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2020-12-11 書影集散地

提起《挪威的森林》我們或許會想起,很有名的幾句話,比如: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

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的勾當。

我喜歡你的程度就像:所有的老虎全部融化成黃油。

村上春樹是很有趣的作家,作品反覆閱讀的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小細節,不同的人,不同年齡也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The 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這首歌在書中被反覆提到,從開篇到結尾。

37歲的渡邊在機場聽到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

想起1969年的秋天,快滿20歲的自己。

想起木月、直子、綠子、玲子、永澤、初美……

想起那段陽光怎麼都曬不幹的,潮溼發黴的青春。

雖是十八九歲的年紀,卻並無朝氣,總是彷徨無措,雨季太長,讓整個世界都沉重粘稠。

小說最後,玲子給渡邊重彈了《挪威的森林》。

畫面最終定格在:渡邊靠在電話亭上,給綠子打電話,內心反覆的問自己:「我現在哪裡?」

這首歌也有一貫的John Lennon的風格,仔細聽這首歌,仔細看每一句歌詞,好似完全概括了渡邊和直子的相處。

我曾經擁有過一個女孩

又或者,我應該說她擁有過我

她帶我看了她的房間

很好不是嗎,這樣?

挪威的森林

她叫我留下

告訴我隨意就座

於是我環顧四周

卻發現沒有一把椅子

我只好坐在地毯上,等候時機到來

喝著她的葡萄酒

我們聊至深夜兩點,她說

是時候睡覺了,嗯?

她告訴我早上要工作

然後開始笑了起來

我和她說我不用

之後就只好在浴室裡入眠

醒來時

人走茶涼,鳥兒都飛走了

我點上一支煙

很好不是嗎,這樣?

渡邊和直子

青梅竹馬的男友木月自殺,聰明優秀的姐姐自殺,讓直子迷失在黑暗冰冷的森林裡。

渡邊成為她的依靠;

成為她對這個世界所有的留戀;

也是她同外界唯一的聯繫。

直子是否真的試圖掙脫這片沼澤?

至少在渡邊看來,直子在努力。

可最後,直子還是選擇一個人走向樹林,走向永遠17歲的木月。

不是不能活著,是直子不願意繼續活著,她願意自己的生命中止在21歲。

或許從一開始,直子就知道自己只有自殺這一條路可走,才會一直讓渡邊記住她,記住她曾這樣存在過。

回想這一切,渡邊才悲哀的發現,直子連愛都沒有愛過他

渡邊對直子的愛,或許也摻雜了對好朋友木月的不舍,照顧直子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成了渡邊的某種責任。

從木月自殺開始,渡邊和直子的青春便消失了。

渡邊能躲進自己的殼裡,直子卻不行,只能橫衝直撞,頭破血流。

渡邊和綠子

雖然渡邊深深愛著直子,可是最動聽的情話都說給了綠子。

綠子全身迸發出無限活力和蓬勃生機,簡直就像剛剛迎著春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

渡邊和綠子在三樓上,看附近失火冒起的煙,街上,消防車,人群亂做一團。

他們喝著啤酒,不緊不慢的說著:「不要緊,我不跑的。」「死了就死了唄」,彈著吉他,一首一首的唱著歌……

不知為何這個場景覺得兩人都好可愛。

綠子在父母那裡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愛的缺失,使她渴望不加條件的愛。

她對現實生活的瑣事感到無聊透頂,只信愛情。

一定程度上,綠子是渡邊和世界的聯繫。

如果沒有綠子,渡邊能不能放下木月和直子的死,向前走,很難說。

永澤和初美

對永澤,只感覺佩服。

他無疑是適合這個社會生存規則的人,儀表堂堂,熱情,聰明,理智。

永澤是一個集幾種相反特點於一身的人,而這些特點又以十分極端的形式表現出來。

永澤對一些事情的看法也非常成熟,比如:

對死後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則上不屑一顧,作品還未經時間洗禮,不足為信,不願浪費時間。

如果讀的東西和別人雷同,思考方式也會雷同。

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應做之事。

努力和勞動有很大區別,努力,指的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

當然,渡邊對木月的友誼和對永澤完全不同。

渡邊清楚知道,永澤是不能交心的人。

初美是渡邊眼中最適合當女友的人,她嫻靜、理智、幽默、善良,華貴而高雅。

初美一心一意愛著永澤,即使知道永澤時常同別的女孩廝混,也沒有怨言。

但在得知渡邊也去找女孩廝混之後,她反覆追問渡邊,為什麼要這樣。

在初美看來,渡邊和永澤完全不一樣,雖然她接受永澤做的一切,但她還是願意相信身邊有純粹美好的愛情,即使不屬於自己。

或許這個小小的希冀最終還是破滅了。

她在永澤去德國兩年後和一個男子結了婚,又過了兩年便用剃刀割斷了手腕動脈。

玲子的故事

個人聽喜歡玲子的故事,玲子描述的那個為了讓別人傾心而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工於心計的洋娃娃一樣的13歲女孩。

讓我想到《白夜行》裡的雪穗,美麗但是致命。

玲子也是幸運的,最終在和直子與渡邊的相處中,救贖了自己。

也看過2010年陳英雄導演的《挪威的森林》,說實話,並不太喜歡。

男主角松山健一有點太帥了,演渡邊不太合適,

倒是水原希子挺符合我心中的綠子。

村上的小說,有很多相似的人物和意向。

比如主人公大多是二三十歲的普通男人,普通的相貌,普通的家庭,普通的能力,似乎總在社會邊緣遊蕩,愛讀書,愛聽音樂……

還有這部小說中直子開始提到的荒草地的

在李滄東導演,村上春樹短篇小說《燒倉房》改編的電影《燃燒》裡也同樣出現過這樣一口井。

同樣隱秘,不知具體位置,甚至不確定是否真的存在。

也發現一種特別好的選書方式。

不僅能從作者和出版社來選,也能從你喜歡的作家的作品中,多次看到他喜歡的作品。

就像村上春樹很喜歡菲茨傑拉德,也多次提到《了不起的蓋茨比》,就知道這本書大概率非常好。

木月、直子、渡邊、永澤、初美他們都是在茂密的森林裡迷了路,有人永遠走向黑暗,有人看到一點光……

這裡的每個人或許都有我們的影子,只是他們在某些方面表現的很極致,而我們會在長大的過程中,變得柔軟,學會妥協,一步一步穿過森林,摸索著向前。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讀懂了《挪威的森林》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自己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問世就在日本銷出760餘萬冊(1996年統計),這在只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是一個奇蹟,平均每十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戀愛的小說。
  • 《挪威的森林》:在村上春樹的書中相遇
    《挪威的森林》:在村上春樹的書中相遇有人說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孤獨的,我們總要學會和孤獨相處。在紛雜的世界中,能遇見一個和自己志趣相同的知己實在是在不容易了,而且就算遇見也會很快迷失。就像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裡面所說的,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的具體內容。可能就如張愛玲所說的,每個男人一生之中都會有兩個女人,一個是紅玫瑰一個是白玫瑰。真本書中的男主人公渡邊也是這樣,他生命中遇到的兩個女人,分別是直子和綠子。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那些言簡意賅卻意味深長的句子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長篇愛情小說,小說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第一次閱讀《挪威的森林》是大三的時候,那時候以為《挪威的森林》是一本單純的愛情小說,所以讀完之後我認為故事主要講解的是我愛的人與愛我的人,以及引申出來的諸如此類的兩難選擇,在故事的結尾,玲子說這並不是什麼罪過,只不過是大千世界裡司空見慣的事情,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裡蕩舟於美麗的湖面,我們會既覺得藍天迷人,又深感湖水多嬌——二者同一道理。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誰的青春沒有一段故事
    本來這期要聊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但是因為聖誕節要到了,在無能為力的年紀去聊我們的曾經,去聊與理想有關的故事,會變得很感傷,很不符合氛圍,所以決定聊村上春樹的這本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但其實挪威的森林也並不算是一個結局很完美的愛情小說,但是不重要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特別迷戀村上春樹。
  •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自該書在日本問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銷出1500餘萬冊。
  • 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爆紅至今,讀者的評論,揭露真正原因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在1987年發表時成為暢銷書,掀起「村上春樹旋風」。在2009年的時候,據「中央社」報導,《挪威森林》在中國的發行數量累積總冊數達1000萬3400冊。在2018年上海譯文新版《挪威的森林》,再次掀起銷售熱潮,各大書店,線上均有售賣。
  • 聽歌講故事:披頭四《NorwegianWood》與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這如挪威森林一般冷清的房子至於歌曲為什麼叫《挪威的森林》,歌詞裡也反覆強調挪威森林的冷清,我想對於列儂來說,北海之北的挪威的森林,應該是比英國的森林來得更為冷清吧。也許因為那晚喝了點酒,也許那晚光顧著聊天,忘了詢問彼此姓名,也許是列儂不想對我們言說,所以他忘了那晚那個女孩的姓名。
  • 就《挪威的森林》這個書名 村上春樹有話說
    很多讀者讀了《挪威的森林》真的相信,在挪威真有那樣的一片森林。  村上春樹是一個善於營造意境的大家。他把人物、情節全放在這種意境中,自己卻站在風塵之外冷靜地看。村上春樹的小說寫得最好的,就是《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和《舞!舞!舞》。第一次讀《挪威的森林》讓人很震撼。  村上春樹本來就是想像世界的探險家,他從創作過程中不斷獲得樂趣。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喜歡村上春樹,是因為看了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我整本看了不下十遍,我是偶然在書店裡買到它的,同期買的書還有渡邊淳一的《白色戀人》。如果你沒聽說過渡邊淳一,那我希望你永遠都不要走進他的世界。關於《挪威的森林》,從第一次閱讀開始,我就深陷主人公渡邊的情感世界。他和直子之間的命運糾葛,以及和可愛的綠子的發展曲線,都吸引著我一次又一次的翻看那本小說。
  • 從甲殼蟲到村上春樹,再到伍佰,你所不知道的挪威的森林
    每一個看過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人,都能記得作品的第一章,主人公在飛機上聽到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Norwegian wood》。喜歡搖滾的人,基本都聽過《Norwegian wood》這首充滿故事性的歌曲。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為什麼在國內如此受歡迎?
    我們要知道,諾貝爾文學獎作為世界上最高的文學獎項,一直都是文學的標準,但是川端康成以和大江健三郎,無論是在名氣還是在作品的銷量上,那都是無法與村上春樹上相比。就是那些懸疑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那也是無法與之相比。那麼村上春樹到底有何魅力呢?
  • 日本村上春樹迷尋找「挪威森林」
    無獨有偶,莫言的最大競爭對手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老家早已經因為春樹而成為「文學之旅」勝地,甚至由其小說改編的電影《挪威的森林》的拍攝地也成為經典的「村上春樹之鄉」,吸引無數「春樹粉」前往感受「挪威森林」的氣息。
  • 村上名著《挪威的森林》裡那些虛假的愛情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百度百科如是說,但從小說開頭我們就不難看出,《挪威的森林》其實更像一部人到中年的青春回憶錄,名曰「為了忘卻的紀念」。小說裡的人形形色色,小說裡的愛光怪陸離,裡面幾對戀人好似身處虛無,連他們的愛情也顯那麼蒼白那麼虛假。
  • 鬼滅之刃之無限列車篇: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在《鬼滅之刃》最初,作者就已經賦予了故事裡的兩大陣營「鬼」與「鬼殺隊」一個最極端的差異-「生」與「死」的長度。「剛一降生,人就立刻老得足以去死。」這種「向死而生」的概念,建立於人一出生下來就開始倒計時的立場,從出生的那一瞬間,人就已經一點一滴向死亡的路上走去。
  • 《挪威的森林》死者的安魂曲,生者的墓志銘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讓我將你心兒摘下,試著將它慢慢融化,看我在你心中是否,仍完美無瑕……——《挪威的森林》在寫之前,我推薦這首由伍佰看過村上春樹所寫小說《挪威的森林》後創作的曲子,伍佰也由此將它命名為《挪威的森林》。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為了以最好的狀態寫下這本書,村上春樹搬了好幾趟家,從神奈川縣的藤澤搬到東京,又從東京搬去大磯,最終索性旅居國外,在南歐的幾個城市漂泊著。
  • 《挪威的森林》出版30年,林少華和村上春樹長跑20多年
    1987年9月,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第五部作品《挪威的森林》由日本講談社出版,至今已歷30個春秋。問世十七年後的2004年,上下冊加起來印行826萬冊,至2009年就已超過1000萬冊,創日本小說單行本印行紀錄。1989年,林少華將《挪威的森林》翻譯成中文,並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正式開始了與村上春樹捆綁在一起的幾十年。
  • 村上春樹的經典語錄,你最愛哪句?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 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5.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10.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幹的勾當。
  • 挪威的森林中說過,所有成熟的人生,都是向死而生
    作家塞林格曾說過,不成熟男人的表現才是有為了他所謂的視野前去赴死,而成熟的男人則是會為了它努力的或者。塞林格是村上春樹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他的書《麥田裡的守望者》曾兩次客串村上春樹的代表作《挪威森林》。」毫不誇張地說,《挪威森林》是一部死亡小說。在這部不到20萬字的小說中,有8起死亡事件,都是主人公渡邊直接或間接經歷的。死亡是文學作品永恆的主題,也是許多悲劇作品的高潮。而村上春樹筆下的死似乎更難以捉摸,也更常見。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表面是愛情小說,其實是自我成長的蛻變
    年少時,我讀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一書,只當它是一部愛情長篇小說。十八年過去了,心血來潮,我找出《挪威的森林》再讀,不禁為自己年少無知而羞愧。《挪威的森林》整本書籠罩著死亡的陰影,扉頁上寫著一行字:獻給許許多多的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