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從何而來:看短篇小說在其創作中的重要性

2020-12-11 十裡荷塘秋水長

村上春樹是日本當代文壇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有極高的知名度、極大的影響力。喜歡村上春樹的讀者遍布世界各地,僅諾貝爾文學獎的猜測提名候選人名單,這些年就從來沒有漏下過村上春樹,這說明了普通讀者對村上的喜愛。

他是二戰後崛起的一代作家,但是他的作品主題卻很少涉及戰爭和重大社會事件,往往以一個微不足道的事件作為切入點來窺視整個社會和民族文化精神和道德的問題,以這樣獨特的視角結構小說,為他贏得了一大批的讀者。

01《挪威的森林》的主題和內容就是在其短篇小說《螢》創作的基礎上生發而出

「村上春樹熱」 既是一種文學現象和出版現象,又是一種文化現象和社會現象。村上春樹開始文學創作是在30 歲以後,至今已活躍於文壇30 餘年。

雖然村上春樹開始文學創作的時間較晚,但是他的創造力是驚人的。從第一部長篇小說《且聽風吟》發表起,他的創作便一發不可收拾,是名副其實的高產作家。不僅創作數量驚人,而且涉及體裁非常廣泛,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旅遊文學和報告文學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長久以來,文學界對於村上春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長篇小說創作上,對短篇小說鮮有涉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事實上,他的短篇小說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看,都不遜色於長篇小說。而且憑藉短篇小說體裁短小精悍易於操作的優勢,他的很多觀點和想法都是通過這種形式發表出來,遇到適合的機會再進行深入闡發。

比如著名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的主題和內容就是在其短篇小說《螢》創作的基礎上生發而出。

02 村上短篇小說多是對日本現代社會生存狀態的反映

現代日本社會本質上仍舊是一個由男性主導的社會,男性在佔據話語權的同時也正在承受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男性理所當然地成為村上小說中的主角。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是村上繼《東京奇譚集》後,時隔九年再次回歸短篇小說的創作,該小說集收錄的7 篇小說都是圍繞著同一主題:男人的處境。

小說裡的男人可能身處各個社會領域,有不同的身份和職業,表面看起來他們的生活並沒有交集。但是透過表層,能夠發現這些人的身上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的女人都要離開或者即將離開他們,這不是普通的愛情主題,而是對現代社會中男性群體生存狀態的反映。

首先,村上在小說中揭露了這一群體尷尬的生存狀態

在這群男人身上發生著各種各樣離奇的事件,但卻有一個共同的處境:他們都被女人拋棄了。

《昨天》的主人公木樽因為沒有考上大學就永遠與自己青梅竹馬的女朋友錯過;《獨立器官》裡的整形醫生52 歲時瘋狂愛上一個已婚女子,女人卻與第三個男人私奔,消失得無影無蹤,最後男人萬念俱灰鬱鬱而終;《木野》中木野在40 歲左右時遭遇妻子背叛,親眼目睹妻子與一位跟自己關係親密的同事睡在自家床上,他靜靜地離家出走,辭掉工作,開始經營一家酒吧當了調酒師。從那時起,店裡總是被一種奇怪的氛圍所包圍。

這些故事有的簡單、普通。有的荒誕離奇,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那麼既然村上將這些主人公匯集在一部小說中,也就意味著村上已經敏銳地察覺到這個群體的存在以及他們的尷尬處境。

其次,這部小說集的主題延續了村上一貫表達的內容:對現代都市人心靈的重負以及內心的孤獨感的表達上來

他試圖從庸俗的平凡生活裡剝離出靈魂信息和人性的危機。

從第一部長篇小說發展至今,期間歷經風格的轉換、題材的變遷,作家一直堅持這個主題,對所處的時代和社會進行觀察和思考。

這類主題具有深厚的社會意義,能夠使還蒙在鼓裡、正在彷徨的大眾在小說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深入到人的靈魂世界,引起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間讀者的高度共鳴。

03 村上短篇小說多是對現代文明的思考

作家的心思都異常敏銳,他們能感受到普通人察覺不到的細節。特別能夠深入到問題的本質,由小見大,往往能夠從一個社會現象生發出對整個社會道德、民族精神的高度。

比如,日本社會自殺率一直高居不下,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也是日本社會的一個難題。這固然與日本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因素有關,但是在村上筆下這些情節中卻融入了許多對現代文明的思考。

首先,對現代文明的思考表現為對主體性的不斷追求

日本戰後經濟迅速發展,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高速發展的經濟背景下,日本的民眾卻遭遇了空前的精神危機。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無法從戰後的陰影裡走出來,人們戰後的創傷需要時間和出口才能緩解。

現代文明使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人們在喧囂的都市生活中迷失了自己,陷入嚴重的精神危機中。人們不斷地從外部世界尋找答案,卻忽視了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

村上短篇小說裡的主人公常常陷入生活的困境,他們彷徨、迷惘,不斷地去尋找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但是最終結果都如出一轍,無論這些主人公付出多大的努力、多少代價,他們都無法改變生活的尷尬處境。

其次,對現代文明的思考表現為對追尋過程中的喪失感

這種喪失感不是實實在在失去了什麼,而是在對以物質財富為代表的人生目標的追尋過程中產生的迷茫感。這種困惑和喪失感不僅僅集中在那些生活的失意者和弱者身上,他們的生活困頓,產生這種感覺是情理之中的。但是,村上的思想是深刻的,他對問題的認識具有一定的深度,絕不肯停留於表面。

比如在《遊泳池畔》這個短篇小說中,主人公不再是游離於社會主流生活之外的人物,他是一位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上層人物。有穩定的工作,有不菲的收入,但物質生活的豐富並不能讓他感覺到快樂。

他仍然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精神生活空虛、麻木,只有通過與情人的廝混才能暫時麻木空虛的心靈。通過這篇小說,村上向我們展示了現代文明帶來的思考,喪失感就像病毒一樣,瀰漫於整個社會,不只是個體現象,這是村上透過小說所要向我們傳達的內容。

04 村上短篇小說多有對日本生存困境的思考

村上春樹視文學為治療心理創傷的有效工具,他將自己對歷史、回憶和現實中的種種思考訴諸筆端,置於小說中通過虛擬的人物和故事展開論述,試圖在文學世界裡找到現實中的答案。

但這種方法並不總是行之有效,文學功利性目的畢竟十分有限。對於一些意義重大卻又十分複雜的問題,村上只是在小說中有所思考,但卻找不到出路,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首先,多是對於歷史的思考

《去中國的小船》是村上春樹最早的短篇小說集,一共收錄七個短篇小說。從小說集的名字命名來看,這一定是幾個與中國有關係的故事。不同於戰後文學派的其他作家,村上對戰爭的題材鮮有涉及。

這並不意味著他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一樣有意抹黑和試圖掩蓋歷史。村上的父親曾經作為一名士兵參加過二戰,但從戰場回來的父親卻對戰爭決口不提。面對父輩的沉默和聲音不和諧的社會風氣,村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只能將自己的所思所感在小說中表達出來。

這部小說集的幾個短篇中,可以看出村上對中國的反思,雖然戰爭給中國帶來了空前的災難,但對日本來說中國同樣是日本人一段痛苦的回憶。不過小說中並沒有明確提及那段歷史,對戰爭罪惡的反思被延續到作家下個階段的長篇小說創作之中。

其次,對於現實生存困境的思考

不同於二戰以後日本高度發展的經濟形勢,當下日本社會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的問題。

科學研究數據表明日本即將進入或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這對於社會的健康發展是致命的,整個社會將會失去活力和動力,作為一位具有敏銳觀察力的作家,村上很早就捕捉到了這個訊息,並率先在短篇小說中闡釋了這種對生存困境的思考。

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頻繁爆發的地震和資源的匱乏都促使日本的民族性格中有一種明顯的憂患意識。

這些問題都突出地呈現在日本社會,村上只是一個作家,他個人並沒有能力去解決這些嚴峻的社會問題。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用平淡、不動聲色的筆調和富有哲理的文字將這些問題掰碎了給大家看,以期能夠帶給讀者以思考,這就是他所能做的全部。

對於村上春樹來說,這些短篇小說作品既是他長篇小說探索的前奏,又是他一些重要思考的試驗田。

因此,對村上的短篇小說進行全面而清晰的梳理和分析,會讓我們加深對村上創作風格與作品審美價值的全面把握。

-END-

相關焦點

  • 就《挪威的森林》這個書名 村上春樹有話說
    很多讀者讀了《挪威的森林》真的相信,在挪威真有那樣的一片森林。  村上春樹是一個善於營造意境的大家。他把人物、情節全放在這種意境中,自己卻站在風塵之外冷靜地看。村上春樹的小說寫得最好的,就是《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和《舞!舞!舞》。第一次讀《挪威的森林》讓人很震撼。  村上春樹本來就是想像世界的探險家,他從創作過程中不斷獲得樂趣。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喜歡村上春樹,是因為看了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我整本看了不下十遍,我是偶然在書店裡買到它的,同期買的書還有渡邊淳一的《白色戀人》。如果你沒聽說過渡邊淳一,那我希望你永遠都不要走進他的世界。關於《挪威的森林》,從第一次閱讀開始,我就深陷主人公渡邊的情感世界。他和直子之間的命運糾葛,以及和可愛的綠子的發展曲線,都吸引著我一次又一次的翻看那本小說。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為什麼在國內如此受歡迎?
    我們要知道,諾貝爾文學獎作為世界上最高的文學獎項,一直都是文學的標準,但是川端康成以和大江健三郎,無論是在名氣還是在作品的銷量上,那都是無法與村上春樹上相比。就是那些懸疑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那也是無法與之相比。那麼村上春樹到底有何魅力呢?
  • 咽下村上春樹這杯「苦咖啡」,談談《挪威的森林》中性與愛的分離
    咽下村上春樹這杯「苦咖啡」我上高中時有一個喜歡讀書的女同桌,她有一次買了一本村上春樹的中短篇小說集,看我瞥了一眼,就問我要不要看。我說不看,她便意味深長地笑著說:「你們男生不就喜歡看這種嗎?」我頓時若有所悟,但還是不甚明白。
  • 日本村上春樹迷尋找「挪威森林」
    無獨有偶,莫言的最大競爭對手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老家早已經因為春樹而成為「文學之旅」勝地,甚至由其小說改編的電影《挪威的森林》的拍攝地也成為經典的「村上春樹之鄉」,吸引無數「春樹粉」前往感受「挪威森林」的氣息。
  • 林少華,陪伴村上春樹三十五年
    林少華將村上的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逐一評述,除了品評每本書、每篇作品所體現或者蘊含的藝術特徵、心靈信息和精神趨向外,他還連續提取了作家較為典型的生活細節和創作思想的變化軌跡,還有一些隨筆、遊記和紀實文學。看《林少華看村上》,不僅僅可以讓我們比較全面地了解村上春樹的作品風格和成長曆程,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文學評論,提高我們的藝術鑑賞力。
  •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自該書在日本問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銷出1500餘萬冊。
  • 《挪威的森林》:在村上春樹的書中相遇
    《挪威的森林》:在村上春樹的書中相遇有人說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孤獨的,我們總要學會和孤獨相處。在紛雜的世界中,能遇見一個和自己志趣相同的知己實在是在不容易了,而且就算遇見也會很快迷失。就像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裡面所說的,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的具體內容。可能就如張愛玲所說的,每個男人一生之中都會有兩個女人,一個是紅玫瑰一個是白玫瑰。真本書中的男主人公渡邊也是這樣,他生命中遇到的兩個女人,分別是直子和綠子。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安撫迷亂的青春,致敬曾經青春的戀情
    我是通過《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認識村上春樹的,那時的我比現在更青春,那年18歲剛成年。現在,我又經歷了幾年的青春年華,回過頭看,才算真正有些理解這部小說。一、關於《挪威的森林》的主題《挪威的森林》絕大部分的讀者是處在青春期的人,這本書在日本已累計發行銷售1000萬多冊,後來在日本發生了「村上春樹現象」。單憑這部小說,就可以奠定村上春樹在日本文壇的地位。
  • 村上春樹: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讀懂了《挪威的森林》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自己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問世就在日本銷出760餘萬冊(1996年統計),這在只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是一個奇蹟,平均每十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戀愛的小說。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為了以最好的狀態寫下這本書,村上春樹搬了好幾趟家,從神奈川縣的藤澤搬到東京,又從東京搬去大磯,最終索性旅居國外,在南歐的幾個城市漂泊著。
  • 《挪威的森林》裡的村上春樹—伍佰
    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一名畫家,一次偶然的機會,同學邀請伍佰去看表演,演出的樂隊在舞臺上翻唱了一首Deep Purple樂隊的《Smoke On the Water》。第一次感受電吉他的伍佰被完全地震撼,原來吉他在插上電踩完效果器後,竟然如此的迷人的激昂。從此,迸發出了伍佰對音樂的熱愛!
  • 劉歡「遇見」村上春樹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琳)昨天,上海譯文出版社聯合《中國好歌曲》節目在京舉辦「當村上春樹遇到《春上村樹》:村上春樹最新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讀唱會」。《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譯者嶽遠坤、作家蘇更生、17歲的樂壇新人塗議嘉以及她的新歌《春上村樹》的製作人劉歡等人現場分享了各自與村上春樹之間的特殊連結。
  • 死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The 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這首歌在書中被反覆提到,從開篇到結尾。37歲的渡邊在機場聽到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想起1969年的秋天,快滿20歲的自己。
  • 聽歌講故事:披頭四《NorwegianWood》與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歌曲創作,大部分由John Lennon約翰·列儂完成,因此Paul McCartney保羅·麥卡特尼亦有參與部分歌詞創作(歌曲作者署名為Lennon-McCartney)。這如挪威森林一般冷清的房子至於歌曲為什麼叫《挪威的森林》,歌詞裡也反覆強調挪威森林的冷清,我想對於列儂來說,北海之北的挪威的森林,應該是比英國的森林來得更為冷清吧。也許因為那晚喝了點酒,也許那晚光顧著聊天,忘了詢問彼此姓名,也許是列儂不想對我們言說,所以他忘了那晚那個女孩的姓名。
  • 《挪威的森林》出版30年,林少華和村上春樹長跑20多年
    1987年9月,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第五部作品《挪威的森林》由日本講談社出版,至今已歷30個春秋。問世十七年後的2004年,上下冊加起來印行826萬冊,至2009年就已超過1000萬冊,創日本小說單行本印行紀錄。1989年,林少華將《挪威的森林》翻譯成中文,並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正式開始了與村上春樹捆綁在一起的幾十年。
  • 《挪威的森林》為何充斥著性和死亡?
    主要長篇小說有《尋羊冒險記》(野間文藝新人獎)、《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谷崎潤一郎獎)《挪威的森林》、《國境以南、太陽以西》《奇鳥行狀錄》《海邊的卡夫卡》等。另有《神的孩子全跳舞》、《東京奇譚集》等短篇小說集、隨筆集、遊記、翻譯作品等諸多著作。而且村上春樹雖然用日語寫作,但他創作中的語言思維是英語式的,甚至是美國式的。
  • 村上春樹全新短篇集《第一人稱單數》及其它作品介紹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的最新短篇小說集《第一人稱單數》於今年7月在日本發行。該作品是村上春樹繼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之後時隔6年,也是繼小說《刺殺騎士團長》之後時隔3年,再次有新作問世。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誰的青春沒有一段故事
    本來這期要聊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但是因為聖誕節要到了,在無能為力的年紀去聊我們的曾經,去聊與理想有關的故事,會變得很感傷,很不符合氛圍,所以決定聊村上春樹的這本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但其實挪威的森林也並不算是一個結局很完美的愛情小說,但是不重要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特別迷戀村上春樹。
  • 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爆紅至今,讀者的評論,揭露真正原因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在1987年發表時成為暢銷書,掀起「村上春樹旋風」。在2009年的時候,據「中央社」報導,《挪威森林》在中國的發行數量累積總冊數達1000萬3400冊。在2018年上海譯文新版《挪威的森林》,再次掀起銷售熱潮,各大書店,線上均有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