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父母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但是許多父母卻誤會了溝通的含義。溝通是一種互動的過程,而不是填鴨式地說教孩子。
——德國心理學家
家教個案
小可聽了之後更加煩心,他往床上一躺,並用被子把頭捂住。看到孩子的行為,媽媽更加氣憤,她用力扯孩子的被子,強迫他起來跟她說話溝通。小可被媽媽折騰得非常無奈,他把被子一掀,快速跑到陽臺上,並對媽媽說:「你不要再逼我了。」媽媽坐在孩子床邊,越想越生氣,最後竟然氣得哭了起來。
教育感悟
溝通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溝通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而不是父母一個勁地向孩子說教與灌輸某種觀點和看法。
許多媽媽覺得與孩子溝通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孩子總是不願意認真地與自己交流。父母問一句,他答一句,也不發問,而且回答極其簡練。甚至當問到孩子不願意回答的問題時,孩子竟然還拒絕回答,引起對話的中止。
孩子之所以不願意與父母溝通,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最重要的原因是孩子覺得自己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我們可以想一下,如果一個孩子考試失誤了,錯了許多不應該錯的題目。孩子承認是自己的失誤得不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招來責罵。那麼孩子當然不願意告訴父母自己失誤了,折中的辦法就是拒絕回答。如果父母能夠認識到孩子失誤是正常的,對他們的行為表示理解,那麼孩子當然願意告訴父母自己的心裡話。
親子之間溝通困難的另一個原因是父母對於溝通的錯誤理解。許多父母都知道在與成年人溝通時應該尊重對方的想法和看法,對他人的做法表示理解,但是一到孩子這裡,他們就以經驗豐富自居,一味地對孩子進行說教。這種說教的溝通方式當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也不願意把自己心裡的話說出來。
孩子在與父母進行溝通時,他們是持觀望態度的。如果父母說的話他們愛聽,他們才會接著跟父母溝通,如果父母一味地說教,那麼孩子就會對父母關閉心扉。
父母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行為和想法,這是實現親子良好溝通的基本前提。父母與孩子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互動溝通平臺,父母就能夠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和學習情況,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不順利,那麼將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更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產生疾病,也不利於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
專家建議
父母應該意識到與孩子建立起雙向溝通的重要性,不僅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更要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樂於、敢於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
1、溝通時,請尊重孩子
尊重是溝通的前提。許多父母在與同事朋友進行溝通時,都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尊重他人不同的觀點和想法。但是到了自己孩子這裡,情況卻不一樣了,因為他們不認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而不懂得尊重孩子。
在溝通時,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當孩子心情煩躁不想與父母溝通時,父母不應該強迫孩子,可以等到孩子心情平復一些後,自己來找父母溝通或者父母再去與孩子溝通。這些細節也是父母尊重孩子的表現。
2、一定要理解孩子
孩子也需要理解,這是他們樂於與父母溝通的前提。如果孩子的做法得不到理解,自己的想法得不到理解,那麼孩子自然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他們之所以願意溝通是為了得到他人的理解。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父母不應該一味地責備,而應該試著讓孩子說說自己這樣做得動機,了解整個事情的原委後再對孩子進行指導。
3、溝通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與孩子的溝通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許多家庭裡面親子之間的溝通模式都固定為父母一言堂地說教,孩子始終不發一言或者嗯啊地答應。這樣的溝通是毫無意義的。
鄭琳琳是個四年級的小女孩,她今年十歲。琳琳是個非常開朗的孩子,學習成績也很好,與父母的關係也非常好。
琳琳的父母都非常注重與孩子的溝通,他們對孩子從來不用命令的口氣。到了該寫作業的時間,琳琳還在玩遊戲。此時媽媽便會提醒她幾點了,琳琳自己就意識到到了寫作業的時間,於是關掉電腦,開始寫作業。平時媽媽也很關注孩子喜歡的事物,有空的時候還陪女兒一起玩遊戲。
父母要與孩子實現雙向溝通,就應該了解孩子喜歡的事情,這樣在與孩子聊天時雙方才會有話聊,而且孩子也樂於與父母交流。父母在指導孩子學習和生活時切忌用命令的口氣與孩子說話,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4、利用風趣的語言與孩子進行溝通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運用風趣的語言來平和緊張的氣氛。另外,風趣的語言也容易讓孩子接受,他們也更樂於與父母溝通交流,積極地把自己想說的話都說出來。
當父母與孩子的觀點出現分歧時,媽媽可以運用生動風趣的寓言來闡明觀點,讓孩子在笑聲中接受父母的指導和意見。當孩子不願意與父母溝通或者雙方溝通出現矛盾、危機時,風趣的語言也可以幫助父母輕鬆地化解這些矛盾與危機。
5、利用非語言和孩子溝通
當成人心情不好時,有時候也渴望安靜的環境,但並不排斥別人陪伴。孩子也如此,有時候他們也不想說話,他們也許只是希望父母可以擁抱他們一下,或者希望父母在身邊陪伴自己一下。
九歲的小玉是個三年級的小女孩。她是學校芭蕾舞劇團的小組長,舞跳得非常好,但是在一次比賽中她出現了失誤。
小玉悶悶不樂地回到家後,便立即走進自己房間,傷心地哭了起來。看到女兒的這種表現,媽媽並沒有急著詢問,而是擁抱著她,讓她默默地哭泣。過了一會,小玉就把跳舞失誤的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及時鼓勵了她,小玉的臉上又綻開了笑容。
當孩子心情不好時,不要急於問「為什麼」,父母可以在旁邊安靜地陪著他們,或者擁抱著他們,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的愛,這種愛可以使孩子平復心情,然後主動地把自己的心事告訴父母。
教
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總是聽到父母長篇大論的說教,孩子只是低著頭,欲言又止。溝通是一個雙向的過程,父母這種不尊重孩子的行為必然會導致親子之間的溝通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