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過度緊張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2020-11-12 知心爸爸

現如今,養兒育女這件事儼然成為了一場修行。很多父母嘴上說著「順其自然」,美其名曰讓孩子自由發展,野蠻生長,可在內心深處仍然會對孩子寄予厚望,苦心孤詣的想讓子女在未來成龍成鳳。也正因此,一些家長難免會對孩子的成長表現出過度的緊張和關心的情緒。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父母的過度關注究竟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

我們先來明確一點,父母對孩子表現出適度緊張或關心的情緒是非常正常的。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世間能有哪份母愛不慈悲,又有哪份父愛不深沉呢?但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尺度和分寸,一旦這份「緊張和關心」越了線,過了界,就會矯枉過正,物極必反,出現嚴重的負面影響。



首先,父母的「過度緊張」會直接造成孩子的「過度焦慮」,是孩子出現不安焦躁情緒的「始作俑者」。這一類的父母,往往控制欲較強,不允許孩子的成長軌跡出現一絲一毫的偏離。在父母的這種強勢把控下,孩子往往感受不到自由的氛圍,甚至還要陷入「做得不好,就要被批評」的恐慌情緒裡去。長此以往,後果不堪設想。

正所謂「甲之砒霜,乙之蜜糖」。你以為自己已經竭盡所能,給了孩子全部的保護與愛意,殊不知,在孩子眼裡這不過是揮之不去的桎梏與枷鎖。對於這種控制欲極強的父母,大家給出了一個新名詞,叫做「直升機父母」,意思是不管何時,他們都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著一言一行。

孩子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本來沒什麼大礙,他們卻反覆追問「疼不疼」「為什麼你這麼不小心」;孩子馬上要迎接一場重要的考試,他們卻比孩子還緊張,不停的灌輸著「你一定要好好發揮啊,考不好你就完蛋了」「你努力了這麼久,就看這次的發揮了」這種讓人壓力倍增的想法。如此一來,孩子每天都會飽受煎熬,處於一種精神緊張的狀態中。或許從表面上看,孩子毫無波瀾,雲淡風輕,但實際上,這些可憐的寶貝們每天都處於崩潰的邊緣,生怕因為哪件事做得不夠好再被父母埋怨。



現代心理學家曾經根據大量的臨床實踐,對於焦慮這種情緒進行過總結,他們認為一個人如果長期焦慮的狀態,內心深處往往充斥著害怕,提心弔膽,忐忑不安甚至是極端驚恐的感覺。成年人尚且無法規避掉這些可怕的負面情緒,更何況是仍舊需要正確引導的孩子?所以,煩請各位父母務必把握好尺度,不要讓自己「好心辦了壞事」,成為孩子焦慮情緒的導火索。

其次,過分的緊張與關心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產生「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挫敗感。作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身上肩負的使命不可謂不重大。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教育理念以及溝通方式決定了他(她)是否能成為一個自信陽光的人;更決定了他(她)是否能夠無懼挑戰,擁抱生活。此時,如果父母過度幹涉孩子的生活,勢必會讓其在無形中產生挫敗情緒和自卑感。

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總會從一些父母的嘴裡聽到這樣的口頭禪,「他這麼小,能懂什麼」「他這麼小,也做不好,還是我幫他來吧」。於是乎,學習自主進食的熱情被父母一次次的餵食行為消磨殆盡;第一次奔跑的興奮感被父母的強行制止扼殺在搖籃裡;就連他們的第一次出門,第一次遠遊更會因為父母的無端焦慮而「中道崩殂」。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毋庸置疑的權威般的存在。而來自權威的全盤否定會讓他們的心態發生質的轉變:從充滿好奇,躍躍欲試變成了畏手畏腳,不敢嘗試,再到最後徹底轉變成了自我否定,自我懷疑。時間久了,對於未知的事物,他們會產生畏懼感,;當機會和挑戰來臨時,他們也只會本能的逃避,在潛意識裡給自己畫上一道「我不行」的枷鎖。著名的蒙臺梭利女士提出過這樣一個黃金觀點:「即使在沒有成人幫助的情況下,兒童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做好大部分事情」。事實確實如此。過度的保護和幹涉,只會不斷催生出孩子的玻璃心,讓孩子獨立摸索,自由發展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最後一點,最直觀也最殘酷,被過度關注的孩子很有可能變得非常無能。父母們總是用心良苦,希望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為孩子賭一個美好明天。但遺憾的是,現實往往事與願違,你的過度關注與幹涉,往往不會讓他(她)更優秀,只能讓他(她)更無能。

仔細想想,會發現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人:他們從小到大的人生一直在父母的安排與支配中度過:學校是父母找人念的;工作是父母託關係去的;自己的另一半是在父母安排的相親中認識的;就連自己生的孩子,都要繼續用父母的錢和資源來養著。這一類人很難有所成就,往往是在平庸普通,碌碌無為的狀態裡過活,父母的頻繁幹涉更讓他們逐漸退化成了「寄生蟲」和「甩鍋俠」。



每當遇到問題時,他們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努力想出對策,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而是直接讓一個「我得告訴我爸」「我得回家找我媽」這樣一個「媽寶式的想法」縈繞於腦海。針對這種「人到中年,尚未斷奶」的現象,著名的PAC人格結構分析理論造就給出過解釋:這一切主要源於家庭的過度保護以及對父母的過度依賴。這種過度的保護就像是在溫水煮青蛙,在無形中就讓孩子喪失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讓所有孩子去拒絕父母的幫助。原生家庭裡自帶的地位,財富和資源本就屬於你,大可不必刻意迴避。如果你能妥善利用,優化配置,它們勢必會為你錦上添花。這也正是豪門會頻出精英,富二代更容易成功的原因。但這一切,必須要以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優秀的執行力和良好的行為模式為前提。

以上和大家探討的,就是當父母對孩子的成長過度緊張或過分關心時,可能出現的一些負面影響。所有為人父母者都要明白一點: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別離。孩子終將遠去,也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所以,面對孩子,請收回一些目光,嘗試學會放手。

相關焦點

  • 過度緊張造成受孕困難
    >過度緊張造成受孕困難2008-05-09 09:32:0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過度緊張造成受孕困難  王女士家住芝罘區,今年32歲,與丈夫都是獨生子女,結婚已經4年,一方面因為工作忙,另一方面不知怎樣養育孩子而一直避孕,沒有要孩子
  • 對孩子過度保護,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會成長
    這就是媽媽對孩子的保護欲,其實每個父母多多少少都對孩子產生了保護欲,只是有些更強烈,有些並不是十分明顯。上大學之前父母管控,很多新鮮事物,都沒法接觸。上大學之後離開父母,接觸很多沒有看過的東西,這無疑是巨大的誘惑,自然而然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這份調查顯示去酒吧夜店,在上大學之前是乖孩子佔比較多。所以過度保護孩子,不讓他早些接觸這些事物,只會引發他巨大的好奇心,在接觸之後沉迷於其中,無法自拔。
  • 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擔心,只會阻礙孩子前行,要學會做淡定的父母
    她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老來得子,對她也格外保護,擔心她在沒有父母的照顧下,會無法照顧好自己,會受到小夥伴的欺負。但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擔心,只會阻礙孩子前行,那麼,為什麼父母為什麼會對孩子過度擔心呢?在孩子受傷的時候,父母的反應也會特別強烈,父母對孩子過度擔憂,對孩子保護過度,只會影響孩子的抗挫能力,從而影響孩子的逆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也會比較薄弱。
  • 父母經常吵架,會對孩子造成四個很大的影響,每個都很嚴重
    父母經常吵架,會對孩子造成四種很大的影響,要特別注意1.安全感的缺失不管是小寶寶,還是已經懂事的孩子,父母經常在他們面前吵架,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的恐懼和痛苦,尤其是當父母提及要分開的時候,更是特別害怕,因為他不想失去其中任何一個,更害怕爸爸和媽媽都不要自己
  • 父母吵架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呢?一個小朋友的親身經歷
    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有些家庭養出來的孩子,從小就是個「牆頭草」,具體表現為模糊的是非觀,強烈的不安全感,缺乏獨立的價值判斷和堅定的原則。這種性格精神缺陷將會伴隨孩子一生,對孩子的發展造成負面的影響。為什麼小小年紀就成了「牆頭草」?
  • 家長過度「愛乾淨」,會造成孩子「感統失調」,父母需要警惕!
    孩子玩得安心,父母也很放心。父母"愛乾淨",會造成孩子"感統失調"這些全心全意呵護孩子的父母,卻並不知道,因為他們的阻止,孩子沒辦法去自由地在草地上爬行,在水窪裡踩水,在公園裡玩沙子。也因為他們的過度幹涉,他們失去了了爬、滾、跳、躍、翻跟鬥的機會,他們更是失去了用感官感知世界冷暖,探索世界未知的機會。
  • 孩子容易過度緊張,影響心理成長,兩個方法克服焦慮情緒
    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對其以後在社會上會有很大的影響,家長一定要重視起這個問題。但每次參加一些活動時,總是表現得的特別緊張,還沒到自己上臺時,自己就在臺下開始發抖,內心甚至會出現想要放棄的想法。對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小文的父母也想著讓其做出改變,但始終起不到任何效果,讓他們感到非常的頭疼。
  • 如果父母不負責任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會對孩子今後造成什麼影響?
    父母對孩子不負責任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首先,孩子對整個世界觀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認識,若父母不負責任,孩子只能摸索的認識。其次,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孩子迷茫的時候,要幫助孩子指明正確的方向,父母不盡到責任,孩子就像大海中的小船,隨處飄蕩。我們做父母的既然給了他生命,請對他認真負責一些吧!畢竟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
  • 父母溺愛孩子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有些家長對於溺愛孩子不以為然,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對自家孩子稍微更寵愛了一些,不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的,真的是這樣嗎?或許家長會以為自己只是對孩子偏愛了一些,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溺愛會造成孩子不懂體諒和感恩父母,把父母對自己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養成任性、目中無人的跋扈性格。
  • 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你了解嗎?
    我們都是從孩子的階段長大的,你會發現由於年齡的不一樣,我們對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和看法也會不一樣,我們一開始都不懂得怎樣為人父母,大多是自己的父母怎麼對待自己,自己就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我們的童年裡多數都伴有父母無理取鬧、發脾氣的時刻,在你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的時候,父母就會對你發脾氣,你如果再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你知道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嗎
  • 父母淡定孩子才能遇事不慌,過度擔心會影響孩子自我判斷
    所以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家長表現得淡然處之,孩子才能夠學會什麼叫遇事不慌。淡定的為人處世對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總是會伴隨各種擔心,害怕孩子受傷,害怕孩子有危險,又或者害怕孩子學壞。保護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出於愛,大人們之所以考慮長遠也是為了孩子的將來考慮。
  • 父母的「過度教養」會讓孩子更焦慮
    父母的「過度教養」會讓孩子更焦慮什麼是「過度教養」?所謂「過度教養」,就是指父母為了使孩子在學業、人際關係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功,而向孩子提供過度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關懷和幫助。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很多過度教養的表現。如特殊禮遇、包辦代替、過度焦慮、過分注意、大驚小怪、當面袒護、輕易滿足、過分保護、嚴加看管、過多幹涉、容忍溺愛等等。過度教養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對孩子多方面發展帶來障礙。
  •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影響
    家是最溫暖的地方,父母就是溫暖家庭的開始。從孩子生下來的那刻,父母是陪伴孩子從咿呀學語到長大成人路上的引路人,一言一行都會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的生活軌跡,在父母的影響下,他們的思維方式、性情志趣逐步形成,因此孩子幼年、兒童的家庭環境,對孩子以後的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
  • 怕什麼來什麼,只因父母過度擔心的話,這些話家長千萬別對孩子說
    你越擔心什麼,什麼就會發生。真的是,怕什麼來什麼。其實,往往是因為你的擔心而進一步強化。現在我跟你說,腦子裡不許想像一隻兔子。怎麼樣,你的腦海裡是不是浮現出了兔子的畫面!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在和孩子說話時就要格外注意。
  • 父母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的影響
    有些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會表現出害羞,緊張,抗拒,說話吞吞吐吐,或者一句話不說就直接跑開……這些,都會讓過年帶孩子走親訪友的父母們非常尷尬!會讓親戚們覺得孩子沒教育,父母沒盡責。但是父母們感到很冤枉,管來管去,怎麼變成這樣呢?
  • 父母離婚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他出軌逼我離婚,兒子跟著我
    離婚對大多數孩子都會帶來一定的傷害,父母能夠做的是減輕傷害到最低,然而很多離異夫妻卻認識不到這一點,把孩子作為自己報復對方的工具,使得孩子心中充滿仇恨;把孩子作為自己的唯一依靠,平添了孩子許多壓力;把孩子作為自己的宣洩對象,讓孩子不再陽光。離婚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而某些原生家庭卻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一生,在不幸福的路上循環往復。
  • 父母離異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影響,家長應該如何彌補?
    兒童心理學家李·索爾克認為:對於孩子來說,父母離婚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痛苦和創傷,僅次於親人的死亡。社會在不斷地發展,離婚率也不斷地上升。有人說父母離婚,對夫妻雙方的影響只是暫時,對於孩子的影響最大,且也最深。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由於離異家庭環境所影響,許多孩子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缺少父母雙方的關愛,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往往會顯得格格不入,他們缺少關愛,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做出異於常人的行為,所以現在「問題少年」也日漸增多,而其中離異家庭的孩子所佔比例遠遠高於普通家庭。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 對孩子過度比較和培養 會危害其大腦發展!
    其實每個孩子的發展進程都是不同的,不要著急,也不要和別人比,如果當你急於讓孩子追趕上別人的步伐而過度培養他們的時候,很可能會危及到孩子本身大腦的發展。有的父母喜歡將孩子進行比較,比如比較孩子什麼時候學會走路、說話、上廁所。這種比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與神經科學現有的研究成果背道而馳,由此帶來的壓力對孩子的大腦是有害的。
  •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都2020年了,不會還有父母不知道自己的某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吧!!!①偷窺孩子的隱私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肯定都會有一些自己的小秘密和小隱私,如果父母強行去逼迫他們不可以對自己有所隱瞞的話,或者是趁孩子不在家偷偷翻看他們的手機啊,筆記本啊等等.....(這些行為都是不對的),而且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