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與商洛市文旅局聯合召開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
2020年12月21日,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與商洛市文旅局,聯合召開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推進會。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項目組、商洛市文旅局領導、文物科負責人及業務人員參會。孫滿利教授首先介紹了本次調查工作的目的、任務、要求及前期工作情況。
-
揚子鱷保護區野外調查完成 實見121條揚子鱷
5月13日,為期3天的2020年揚子鱷保護區野外專項調查活動在高井廟片區完成。本次調查活動由安徽省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安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聯合開展,郎溪保護管理站全程參與,將為今後揚子鱷棲息地恢復與保護、野生揚子鱷種群復壯、生態多樣性等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
湖北省專家來麻城調研這個重要文物保護工作,事關唐太宗李世民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41號)精神,根據國家文物局《關於開展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的通知》(辦保函[2020]889號)、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開展全省石窟寺和石刻專項調查工作的通知》(鄂文旅發[2020]28號)要求,為全面掌握我市石窟寺現狀
-
地質災害野外調查卡表無紙化工作指南
一、技術思路與優勢分析(一)技術思路地質災害調查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手段之一,為避免地質災害野外調查現場記錄缺項漏項,諸多規範制定了不同災害類型、地質環境條件的野外調查卡表,相對於傳統的野外記錄,野外調查卡表以勾選選項為主使野外現場記錄簡化便捷,提升工作效率,還不易缺項漏項,是地質工作野外調查現場記錄的一大進步
-
中南院完成2020年湖北省森林資源調查培訓工作
按照自然資源部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一部署,為做好2020年度湖北省森林資源調查質量檢查工作,依據《2020年度全國森林資源調查技術方案》《2020年度湖北省森林資源調查操作細則》和《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於開展2020年度全國森林資源調查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辦函〔
-
芝山街道:紮實開展全國殘疾人專項調查工作
芝山街道殘聯按照市殘聯工作布署,組織調查小組成員開展了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據悉,此次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是以轄區內殘疾人基礎資料庫中登記並持有第二代殘疾證的殘疾人和未持證的疑似殘疾兒童為調查對象。
-
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新華社12月1日報導,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黃克忠舉例道,比如,石窟寺文物安全風險高,容易受地質災害、生物病害影響和人為破壞;保護基礎薄弱,中小石窟寺保護管理機構和相關專業人員不足;應對巖體風化、滲水、結構失穩等病害的關鍵保護技術尚未突破;系統考古研究不足,價值發掘闡釋和展示利用水平不高等。對此,《意見》對新時代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進行系統謀劃和全面部署。
-
福田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專項試點調查啟動啦!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虹辰 通訊員 黎海璇時光荏苒,十年轉瞬即逝,2020年迎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標準時點為2020年11月1日零時)。通過普查,全面掌握人口的基本情況,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提供依據,為社會公眾提供人口統計信息服務。
-
時間表+實施方案 2020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工作來了
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配合部組織縣級調查單元完成國土變更調查成果整改和完善工作。7月31日前,部組織完成國土變更調查最終資料庫質檢和更新入庫及數據匯總分析工作,並啟用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數據成果。根據工作需要,部組織編制了《2020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實施方案》,隨本通知一併印發執行。
-
西黑冠長臂猿野外調查與森林防火工作雙融合雙促進
冬防時期,為切實抓好自然保護區森林防火工作,按時完成無量山自然保護區景東轄區西黑冠長臂猿第三次種群數量分布調查,景東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錦屏、文龍、漫灣、林街、景福6個組的野外調查人員勇於擔當,壓實責任,凝聚智慧,科學防控,使兩項工作達到深度融合、互相促進。
-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新領域:地表基質調查
雖然《方案》將地表基質調查歸屬為專項調查,但其孕育和支撐其他自然資源基礎物質的特殊地位、全國無縫覆蓋的系統調查模式和涉及學科內容廣泛的調查指標體系,顯然區別於其他專項調查工作,具有明顯的基礎調查特點,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中,具有支撐服務其他自然資源調查工作的基礎性地位。(5)地表基質調查作為新時代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中的新領域,以前關注不足,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抓住機遇,加快推進。
-
時間表+實施方案,2020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工作來了
,按照《土地調查條例》、《土地調查條例實施辦法》,部決定開展2020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工作。在「三調」統一時點調查成果基礎上,以2020年度為周期,以2020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在全國範圍內利用衛星遙感、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技術,統籌利用現有資料,開展遙感監測,提取地類變化信息,結合有關專項監測及自然資源管理成果,製作調查底圖,組織實地調查舉證,全面掌握2020年度的地類、面積、屬性及相關單獨圖層信息的變化情況,更新縣級國土利用資料庫,形成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
-
讀宿白先生《中國石窟寺研究》
中國石窟寺研究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以前為一個階段,50年代以後為另一個階段。這兩個階段的本質區別在於是否以考古學的方法來調查記錄和研究中國石窟寺遺蹟。 中國石窟寺是中國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教遺蹟。對遺蹟的清理和研究必須按考古學的方法來進行,這是現代考古學誕生後發展起來的唯一科學方法。
-
兩部門專項打擊盜竊盜割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建築犯罪
人民網-法治頻道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 (朱紫陽)記者今天從公安部了解到,公安部和國家文物局8月31日在京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全國公安機關和文物部門從即日起開展為期1年的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重點打擊盜竊盜割石窟寺石刻、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盜竊古塔等文物建築犯罪,以及針對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國家珍貴文物等犯罪。
-
...但石窟寺保護利用也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為石窟寺保護利用注入科技力量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分布廣泛且規模宏大的石窟寺,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新華社12月1日報導,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預計2020年前完成
本報北京8月16日電(記者王浩)定期開展國土調查是我國一項重要法定製度,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預計2020年前完成。為保證「三調」成果數據真實、準確、可靠,近期,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會同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開展了督察抽查。在16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通報督察情況,公布了20個典型案例。自然資源部國家自然資源副總督察陳塵肇介紹,從20個典型案例的責任主體看,存在三方面問題。省級層面問題有1個,青海省「三調」辦工作抓督促不夠,工作進展較慢。
-
為石窟寺保護利用注入科技力量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分布廣泛且規模宏大的石窟寺,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新華社12月1日報導,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2021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召開
-30日,2021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2021年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部署,總結「十三五」時期和2020年地質調查工作成果,部署「十四五」時期和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
-
中國近海海洋調查專項取得重要成果
新華網青島10月21日電(記者羅沙)記者從21日在青島舉行的「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908專項)成果系列學術交流會上獲悉,908專項實施以來,圓滿完成了四個季度航次的水體調查任務,目前已基本掌握了中國近海海洋環境狀況,在近海海洋資源、重要環境要素的分布規律和形成機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