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關於新建北京至雄安新區至商丘高速鐵路雄安新區至商丘段可行性研究報告(鐵發改函〔2020〕401號),
批覆指出,為進一步完善鐵路網絡,加快構建京港(臺)高速鐵路通道,更好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同意新建北京至雄安新區至商丘高速鐵路雄安新區至商丘段(項目代碼:2019-000052-48-01-002549)。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線路起自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經河北省雄安新區、滄州市、衡水市、邢臺市,山東省聊城市,河南省濮陽市,山東省濟寧市、菏澤市至河南省商丘市,接入商合杭高鐵商丘站,正線全長552.5公裡,全線設14個車站,其中新建車站11個。同步建設本線與石濟客專北東、西南聯絡線18.5公裡,雄安站至津保鐵路天津方向聯絡線11.9公裡,雄安動車所增設檢查庫線、存車線,改建商丘地區相關既有線。
記者觀察發現,這條時速350千米的南北大動脈,共設:雄安、任丘西、肅寧東、深州東、衡水南、棗強南、清河西、臨清東、聊城西、臺前東、梁山、鄆城、菏澤東、曹縣西、商丘站15個車站,在山東境內經過聊城市、濟寧市和菏澤市,設有臨清東、聊城西、、梁山、鄆城、菏澤東、曹縣西6站,對山東西部發展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有意思的是,在聊城和濟寧之間,設有河南省濮陽市的「臺前東」,這就使京雄商高鐵在山東呈現「兩進兩出」的局面。
京雄商高鐵在山東「兩進兩出」具體路線是:高鐵自聊城臨清入境山東,這是「一進山東」;自陽穀南出山東到河南濮陽市的臺前縣,這是「一出山東」;自臺前縣又進山東梁山縣,這是「二進山東」;自曹縣出山東到河南商丘,這是「二出山東」。
京雄商高鐵在山東「兩進兩出」,主要原因是河南省的範縣和臺前縣以「尖楔形」插入山東西部,其中臺前縣是「尖楔形」的「尖」,處於北邊的陽穀和南邊的梁山之間,這就造成京雄商高鐵自南北貫穿陽穀和梁山必然經過河南的臺前縣。
很多人都疑惑,為什麼這塊「尖楔形」如此深入山東內部?其實,老山東人都知道,歷史上範縣和臺前縣都曾屬於山東。過去臺前縣這個地塊,歷史上叫壽張縣。壽張、範縣均歷史悠久,壽張縣春秋時為良邑,戰國時為剛壽,西漢時置壽良縣,東漢初改為壽張縣沿用撤銷,歷代為山東省所屬,直到新中國建國後的1964年,才劃歸河南。
1964年2月29日,國務院決定撤銷山東省壽張縣建制,將該縣金堤以北四個區劃歸陽穀縣,金堤以南五個區,含臺前縣併入範縣,同時將範縣劃歸河南省安陽地區所轄。
這個區劃的調整是為了治理洪澇,有其合理性。觀察地圖可以看出,今天的臺前縣處於北邊的金堤河和南邊的黃河之間,而金堤河是黃河的一條支流。
金堤河發源於河南省新鄉縣(一說滑縣耿二莊處)境,流向東北,經豫、魯兩省,金堤河流域涉及河南、山東兩省新鄉、鶴壁、安陽、濮陽、聊城5市,新鄉、汲縣、濬縣、封丘、延津、長垣、滑縣、濮陽、範縣、臺前、莘縣、陽穀等12多個縣,至河南省臺前縣張莊附近穿臨黃堤入黃。
將範縣和臺前縣劃歸河南,是為了解決金堤河的出路問題。壽、範兩縣同為黃河滯洪區,金堤河跨河南、山東兩省,範縣為邊界線。汛期上遊水大量下瀉為害,下遊範縣、壽張兩縣不願意無代價的接收上遊客水,承受水災。範縣在邊界築壩攔阻,這樣便形成跨省區的水事糾紛,而且成為老大難。建國前長期未能解決。1963年8月上旬,金堤河流域連降暴雨。壽張縣金堤以南瞬間一片汪洋,臺前村至孫口村一帶水深達1.5米以上,牆屋倒塌無計其數,人民財產受到巨大損失。
解決金堤河水的出路問題,最終採取了區劃調整的辦法。在國家及河南、山東兩省的關注下,由水電部協調,先將河南省東明縣劃給山東省,再撤銷山東省壽張縣建制,將壽張縣金堤以南五個區併入範縣,範縣金堤以北五個區劃給莘縣,同時將壽、範兩個半縣合併而成的範縣,劃給河南省、歸安陽地區所轄。
經過區劃調整,金堤河水只經河南省轄縣暢行無阻地流入黃河,兩省的水事糾紛大部分得到解決。從此上遊地區人民解脫了長期澇災之苦,澇田變良田,連年豐產、豐收,走向致富之路,這就形成了今天的河南範縣和臺前縣以「尖楔形」插入山東西部的局面,使新規劃的京雄商高鐵必然「兩進兩出」山東。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學澤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