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新婚夫婦為啥要「行周公之禮」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典故!

2020-12-17 歷史新的視角

在電視劇裡,我們經常會看到夫妻洞房時,會有一個老嬤嬤催促要行周公之禮,而且周公之禮也是主要是用在夫妻之間的,而如果是情人的話,是不能夠用這個詞的,對於房事,為什麼又叫做「周公之禮」呢?關於周公之禮其實也是在歷史上有個典故的。

周公是周朝的攝政王,在位期間,周公始創了法律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制度。西周初年,世風日下,民間婚俗混亂不堪。如此一來,對於社會風氣和治安,這怎麼得了?為明德新民,周公親自製定禮儀。周公從婚禮入手,將男女嫁娶成婚,共分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敦倫七個環節,並且對每個環節都進行了細化,作了具體細緻的規定,這些合稱「婚義七禮」。

其中有一項規定:男女在結婚前不能隨便發生關係,除非到了結婚當天才行。其儀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載之理,於是陰陽和諧,乾坤有序,維綱常而多子孫。後來的人們因為周公制《周禮》,所以也就管這個叫「周公之禮」了。

但對於「周公之禮」,究竟是不是周公所制定的呢?這個沒人敢說,畢竟沒有到西周去走過一遭。但由於他的這次大規模整理文化習俗的行動,影響十分深遠,因此後世很多比附的東西,把一切禮儀、規章、制度都儘可能地往他的身上套。也算是大事,好事一件了!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古代「周公之禮」與現在婚前「試貨」的文化衝突
    壹一位師妹在看《史記》的解讀時,了解到「周公之禮」的來歷,讚嘆道:原來新婚之夜行房事稱為「周公之禮」,周朝創立的禮制禁止婚前的行為,睡覺稱為「會周公」也是來源於此,古人的大智慧。聰聰馬上附和道:做到的舉個手!書中說到妖邪之氣入體,解釋得真妙!
  • 「周公之禮」具體是什麼意思?又是怎麼來的?
    「周公之禮」通常來說指的是夫妻同房、做愛、發生性關係,「周公之禮」是漢語中關於性關係的一種比較委婉的說法。《淮南子.本經訓》:男女群居雜處無二別。《列子.湯問》:男女雜遊,不聘不媒。《管子.君巨篇》:古者未有夫妻匹配之道。
  • 古代「周公之禮」和「男女授受不親」哪個更難做到?答:後者太難
    一個「禮」字,好讀卻不好寫。繁體的「禮」字,左邊也是衣字旁,右邊是「豊」字,筆畫不少,正如我們的禮儀一樣,紛繁複雜。既有周禮中的五禮之說,又有民間生、冠、婚、喪的4種禮物。但到了現代,最為世人記住的卻只有兩大禮,一為周公之禮,一為男女授受不親之禮。
  • 洞房花燭三部曲:古代新婚之夜,缺不得儀式感!
    在中國古代,結婚的禮儀尤其多,特別是入洞房之前。在古代中國,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納採: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六禮去求婚。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佔卜。納徵: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 古代的尊師重道之禮
    至聖先師」,即使是天下至尊的皇帝,對他也要頂禮膜拜。老師在社會上還有「西席」、「西賓」等稱呼。西席,是指室中座次以西為上時的最尊貴席位,延請賓師教授子弟,曾有安排在這一座位的禮俗,西席、西賓因此成為老師的尊稱。學生對自己的業師(授課的老師)尤其應敬重,尊師是做學生的最起碼的道德。我國古代也形成了一套學生尊師的禮則。
  • 古人將夫妻之事叫周公之禮,很多人不知道原因,其實答案很簡單
    古人將夫妻之事叫周公之禮,很多人不知道原因,其實答案很簡單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不是秦漢,更不是隋唐,而是周。在周王朝,中華文化開始萌芽,中華思想開始紮根。在古代,中國人會將夫妻之間的那種事叫做周公之禮,這是為何?夫妻之事是社會人倫中最重要的社會行為。一個家族想要發展,一個種族想要繁衍,一個國家想要強大,自然離不開夫妻行周公之禮。我們老祖宗在周王朝的時候,就已經制定出了一套十分繁瑣的婚姻流程。
  • 古代新婚人拜完天地,為什麼要說送入「洞房」,有什麼說法嗎?
    在遙遠的古代結婚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可是一個非常莊重的事情,容不得一點馬虎。在那個時代新婚夫婦的結婚之夜被人們叫做是「洞房花燭夜」,聽上去很是美好呢?但是你肯定會很納悶,為什麼古時候的人們會把新婚的第一夜叫作「洞房」啊?其實這是有一定的緣故的。在遙遠的原始時期,人們思想十分落後那個時候還實行群婚制度呢。
  • 要顏值還要有禮,古裝劇中繁瑣的古代禮儀讓你入戲了嗎
    每一部古裝劇儘可能詳細還原的古代風俗人情,追求器物之美、禮儀之美、規制之美,這對觀眾來說有趣又開眼界,如同回到了那個時代。《鶴唳華亭》除了考究的服裝,還有考究的禮儀,該劇從整體禮制到具體禮儀,都有歷史典故、典籍作為參考借鑑,製作團隊對每一個細節都保持嚴謹的態度。
  • 古代見面禮「九拜」之稽首
    古代的一種跪拜禮。那時人們席地而坐,在公共場合或一般交往場合,地位低的人大多雙膝著地,臀部靠坐在自己雙腳後跟上。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內),拱手於地,頭也緩緩至於地。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在手後。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
  • 中華古禮有三千,周公做禮始教化,您可知道中國的古禮都包含什麼
    中國人都知道中華禮儀時代起始於西周,相傳周公做禮三千,這些傳承上千年的文化雖然有很多已經遺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但是作為禮儀文化的起源,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發掘學習,畢竟做人不能忘記根本,不忘初心我們才能在接下的路途中走得更穩更遠。那麼這些禮儀都包含了什麼呢?接下來咱們就一起看看老祖宗們留下的中華古禮。
  • 人們常說行周公之禮,可是你真的知道「周公之禮」的真實含義嗎?
    人們常說行周公之禮,可是你真的知道「周公之禮」的真實含義嗎?文|歷史痴在生活中,許多人都會說到周公之禮,通常聽到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大概不少同學第一反應就是男歡女愛之事,沒錯!的確是有不少人將「房事」戲稱為行周公之禮,可是你真的知道「周公之禮」的真實含義嗎?《大學》開篇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為了明德親民,西周時期的大賢周公旦制定了一套禮儀規範,對人們的各種行為做出了指導,其中就包括男女之愛,史稱周禮。
  • 古代皇帝進洞房前後,都要幹些什麼,看看溥儀是怎麼說的
    在古代,洞房花燭夜是人生四大喜事之首,尤其是在自由戀愛極為稀缺和以孝為先的古代,結婚其實就是彼此了解的開端,也是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大事。不過,古代新婚夫婦結婚用的房屋不叫「洞房」,而叫「青廬」。民間傳說中,還有一段頗為有趣的小故事,提到了「青廬」。說曹操年輕的時候,和袁紹的關係很鐵,兩人經常相約一道遊玩。一日,兩人路過一個新婚現場,見新娘貌美如花,便打起了歪主意,大喊「捉賊」,故意製造混亂,把「青廬」裡的人全部引了出來,兩人乘機劫走了新娘。當然,這只是一個野史,不過,以曹操的秉性,這樣的事,是有可能幹出來的。
  • 為什麼新婚要「回門」,時間為何定在新婚後的第三天?
    新婚「回門」的習俗是我國婚俗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程序之一,也是新婚最後的一道程序。在古代男女新婚期是很有必要的,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同時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新婚禮節。對現在的新婚夫婦來說,此道程序也就是為遵循古老習俗,一種禮節上的形式而已。
  • 古代男人在入洞房前都要做一件事,女人一無所知!公公卻不好意思
    古代的結婚和現代的結婚大不相同,相比較而言,古代的婚禮更講究,更神聖,更富有天命之和的色彩,所以無論婚俗,還是婚禮,都是想當隆重的,這裡的隆重不分階級,因為結婚對於他們而言,除了從孩子變成男人,從姑娘變成母親,還意味著整個家族,整個家庭未來命運的扭轉!
  • 為何新婚之夜叫「洞房」,到底有什麼含義?原來是這樣!
    古代結婚時一件很莊重的事情,古時候,新婚之夜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洞房花燭夜」,在這,就有不少人問了,古時候為什麼把新婚之夜叫做「洞房」呢?在原始社會,還未文明開化的人們實行的是群婚制度。雖然到了黃帝統治時期,群婚制度就被廢止了,但是延用這個制度很久的人們一時之間根本沒有辦法接受群婚制度的廢止。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群婚存在著很大的弊端。
  • 古代洞房當晚,有什麼鮮為人知的習俗?溥儀稱很不自在
    在古代,它叫做"青廬"。因為人們結婚都是在用青色的布搭成的棚子裡進行的,新娘下轎後,進入青廬,等待祝福,以及鬧洞房等一系列活動。其實"洞房"這個詞在最開始,出自皇宮,但是皇帝結婚,是肯定沒有人去鬧洞房的,那麼,皇帝皇后的新婚之夜,會有什麼洞房習俗?與民間的是否有什麼不一樣呢?
  • 明德書院:周公,一個改變中國歷史的男子
    周公思考起了這個問題。當時,戰爭中出現了一個「前旗倒戈」的現象,就是商紂王的前鋒部隊臨時倒戈,變節成了周武王的先頭部隊,反向殺向了殷商部隊,所以才讓商紂王失敗得如此乾脆。在古代取得戰爭勝利之後,都會舉辦大型的祭祀活動。
  • 長治市新婚夫婦成長工程線下沙龍活動如火如荼
    連接家庭紐帶 締造家庭幸福「我和老公經常鬧矛盾,我以為他不夠愛我,原來是溝通上出了問題。」「夫妻關係保持和諧,需要正確的相處模式」。「沙龍活動的形式太好了,下一期什麼時候舉辦?」長治市新婚夫婦成長工程線下沙龍活動現場,新婚夫婦圍著授課的黃老師熱烈交流。
  • 古代夫婦同床時,陪嫁丫鬟為何要守在床邊?原因讓人很無語
    當然,這樣的制度下也存在很多的陋習,比如古代夫婦在同床時,陪嫁丫鬟為何要守在床邊?原因讓人很無語。其實,在古代啊,丫鬟也是分為很多等級的,別看她們地位比較低下,但是職位卻有大有小。比較厲害點的丫頭,就是這一群人的管理者。而混的最差的也就是最低級的丫鬟,平時的話她們就只能做些粗活兒累活兒,比如端茶倒水,掃掃地收拾衣物等。
  • 為何古代女子出嫁,娘家都會備一條開襠褲?寓意很美好
    為何古代女子出嫁,娘家都會備一條開襠褲?寓意很美好婚嫁禮儀在古時之初,被稱為「昏禮」(婚禮是其諧音),古人認為黃昏是一個吉時,故而好喜在黃昏行嫁娶之禮。中國的婚禮有三個階段,即:婚前禮、正婚禮以及婚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