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摸清情況是首要,不打無準備之仗
很多人覺得,寫材料就是玩文字遊戲,這是非常片面的,材料其實是對現實情況的反映,如果只有文字技巧,對情況不熟悉,卻想把材料寫好,是很困難的。就主題教育相關材料來說,大家也應該把熟悉情況作為首要,力求不打無準備之仗。
1. 反覆學習上級精神。
中央、省市關於主題教育開展的各類通知、方案,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講話精神,要作為案頭書經常學、反覆學,對開展教育的重點、目標、方法、要求都要搞得很清楚、想得很明白,否則就容易出紕漏。比如,這次主題教育明確提出不劃階段、不分環節,起草材料就不能與之相違背。
2. 全面梳理本地情況。
對本地情況研究得如何,了解得怎麼樣,這是教育搞得紮實不紮實的基本前提。比如,對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思想底數、能力底數、作風底數清楚不清楚,都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採取什麼措施來抓,這都是需要考慮的;再如,對群眾需求了解不了解,大家關心關注的現實問題在哪,這直接關係到教育能不能回應群眾現實期盼、能不能取得現實效果。
3. 認真琢磨領導意圖。
機關寫材料,很多時候是發揮「代言」的功能,這就需要對服務對象有比較準確的了解,否則寫出來的就可能是「對不上號、說不上路」。這裡給大家推薦幾招:
①提前與領導碰思路,並且做到帶筆本、帶問題、帶方案,既要聽領導意見,也要提供參考思路,不明白的地方及時問,不能光「是是是」,結果出了辦公室仍然「兩眼茫然腦發懵」。
②注意觀察領導平時說什麼、經常提什麼、隨口問什麼,隨時記錄,這都是起草講話、發言、黨課時的思路線索,很多時候理一理就能用。
③平常多與領導交流溝通。與領導經常溝通,是面對面聆聽、領會意圖的基本方式,不要打怵,領導也是人,當然,溝通前得有所準備,打算說什麼、想知道什麼、怎麼說得琢磨好。
二、把握套路不可少,各個類型提前學
機關寫材料要注意研究文稿特點、把握內在規律,什麼時候可能有什麼樣的稿子,什麼稿子具體怎麼寫,都要心中有數。
4. 區分特點提前學。
主題教育涉及的相關材料都有規律可循,比如,動員講話主要是講清重要意義、講清目標重點、講清推進要求,學習研討發言主要是談認識、談體會、談打算,調研報告主要是講基本情況、需要關注的矛盾問題、對策建議,專題黨課重點是圍繞主題講、結合事例談、緊扣實際做,總結報告主要是報告主題教育基本情況、好的做法及下步打算,等等。關注這些特點,提前摸索學習,進入情況就會更快點。
5. 學會模塊化寫作。
模塊化指的是將一篇材料撰寫分成幾個步驟來完成。比如,要起草一篇主題教育學習研討發言,可以分為搭框、填料、加工三個步驟,搭框可以從網上梳理一些標題框架,適當改造成自己的;框架弄好了,填料就是為各部分加內容,這些內容可以從領導的、自己的、他人的材料裡找;加工,就是從頭到尾捋層次、捋關係、捋句子,基本上一篇材料就完事。
6. 對照計劃提前寫。
主題教育方案下發後,整個教育期間需要準備什麼材料基本比較清楚了。作為辦公室人員,這些文稿不能等著領導部署、安排才著手,要把控好節點,適當提前點,等領導問起時才不會倉促上陣。比如,同樣是動員部署講話,有的早早就定稿了,有的卻臨時加班,這就是提前考慮沒考慮的結果。
三、善於借力很關鍵,事半功倍出奇效
網上有個段子,說「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是柳絮的借力,「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這是桃花的借力,「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這是帆船的借力。寫材料同樣需要借力,善於借力,也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
7. 向網絡借力。
網媒報刊有許多值得借鑑的資源。特別是對黨報黨刊等一些主流媒體,要經常瀏覽學習,像《人民日報》關於主題教育的系列評論文章、各省市的特色報導,裡面蘊含著開展工作的思路、抓手、載體,對創新抓教育很有好處。另外,對相關材料的一些寫法,老筆頭等一些知名公眾號定期都會推送相關文章,如果提前積累、善於借用,會省力不少。
8. 與友鄰協力。
就第二批主題教育來說,同一層次、同一類別的許多單位都在抓,很多工作都是相近相關的。比如,另外一個縣抓了一些特色,如果平時注重加強與兄弟區縣交流,就可以近距離學習人家的做法,包括一些成型的文稿,也能參考。對於一些接觸這方面工作時間不長的朋友來講,這個渠道很重要,對打開思路、拓展渠道非常有幫助,而且有時也能應急。
9. 往上級取經。
就是多與上級機關加強聯絡,跟進了解上級關於主題教育開展的實時動作,因為上級部署一項工作,都會有個籌劃的過程,如果經常與上級機關保持溝通,能第一時間獲取信息,知道下步要抓什麼工作、報什麼材料,便於提前著手安排。另外,還要注意向領導學習,籌劃方案、安排活動,多參照領導的想法,多藉助領導的思路,這樣往往出活快成功率高。
四、行文收尾別漏掉,細節二字要想好
除了寫稿外,與行文相關的一些細節也要想到,否則就算稿子天花亂墜,見領導也可能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10. 關於稿子打磨。
稿子寫好後,最多算是毛稿,還要精心打磨,要多請高手指點指點,有個導師講,他們領導寫完稿,往往會讓他打包發給上級機關領導、以前寫稿的老師等把把關,當然人也不能太多,重點是用第三隻眼睛提高層次、發現問題。這一點還是很重要的,所謂人外有人,只用你自己想的可能未必全。
11. 關於如何校稿。
①校什麼,要關注材料開頭和一級標題。從以前被扔稿的經歷看,領導看材料,首先會大致過一遍,看看你開頭怎麼切入的,各個一級標題怎麼立意的,這上面如果高度、亮點上去了,往往會大大增加稿子的印象分、降低領導拍桌子扔稿子的概率。同時對於一些特定提法、相關數據要與相關部門認真核實,並專門加以備註,以便領導查問。
②怎麼校,比較好的辦法就是請別人來校稿,特別是十五頁以上的大稿子,靠擬稿人很難發現問題,這就要藉助外援,按照國家規定公文格式標準,看每一頁的行間距、字體大小等格式,格式不出錯,才能給人一種嚴謹認真的印象,格式錯了,有時會鬧大笑話。
12. 關於交稿時間。
把握交稿時機也很重要,除非時間特別急,一般周五過的可能性不大,而周一、周二概率就要高點;就一天來講,不要下午、晚上給領導稿子,建議早上給比較好。
13. 關於新人寫稿。
主題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既是新人鍛鍊的好機會,也要防止因一些不注意受到影響。我們覺得,新人寫稿,慎重初戰,最好採取掛靠式,不要直接對著領導,既容易挨批還會降低印象分,比較好的方式是跟著高手當助理,初期觀察學習,慢慢參與部分稿子,這樣學習提高快。
14. 關於會議放稿。
材料寫好了,會前做哪些工作呢?首先要再過一遍,有個笨方法發現稿子的問題,就是讀,有導師講,他每寫一篇材料都反覆讀,讀得自己不想讀了為止。這對理順行文邏輯、發現語句錯誤、提高材料語感都有好處。其次,列印稿子時,多留幾份備用,不管之前有沒有給領導,現場都給領導準備一份;如果需要膠印稿子,不要打碼,這樣出錯了改都不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