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的到來,高考不再像以前那樣,文理分明。可以說,增加了不少的懸念,同時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新高考模式有兩種,一種是「3+3」模式,另一種是「3+1+2」模式。
在這兩種模式當中,語數外的地位並未發生改變,主要是其他六科的變化,3+3模式是六科任選三科,而3+1+2模式,「1」是一個變數,要麼選擇物理,要麼選擇歷史,「2」是在其他四科中任選兩科。
然而,有些高中生物理學得不錯,歷史也挺好的,但在3+1+2的新高考模式下,顯得手足無措,由於不能同時選物理和歷史,那麼在總分方面必然有一些影響。
可在規則之下,只能選擇其中一科作為考試科目,確實,對於物理和歷史都挺好的高中生而言,不算太友好。只能選擇其中之一的情況下,更建議選擇物理。
其實,相比物理和歷史都不好的,還算是較為幸運的吧,那樣的話,只能硬著頭皮選擇其中一科去學習。當然,這裡更建議選擇物理,主要是物理與很多大學專業有密切的聯繫,如幾乎所有的工科類專業都能選擇。
不過,還要根據自身興趣與自身發展規劃來做決定,如興趣愛好更偏向於歷史,而且想讀的專業偏文科類專業,那麼歷史是較好的選擇。
歷史在政史地三科中,地位相對較高,不然也不會作為必選科目之一,其所覆蓋的專業比例雖然比不上物理,但也有考古、漢語言文學、政治等相關專業可以選擇。
可以看出,物理和歷史有很明顯的文理傾向,就像是未實行新高考模式前的文理分科那種味道,在未來不想從事理工類方向的工作,那麼選擇歷史,反之物理。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到採用3+3新高考模式的省份去參加高考。如家長在實行3+3新高考模式的省份工作,若是滿足當地的落戶條件,把戶籍遷移到該省份,就可以在該省份參加高考了。
更加具體一點的話,再打個比方,父母在山東省工作,而山東省實行新高考3+3模式,基於此,滿足相關條件,就可以在當地參加高考了。
新高考模式相比以往的高考模式,有其獨特優勢,但也有不足之處。選課方面相對靈活,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理學科能夠兼容,形成互補的局面,避免學生在天天背書與邏輯推理能力之間處於極端。
但弊端也很明顯,就像不能同時選擇物理和歷史,在高中三年的學習規劃上面,如何才能穩定下來,比如說高一想選物理,在高三又想選歷史了,無疑是增加了學習成本,帶來一些不小的影響。
不得不說,新高考模式下,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家長和學生都要高度重視,不要到了要選擇的時候才去了解新高考相關資訊,現在可供參考的新高考數據很少,有時間就要去了解新高考的規律、賦分制度等。
特別是賦分制度,發現不少家長和學生都沒有搞懂,迷迷糊糊的,這可不太行,儘量搞懂,才能做出更為合適的選擇吧。不管如何,努力學習是基礎要求,其他是附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