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水滸傳》(以下簡稱「水滸」)是以男性為主的通俗演義作品。當然,其中也不乏特色鮮明的女性。這些女性雖然著墨不多,卻讓人印象深刻。盤點這些女性,就會發現她們大都喪失做人底線,甚至壞到極致,與社會道德更是格格不入。
--淫蕩貪婪的閻婆惜。閻婆惜嫁給宋江後,卻和張文遠過起了郎情妾意的纏綿生活。最為關鍵的是,當她抓到宋江的把柄之後,竟然提出了要挾的條件,這徹底激怒了宋江。閻婆惜最終斷送了卿卿性命。閻婆惜只是一個代表,與之境遇類似的還有潘金蓮、潘巧雲和賈氏。他們大都因耐不住寂寞,紅杏出牆,最終被死在丈夫或親人的手下。
--長舌挑唆的王婆。王婆是一個茶坊女老闆,平時賣賣茶水,兼職做點媒婆、接生婆等生意。在水滸中,王婆好利忘義、長舌挑唆,為西門慶設計勾引潘金蓮,並為二人提供通姦的場所。在武大郎捉姦被西門慶踢傷後,又設計陷害武大郎,最終釀成了武大慘死的悲劇。武松、武大郎、西門慶、潘金蓮等人物故事展開,王婆的挑唆「功不可沒」。
--忘恩負義的劉知寨夫人。劉知寨夫人本是清風鎮文知寨之妻。先前,宋江曾救過她,宋江投靠花榮後,她卻誣告宋江是山賊,最終宋江被抓。後來,花榮等梁山英雄在解救宋江時,將其與劉知寨殺死。
以上幾例子,說明水滸中對女性形象的塑造偏向於負面。當然,這種負面讓人始料未及,無法接受,乃至很多人說,作者施耐庵現實生活中可能受過女性的迫害,不然他在書中也不會如此貶低女性。的確,施耐庵幾乎洩恨似的筆觸,把人性的弱點全都強加在女性身上。但這種推測看似有道理,其實是沒有根據的。
水滸中描寫的七百餘人裡,女性大約十之有一,有六十多位之多。這些女性除了以上列舉的之外,並不乏林衝娘子、金翠蓮等傳統女性,也不乏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等女英雄,更不乏李師師等通曉大義,色藝雙絕的奇女子。
整體來看,施耐庵並無可以敵視女性的惡意。以上女性出現在故事情節裡,都是在為故事服務。因為她們的「壞」,才有了宋江殺妾、武松弒嫂等經典故事橋段,也有了英雄最終被逼上梁山。
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相對於女性,水滸更的筆觸則在男性。男人們以好漢自稱行走江湖,其身上流淌出來的俠肝義膽、嫉惡如仇等氣概,有時候與女性則是那麼的涇渭分明。在時時彰顯男性的邏輯裡,女性世界無疑是黯淡無光的,甚至還有些灰暗。
不容忽視的是,水滸中出現的女性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命運大都比較悲慘。她們如金翠蓮喪失人身自由,受人擺布;如扈三娘受精神束縛由宋江做主,讓她嫁給容貌醜陋又好色無德的王英。女性悲慘命運其實附屬在男權文化背景下的。男權一旦出現,女性的命運便籠罩著悲劇色彩。
這點需要從水滸背景來看。在成書的明代,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已然滲入骨髓,男權文化觀念依然嚴重,「女人禍水論」依舊很有市場。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在塑造英雄人物時,無疑會慣性地來言說女性的種種不是。
水滸傳「壞」到極致的女人,其原罪不是女人們自身,而是男尊女卑的思想中的男權文化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