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武漢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武漢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武漢市智慧城市基礎平臺(一期)項目建設及服務招標(採購)公告發布,預算金額35739 萬元。
9月21日,該項目開標。
原以為又將是騰訊、阿里、浪潮之爭,卻沒想到殺出了順豐這匹黑馬。據知情人士透露,本次共有5家企業或聯合體參投,分別為順豐、烽火&騰訊、長江雲通&浪潮、神碼中國、阿里雲&聯通,順豐投標價格最高。
拿下高精地圖資質,入局傳統地信領域,再進軍智慧城市業務......順豐實力演繹了「不想做智慧城市的地信企業不是好物流公司」。
01
時空數據能力是基礎
招標公告顯示,武漢市智慧城市基礎平臺(一期)項目總體目標為建設城市基礎數據歸集系統歸集全市政務數據及相關社會經濟數據,建設城市基礎數據歸集服務體系等。其中,包括構建「四標五實」(標準地圖、標準地址、標準建築物編碼、標準網格以及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實有基礎設施、實有物聯感知設施)城市運行數據底盤。
項目中標結果尚未公布,順豐入局智慧城市的消息卻先給了大家一個驚喜。
這並非順豐首次涉足智慧城市業務。
據了解,順豐旗下豐行智圖子公司豐圖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為順豐智慧城市業務運營主體。據不完全統計,順豐已先後中標智慧南京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地名地址數據建庫與服務建設(一期)項目及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基於無人機和雷射掃描等技術的二三維基礎地理信息一體化動態更新項目,並曾參標深圳市福田區智慧政府物業管理雲平臺建設服務採購招標項目。
可以看出,此前中標的項目,多基於其時空數據業務能力。而本次參與投標的其他幾家企業,在時空數據能力建設方面也多有布局。
自2019年11月豐行智圖獲得國內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甲級測繪資質後,順豐在位置服務方面不斷加碼,如今進一步拓展智慧城市領域業務也在情理之中。
「我們認為,在智慧城市大場景中,必須具備地圖及時空數據能力,這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之一。」豐圖科技副總經理楊洞廬向泰伯網表示。
「除了海量位置數據的獲取能力之外,我們也有一些其他能力優勢,同時也在思考逐步把TO B場景中迭代出來的部分能力拓展到TO G場景中去。不過,現在還處於剛剛開始探索的階段。」對於具體細節,楊洞廬表示不方便過多透露。
官網顯示,順豐智慧科技業務包括:順豐雲、大數據生態(數據燈塔、企業一站式大數據平臺)、人工智慧(AI ARGUS 慧眼神瞳)、順豐地圖、無人機、智慧辦公(豐聲)、自動化與機器人、順陸等。
02
從物流到地信已成必然
自建位置服務能力,起初更多源於順豐自身的業務需求。
楊洞廬介紹:「順豐有三四十萬一線快遞小哥,開展順豐自身業務時,需要大量的地理信息服務。保守估計,我們地圖團隊每年在順豐物流場景下節約可算成本大約20-30億元。」而目前其布局頗多的無人機、無人車配送,更是離不開高精地圖。
基於自身業務需求,物流企業走向地信已成必然。
「隨著測繪地理信息的應用領域不斷深化,測繪技術也在快速迭代和更新,從而促進了測繪的手段和服務更加普適化,進而大大降低了該行業的門檻,改變了以往相關軟、硬體只能依靠專業測繪人員才能操作的局面,打破了技術瓶頸,讓非專業人士也可以通過標準化、流程化的培訓勝任時空數據的採錄工作。」中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張旭向泰伯網介紹。
他表示:「目前,地理信息領域的數據採集模式仍然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物流企業擁有大量的優勢資源,無需依賴服務外包即可完成高頻、精細化數據獲取工作。這也是我們物流企業區別於傳統地信企業的天然優勢。但需要聲明一點,我們絕不是搶佔地理信息行業,更重要的是一種創新和彌補。」
據業內人士介紹,順豐是較早自建地理信息服務部門的物流企業,其他物流企業也已在跟進。此外,具有物流能力的各大電商平臺,也在積極構建自身位置服務能力,二者在位置服務方面的技術路徑相對類似。
貨拉拉CTO張浩此前表示,貨拉拉正在著力提升自有的地圖能力,即在圖商的基礎之上,融合傳統的地圖技術和深度學習技術,利用自有海量貨運導航數據打造定位、POI檢索、路徑規劃、導航和前端封裝等能力。此外泰伯網梳理多個招聘網站發現,拼多多也正在以25K-40K的薪資待遇招聘物流產品經理(地圖方向),意在打造自身地圖產品能力。
而位置服務能力達到一定高度之後,智慧城市這一龐大的市場也對企業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京東早在2018年就已推出京東地圖。今年1月,京東集團旗下子公司京東叄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甲級資質獲批。京東物流方面對媒體表示,將積極推進高精地圖在智能城市、公安、房地產、交通運輸、智能零售等眾多領域的運用。事實上,京東數科智能城市業務中最具突出競爭力的能力之一,也正是時空數據能力。
不過,當升級到智慧城市應用時,對平臺頂層設計以及後期數據處理和應用能力也會有更高的要求。據了解,多數物流企業在時空數據方面仍處於嘗試階段,尚不具備深入服務智慧城市領域的能力。
03
補齊動態更新拼圖
在網際網路以及傳統圖商看來,物流企業的數據是一筆不折不扣的「寶藏」。
「物流車走過城市道路的各個毛細血管,他們高頻、高纖度的軌跡數據是更新道路連通性的主要來源之一。」高德地圖某技術專家向泰伯網表示。
「順豐自己做地圖業務的時候,圖和數據每天都在迭代。這是不具備相應場景的傳統圖商及網際網路圖商很難達到的時間間隔。」楊洞廬表示:「放在智慧城市場景中,眾多城市已經做了時空數據云平臺,但是沒有哪個平臺能夠以天為單位進行時空數據的更新迭代。」
張旭認為:「時間信息的新鮮度,將是未來考驗行業最重要的標準和尺度。」
「地理信息已經泛在化,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它所帶來的增長不只服務於某一個或某幾個產業。隨著對地圖需求的提升,未來對地理信息三維、甚至四維(包括時間維度)呈現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如何實現立體呈現,併疊加時間新鮮度,乃至最終達到數據的實時更新,是行業共同發展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嘀嗒等出行企業也已自建地圖能力。而海量終端的連接,讓出行企業在時空數據動態更新方面頗具優勢。
對此某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圖商服務重點更偏向出行場景,也會根據自身能力疊加消費、用戶等其他數據,但只解決出行問題和政府應用的關注點還是存在一定差異。
物流企業的數據信息,或能補齊這塊拼圖。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此前多是物流企業向地圖企業購買數據及服務,但未來雙向合作或許將越來越頻繁,能夠獲取海量物流數據的地圖企業,將在未來業界競爭中更具優勢。
張旭則表示,這(時空數據實時更新)並非某一家或者某幾家企業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更多不同類型的企業共同參與:「無論是物流企業,還是傳統地信企業、網際網路企業以及出行企業,在位置服務方面的業務確實有所重疊,但最終都將是做生態、做聯合。只有各方優勢互補,才能實現時空數據的實時更新,進而推進其在智慧城市和時空大數據融合方面的應用。」
來源:泰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