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華特教 「疫」考答卷:離校不離教,全域覆蓋在線送教送康,一個也不能少!

2020-08-23 成華教育

成華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針對差別各異的特殊學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為區域內輕度隨班就讀(普通中小學資源教室)、中重度(特教學校)、極重度(送教上門)的各類殘障兒童少年提供個性化、差異性的教育康復支持和服務,讓每一個特殊孩子不因疫情而停學掉隊。

鏡頭一:雲中漫步,宅在家,特教學校玩轉線上新課堂

作為專門招生中重度區域唯一特殊教育學校,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師生返校困難的不利境況,成華特校組織全體教師積極投身到「網絡保學」特殊戰役中,制定方案,召開視頻會,搭建平臺,開發資源包、組織教科研……

啟動網絡保學,教師提前線上派送任務資源包,家長指導學生生活中嘗試訓練,學洗手、制口罩、疊衣物、練廚藝、習知識、做康復、搞運動、輔溝通、跳蹈舞、嗨音樂、玩繪畫、認物品、搞教研……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融入生活,寓教於樂,家校互動,老師通過市區教育資源平臺、釘釘、QQ群、微信群、騰訊會議等媒介系統,集中輔導,兼顧差異,對已復工家長,課後主動聯繫家長幫助;

對能力弱學生,採用1+1私聊指導,提供差異性支持與輔導,讓每一個特殊小朋友都得到適切支持、康復與發展。同時學校組織教師開展網絡線上教科研和特教讀書活動,探討線上教育有效路徑與策略。

鏡頭二:覆蓋全域,差異發展,資源教室(校點)亮出融合教育新常態

一、建優頂層 統籌推進

區域資源教室(隨班就讀)校點54個,延期開學期間,各資源室(校點)主動了解特殊學生及家長需求,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開展個性化的隨班就讀融合保學工作。

電子科大附小

電子科大附小。通過家校工作微信群,向家長推送了《全納教育課程中心致家長和同學的一封信》,收集整理對雲端授課意見和建議,幾經修改最終確定了《科大附小全納教育課程中心「雲端」授課計劃》,分階段、分主題、分年級,以周為單位向學生發布課程學習任務,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興趣

電子科大附小

成華小學。組織開展網絡教學保障會議,從家長視角思考居家學習面臨困難,開展居家學習目標、方法、措施、反饋、硬體支持、軟體保障等方面研討,制定居家學習課程表,增加康復訓練項目,開展線上康復推送。

成華小學

列五中學、建設路小學、錦官城小學、華西中學、雙慶小學根據「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學習不延期」的總體要求,在不額外增加學習負擔的情況下,確保學生學習效果,針對隨班就讀學生制定融合保學工作計劃。

二、關注差異 提升質效

海濱小學。作為首批市級示範性特殊教育資源教室校點,學校重點指導學習特殊學生的疫情方控知識學習、心理健康和勞動教育,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開展手工製作、家務大比拼、運動康復等活動,豐富孩子的延期開學居家生活,讓特殊孩子得到差異性的適切教育。

海濱小學

北新實小。針對特殊學生差異性大的特點,老師們為孩子制定特別的學習計劃,重點加強對語言障礙孩子發音問題康復,找尋標準的朗讀音頻、視頻進行訓練指導,及時反饋,促進孩子一點一滴慢慢發展進步。

北新實小

二仙橋學校。以線上學習為主要形式,以成華區智慧教育雲平臺為主要載體,並結合學科特點提供豐富教學資源,全程進行教學支持、建立教學反饋機制。每個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權力,特殊孩子也不例外,老師為特殊學生提供閱讀書目,指導特殊兒童繪本閱讀方法,加強居家勞動訓練。

二仙橋學校

雙林小學。教師通力協作,家校密切溝通,幫助孩子制定居家學習安排表。加強穿衣、刷牙、繫鞋帶等生活自理能力訓練,指導居家運動,鍛鍊小肌肉群,培養科學坐姿和書寫習慣,開展音樂治療…….

雙林小學

四十九中。重點關注心理健康、意志品質和方法指導等方面教育引導,讓特殊學生有夢想、有渴望,勇衝刺、敢拼搏,專注持久,讓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律的人生最精彩!停課不停學,宅家認真學習上課就是一道特殊靚麗的人生風景線。

四十九中

才藝學校。作為普通民辦學校,老師積極挖掘智障學生興趣,孩子對視頻音頻動畫的關注較高,採用語音、動畫、音樂等方式教育康復。看, 孩子正通過兒歌學習節氣。

才藝學校

雙慶中學、華建學校、列五聯中、理工附小、萬匯學校、成華實小、交響樂附小、列五書池學校、雙水小學、站東小學等也根據學生情況進行針對性訓練指導。

三、家校協作 同心育人

密切家校溝通,了解學生學習困難,結合IEP和學情,給予合理建議,推送相關資源包,指導家長完成。

蓉城小學學校實施「學校組織、教師執行、家長配合」的隨讀學生融合保學方案,制定了《特殊需求學生在家學習建議表》和《家庭教育實施記錄表》, 充分利用校本康復師資力量,通過特教工作坊,推進資源教師對隨班就讀教師直接指導,通過QQ、微信、電話等媒介,幫助特殊需求學生分類制定在家學習訓練建議表。隨班就讀教師協助家長在家學習訓練,家長反饋學習訓練情況給隨班就讀教師,隨班就讀教師再將情況反饋給工作坊。指導開展親子遊戲,加強學生與家長的互動,疏導焦躁情緒,促進家庭和睦與社會和諧穩定

蓉城小學

實驗中學。利用微信和簡訊及時和家長聯繫,詢問孩子的生活情況,傳授家長有利孩子宅家生活的建議,制定作息時間,合理安排學習生活,把學習重心放在「加強生活自理、積極參與鍛鍊」的居家生活訓練和家務能力提升

實驗中學

楊柳小學。採用電話、微信、QQ等方式點對點與家長溝通、交流,耐心為隨班就讀學生家長提供居家學習生活指導,及時收集學生活動反饋意見,不斷調整優化任務設計,盡心盡力為隨班就讀的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保障。

楊柳小學

鏡頭三:因人施策,溫馨互動,送教上門洋溢著成華特教的人情味兒

秉持「一個也不能放棄」融合理念,疫情期間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制定《送教上門家長調查問卷》,了解家長的需求,為每一個極重度孩子制定IESP,送教教師結合IESP制定居家康複目標,通過微信、QQ、電話等渠道對極重度居家學生表示慰問關心,詢問孩子近期身體和心理狀況,然後根據孩子的現狀,重點對極重度孩子居家心理健康、康復訓練、生活技能、休閒娛樂、家人互動等方面進行指導康復,以視頻、音頻、圖片等資源包形式發送給家長,指導家長對孩子進行居家康復訓練和心理幹預調試。


新冠肺炎疫情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卻擋不住成華教育人對特殊孩子溫情牽掛與暖心支持。

師生不懼艱險

堅定信心,眾志成城

待到山花爛漫

我們重新聚首陽光下

再續朗朗笑聲

再展生命活力

相關焦點

  • 「一對一手牽手」送教,求學路上一個不能少
    7月26日,雖然已經放了暑假,但鄆城縣潘渡鎮王井中學的送教老師郭愛霞依然按約定來到了貧困學生小煥(化名)的家中,正因為作業不會做而鬧脾氣的小煥,看到郭愛霞後臉上立刻揚起了笑容。為了解決小煥的上學問題,潘渡鎮政府與王井中學共同制定了送教上門方案,郭愛霞由於教學經驗豐富,並且很有愛心和責任心,成為了送教老師的不二人選。
  • 扶貧扶智,送教上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扶貧路上,殘疾、貧困孩子更是脫貧工作的重點關注對象。高安市充分發揮教育扶貧職能,精準掌握重度殘疾兒童教育需求,實施送「教」上門,用愛譜寫脫貧故事。跟隨著特教老師的腳步,記者來到送教學生家中,據了解,今年18歲的小梅身患小兒麻痺症,生活不能自理,無法像正常孩子上學。在和老師學習互動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她對知識的渴望。看著老師的到來,小梅高興說:「老師姐姐對我可好了,我非常喜歡老師姐姐,希望她每天都可以來我家,教我學知識、背書、寫作業。
  • 送教(康)上門 溧陽為特殊兒童撐起一片藍天
    12月21日,陽光暖暖,培智學校的送教(康)上門又來到小鑫家,兩位老師把提前準備好的棉鞋給他換上,扶著小鑫做起康復訓練。看著小鑫病情漸漸好轉,他母親激動地告訴記者:「我現在看到了希望。老師每次來孩子都很開心,孩子以前使不上勁的右手會抓球了。真的太感謝了。」
  • 全面復學一個不能少!永和中心校為殘疾學生精準送教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志強 牛靜芳 通訊員 榮愛和為全面落實殘疾學生的教育保障工作,安陽縣永和鎮中心校創新工作思路,全面研判分析殘疾學生能接受的教學內容,主動聽取學生家長意見,實現定製送教,一人一方案。
  • 送教上門實踐探索與理念思考
    【摘要】送教上門工作逐步煥發著生機和活力,在我國脫貧攻堅,義務教育"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奔小康的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送教路不容易,我們需要實踐探索,更需要理念思考。【關鍵詞】送教上門 實踐 理念 思考【正文】隨著國家一期、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的頒布實施,送教上門、隨班就讀和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就讀已成為我國目前對特殊兒童教育的三大主要教育方式,送教上門逐步煥發著生機和活力,在我國脫貧攻堅,義務教育"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奔小康的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洪洞縣特殊教育學校創辦兩年多來
  • 閬中市特教校:省級課題《四川省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現狀研究》結題
    11月9日,《四川省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現狀研究》課題結題鑑定會在閬中市特殊教育學校舉行。樂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院教授章永,四川省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秀,南充市教科所職教特教室主任李和清、副主任張雪梅,閬中市教研室理論室主任張平,保寧督導責任區主任李蓉參加評審並一致同意該課題結題。
  • 朔城區特殊教育學校送教紀實篇五
    七月盛景,夏花絢爛,朔城區特殊教育學校又開啟了新一輪的送教課堂。「送教上門」服務是保障適齡重殘兒童享受義務教育的重要舉措,用心用情為每一位重殘兒童創設有溫度的家庭課堂,將康復訓練、知識講授、生活經驗融於一體,一人一案、多元送教,將他們從封閉隔離的環境引入融合開放的教育環境。
  • 送教上門|教育一人,改變一家,讓殘障孩子擁有人生「金鑰匙」
    巫山縣共有適齡殘障兒童少年565名,他們絕大部分是貧困家庭子女,康復訓練和就醫就學等無法得到保障,再加上巫山地理位置特殊,地廣人稀,山高坡陡,按照傳統的輕度障礙兒童隨班就讀、中度障礙兒童特校就讀方式,不能保障所有殘障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 「送教下鄉」:用「心」送教 幫扶成長
    11月2日至3日,昌寧縣第二幼兒園一行4人在於雲惠園長的帶領下,到灣甸鄉開展送教下鄉活動。此次活動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給灣甸鄉中心幼兒園送示範活動課;二是指導村級幼兒園等級晉升工作。三位教師親切自然的教態、巧妙的活動設計、靈活自如的引導,深深吸引著每一個孩子。執教教師嫻熟的教學技巧、豐富多樣的組織形式、有效的師生互動、先進的教學理念,贏得了在場教師的陣陣掌聲,真正讓我鄉的幼兒教師聽得進、學得來、用得上。
  • 民進中央建議規範殘障兒童送教上門工作
    儘管《殘疾人教育條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都明確提出了要為殘障兒童「送教上門」的要求,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殘障兒童送教上門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對於已經登記在冊的殘障兒童,哪些適合送教上門也缺乏專業機構參與的評估,有的地方上門頻次僅為一個月一次。上門的教師也多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對特殊兒童的特點和需求並不了解,對個別完全沒有學習能力的重度殘障兒童的送教上門更是流於形式,拍個照、登個記了事,對教學內容、結果並不在意,也沒有評價機制。」朱永新表示,送教上門教師隊伍的穩定性也令人擔憂。
  • 送教上門工作都「送」了什麼?
    記得很多年前有一個電影,大概是由倪萍主演的,片名叫「一個不放棄」。講的是一個山村教師和一些孩子的故事。這個山村代課教師,為了讓大山的孩子能夠走出大山,他本著一種執著不放棄的思想,帶著孩子們進行學習。這個電影大概已經有十幾年啦。現在我們國家的教育力爭均衡發展。對特殊教育更是高看一眼,厚待一分。國家在各層面上積極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
  • 七夕情人節2020 教你怎麼送祝福
    七夕情人節2020 教你怎麼送祝福時間:2020-08-25 11: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夕情人節2020 教你怎麼送祝福 1本有一絲牽掛,不能二目傳情,輾轉三思而定,只願四海昇平,哪想五更難眠,卻又六腑思念,終遇七夕佳節,祝福八方相傳,坦露九鼎,欲成十全美眷
  • 送的是情 教的是愛——石門縣皂市鎮中心學校「義務送教小分隊」的...
    1名罹患頑疾的女孩,10位教職員工,11公裡山路,20次送教上門,這4個數字勾勒出一個充滿溫情的故事。2017年的歲末,石門縣皂市鎮中心學校「義務送教小分隊」的故事經由媒體的發掘和呈現,散發出動人的光芒。
  • 城固縣教研室開展「送教送培」活動
    為促進學校之間的校際交流,發揮名師引領帶動作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9月9日,城固縣教研室組織名師團隊、教研員走進沙河營小學開展「送教送培」工作,為農村教師送上一份特殊的教師節禮物。沙河營鎮、柳林鎮80餘名相關學科教師參加此次活動。
  • 西安市新城區教育局舉辦學前教育送教送培活動論壇
    1月6日,西安市新城區教育局聯合藍田縣教科局開展「送教送培共研討,互學互鑑同提升」主題活動。新城區5個教育集團總園長、藍田縣第三幼兒園和安村鎮中心幼兒園園長參加現場論壇。乘著建設教育強市的浩蕩東風,新城區以辦園理念先進、辦園實力雄厚的幼兒園為總園,組建了9個幼兒園教育集團,通過一長多校、學校聯盟等模式,實現幼兒園「名校+」集團化辦學全覆蓋,加速培育新優質幼兒園成長,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86.9%。依託名校教育集團,全區成立區教育局學前教育「專家工作室」和10個「專家工作坊」,讓優秀的人才帶動培養更多優秀的教師。
  • 濉溪縣鐵佛鎮:紮實做好送教上門 持續推進教育扶貧
    濉溪縣鐵佛鎮南張樓村小天成的家裡,嶽集中心學校副校長董仲奎正在一筆一划的教小天成寫字,這正是近年來嶽集中心學校堅持開展智力扶貧送教上門活動的縮影。據悉,小天成患有腦癱,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父母為補貼家用常年在外打工,小天成在家由爺爺奶奶照顧,但是爺爺奶奶年齡偏大,對小天成的教育心有餘而力不足。
  • 有一種愛 叫「送教上門」記閬中市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教師群體
    為不能到校學習的殘障兒童少年送教上門,一直是特殊教育學校老師們的重要工作。特別是精準扶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這項工作更是被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因為「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深刻內涵,在殘障孩子們身上更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哪裡有不能進入校園的殘障孩子,我們的課堂就開到哪裡。三年多來,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們被分成若干個送教小組,對80多名重度殘障兒童開展了送教上門服務。
  • 渭南市特殊教育學校對臨渭區不能入學行走不便、殘障兒童開展送教...
    原標題:道雖阻,情卻長——臨渭區百人送教2020年秋送教上門工作紀實(一)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教育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為了這一理念,自2017年開始在臨渭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渭南市特殊教育學校對全區不能入學的重度、極重度殘障兒童開展送教上門工作。近四年來,為了孩子們的有效成長,渭北平原、東西兩塬、河西川套、東陽溝壑之間都留下了臨渭教育人的足跡。9月21日一早,在綿綿秋雨中百人送教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組出發了。
  • 朔城區特殊教育學校送教紀實篇三
    七月盛景,夏花絢爛,朔城區特殊教育學校又開啟了新一輪的送教課堂。「送教上門」服務是保障適齡重殘兒童享受義務教育的重要舉措,用心用情為每一位重殘兒童創設有溫度的家庭課堂,將康復訓練、知識講授、生活經驗融於一體,一人一案、多元送教,將他們從封閉隔離的環境引入融合開放的教育環境。
  • 送教上門,情暖殘疾兒童——北街學校送教下鄉活動
    在這美麗的九月,我們的送教隊伍也出發了,為全縣送教上門的學生送去了課本和學習用品!北街學校「送教上門」的適齡殘疾兒童共有17名,針對(她)他們的「上學難」問題,學校採取「一人一案」方式,由學校領導班子與教師組成服務組,定期到孩子們家中開展一對一的輔導與關愛。出發的前一天開展了培訓會,對送教工作進行了分工,各負其責,一人一檔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