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死後,豪格本想謙虛一下,隨口說了一句話,與皇位擦肩而過

2020-12-15 悟空談歷史

講起皇太極,大家總是第一時間聯想到海蘭珠。他們的愛情打破了人們對皇帝冷漠無情的固有印象。而今天的故事主人公並不是他倆,而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

豪格從成長開始,就伴隨著父親皇太極,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了。父親建清後,豪格在朝堂上也逐漸掌握了一定話語權。後雖經歷多次降職,也並沒有失去皇太極的器重。與此同時,皇太極又絲毫沒有表示選定他為皇位繼承者。直到皇太極匆匆離世,皇位空懸,但凡有權勢的人士全部都蠢蠢欲動了起來。

朝堂基本分出了兩大陣營,一派是支持大臣多爾袞,一派是力挺豪格上位的。兩派皆是人數眾多,兵力不分伯仲。禮親王代善將兩方人馬都集合到了一起,並言之鑿鑿的提出了要擁戴豪格上位。鰲拜和索尼甚至攜帶了兵刃,以此給其他大臣造成震懾,或許還有威逼之意。

因為封建時代有著立長不立幼、傳嫡不傳庶的傳統,是以代善才站出來,將贊同票投給了豪格。認為按血統來說,他是毫無疑問的繼任人選。豪格見此認為勝券在握,還假意推辭了幾番,謙虛了一下,說:「福少德薄,非所堪當」,打算等大臣三催四請後再上位,好給自己留下個謙遜讓賢的好名聲。

然而因為這句話,豪格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多爾袞也有自己的一番計較。他雖權勢滔天,但終歸不是合理的繼承人,此時爭奪大統位置沒有名分,怕引得天下非議。但讓豪格掌權的話,兩個人積怨多年,豪格怕是沒有容人之量,此時給他機會無疑是給自己鋪下死路。

幾經權衡,多爾袞終究是退了一步,他提出讓皇太極第九子福臨來當這個皇帝。福臨有名正言順的皇子身份,同時扶持他,還可以掐掉豪格的野心,一舉兩得。大臣們見豪格推諉,索性就順水推舟擁立福臨了。豪格黨濟爾哈朗為第一攝政,第二攝政大臣自然就是多爾袞了,互相制衡目的明顯。

豪格與帝位擦肩而過後,為防止多爾袞的暗害,多在外行軍打仗,連連捷報,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在一次偶然回京時,還是被多爾袞抓到了把柄,定罪下獄。不到半百年紀便在牢中撒手人寰了。不止是這樣,豪格其中一名側福晉,還在他死後改嫁給了多爾袞。

相關焦點

  • 孝莊皇后活得最長,為何死後卻不能與皇太極合葬呢?
    孝莊皇后活得最長,為何死後卻不能與皇太極合葬呢?皇太極坐在輝煌的大政殿的中央,接受著來自大臣們的跪拜、朝賀,開啟了新的朝代,也在為遇見孝莊作鋪墊,那個生前受他寵愛死後卻不能相見的女人。孝端文皇后,是皇太極的第一位皇后。
  • 此人在清朝立國中與努爾哈赤皇太極齊名,死後卻只封兩月皇帝
    而且,就皇位來說,他前後曾有三次機會獲得皇位,但是他都沒有奪位。死後兩個月便遭受順治皇帝殘忍對待,實在太冤枉。我們先來看多爾袞在清朝壯大過程中有哪些貢獻。其一,獻計全國性戰爭大方略。皇太極繼位後,曾就戰爭方略展開過討論,明朝、朝鮮、蒙古察哈爾部這三個地方,怎麼打。多爾袞認為,兵力重心應放在明朝。就算一時拿不下來,也要反覆抄掠、圍困、襲擾,消耗明朝的國力,為後來統一明朝做準備。事實上這套策略是行之有效的,為清朝後期拿下明朝,實現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二,徹底拿下蒙古。
  • 清朝宮廷史上一段「佳話」:姑侄兩輩共同服侍皇太極
    宴會後,皇太極追封已經去世的嶽父莽古思為和碩福親王,派人在他墓前立碑,封嶽母為和碩福妃。孝端文皇后是個守婦道的人,她不妒嫉,也不過分注意皇太極和其它嬪妃的關係,所以日子也還過得平安。順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她病死在北京皇宮內的慈寧宮,年五十一歲。她死後留下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滿族大臣和蒙古王公。
  • 皇太極如此英明,為何不提前選定皇位繼承人?都讓海蘭珠耽誤了
    清崇德八年八月,已經徵服了整個關外地區,馬上就能揮師入關、徵服中原的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猝然駕崩於盛京後宮。遺憾的是,皇太極生前並未預立皇儲,這讓原本因團結一致才勇猛強悍的大清王朝,立馬陷入爭奪皇權的內訌狀態。兩黃旗支持的肅親王豪格,和兩白旗支持的睿親王多爾袞為爭奪皇位而劍拔弩張,一場足可以讓清朝綜合實力倒退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內鬥,一觸即發。
  • 大齡美人海蘭珠:死後令皇太極痛哭暈厥,兩年後追隨芳魂而去
    皇太極和海蘭珠劇照皇太極對她的愛可以說是瘋狂而痴迷,用"驚天地、泣鬼神"來形容也不為過,我們可以從以下事例中看出來。皇太極欣喜若狂,如獲至寶,想要這個孩子做為皇位繼承人,於是舉行了盛大誕生慶典,大宴群臣,蒙古各部落的首領均來恭賀,一時間,盛京城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不僅如此,皇太極還頒發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大赦天下,普天同慶,為皇八子祈福。皇太極其他的9個皇子出生時均未享受這個待遇,由此可見,皇太極是將海蘭珠所生的皇八子作為"儲君"來對待的。
  • 皇太極,好霸氣的名字!
    好聽一些的比如:石頭、掃把、點棍……愛新覺羅一家不這樣想,名字不取則已,要取就要把宇宙給吞了,所以才有了「皇太極」這個名字!估計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名字能夠比得上「皇太極」這三字的了。列位如果不信,找一個試試看,門都沒有。不信你從三皇五帝開始數,一直數到晚清宣統皇帝,有一個算一個,沒有吧?!不過,名字如果取得太逆天,據老人們講,會不堪重負。
  • 莽古爾泰為奪皇位弒生母,設鴻門宴圖害皇太極,敗露後與弟弟暴斃_正藍旗
    原標題:莽古爾泰為奪皇位弒生母,設鴻門宴圖害皇太極,敗露後與弟弟暴斃至高無上的龍椅,是天下人都做夢想得到的,尤其是那些離皇位近的野心家幾乎垂涎三尺,歷朝歷代幾乎都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清朝努爾哈赤三子莽古爾泰與弟弟德格類、姐姐莽古濟密謀設「鴻門宴」,謀害皇太極奪取皇位。
  • 中國所有廟號為「太宗」的帝王,有18個,很多太宗的皇位是搶來的
    今天小編要介紹中國所有廟號為「太宗」的帝王(追尊的除外),能夠得到太宗廟號的帝王,文治武功也是相當厲害的,後世最熟悉的太宗當然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清太宗皇太極等,縱觀中國所有太宗,也能發現一個比較普遍的特點,太宗的皇位大都是搶來的。
  • 順治帝最青睞的兒子,功勳卓著卻被強行打壓,死後皇帝撫棺痛哭
    ▲順治皇帝劇照由於福臨登基時尚且年幼,故暫由其叔父和碩睿親王多爾袞攝政。▲順治皇帝當年順治皇帝曾摟著福全,隨口詢問他將來有何志向,福全恭恭敬敬地回答說想要成為一位賢能親王。這個不經意的回答,其實讓順治皇帝頗為感慨,畢竟當時福全年幼,思想比較單純且未受權力薰染,乃是他的真實想法,所以這種謙虛淡薄的態度獲得了順治皇帝的好感。再加上福全的母親乃是董鄂妃(寧愨妃,非孝獻皇后董鄂氏),因此順治皇帝對福全的偏愛程度遠勝三子玄燁。
  • 大清開國第一刀:皇太極凌遲活剮自己的姐姐
    原標題:大清開國第一刀:皇太極凌遲活剮自己的姐姐 1626年,皇太極、多爾袞的老爸努爾哈赤病逝。因為他生前並沒有來得及確立繼承人,所以努爾哈赤死後,他的兒子們為了汗位進行了一番明爭暗鬥。
  • 情理與法理的較量:皇太極與康熙,誰更有資格稱「祖」?
    比如,一說明太祖,便知是朱元璋,一說清太祖,便知是努爾哈赤,不會再出現不知所云的情況了。 所謂「聖」,即道德智能高超至極的理想人物,稱「聖祖」者,大多並未真正做過皇帝,而只是作為王朝的精神標杆,比如宋聖祖趙公明(神話傳說中的財神爺)、蜀聖祖王子晉(東周太子姬晉)。但清朝偏偏把「聖祖」廟號拉下神壇,將其正式作為皇帝廟號,加在了康熙頭上。
  • 皇太極的本名其實不叫皇太極,皇太極是他的職務,那他到底叫啥?
    於是,後世有人獻媚說努爾哈赤給皇太極起這個名字就代表傳位於這個兒子的厚望。「太祖名上為皇太極者,殆天意篤生,統丕業而福兆民者也。」「後知漢稱儲君曰『皇太子』,蒙古嗣位者曰『王臺吉』,音並暗合。及即位,鹹以為有天意焉。」其實,皇太極本名並不叫皇太極,早期明清文獻將其稱作:黃臺雞,洪佗始,洪太氏,洪他時,洪太吉、紅歹是,黃臺吉……。
  • 他八歲議政深得皇帝看重,失去雙親愈發堅強,卻因她而放棄皇位
    最寵愛他的父皇突然去世對他造成的打擊可以說是非常大的,但緊接著就是其母去世,因為其母是皇帝生前最寵愛的嬪妃,而按照先例她是要給皇帝陪葬的。而多爾袞之母被要求給皇帝陪葬一事,在當時是被人們說成是一件非常榮幸之事,但在他看來卻不是。因此他一下子就失去了他最重要的兩人,而且他什麼也做不了只能看著其母去世。
  • 順治諸皇子中,此人也可繼承皇位,可他說了一句話便讓給了玄燁
    順治諸皇子中,此人也可繼承皇位,可他說了一句話便讓給了玄燁一直以來大家都知道,玄燁能當上皇帝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出過天花,除了這個原因以外,還得力於孝莊太后的大力支持。順治曾將所有皇子都叫過來,問他們未來有什麼樣的志向,福全說長大後願為賢王,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在說自己沒有對皇位的覬覦,反而願意當一個輔佐君王的賢良王爺,對於福全的回答,順治也感覺非常的意外,當問到玄燁時,玄燁直言說到:「待長而效仿皇父」。
  • 康熙的一臉麻子為他皇位繼承加高分,順治的幹爺爺也起到重要作用
    順治皇帝是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在皇太極駕崩後,滿族統治者內部為皇權繼承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在矛盾無法調和的情況下,年僅六歲的順治就機緣巧合的當上皇帝,成了大清朝入關的第一個皇帝。他共育有八皇子,而長子、四子、六子夭折。到順治去世前,只剩下五位皇子,其中福全年齡最長,玄燁次之。
  • 多爾袞與豪格的叔侄鬥法,卻順水推舟幫助順治帝登上皇位
    據《清史稿》記載,多爾袞攝政後位崇功高,時時告誡諸臣要尊事主上,說:「等皇上春秋鼎盛,我就要歸政於他。"皇太極有一個弟弟,叫做多爾袞,是個很厲害的人物,有著赫赫戰功,在軍中的威望很高。皇太極有一個嫡系長子,叫豪格,在當時是皇位的順位繼承人,也是皇太子。當然皇太極還有一個小兒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那麼為什麼豪格最後沒有繼承皇位,年僅六歲的福臨順利登基了呢?
  • 「八大鐵帽子王」中的代善為何與皇位失之交臂?小姨娘緋聞太要命
    代善畫像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的小妾德因澤「告發」代善與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有染,說阿巴亥曾親自做過兩次飯給代善吃,代善不僅吃得津津有味,同時還表現出了極度歡喜的樣子。而反觀皇太極,阿巴亥同樣做過飯贈於他,但皇太極雖然接受卻並沒有吃。同時,德因澤還跟努爾哈赤說,阿巴亥三天兩頭的派人前往代善家,還曾親自深夜出院。
  • 他說了一句話,後來靈驗了
    在明末清初時代,當時的明王朝已經衰敗到了極點,在山海關以內,有李自成和明王朝在爭奪皇位,當時的明朝主力就是用兵自重的吳三桂,農民起義軍以李自成為首領。自皇太極死後,清軍八旗子弟就變得群龍無首,當時的清軍大將軍多爾袞是最有實力競爭當上皇帝的,但是多爾袞為了清朝的穩定,把皇位讓了出來,那麼清朝下一位登基的便是年僅六歲的順治皇帝。在清軍入關後,多爾袞在路上遇見了一位算命先生,是一個瞎老頭。多爾袞問清朝的命運,瞎子只說了八個字,興於孤寡,亡於孤寡。
  • 死後差點害死大玉兒
    死後差點害死大玉兒劇中主要圍繞著三個人的愛恨情仇展開來講,由寧靜飾演的大玉兒,咆哮哥馬景濤飾演的多爾袞,還有劉德凱飾演的皇太極,把戲裡的劇情演繹得惟妙惟肖,特別是寧靜,把大玉兒的一切都發揮到極致。但是後來陰差陽錯致使大玉兒嫁給了皇太極,而多爾袞也娶了小玉兒。小玉兒是真心喜歡多爾袞,但是多爾袞並不喜歡小玉兒,所以在與小玉兒成品當晚也不願和她同房,但是他卻做了另一件事,讓小玉兒心碎,以至於後來小玉兒向皇太極告密,差點害死多爾袞和大玉兒。
  • 多爾袞至死也沒當過皇帝,為什麼被叫成清成宗?
    多爾袞三次都沒當上皇帝 多爾袞,原本是有三次機會做皇帝的,甚至到了後期想做皇帝只是他一句話的事兒,可一生偏偏三次都與至高無上的皇位,擦肩而過。 第一次機會——努爾哈赤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