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鮮活女人的30歲是怎樣的?

2020-12-18 品質中國

外灘TheBund

她說

只想做一個

純粹的讀書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30歲女人就突然有了社會標準活法。

有娃是標配,婚姻是指標。

那鮮活的女人30歲是怎麼樣的呢?

直到我看到了蔣方舟。

01

這一次,

請讀懂蔣方舟

30歲以前的蔣方舟,有太多光陰的故事了。

9歲出書年少成名,19歲成為人民文學獎年齡最小獲獎者,23歲獲得《新周刊》「史上最年輕的」副主編工作,29歲入選「亞洲書店論壇」年度青年作家得主。

30歲以後的蔣方舟,卻更願意做一個純粹的讀書人。

網際網路時代紛繁嘈雜,身在其中,很容易被無盡的信息裹挾。

靜心時刻,真得很難得。

現在的蔣方舟開始嘗試「網際網路脫退」。

在這期間,她儘量降低上網和使用手機的頻率,不再關注微博上的熱點事件,也不參與網上的爭執和討論,回歸到紙筆為生的日子,全身心投入閱讀。

越投入越發現,生活方式越簡單,閱讀和回歸寫作本身就越有意義。

同時,正是這些閱讀和寫作重塑了蔣方舟的生活肌理。

好比遠離人群喧囂的東京一年,她就學會了自洽與和解,學會了獨處與自在。

離開大眾注目的她,從聚光燈下掙脫出來,開始體會到更多生命的豐富姿態。

02

在罵聲中成名,因「才華」崩潰

她的年少時光裡藏著世界給予的「惡」

對蔣方舟而言,閱讀讓她得以有喘氣的自我空間。

讀《荒原狼》時,蔣方舟覺得自己並不孤獨,她不是異類。在差不多一百年前,50歲的黑塞承受著和她一樣的痛苦,這給了她穿越時空的感動和勇氣。

讀《堂吉訶德》時,蔣方舟可以大膽地說,所有的「人設」都是虛假的。生活的意義,不完全在於證明自己是一個故事,一個關鍵詞,一條標語,一個角色,活在自己建造的牢籠裡。

就像下卷的堂吉訶德對桑丘說的,

「這個世界的舞臺也是如此,有人扮演皇帝,有人扮演主教,簡而言之,就像戲劇一樣,各有各的角色,但是,到了最後,等到生命結束之際,死亡剝掉了區別他們身份的衣服,所有的人在墳墓中都是平等的。」

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不管有意無意,松子從不放棄生活的希望。不管生活再怎樣破碎,她仍然本能地生存下去,這生存本身,足以打動任何人,包括蔣方舟。

不可否認,閱讀治癒了蔣方舟,包括外界帶給她的焦慮以及被人吐槽的討好型人格。

用蔣方舟自己的話說,她是在用讀書抵禦走向狹隘。

因為經歷過,所以更加懂得。

這一次,蔣方舟想做一個新的嘗試。嘗試做一個有蔣方舟主導參與的閱讀圈子,和更多的人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讓更多的人做自己最好的表達者。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只要你對世界有好奇,你對人有好奇,所有的答案都在書裡。人在生活中交往有限,但讀不完的好書就像是數不盡的聰明人等著與你交談。

當你和很多聰明人交談後,你就會收穫更多有意思的內容。這些都是我們普通人以低成本獲得高限度自由的機會。

03

讀書,依然是蔣方舟理解

這個世界最好的方式

讀書依然是蔣方舟理解這個世界最好的方式

七八歲時,蔣方舟讀三毛、張愛玲。

十歲出頭,她開始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小學時期,她已經涉獵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尼採的《悲劇的誕生》和《偶像的黃昏》……

長大後,蔣方舟的戀愛問題,也在書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再後來,和生活對抗,和自己對抗,力量都來自讀書這件小事。

蔣方舟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不要把讀書看得那麼功利,應該看得更無用一點。

有時候,「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蔣方舟讀書這些年,經常會收到讀者這樣的「來信」:

比如,蔣方舟自己讀過的書被讀者借到了,完成了一本書的漂流使命。

再比如,因為做訪談類的節目,蔣方舟把讀書的要義展現給觀眾或者讀者面前。

當然還有,她的讀書節目在其他平臺一經上線便收穫好評無數。

20多年的閱讀經歷讓蔣方舟切切實實體會到,

讀書,讀好書,讀透書是件大事。

所以這一次,蔣方舟想和業內資深讀者朋友們一起做個有意思的讀書圈子。

蔣方舟首次帶著她精心挑選的24本好書,打開了和大家的書房,邀請12位人文領域大咖,與我們一起線上「0距離」互動,讓遠去的經典走近我們,變得鮮活。未來的365天,以閱讀為伴,與書會摯友。

《了不起的蓋茨比》—— 菲茨傑拉德百年經典作,盡現上流社會浮華背後的悲涼

《我們的孩子》—— 深刻剖析窮孩子與富家子之間「階級鴻溝」的警世之書

《堂吉訶德》—— 現實主義大師塞萬提斯巨著,幽默文學的不朽典型

《九三年》—— 法國作家雨果經典長篇巨著,找尋人類苦難命運中的「愛」

《人生的十二條法則》—— 現代人應對混亂生活的「最佳良藥」

……

相關焦點

  • 蔣方舟:遠離大眾這幾年,都做了哪些事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30歲女人就突然有了社會標準活法。有娃是標配,婚姻是指標。那鮮活的女人30歲是怎麼樣的呢?直到我看到了蔣方舟。這一次,請讀懂蔣方舟30歲以前的蔣方舟,有太多光陰的故事了。9歲出書年少成名,19歲成為人民文學獎年齡最小獲獎者,23歲獲得《新周刊》「史上最年輕的」副主編工作,29歲入選「亞洲書店論壇」年度青年作家得主。30歲以後的蔣方舟,卻更願意做一個純粹的讀書人。
  • 蔣方舟:我從來不讀那些「人生必讀書單」
    ,7歲開始寫作,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2008年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2009年獲第七屆人民文學獎散文獎,代表作雜文集《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短篇小說集《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 最近流行幾個不同版本的蔣方舟推薦書單,大多來自於蔣方舟在微博上的個人推薦。蔣方舟推薦的書,很少出現在諸如「一生必讀的100本書」、「40歲之前不應錯過的50本書」等此類流行書單之中,隨便挑出幾本來,比如格雷安•葛林《事物的核心》、諾曼•梅勒的《劊子手之歌》、弗拉基米爾•索羅金的《藍色脂肪》,就算是資深文青也少有所知。
  • 蔣方舟:過了30歲之後,我決心忽略天賦這件事
    而對於蔣方舟而言,她將2020以及過去與未來的記憶都鎖在了文字裡——對孤獨的坦然從而獲得遙望的距離。這對於她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30歲後的蔣方舟從新的視角進行創作,宇宙與現實交織,談論愛情與孤獨。蔣方舟坦言,跨入創作中期之後,她經歷的最大變化就是開始忽略天賦這件事。因為再天才的創作者,30歲後支撐他們的也是經驗、判斷力、專注力和體力,天賦早在青春時代就消耗完了。
  • 蔣方舟:「重複即死亡」
    ,9歲出書,2008年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2012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就任《新周刊》雜誌副主編。」關於蔣方舟的介紹總少不了這幾個時間節點的重複,連她自己去到東京向日本讀者介紹自己時,也不得不再次提及這些講膩了的寫作故事。「這和表演吞火球、鑽火圈沒有什麼區別」,「一個作家是如何死亡的?從重複自己開始死亡」,蔣方舟在她的書中寫到。
  • 從才女蔣方舟到大美人林青霞:為什麼自卑的女人,情路大都坎坷?
    01.清華才女蔣方舟,卻對感情憂心忡忡7歲寫書,9歲出書,17歲考入清華。畢業後成為新周刊副主編,一路走來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她就是蔣方舟,然而這麼多光環在身,卻依然無法掩蓋內心深處的自卑。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中,分享了自己的感情經歷:談戀愛的時候,男朋友給她打電話,在通電話過程中責罵她。
  • 蔣方舟:任何媒介重要是內容 不做雜誌想重返校園
    2012年夏天,當很多同齡的大學畢業生還在為工作發愁時,23歲的蔣方舟,從清華畢業獲得的「首份工」便是《新周刊》雜誌的副主編,起點不俗。   3年後的今天,紙質媒體正遭受新媒體的巨大衝擊,處於艱難的自我轉型升級之中。26歲的蔣方舟,當了三年紙質雜誌副主編,有何感受?有何打算?
  • 蔣方舟攜新書做客格力地產無界文化:我們在"南十字星"相遇
    時間:2020年12月19日(周六)19:30-21:30地點:珠海格力海岸COAST PARK濱海商業1棟1989年出生的蔣方舟已與文字打了24年的交道。《和唯一知道星星為什麼會發光的人一起散步》是蔣方舟的首部推想小說集,書中收錄了四個故事,它們發生在遙遠的宇宙和不明的時代,時間重置、恆星撞擊……充滿幻想色彩又和我們的世界若即若離。這是30歲後的蔣方舟以全新視角展開的創作,宇宙與現實交織,談論愛情與孤獨。
  • 蔣方舟:我們這一代的真實表達者
    為了讓蔣方舟發自內心地認可並重視寫作這件事,母親放出的招式是:法律規定,小孩7歲就要開始寫書,否則會被警察抓進監獄。9歲的蔣方舟與同齡人相比,她身材顯得略為矮小,而眼睛卻很大。她隨媽媽一起去出版社編輯室籤合同時東張西望,故作老成但難掩稚態的神色。
  • 20歲,30歲,40歲的女人眼裡的愛情
    20歲女人眼裡的愛情,是可以包容一切的浪漫,像溪水一樣快樂,清澈見底,似乎大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幽會到美麗的愛情,她們可以瀟灑的甩動起秀髮,驕傲的對你說:「是種子都能結出籽粒飽滿的大果實,只是看我自己願不願嘍。」其實這個年齡的女人,只是剛剛學會了愛情這兩個字的發音。
  • 十年難得一遇的蔣方舟,清華打破校規降低60分錄取她,後來怎樣了
    小編想要說的就是被媒體號稱十年難得一遇的天才——蔣方舟,據說蔣方舟是首個讓清華大學降低了將近60分也要破格錄取的女生。這個蔣方舟到底有著什麼過人的能力,能夠讓清華大學如此折腰錄取,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她的情況。
  • 蔣方舟:「我可以接受男人一兩次肉體出軌」,馬未都:「你還太年輕」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蔣方舟: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因為那早熟而又個性的文風,像是一個久經風霜的女人。人們一直不相信出自一個十一二歲的女孩筆下。上清華也被質疑。成年之後,再沒拿得出手的作品,《東京一年》被群嘲「記流水帳」。少女時期的蔣方舟蔣方舟,真的已經「傷仲永」了嗎?
  • 她和蔣方舟一樣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畢業7年後,現狀如何?
    是人該以怎樣的品相活下去。」這句話是取自蔣方舟的《生活是最好的修行》,這位青年作家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在她的身上,有很多的標籤,神童、作家、高材生等等。蔣方舟7歲開始寫作,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此書被湖南省教委定為素質教育推薦讀本並改編為漫畫書。
  • 蔣方舟媽媽的作文課
    她還有一重身份是著名作家蔣方舟的媽媽。蔣方舟老師大家比較熟悉了,她7歲開始寫作,9歲已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還獲得過第七屆人民文學獎散文獎。從清華大學畢業後擔任《新周刊》雜誌的副主編,代表作有《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東京一年》等暢銷書。蔣方舟:今天我作為主持人來主持我媽媽的新書《作文課》的首發活動。
  • 蔣方舟:我已經放棄了對標籤的反抗
    今天,給你看一段蔣方舟的採訪。
  • 蔣方舟不恐懼泯然眾人 想採訪國外爭議政治人物
    蔣方舟高中時《新周刊》為她拍攝的照片。圖片來自蔣方舟微博  7月3日中午,《新周刊》主編封新城的一條微博將22歲的蔣方舟推到了輿論的焦點之上:在這條微博中,「蔣方舟同學畢業」和「蔣方舟同志就任《新周刊》雜誌副主編」兩件事、兩個身份的銜接如此輕描淡寫、順理成章,卻引來譁聲一片。如果說網友們的圍觀尚在「羨慕嫉妒恨」的口水層面,但一些批評用「炒作」來質疑《新周刊》,用「特權階層」來稱呼蔣方舟,敵意則就不輕了。
  • 蔣方舟隨總理出訪拉美成熱搜詞 曾譯"苦妓回憶錄"
    來自湖北襄陽的蔣方舟,作為年紀最小的論壇嘉賓,第一個發言,引來無數關注。25歲的蔣方舟年少成名,是什麼讓蔣方舟這次又幸運地踏上拉美之旅?昨日,本報記者致電數位熟悉蔣方舟的人,尋找這個湖北女孩「幸運」的秘密。
  • 招募 | 在書中重「識」自我,聽蔣方舟會如何說
    巨變時代的核心在於,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你將面對怎樣的未來,從而選擇好自己夢想的方向,並全力前行。想要更好的認識自我、認同自我有諸多方式,閱讀便是其中的最優選擇之一。關於閱讀與自我發現的關係,作家蔣方舟的故事就是一個好例子。
  • 天才少女蔣方舟,傳遞的居然是這種價值觀?
    蔣方舟說:「我喜歡沒文化的男生,就是那種比較社會的,會打架的男生會比較吸引我。」簡單的說,就是喜歡那種不讀書、痞裡痞氣的社會男。像蔣方舟這樣喜歡痞男的女生還不在少數,特別是學生時代的女生,很多都喜歡那種留著殺馬特髮型、有紋身、愛打架的混混,覺得那些人才具有男人氣。
  • 10年前清華降低60分錄取蔣方舟,一度在網上惹人非議,後來如何?
    ▲蔣方舟舊照(一)剛開始寫作時蔣方舟感覺很吃力,只有7歲的她,識字不多當她寫了有六七十篇散文之後,她的構思、表達更加的流暢,這都得益於蔣方舟的母親看到女兒的特殊之處。母親把她的文章整理成冊,寄往全國的出版社。9歲的蔣方舟就此出版了第1本散文集——《打開天窗》。這是蔣方舟的成名之作,也被湖南省教委教育委員會納為推薦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