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價值觀並不等於人類價值全部

2020-12-10 姜偉延生護寶

西方是自己將自己置於世界的中心的。西方價值觀是人類價值嗎?西方的價值觀等同於人類價值觀嗎?

我們怎麼說都沒有人認同,看一看西方哲學家自己怎麼說。

德希達說:西方被置於世界的中心,使人聯想到理性,進步,自由,正義等價值。而西方以外的世界,則被視為不同程度地與這些價值有距離。與西方價值相反的則是迷信,專制,非理性。

這種對立的邏輯一直可以追溯到人類認同哲學的實體的最基本的方面,可以在最不明顯的人類價值中和我們用於表達價值的語言的結構中找到。也可以在西方最著名的小說,詩歌,哲學中找到。

在古希臘人那裡,邏格斯象徵秩序和理性,而神話代表迷信與神秘。這一區分,通過基督教思想得以保持,成為歐洲文化以致於西方認同的核心。

這一區分無處不在,己經內化到我們文化中了。

西方哲學史在本質上,就是這麼一回事:試圖賦予這一區分越來越多的權威,為之打上確定性和真理的印記。

作為解構哲學的代表人物,海德格爾的弟子,德希達也在說中國的哲學學者。

難道中國哲學界沒有把西方哲學表述成為哲學的權威性嗎?

難道中國哲學界沒有把西方哲學打上確定性和真理的印記嗎?

難道中國的許多人們,不是對於歐洲文化以致於西方認同的核心,已經部分內化在我們中國文化之中了嗎?

這是一段值得人們反思的哲學論述。

相關焦點

  • [俠客島]「從西方來的」未必等於「西方價值觀」
    概念外媒記者問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馬克思不就是西方人麼?是的,所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原教旨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西方舶來品。所以,先不論這個問題本身的曲解,那麼,「從西方來的」就一定等於「西方價值觀」麼?
  • 現代性視野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成與價值
    【摘要】人類文明的發展,依賴於承載價值觀的制度體系和道德體系的支撐。核心價值觀濃縮和表徵著一個民族精神生活的符碼與深層邏輯,形塑著特定民族的精神氣質與行動邏輯。本文通過探索核心價值觀的研究論域以及具體語境的價值立場,以謀劃核心價值觀在其獨特的制度結構中的生成邏輯,揭示其價值擔當者的精神氣質。
  • 《流浪地球》:突破美式大片個人英雄主義,強調人類共贏價值觀
    7天,23億,而火遍全國的同時,這部影片也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上映,並贏得高口碑,不少海外媒體紛紛對這部中國本土科幻電影給予了肯定,並試圖藉此解讀中國文化內核,思考東西方文化差異。流浪地球在很多國家上映,並得到了不錯的口碑,雖然這部片子在很多方面都可圈可點,但細細回味之後,一切還都落在了價值觀上。美國是大片的生產大國,同時也引領著世界大片的走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成為了不二的評判標準。
  • 西方世界的價值觀是個啥東西?
    人權,一直是西方世界引以為豪的價值觀之一。也是西方世界攻擊甚至是顛覆他國內政的工具。然而,澳大利亞士兵槍殺阿富汗平民百姓和戰俘一事曝光,則徹底顛覆了對西方人權觀的認知。而面對中國的批評,澳大利亞和西方世界的一致反應,則更是顛覆了對西方人權觀的認知。
  • 教育時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人類社會前行
    因此,軟實力的崛起不僅需要先進的社會制度的創製,而且需要先進的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和表達。   顯然,一個國家的生產效率和經濟發展源於科技創新和先進的社會制度,而科技創新和先進的社會制度,在某種意義上,都離不開先進的文化思想和價值觀念。因此,一個國家的崛起不僅是經濟的崛起,也是社會制度的崛起,同時還應該有文化和價值觀的崛起。
  • 真理、價值和價值觀-光明日報-光明網
    有人問:反對西方價值觀,是不是就要拒絕諸如「市場經濟」「馬克思主義」之類源自西方的文明成果?這種疑問之所以產生,是因為沒有弄清楚真理、價值和價值觀這些基本概念。真理不是客觀事物本身,而是人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人們很難一次性地完全獲得真理,即使對人造事物而言也是如此。
  • 生態集體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價值觀基礎
    因而有必要從價值觀層面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進行深化研究。生態集體主義切合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需求;生態集體主義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基礎具有哲學、文化學、環境倫理學等學理依據;化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困境需要發揮生態集體主義的價值引領作用。
  • 價值、價值觀與核心價值觀:一個再思考
    這就是說,價值關係不同於價值觀,價值關係是客觀的社會關係,價值觀則是人們對客觀的價值關係的觀念把握。人們正是基於意識到的需要對價值關係進行判斷、整合和反思及其升華,才形成了價值觀。一言以蔽之,價值觀即是對價值關係應然狀態的展示和期盼。     在社會生活中,價值觀構成了個人的心理定勢。
  • 張維為:中國抗疫「心勝」,對西方價值形成壓倒優勢!
    「從這次中國人戰疫過程中所體現的品格,提煉出一些對全人類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很有必要。不僅可以極大增強中國人民的價值觀自信和文化自信,也可以為人類普遍價值做出中國人的貢獻,同時形成對西方價值的壓倒優勢,形成一種價值觀上的心勝。」
  • 論價值與價值觀(5)
    緊接著,康德提出了這樣的命題:「大自然使人類的全部秉賦得以發展所採用的手段就是人類在社會中的對抗性,但僅以這種對抗性終將成為人類合法秩序的原因為限。」以價值觀和價值哲學為角度解讀康德的思想,在我們的研究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提出以下觀點:康德認定人類依賴自身的行為、自己的奮鬥而生存發展,用「哲學的行話」說,這是關於人的存在論命題,同時也是關於人的價值論命題。
  • 西方價值觀中過度自我是誤讀中國陰陽能量本質造成的偏差
    中西方價值觀差異的聲音不停地響徹世界的上空。中國有中國的價值觀。西方有西方的價值觀。中國價值觀和西方價值觀上,存在著不同的嚴重差異。中國價值觀中談化了自我。西方價值觀中顯示出過度的自我。我們說,西方價值觀中過度的自我,是誤讀了中國的自我能量和為他能量的陰陽和諧能量的本質,所造成的人為偏差,其絕對精神,絕對存在,絕對精神能量的存在的哲學根據在此。
  • 堅定價值觀自信
    特別是一些西方國家從未放棄對我進行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普世價值論」就是這種戰略圖謀中的一個「撒手鐧」。與「普世價值論」的鬥爭,既是價值觀念之爭、思想文化之爭,更是道路之爭、制度之爭。  「普世價值」並不普適  作為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關係的產物,「普世價值」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關係在價值觀念上的反映,實質就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
  • 三、核心價值觀
    一般價值觀散居於核心價值觀的外圍,僅為特定群體所持有,而且不穩定、缺少規則,由外及內其規則性越來越明顯、引導力越來越強,統攝面越來越大、穩定度越來越高,到達核心層就是所謂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中居統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個社會必須長期普遍遵循的基本價值準則。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2020-12-07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包俊洪: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種獨特的社會形態,雖然西方某些人對這種社會形態並不認同,但它在實踐中成功了。可以說,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們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制度和體制,與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體制相適應,必然有一個主導的價值觀體系。在任何社會內,核心價值觀都是構成社會共同體的思想基礎,是社會系統得以運轉、社會制度得以確立的基本精神依託。
  • 理解價值與核心價值觀的關係
    【本課主題】  理解價值與核心價值觀的關係  【主講嘉賓】  韓慶祥,中央黨校校委委員、副教育長兼科研部主任,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秘書長,一級教授,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體學習主講專家。
  • 劉書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凝魂聚氣」的作用,但也不等於它本身就是「興國之魂」。   準確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及作用,需要認清二者的關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更寬的概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相對較窄的概念。前者包含著後者,指導著後者;後者是前者的體現和進一步展開。
  • 得青年者得未來 青年價值觀決定中國社會的價值取向
    作者: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周琪    在以「最大變量」為特徵的全媒體、大數據和網際網路時代,高校作為青年人才成長的主要陣地,肩負青年核心價值觀塑造的歷史使命,其原因在於高校的主體和對象都是青年,青年價值觀的「第一顆扣子」扣什麼和怎麼扣都直接決定著中國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和道路方向。
  • 社評:中美不是價值觀衝突,而是利益之爭
    人類逐漸進入了大體使用相同技術,生活方式越來越類似,同時關注相同話題的全新時代。一些西方領導人喜歡使用「價值觀」這個概念,把他們與中國的摩擦定義成「價值觀衝突」,強調他們極力構建的反華統一戰線是「價值觀同盟」。中國人要小心不落入這當中的話語陷阱,好像中國的價值體系真的與西方社會格格不入一樣。
  • 論生態文明的後物質主義幸福觀和共同體價值觀
    一、工業文明的生產方式與價值觀工業文明最初發源於西方,與資本主義制度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而資本主義制度的核心價值目標是財富創造和增值。早期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生產方式奉行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強調個人對自身利益的追求必然帶來社會的普遍福利,國家的功能因此被限定為保護公民的權利和民主,而不幹預資本主義的經濟活動。為了資本積累的順利展開,資本在價值觀上宣揚新教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