先生說日本人非常尊敬他,當地每年都會舉辦鄭成功祭,他驅逐荷蘭殖民者,是東亞的英雄。
6. 松本:鄭成功紀念館館長
松本
鄭成功出生是在1624年,這裡有當時他父親鄭芝龍帶來的媽祖像,還有竹柏樹,作為紀念。很遺憾鄭成功在39歲英年早逝,他從荷蘭人手中解放了臺灣,至今還作為臺灣的「始祖」(開臺聖王),每年的四月二十九日作為復臺紀念日,舉辦紀念鄭成功的活動。我差不多有二十次,有幸參加過那個典禮。如此偉大的人物,能夠在平戶誕生、成長,僅僅這些我就感到很滿足。那麼,請中國大陸的各位,中國臺灣的各位,還有我們日本人,好好相處,攜手並肩而行,謝謝!
7. 川崎:醫護工作者、書法愛好者
我叫川崎。出生在九州熊本縣阿蘇山下。我現在在醫院工作,心想著再換個工作試試,雖然在醫院也是幫助生病的人,不過我更想照顧生活上難以自理的人們,四月份開始想換這樣的工作,那就朝著這個方向加油吧。
還有就是我一直在練習書法,我經常要參加展覽會,今年六月、八月,還有十二月。要創作出很多作品。這些要和去年的不太一樣,我想創作出另一風格的作品看看,好好幹吧。
川崎
關於中國,國際關係方面我不是很關心。個人方面,我和很多中國人交了朋友。第一次遇到中國人的時候,我們聊了很多,因為自己練習書法,對中國的文化也很感興趣。中國的文化學了好多,也從中國朋友那兒知道了很多。現在呢,可以自己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啊。
採訪:松本、川崎、佐佐木
* * *
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富山)
8. 佐佐木:英語老師
你好,各位中國朋友大家好,我叫佐佐木。我來自大阪南邊的和歌山縣,平常往返於大阪大學豐中校區,大約單程坐車要3小時。36年裡,我在和歌山做英語老師,到了六十歲的時候,我退休了。退休後,我來到大阪大學豐中校區的研究生院,開始學習人文地理學。
佐佐木
我年輕的時候啊,當時日本田中首相和中國周總理握手,日中恢復了邦交。那個瞬間,我至今清楚地記得。那個時刻的感動,我至今難以忘懷。在那之後,日本和中國也締結了和平條約。那個時候日本和中國的關係非常好。可是後來日本和中國的關係卻一度變糟了。
不過即便如此,從國民的層面來說,自己想法還是可以自由地去做的嘛。國家之間即使關係不太好,國民之間還是可以好好相處啊,我想是這樣的吧,哈哈。今後呢,對日本來說,中國是個很重要的國家,對中國來說日本也是個重要國家,兩國的貿易有很重的份額。那麼我希望呢,不光是國民之間,國家層面也能夠好好相處啊。以上。
富山 雨晴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