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企業是垃圾製造大戶
以「拒運」倒逼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如今人盡皆知。但垃圾分類的規則是不是人盡皆守,可真要打上一個問號。從企業到個人,在這項工作上都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不僅考驗公眾的自覺性,也考驗著監管部門的執法能力。只有在執法層面動真格的,垃圾分類才能告別「雷聲大雨點小」的現狀。
6月6日,浙江杭州海底撈紹興路店因垃圾未合理分類,有汙水溢出汙染環境等現象,被當地城管局開出「垃圾拒運單」,此事引發廣泛關注。城管工作人員表示,若店家在「垃圾拒運單」開出5天內仍沒有整改到位,將聯合垃圾清運單位實施拒運。昨天,當地城管局再次到現場檢查,稱「由於該餐飲店對此前提出的問題已經整改到位,暫未發現存在垃圾分類不規範現象,本次將不對該店作出罰款、拒運等處罰」。城管局執法人員藉機提示類似企業,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今後發現垃圾分類不規範的問題,將按規定嚴格處罰。限期整改不到位,既要罰款,也要執行拒運。
海底撈作為有一定知名度的餐飲企業,除了提供精美食物之外,理應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正面引導人們去做好垃圾分類,以贏得社會的尊重。若在法律法規面前我行我素,對整個行業、整個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餐飲企業是垃圾製造的大戶,能夠主動垃圾分類的門店,目前恐怕數量並不樂觀。此次為海底撈開出「垃圾拒運單」,無疑具有警示意義,以拒收倒逼更多的商家落實垃圾分類法規。
目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已經出臺強制垃圾分類的規定。實話實說,如果嚴格查處「混裝混運」行為的規定只是說說而已,胡亂處理垃圾的企業和個人利益上受不到觸動,那麼,改變固有行為習慣也就只能停留在口頭上。相信這次海底撈險些被拒運事件能讓公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警告與懲處落在實處,其他企業和個人就不敢再膽大妄為。若執法力度不一,那麼條例就會變成一紙空文,反而折損法律法規的權威和嚴肅性。
巧合的是,就在杭州城管為海底撈開出「垃圾拒運單」的同時,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破獲一起跨區非法傾倒垃圾案。嫌疑人從朝陽區裝運大量垃圾後,於夜間運至通州區宋莊鎮六合新村附近道路傾倒,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生活造成惡劣影響。目前,9名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倒垃圾被刑拘」,因為程度不同,這樣的懲罰也就比「垃圾拒運單」更為嚴厲,但願不把垃圾分類當回事的企業和個人,能夠吸取教訓,不要存任何僥倖心理。
垃圾分類,需要人人動手。看似舉手之勞,絕非稀鬆。輕慢對待,後果嚴重。
來源:北京晚報·北京論語 作者:侯江
流程編輯:洪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