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困惑:「單位工作,領導叫我多寫點材料。可是我實在是寫不了怎麼辦?」我在一家國企當秘書5年,對如何寫好材料頗有心得。
01克服心理障礙,零基礎照樣可以寫好材料。
「文無定法」——寫材料也不必拘泥於固定的套路,許多技巧不必生搬硬套、有些規律不能墨守成規,而應該結合實際,靈活運用,不斷創新。
有許多人認為,寫材料必須要有過硬的文字功底。
真是這樣嗎?三年前,得知兄弟單位平時不怎麼動筆的王哥,竟然和我一樣調崗為總經理工作部秘書。而且他寫過的東西我曾見過,語句不通順、詞不達意、錯字連篇,讓文章慘不忍睹。
然而,僅僅過了不到半年,他寫的材料言之有物、樸實耐看,讓人不由得拍手叫好。
不要認為自己是零基礎或基礎不好,便認為沒辦法寫好材料,只要肯下功夫,照樣可以寫好材料。
02多看多學多用,勤積累照貓畫虎寫好材料。
「領導滿意的材料,就是好材料」。——每個寫材料的人,都要以此為標準。
剛開始學寫材料時,以模板為例,照著固定的格式像練習毛筆字一樣進行「臨帖」,便於我們快速掌握工作總結、調研報告、民主生活會報告等材料不同的格式要求。到我們已熟知材料的基本格式要求的階段時,便可以進行自己的創新,讓文章變得生動起來。
而創新要源於不懈的學習,如「學習強國」平臺、《人民日報》、新華網等媒體上的許多材料,都是我們借鑑學習的精品。網絡讓我們的學習更加便捷和高效,只要一搜「百度」「微信公眾號」等工具,許多想要學習的材料應有盡有。
我們可以將好的材料進行收藏,便於再學習並加以運用。一般材料都有固定的模板,如寫工作總結,先寫幹了什麼、再寫有什麼亮點和不足、最後寫下一步的改正措施和計劃。許多人認為寫材料枯燥無味,其實不然,如何將大同小異的工作中的亮點總結出來,是需要經驗和技巧的。
比如,我曾主筆負責企業文化的凝鍊,通過生動的案例、活潑的標題、豐富的內容,使其獲得全國電力行業內二等獎。我的經驗是:帶著感情寫案例,帶著溫度寫標題,帶著高度寫內容。而且要反覆修改,認真核對,不斷完善。「做好加減乘除踐行群眾路線」「『五步棋』讓『兩學一做』從理論高地流向實踐窪地」「不幹出業績就換位子」等等小標題都被我用在工作總結中,受到領導的表揚和肯定的同時,也助力公司和自己拿到許多榮譽。
03自省自警自律,善度勢持續努力寫好材料。
當許多領導和同事,都誇你寫的材料好時,千萬不能得意,因為學無止境。
老話講:整瓶子水不晃,半瓶子水盡晃。
常懷自省自警自律之心,認清形勢,不是自己多能幹,而是平臺好,便會促使你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回顧自己寫材料的歷程,一路走來,也曾如履薄冰,也曾意氣風發,也曾挫折連連,無論怎樣都要整理好心情,更加拼命地奔跑,因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強中自有強中手,不要做井底之蛙,而應該堅持努力,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所寫的材料更完善。
從事文字工作的人,「三更燈火五更雞」是常伴隨的情景,不怕吃苦是我們必備的素質。優勝劣汰,是職場生存的法則。我們敬畏並遵守它,那麼,我們的材料會寫得越來越好。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