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武漢市啟動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武漢市政府發布的通報顯示,該流行病學調查在全國9個省、市(含武漢市)同步開展。
新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武漢市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顯示,此次流行病學調查的目的是了解社區人群的新冠病毒感染率,為疫情防控策略調整提供科學依據。
4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駐武漢流調隊隊長丁鋼強告訴新京報記者,武漢市本次抽樣調查採取以家庭為單位、分層隨機抽樣的原則,武漢市13個行政區依據新冠肺炎累計發病情況和轄區人口比例,共抽取100個社區作為調查點,抽樣對象是沒有被確診過新冠肺炎的人群,全市總樣本量達1.1萬人。
丁鋼強透露,目前,武漢市的現場抽樣已全部完成,檢測結果預計將在一周內出爐。他表示,在現階段,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受到社會關注,通過這次流調,可以對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進行摸底,「是我們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4月14日上午,江夏區紙坊街道郭嶺社區抽樣調查現場,醫務人員為居民抽血。受訪者供圖
「大多數居民都很願意接受檢測」
4月14日上午8時,紙坊街道郭嶺社區居民已經陸續趕到江夏區市民休閒廣場,排起了長隊。
紙坊街道是武漢市江夏區下轄的8個街道之一,此次流調中,每個街道從給定的社區範圍中選取一個社區作為調查點,郭嶺社區被選中。
4月17日,紙坊街道衛生計生辦工作人員周楠告訴新京報記者,在這次疫情中,有些老舊居民區的疫情較為嚴重,但同為老舊居民區的郭嶺社區控制得比較好,因此被選為紙坊街道的調查點。她提供的數據顯示,郭嶺社區總人數為1.2萬,佔紙坊街道總人口數的6%,確診人數15人,僅佔紙坊街道確診總數的4%。
4月13日,郭嶺社區在接到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流行病學調查組的通知後,立刻開始以家庭為單位進行隨機抽樣。
《工作方案》顯示,按照科學抽樣方法,每個社區根據總戶數確定抽樣間隔,根據抽樣間隔抽取小區36戶居民家庭全部成員(2020年1月-3月期間在本社區持續居住時間不少於14天,1歲以內的嬰幼兒和危重病人除外),每個社區調查總量不得低於100人(不足100人增加抽取戶數)。同時抽取參與新冠防控的社區網格員、保安、民警、下沉幹部、計程車司機、志願者相關工作人員10人。
最終,郭嶺社區抽取了來自36個家庭的100名社區居民,周楠介紹,居民共分成0-9歲、10-19歲、20-29歲、30-45歲、46-65歲和65歲以上六個年齡段,平均每個年齡段抽取8-20人。此外,10名社區工作人員也被確定為流調對象。
4月13日當天,社區網格員開始挨家挨戶通知被抽中的居民,周楠表示,「大多數居民都很願意接受檢測,知道結果放心些。但有些居民擔心人員聚集發生傳染,不願意去檢測,我們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消除他們的顧慮。」
新京報記者從現場照片中看到,現場工作人員均身著防護服,接受檢測的居民均佩戴口罩,在每個區域前排成一字縱隊,人與人之間相隔一米左右。
4月14日上午,江夏區紙坊街道郭嶺社區居民在市民休閒廣場排起長隊,等待接受檢測。受訪者供圖
周楠說,採樣現場被分為建檔、抽血、咽拭子採集三個區域,來自紙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8名醫護人員負責採樣,來自郭嶺社區的16名工作人員負責維持秩序。
居民需要先填寫一份《個案調查表》,包括現住址、職業、是否為孕婦、基礎性疾病、是否吸菸等信息,同時,還有一系列限定時間為「2019年12月以來」的問題,包括是否出現過發熱、乾咳、氣促、肺炎等臨床表現,是否因發熱或呼吸道疾病去過醫療機構,是否有武漢外湖北居住史,是否接觸過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人,是否接觸過新冠肺炎確診(臨床診斷)病人,是否接觸過新冠無症狀感染者等。
參與調查的居民需要填寫《個案調查表》進行建檔。受訪者供圖
周楠告訴新京報記者,填完表格後,會有工作人員對居民進行現場拍照,一人建一檔,之後進行抽血和咽拭子採集,「平均一個人全程下來需要10-15分鐘。」
採樣結束後,樣品需要先送往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隨後結果統一反饋到江夏區衛健局,最後再反饋回社區,全程需要一周左右。
《工作方案》中提到,「每位調查對象採集非抗凝血5ml(兒童3ml以上)送指定檢測機構,對每位調查對象的血清樣本進行新冠病毒特異性IgM和IgG抗體檢測。」
對此,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解釋,人被新冠病毒感染後,血液中會形成抗體,「IgM抗體多在感染後5-7天出現陽性,證明患者有進行性感染;IgG抗體要晚3天左右形成,但在血液中可以較長時間存在。」對這兩種抗體進行檢測,「可以快速篩查出所有受到過感染的人群。」
4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駐武漢流調隊隊長丁鋼強告訴新京報記者,武漢市本次抽樣調查現場抽樣已全部完成,檢測結果預計將在一周內出爐。
4月14日上午,江夏區紙坊街道郭嶺社區的居民現場填寫《個案調查表》進行建檔。受訪者供圖
調查重點是探尋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發生情況
事實上,從4月8日離漢通道管控正式解除開始,武漢市已針對多個重點人群進行篩查。
據長江日報報導,4月8日至15日八天時間內,武漢市共完成了27.54萬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檢出無症狀感染者182人,佔比約萬分之六點六。
丁鋼強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段時間武漢進行的核酸檢測主要是針對復工復產、醫務人員、高風險人員等重點人群,而像這次新冠病毒血清隨機抽樣調查這種「有科學設計的調查還是第一次。」
丁鋼強說,本次抽樣調查的重點是探尋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發生情況,調查結果對於全面認識新冠病毒和調整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3月7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臨床症狀,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或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檢測陽性者。
從4月1日開始,國家衛健委在每日疫情通報中已將「無症狀感染者」列為單獨一項,每日公布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
4月14日上午,江夏區紙坊街道郭嶺社區抽樣調查現場,工作人員為居民拍照,一人建一檔。受訪者供圖
金冬雁說,如果不做流調,無症狀感染者很難發現,「一般主動來醫院看病的人都是有症狀感染者」,往往是在追蹤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時才會發現無症狀感染者,但部分無症狀感染者是有傳染性的,「只有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的方式找到他們,了解這類人群的病毒攜帶量、傳染性等特徵,才能防止他們傳染別人。」
丁鋼強也認為,在現階段,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受到社會關注,通過這次全面的調查,對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進行摸底,「是我們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金冬雁表示,如果調查結果顯示無症狀感染者多、感染性強,那麼在疫情防控上就需要改變策略,「不能光靠探熱來篩查,要採取辦法把這些隱藏的感染者找出來。」
4月14日上午,郭嶺社區工作人員為參與調查的居民發放口罩、84消毒液等防疫物資作為禮品。受訪者供圖
調查結果可以加深對新冠病毒的認知
除了找到無症狀感染者,金冬雁認為,本次流行病學調查還可以篩查出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而不自知、現在已經康復了的人群,「這類人群核酸檢測呈陰性但是抗體檢測呈陽性。」通過篩查這類人群,可以推算出疫情期間有多少人已經受到感染了,「如果感染量很高,那麼武漢可能已經相當於『群體免疫』了,未來對於武漢不用再去採取激烈的措施進行防控。」
而對於這類康復者,金冬雁認為不用採取任何隔離措施。「首先,康復者體內病毒已完全清除,不會傳染給別人;其次,患者一旦康復,體內會產生較強的抗體,一定時間內會形成完全的免疫保護,因此再次被感染並傳染給他人的機率也比較小。」
但他同時指出,每種冠狀病毒產生的抗體在人體內的有效保護期都不一樣,比如MERS病毒的抗體可以維持9個月,SARS病毒的抗體長達2-3年,「根據病毒學知識推測,人體內的新冠病毒抗體起碼可以維持若干個月到半年時間。」
「我們要做的是持續對這類體內形成抗體的康復人群進行追訪,看他們體內的抗體能持續多久?同時觀察抗體的變化,研究抗體對於人類到底有沒有100%的保護作用?甚至可以比較無症狀感染者、普通感染者、重症感染者體內的抗體,看他們的抗體有沒有分別。」金冬雁指出,「這些都是這次流行病學調查的重要任務,對於研究新冠病毒的感染性、傳染性和動態變化有重要意義。」
不僅如此,隨著對於無症狀感染者以及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而不自知、現在已經康復了的人群情況的進一步掌握,有助於深化對於新冠病毒致死率的認識,「也許會發現,新冠病毒的致死率比我們現在看到的要低。」
4月14日上午,江夏區紙坊街道郭嶺社區抽樣調查現場,工作人員正在整理資料。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記者 李雲蝶 解蕾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