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養兒育女這件事儼然成為了一場修行。很多父母嘴上說著「順其自然」,美其名曰讓孩子自由發展,野蠻生長,可在內心深處仍然會對孩子寄予厚望,苦心孤詣的想讓子女在未來成龍成鳳。也正因此,一些家長難免會對孩子的成長表現出過度的緊張和關心的情緒。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父母的過度關注究竟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
我們先來明確一點,父母對孩子表現出適度緊張或關心的情緒是非常正常的。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世間能有哪份母愛不慈悲,又有哪份父愛不深沉呢?但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尺度和分寸,一旦這份「緊張和關心」越了線,過了界,就會矯枉過正,物極必反,出現嚴重的負面影響。
首先,父母的「過度緊張」會直接造成孩子的「過度焦慮」,是孩子出現不安焦躁情緒的「始作俑者」。這一類的父母,往往控制欲較強,不允許孩子的成長軌跡出現一絲一毫的偏離。在父母的這種強勢把控下,孩子往往感受不到自由的氛圍,甚至還要陷入「做得不好,就要被批評」的恐慌情緒裡去。長此以往,後果不堪設想。
正所謂「甲之砒霜,乙之蜜糖」。你以為自己已經竭盡所能,給了孩子全部的保護與愛意,殊不知,在孩子眼裡這不過是揮之不去的桎梏與枷鎖。對於這種控制欲極強的父母,大家給出了一個新名詞,叫做「直升機父母」,意思是不管何時,他們都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著一言一行。
孩子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本來沒什麼大礙,他們卻反覆追問「疼不疼」「為什麼你這麼不小心」;孩子馬上要迎接一場重要的考試,他們卻比孩子還緊張,不停的灌輸著「你一定要好好發揮啊,考不好你就完蛋了」「你努力了這麼久,就看這次的發揮了」這種讓人壓力倍增的想法。如此一來,孩子每天都會飽受煎熬,處於一種精神緊張的狀態中。或許從表面上看,孩子毫無波瀾,雲淡風輕,但實際上,這些可憐的寶貝們每天都處於崩潰的邊緣,生怕因為哪件事做得不夠好再被父母埋怨。
現代心理學家曾經根據大量的臨床實踐,對於焦慮這種情緒進行過總結,他們認為一個人如果長期焦慮的狀態,內心深處往往充斥著害怕,提心弔膽,忐忑不安甚至是極端驚恐的感覺。成年人尚且無法規避掉這些可怕的負面情緒,更何況是仍舊需要正確引導的孩子?所以,煩請各位父母務必把握好尺度,不要讓自己「好心辦了壞事」,成為孩子焦慮情緒的導火索。
其次,過分的緊張與關心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產生「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挫敗感。作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身上肩負的使命不可謂不重大。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教育理念以及溝通方式決定了他(她)是否能成為一個自信陽光的人;更決定了他(她)是否能夠無懼挑戰,擁抱生活。此時,如果父母過度幹涉孩子的生活,勢必會讓其在無形中產生挫敗情緒和自卑感。
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總會從一些父母的嘴裡聽到這樣的口頭禪,「他這麼小,能懂什麼」「他這麼小,也做不好,還是我幫他來吧」。於是乎,學習自主進食的熱情被父母一次次的餵食行為消磨殆盡;第一次奔跑的興奮感被父母的強行制止扼殺在搖籃裡;就連他們的第一次出門,第一次遠遊更會因為父母的無端焦慮而「中道崩殂」。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毋庸置疑的權威般的存在。而來自權威的全盤否定會讓他們的心態發生質的轉變:從充滿好奇,躍躍欲試變成了畏手畏腳,不敢嘗試,再到最後徹底轉變成了自我否定,自我懷疑。時間久了,對於未知的事物,他們會產生畏懼感,;當機會和挑戰來臨時,他們也只會本能的逃避,在潛意識裡給自己畫上一道「我不行」的枷鎖。著名的蒙臺梭利女士提出過這樣一個黃金觀點:「即使在沒有成人幫助的情況下,兒童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做好大部分事情」。事實確實如此。過度的保護和幹涉,只會不斷催生出孩子的玻璃心,讓孩子獨立摸索,自由發展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最後一點,最直觀也最殘酷,被過度關注的孩子很有可能變得非常無能。父母們總是用心良苦,希望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為孩子賭一個美好明天。但遺憾的是,現實往往事與願違,你的過度關注與幹涉,往往不會讓他(她)更優秀,只能讓他(她)更無能。
仔細想想,會發現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人:他們從小到大的人生一直在父母的安排與支配中度過:學校是父母找人念的;工作是父母託關係去的;自己的另一半是在父母安排的相親中認識的;就連自己生的孩子,都要繼續用父母的錢和資源來養著。這一類人很難有所成就,往往是在平庸普通,碌碌無為的狀態裡過活,父母的頻繁幹涉更讓他們逐漸退化成了「寄生蟲」和「甩鍋俠」。
每當遇到問題時,他們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努力想出對策,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而是直接讓一個「我得告訴我爸」「我得回家找我媽」這樣一個「媽寶式的想法」縈繞於腦海。針對這種「人到中年,尚未斷奶」的現象,著名的PAC人格結構分析理論造就給出過解釋:這一切主要源於家庭的過度保護以及對父母的過度依賴。這種過度的保護就像是在溫水煮青蛙,在無形中就讓孩子喪失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讓所有孩子去拒絕父母的幫助。原生家庭裡自帶的地位,財富和資源本就屬於你,大可不必刻意迴避。如果你能妥善利用,優化配置,它們勢必會為你錦上添花。這也正是豪門會頻出精英,富二代更容易成功的原因。但這一切,必須要以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優秀的執行力和良好的行為模式為前提。
以上和大家探討的,就是當父母對孩子的成長過度緊張或過分關心時,可能出現的一些負面影響。所有為人父母者都要明白一點: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別離。孩子終將遠去,也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所以,面對孩子,請收回一些目光,嘗試學會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