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話連篇的綠林好漢張作霖:老子沒讀過書,不等於老子沒文化

2020-12-16 騰訊網

張作霖

大凡成功人士大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奉系軍閥頭子張作霖也是如此。小時候由於家貧,張作霖沒有正兒八經念過書,僅僅趴在私塾窗戶上混過幾天日子。

正如張作霖說的:沒有讀過書不等於沒文化。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張作霖是如何從一名綠林好漢當上清軍團長的。

01 苦難是成長的加速器。

張作霖的爹叫張有財,可是一點都沒有財。不僅窮得叮噹響,還吃喝嫖賭五毒俱全。張有財因為欠賭債被人活活打死,那一年,張作霖剛滿十三歲。

走投無路的王氏只好帶著張作霖和兩個哥哥、一個妹妹投奔鎮安縣的娘家,平添五口人,張作霖姥姥一家人的生計頓時陷入困境。

正處於叛逆期的張作霖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先是跟人學了幾天木匠,覺得沒勁就四處流浪,最後在遼寧高坎鎮的一家大車店裡安身下來。

大車店是過往馬車牛車的落腳點,商人、土匪、妓女各色人員的交匯地,情況複雜、險象環生,當夥計的張作霖在大車店裡學會了察言觀色,還學會了一門手藝——當獸醫。

張作霖

如果張作霖一直當獸醫,養家餬口沒有問題,但這顯然不是張作霖的理想。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東北陷入戰亂。為了抵抗日軍,毅軍統領宋慶大量招募人馬,準備跟日軍大幹一場。

剛滿20歲的張作霖響應號召,立即投身軍營,先後參加了遼東、遼南戰役,隨後又參加了吉林太平山戰鬥。正當前線官兵奮力抗日的時候,清廷和日軍籤訂了《馬關條約》,戰爭宣告結束。

無仗可打的部隊清閒下來,張作霖悄悄收拾起這幾年攢下的軍餉,偷偷溜回了鎮安,冒著生命危險當了一次逃兵。

張作霖與原配夫人趙春桂

退伍兵張作霖經過幾年部隊歷練,看上去自有幾分氣質,經人介紹和趙家廟地主趙佔元的二女兒趙春桂喜結連理,婚後生了三個孩子,長女張首芳,老二張學良,老三張學銘。

按理說成家立業的張作霖應該安下心來,好好經營自己的小家庭,重操舊業的獸醫收入不錯,發不了財,維持小康還是頗有希望。可形勢的發展打亂了張作霖想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的夢想。

02 工作經歷是生存能力。

鎮安地處遼西,甲午戰爭後成了三不管的地區,土匪就應運而生。這些人大都遊手好閒,戰亂中又沒有可以謀生的手段,打劫成了來錢最快的途徑。

張作霖八個兒子合影

光是搶劫窮苦百姓是沒有多少收穫的,土匪把目光投向當地的地主大戶,時不時會去大戶人家「砸響窯」,搞上一次可以吃上幾個月。

當地大戶人家時常被土匪襲擾,大家商議聯合出錢,資助當地一些勇武的青年組成自保武裝,稱之為「大團」。所以後來有人說張作霖是土匪出身,其實還是有點冤枉他。

張作霖最初的事業是帶領「大團」,維護地方安全,後來客串做了幾天土匪也是被逼無奈,所以張作霖應該是綠林出身,這個名字至少比土匪要光鮮一些。

當過兵的張作霖在嶽父趙佔元的推舉下,成了當地的大團領導,手下齊聚了二十多人的隊伍。

李雪健飾演張作霖

與其他大團比起來,張作霖的隊伍人不多馬不壯,轄區也就幾個村莊。不過張作霖用部隊作風整頓隊伍,他的人馬軍紀嚴明、訓練有素,很快在當地脫穎而出。受到越來越多村鎮的邀請,經費和物資保障也從來不愁,名聲也越傳越遠。

樹大招風,張作霖的事業還沒有做大,就遭受了土匪的嫉恨和其他大團的圍攻,地盤就那麼大,你張作霖一個人都吃完了,其他人不就沒事幹了嗎?

最厲害的一次,土匪金壽山帶人突襲張作霖,毫無防備的張作霖差點丟了老命,只得攜家帶口去投奔遼陽最大的土匪馮德麟。逃亡的路上,趙春桂給張作霖生下一個兒子,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少帥張學良。

清廷和日本籤訂《馬關條約》,將遼東半島割讓日本,讓其他列強利益受到損害,俄國、德國和法國以「友善勸告」為藉口,要求日本把遼東半島歸還中國,史稱「三國幹涉還遼"。

張作霖劇照

俄國趁機和清廷籤訂《中俄密約》,然後派兵進入東北,以圖修復中東鐵路權。馮德麟作為土匪頭目本來與俄軍沒有什麼關係,可俄軍進入東北後與日軍比起來過猶不及,當地鄉紳為了保護家產,紛紛組建鄉團來抗擊土匪和俄軍。

馮德麟想渾水摸魚,兩頭吃錢,不料在一次小規模的戰鬥中被俄軍活捉,最後流放到庫頁島。

張作霖想投奔的人當了俘虜,又一次陷入走投無路的境地。

03 認清大勢方能成就偉業。

1900年前後是東北土匪在的黃金時代,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挾持光緒「西狩」,政府武裝形同散沙,也無心維護地方安全,土匪開始出來闖蕩江湖,伴隨土匪而生的鄉團也如雨後春筍。

到後來,土匪和鄉團已經分不清了,因為這兩個組織的人大都是那些流氓和地痞組成,都在一個地盤上混,過往都有很多交集。你來我往,幾乎天天幹仗,但誰也不會把誰消滅,結果損失最大的還是那些出錢的大戶人家。

張作霖劇照

但形勢很快發生變化,隨著《辛丑條約》籤訂,清廷和八國聯軍達成賠款協議。慈禧和光緒回到京城,混亂的局勢逐漸平穩下來。

戰敗後的清廷意識到落後就要挨打,逐步推進的洋務運動讓奄奄一息的大清王朝出現了迴光返照,各級政府也信心大增,等著憲政改革能夠讓帝國起死回生。

隨著秩序恢復正常,東北的土匪逐漸衰落,鄉團也就慢慢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清廷也在各地招貼告示,要求解散鄉團,否則朝廷將派兵剿滅。

請神容易送神難,鄉團本身就是無業游民和地痞流氓組成,這些人一旦解散沒有了工作,必將重操舊業,給社會帶來新的不安定因素。清廷開始思考這些人的安置問題,如何實行有效穩妥轉化是重中之重。

紳商不願再出錢養民團,朝廷想平穩轉化,民團想要繼續生存,權衡利弊以後,朝廷最終還是選擇了「化盜為良",只要願意來的民團,由清廷統一編組,轉化為地方武裝。

大都當過土匪的人都不願意被朝廷招安,張作霖並不這樣想。一方面自己沒有當過幾天土匪,二來自己也想成就一番事業,歸順朝廷這個最大的靠山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在民團中享有盛譽的張作霖得到眾多士紳推薦,尤其是當時的知府曾韞對這個言必稱曾老師的小個子鄉團領導頗有好感,經報上級批准後,給了一個營的編制,張作霖就成了正兒八經的清軍官員,負責維護地方治安和剿滅土匪。

當上營長的張作霖繼續發揮他在鄉團的練兵技能,部隊訓練有素,戰鬥力強,手下也有了500人之眾。

俄、日因為利益分配問題,1904年在東北爆發了軍事衝突。張作霖保衛地處遼西的新民府成了夾心餅乾,張作霖除了擔負境內治安,還要與日本人、俄國人周旋。

在大車店練就的察言觀色和左右逢源讓張作霖在這場神仙打架中收穫頗豐,他幫俄國人打日本人,也幫日本人打俄國人,誰佔上風就倒向誰,每一次倒戈都會收穫一批新的武器裝備。

張作霖劇照

日俄戰爭讓東北很多土匪和民團遭到毀滅性打擊,清廷的部隊也不同程度受到損失。唯一越來越強的是張作霖,部隊擴編到3個營,槍械也煥然一新。

日俄戰爭結束後,清政府逐漸進入到北洋系掌權時代。親北洋系的沈金鑑成了新民府新知府,袁世凱的鐵哥們趙爾巽成了新的盛京將軍。新任軍政長官都是第一次到東北當封疆大吏,拉攏和培植當地實力派成了站穩腳跟的第一選擇。

日俄戰爭中表現突出的張作霖進入兩人視線。1906年,趙爾巽和沈金鑑下令,將張作霖的3個營擴編為5個營,相當於一個團的兵力。

張作霖任5營統帶,進入清軍正規編制的團級領導序列。在兩位北洋派系長官的賞識下,張作霖正式開啟了他的奉系軍閥飛騰黃達之路。

張作霖劇照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身逢亂世,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認清複雜形勢,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張作霖在出身並不好的情況下,每每關鍵時候都能把握機會,這與他苦難的經歷,勇於突破的闖勁不無關係。

相關焦點

  • 日本人嘲笑張作霖沒文化,看他怎麼一句話,懟得對方目瞪口呆
    日本人嘲笑張作霖沒文化,看他怎麼一句話,懟得對方目瞪口呆張作霖是亂世梟雄,別看他身材瘦小,面相長得像書生,臉上常常掛著一絲狡黠的笑容,可他的心胸,氣魄大著呢,作為一個亂世中的梟雄,他有事沒事都豎起耳朵。
  • 老子讀過很多書才寫出《道德經》,棄智絕學的前提,是你要有學問
    有的讀者跟我說,讀那麼書,是你自己貪心吧?老子都說了,棄智絕學,絕學無憂。秉持這種理念的人,就像自己沒親自栽培花兒,路過花園摘下一朵,戴在自己身上,就說是自己的。事實上,老子讀過很多書,才寫出《道德經》,棄智絕學的前提,是你要有學問。
  • 張作霖上臺演講突然忘詞,隨後不過腦子罵了一句髒話,卻成為經典
    此人在早年曾經參與甲午戰爭,也算是個衛國英雄,在此之後因為一些機緣,他搖身一變成了「綠林好漢」。自此,他的勢力不斷擴大,在其高峰時期其勢力都讓滿清當局都無可奈何,於是,滿清不得不妥協,改用以退為進的手段對其進行招安。
  • 四川方言裡的「老子」到底是什麼意思?
    尤其是到了唐代,唐高祖李淵尊老子(李耳)為先祖,並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此時道教在巴蜀境內盛極一時,風頭無兩。老子思想和道教文化至此在巴蜀境內流行開來,甚至影響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人們的倫理思想、生活方式,甚至吃飯說話都受到了影響,最典型的便是人們說話時喜歡把「老子曾經說過……」掛在嘴邊。
  • 老子:表面不爭,就沒人可以爭得過你?這其實是對老子的誤解
    老子:表面不爭,就沒人可以爭得過你?這其實是對老子的最大誤解這個世界上,處處是一個爭字:人人爭先恐後,爭名奪利,爭權奪勢,爭長論短。因為優質的資源就那麼多,如果不爭,就得不到最好的。然而老子卻在《道德經》一書中告誡人們不要爭,為什麼老子要這麼說呢?
  • 張作霖演講時忘詞,情急之下脫口而出一句髒話,成為東北人口頭禪
    後來,事情發展果然不出所料,袁世凱身亡後,天下再次陷入大亂,張作霖成了全中國最大的軍閥。不過,雖說張作霖身份、地位顯赫,但他的文化水平實在有限,在一次演講的過程中,他便因此鬧了笑話。
  • 「老子故裡」鹿邑面向全球徵集老子文化典籍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春喜 通訊員 陳海棠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老子故裡」鹿邑縣打造成老子文化研究的世界中心,3月24日,鹿邑縣老子研究院圖書館面向全球徵集老子文化典籍文獻,徵集作品將永久收藏於老子研究院圖書館。
  • 抖音老子沒在怕沒在怕沒在怕的是什麼歌 Lords沒在怕歌詞
    Lords沒在怕歌詞  作曲 : 派克特  作詞 : 王以太  編曲:派克特  老子沒在怕 沒在怕 沒在怕的lords  老子沒在怕 沒在怕 沒在怕的lords  老子沒在怕 沒在怕 沒在怕的lords  lords 沒在怕 蝦兵蟹將 斬下馬
  • 翻譯文化交流中的《老子》
    從這一話語學角度來解析文本的內在性質,不只適用於翻譯文本的研究,對古典研究和外語教育中的異文化交流研究也是可行的。下面是《老子》六十七章三種不同的日語翻譯文本。一世人皆批判我的無為之道大而不肖(道)。可我的道正是惟其大而不能見其真面目,假如能見其道,那早就成為矮小之道了。我的道內含三寶,我一直珍惜恪守著。一曰「慈」,即慈愛之心。二曰「儉」,即節儉之品格。三曰莫為世人先。
  • 張作霖大字不識,為什麼能做「東北王」?有什麼過人之處?答案太出乎...
    張作霖並不是一個文盲,清朝末年的土匪大部分都目不識丁,張作霖幼年的時候家庭富裕,在12歲的時候曾經上過幾個月的私塾,算是一個比較「有學問」的土匪。他長大之後識字不多,看不懂報紙,所以只好在每天早上"聽"報紙,讓別人講給他聽,日日都是如此,直到他的生命結束之前。張作霖自己沒有太多文化,但是他卻非常尊重那些有文化的人,也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 不按套路出牌 雖然沒當過土匪(張作霖是「保險隊」),但憑著打土匪起家的張作霖,也吃透了土匪們「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
  • 老子三大爭議:誰是老子,道德經是他寫的嗎,他去哪了?
    首先說說老子的姓名。很多人乍一看,覺得這個問題是小編故弄玄虛,老子不就是「老子」嗎?其實不然,老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是老先生的意思。在大多數書裡,老子被認定姓李名耳,字聃。這主要引用了《史記》的說法,「姓李,名耳,字聃」。
  • 張作霖一生有三大毛病,其中一點讓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
    爹也死了,張作霖索性再也不去做什麼農活,而轉到私塾去旁聽。那當時的教書先生就問張作霖,說你長大想幹什麼啊?張作霖想都沒想就答道:我要當土匪,搶很多錢,再取很多姨太太。 而張作霖的一生,其實有三個毛病。而這三個毛病中,其中有一個讓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還有一個,讓兒子張學良也不能忍受。那我們接下來就說一說。
  • 鹿邑——老子故裡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無所不有。老聃「如饑似渴,博覽泛觀」,如 龍遊 大海,鷹翔藍天。三年後遷任守藏室史,已是「名聞遐邇,聲播海內」了。春秋時常稱學識淵博者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們皆稱老聃為老子。鹿邑,河南省省直管縣,周口市代管。其實說起老子故裡是鹿邑一直是有爭議的。不過我們在此不多作贅述。
  • 老子都不願看到的鹿邑媒體對《安徽渦陽縣老子研究會組團到鹿邑縣拜謁老子》不友好報導
    首先,這個題目定得「耐人尋味」,我們是參觀學習的,有「拜謁老子」的義項,但主要任務是「參觀學習」,這點為什麼沒在標題中顯現出來?如果我們只是為了「拜謁」而來,我們自家就有「老子」,何必捨近求遠跑到你家來「拜謁」?我們主要來虛心參觀學習的,應該命名為「參觀團」,你們卻美其名曰「拜謁團」,居心叵測,太不地道了!
  • 女大學生勸老爹帶口罩挨罵:老子一耳光打死你,讀幾年書讀瘋了
    標題:女大學生勸老爹帶口罩挨罵「老子一耳光打死你,讀幾年書讀瘋了」武漢肺炎疫情,成為這個春節最令人關注的話題,新型冠狀病毒的擴散,具有形式的嚴峻和防控的緊迫性。面對疫情,我們不恐慌、不傳謠,但是必須足夠重視,不能作死式滿不在乎。對於更多民眾來說,少出行,少聚會,戴口罩,勤洗手,是首要的防護措施。戴口罩成為最基本、最初級的安全防護。甚至有地方地鐵公交等要求,不戴口罩禁止乘坐的要求。
  • 古代罵人最經典的五句髒話,罵人不吐髒字,沒文化根本聽不出來
    古代罵人最經典的五句髒話,罵人不吐髒字,沒文化根本聽不出來中國的語言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在古人留下的那些文字當中,除了高雅的文字之外,其實也有一些罵人的,而且罵得相當高級,如果沒有文化,甚至是聽不出來的。
  • 老子所講的道真實存在嗎?老子為什麼宣稱道是實在?
    老子教導我們說,在可經驗的萬事萬物之外,存在一個實體,它虛無空洞,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卻擁有取用不盡的能量,它生養可經驗的萬事萬物,是萬物之母。這個實體,老子命名為道。老子講有道存在,不等於自然界果真存在這樣一種事物。
  • 老子送孔子三句話,孔子自嘆不如老子,老子如龍也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老子是孔子的師傅,孔子是老子的徒弟,孔子曾像老子求學,老子為師。而老子曾送個孔子三句話,老子還對孔子說: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越是聰明的人,越靠近死亡,因為他總是愛議論別人。
  • 【英語】Fuck、Shit、Bitch、Damn......被和諧也要告訴你,說髒話可不等於沒文化!
    非常火,我們正好通過這檔節目來了解一下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髒話,畢竟,又有誰學一門語言最先學會的不是髒話呢?#話說凱奇你的債這是還完了嗎這兩年作品質量肉眼可見地提高了啊#《髒話史》一共分為6集,單集片長約20分鐘,本來我想說這個長度也就相當於一集泡麵番、適合下飯,後來想想這個內容.下飯還是免了吧。這6集呢,分別探討的就是使用次數排行最高的6句髒話:Fuck、Shit、Bitch、Dick、Pussy、Damn。
  • 《道德經》作者老子遺留的四大謎團:竟困惑後人千百年
    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屈原都讀過《山海經》,而他所寫的《天問》很多都是《山海經》的疑問,讓人深思……  老子因為周朝變亂,也因為他管理的古籍失蹤,一定擔了不少責任,所以避禍他鄉……三、老子歸隱地點之謎按《史記》記載來看,老子離開周朝都城後就慢慢來到函谷關,在大多數有關老子傳說記載中老子是騎著青牛行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