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怕少壯,棍怕老狼,今天從達摩面壁開始科普傳武養生那點事

2020-12-22 養成教育知識分享驛站

曾幾何時,氣功被說得神乎其神。陡然間,被打落凡塵,讓世人驚嘆,那些所謂的大師,大多是騙子,靠著雜耍和小魔術,騙財而已。

這段時間,傳統武術界,又傳來相似的段子。看上去仙風道骨的大師,被幾拳KO!讓大家對傳統武術,產生了無數質疑。

本文科普一下,中國武術和養生理念的起源和傳承脈絡,說點真話,回歸理智的視角。

武術源自戰鬥,沒有任何玄幻和仙俠色彩,這是肯定的。在中國古代,真正的武術高手,都是從軍伍間,歷練出來的搏殺高手。

先說一種戰爭神器,大唐陌刀!

《新唐書》列傳,張興傳記載」興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賊將入,興一舉刀,輒數人死,賊皆氣懾。「

李靖攻打突厥,步兵可以使用陌刀硬捍突厥騎兵。杜甫這樣描述,"奇兵不在眾,萬馬救中原。談笑無河北,心肝奉至尊。孤雲隨殺氣,飛鳥避轅門。竟日留歡樂,城池未覺喧"。可見,大唐盛世是打出來的,軍人的戰鬥力才是中流砥柱。

步兵對抗騎兵!可見,傳統武術也有戰鬥力爆表的時候!

再說一個人,達摩!天竺人,禪宗佛祖。開創性地把禪學帶入中土。傳說中,達摩一葦渡江,有人認為這是輕功水上漂,其實是誤解,達摩渡江的時候,乘坐葦船。

《景德傳燈錄》記載,達摩一開始傳法失敗,無人問津,來到少室山,達摩用了九年時間,終日面對著石壁靜坐。身影印入石壁,無法從石壁上擦掉。這個故事告訴世人精誠可以貫穿金石。其實,這是不可能的!

可見,古人喜歡說些不著邊際的話,編撰一些很扯的故事,賦予高大上的內涵,經不起揣摩。

這個故事,達摩本人一定不認可,這是一種赤裸裸的誹謗。

達摩是和尚,在深山老林裡謀生,行走各地傳播信仰,遇到野獸和強盜,靠佛法是無法感化他們的,只能靠武力才能保護自己。因此,無論玄奘大師還是達摩大師,都應該有強悍的體魄和非凡的戰鬥力。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真正的傳統武術,都是實戰術,富有強悍的實用價值。絕非花架子,因為在戰場上,會死人的。

因此,無需質疑傳統武術的實戰能力!

可是,為什麼,這些年湧現出來的大師們,如此的不堪一擊?我認為,這不是傳統武術的問題,而是這些大師本身就不會傳統武術。

就像當年的氣功一樣,無數所謂的大師,滿嘴跑火車,清一色的打嘴炮,攀附傳統養生理念,目的只有一個,騙錢!

下面是科普內容。

中國的養生術,源自《黃帝內經》,當然這本書不是黃帝寫的。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

養生的理念由此發源,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

更進一步,形成了一個體系,養生、攝生、益壽、延年。

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的根基,提出了「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想學會中醫,這是必讀的教材。

有很多人不想學中醫,但是喜歡讀《黃帝內經》,結合玄學,腦洞大開,思維觸及宇宙,對生命的本源進行梳理和思考,形成了煉丹術的體系。

於是乎,修仙長生成了一種時尚,最有名的主流戰將,秦始皇、漢武帝都想長生不老,就連李世民也是嗑藥死!

顯然,外丹術的缺陷太明顯,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清道光帝,都是嗑藥死!為帝王系的減員增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於是乎,內丹術就開始強勢崛起,佛學東進,與本土的道術融合。以養生術為藍本,形成了中土,特有的內丹術。極為複雜,需要極深厚的知識儲備,才能碰觸。箇中的高手,比外科醫生更了解人體結構。

最有價值的衍生品,就是針灸穴位說,和按摩穴位說。民國時期就流傳《臟腑點穴》一書,內容非常的實用,居然能夠通過按摩手法,調整孕婦體內的胎位不正,修補嬰兒的殘缺,神乎其神。

應該說,養生術的門檻,極高。需要極高的學術修養,然後才能真正做到養生!

可是,有太多的人想養生,需要養生,怎麼辦?氣功出現了,各種所謂的功法出現了,各種大師粉墨登場,讓人眼花繚亂,自己身體都很差,居然教別人養生,給別人發功,調理身體。

這還不是最扯的!

明朝建國是氣功亂象的一個關鍵節點,朱元璋靠著明教起家,並非小說杜撰,有相似的歷史內容。朱元璋是農民起義的領袖,元朝末年,農民作為社會最底層的一群人,基數龐大,頭腦簡單,需要文化滋養,參加結社,添補了這個應用需求。最後,被領袖們引導,走上了改朝換代的康莊大道。

朱元璋當了皇帝,對此極為忌憚,因此開啟屠殺模式!很多人逃離了,在江湖上建立起了各種門派。靠著雜耍和魔術手法,廣招門徒,玩得很嗨,並且強化氣功傳統。

萬曆年間,一部小說《封神演義》出現了,作者明代許仲琳,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神魔體系,成了香港的武俠和仙俠小說體系的文化基礎。

讀者不要質疑,很多文化體系脈絡就建立在一部小說上。印度更扯,整個印度文化體系,就建立在一部小說上。

很多人對氣功和武術很著迷,對養生極為推崇。這是好事,鑑別真偽很容易,特別是氣功和武術,如果對方炫耀自己刀槍不入,把你家的菜刀給他,讓他表演一下,真假立現。

我們最關注的還是養生,建議大家要謹慎,太極拳已經很好了,但是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你,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關節的保護。看似舒緩的動作,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很高。

拳怕少壯,棍怕老狼!拳怕少壯 ,是說體力很重要。棍怕老狼,是說搏殺技,需要技巧。

我本人就是傳武的愛好者,健身為目的,從不與人對抗,因為我的實力,限制了我的行動,從來不與他人PK,被揍一頓,犯不上,愛好而已。

我還是,很喜歡傳武精神,修身養性而已,眼向高處望,事就平處做,人往寬處行。

相關焦點

  • 俗話說「拳怕少壯」,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又為什麼這麼說呢?
    俗話說「拳怕少壯」,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又為什麼這麼說呢?所謂的「拳怕少壯」,也就是說,人「少壯」之時正是一生中最為精力充沛、血氣方剛的時候,所以在少壯之時在用「拳頭」搏擊過程中力量最為充足,且身體條件、抗擊打能力都是一生中最為出色的時候,縱然「老郎」技藝嫻熟、經驗豐富,也擋不住「年老色衰」體力下降,心有餘而力不足,便力不從心,不堪打擊,所以說「拳怕少壯」。
  • 傳武到底能否實戰?繼太極雷雷餘昌華之後,一代宗師馬保國被ko
    不過,這一次,太極宗師馬寶國對陣王慶民的比賽卻讓不少網友大跌眼鏡,擂臺之上,太極宗師馬保國三次被擊倒,最後直接被對手ko,可以說是相當令人意外,沒想到一代宗師就這樣被一位非職業選手給輕鬆ko,這樣的結局也是令很多觀眾措手不及,也讓傳武是否能夠實戰再度引發廣大網友的熱議。
  • 風雲生 傳武中的真傳功夫
    練形意拳,打五行拳也有筋骨!包括練通背拳,劈掛拳都是有筋骨的!咱們不妨叫個板,筋骨大師們,如果你們不練現代搏擊,有人敢出來打嗎?你們的筋骨立論最少超過十五年了,練到能打的程度了嗎?換一個角度說,練拳擊,散打的,就沒有筋骨嗎?我可以負責找一些現代搏擊,讓你們看看人家的筋骨!
  • 54歲泰森出場費2000萬美元 被同行看扁:拳怕少壯,他會被打死
    就連WBC重量級拳王富裡最近也透露,自己收到了一份與泰森對決的邀約。54歲的泰森仍有一顆拳擊的心。(美聯社)綜合網易體育、杭州《錢江晚報》報導,不打拳的這十五年裡,泰森一直不順。他離過一次婚,坐了兩回牢。最落魄的時候,他讀小學的女兒在學校裡屢屢被惡少欺負,惹不起只能躲,幾次轉學。
  • 拳怕少壯,在時代潮流下彎道超車
    但俗話有講"拳怕少壯",新銳品牌野隱在創新上或許會比匡威更為大膽,並且更易接受新潮流、引領且創造新潮流。老品牌往往容易陷入固有圈子,待在舒適圈不願走出來,再者,取捨太大會限制其產品創造力。其實我們不妨可以了解看一下,匡威一直以來主打的都是帆布鞋,款式、設計元素都是非常相似的,這樣便會流失一部分的群體,審美疲勞。
  • 俗語「惡狗怕蠻棍,好女怕纏郎」,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俗語「惡狗怕蠻棍,好女怕纏郎」,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對於俗語,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可謂是流傳已久,古人用自己人生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慢慢的組成一種語言並且具有教育意義,它不僅通俗易懂貼近生活,更暗含著深刻的做人的道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下這麼一句俗語「惡狗怕蠻棍,好女怕纏郎」,什麼意思呢?
  • 二驢談放棄年度賽,表示人怕出名豬怕壯,豬一壯就得被鎩!
    二驢詳談自己為什麼放棄上年度賽了,並表示人怕出名豬怕壯,豬一壯就得被鎩!我覺得我給你們講一件事,1300萬粉絲,他是強駕馭給你的,這次年度刷一個億獎1300萬粉絲,如果你要強上硬上能得1300萬粉絲,但是這1300萬粉絲,那就是使用性的嫁接給你們,你自己能控控制的住嗎?兄弟們,你們覺得任何一個人能不能控制住一下,瘋狂漲了1300萬粉絲控不住,啊這個是第一點,第二點人怕出名豬怕壯,那個人怕出名,豬怕壯,豬一壯了過年就給你殺了。
  • 農村俗語「惡狗怕蠻棍」,下半句「好女怕」啥?懂了才不會嫁錯人
    農村俗語「惡狗怕蠻棍」,下半句「好女怕」啥?懂了才不會嫁錯人。在這片古老的華夏大地上,五千年上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農村俗語更是別具一格,以它那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語言特色,一直在這個充滿鄉土文化氣息的農村裡大放異彩。
  • 農村俗語「惡狗怕蠻棍,好女怕纏郎」,是何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惡狗怕蠻棍,好女怕纏郎」,是何意思?有道理嗎?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樣的一句俗語——惡狗怕蠻棍,好女怕纏郎。前半句是說人和狗的關係。惡狗就是要用棍子教育。千萬別愛心泛濫,把惡犬當成寵物。為什麼狗怕蠻棍?所謂蠻棍,就是沒有章法胡亂抽打的棍法,雖然沒有章法,但一旦打到惡狗身上,也是疼得吃緊。以前要飯的叫花子,手裡都會拿一根竹竿或者木棍,被人稱作為「打狗棍」,主要就是為了防止惡狗侵襲。
  • 《人怕出名豬怕壯》熱映 朱子巖上演催婚大戰
    由導演彭偉建執導,沈伐、嶽紅、朱子巖領銜主演的春節檔川味喜劇電影《人怕出名豬怕壯》,正持續熱映口碑爆棚,在點映期間上座率更是在80%以上,麻辣曲折的劇情、幽默詼諧的臺詞、積極向上的主題,陪各地觀眾在歡笑中過春節。
  • 煙雨江湖拳經棍經劍經怎麼獲得 拳經棍經劍經效果分享
    小編今天給各位玩家朋友們帶來的是煙雨江湖拳經棍經劍經獲取攻略 拳經棍經劍經效果一覽,很多的玩家朋友最近在問煙雨江湖的遊戲中拳經、棍經、劍經應該怎麼獲得呢?拳經、棍經、劍經的效果怎麼樣呢?眾所周知拳經、棍經、劍經是十分重要的秘技,那麼拳經、棍經、劍經這三種秘技的獲取方法,來往下看看吧!
  • 《人怕出名豬怕壯》初五上映 朱子巖成笑點擔當
    由導演彭偉建執導,沈伐、嶽紅、朱子巖領銜主演的賀歲喜劇電影《人怕出名豬怕壯》,定檔2018年農曆春節大年初五全國公映。日前該片開啟全國路演活動,片中輕鬆幽默、詼諧搞笑的故事不斷上演,讓先睹為快的觀眾大呼精彩。
  • 釋延孜呼籲武林,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當然,拳迷朋友對傳統武術的誤解,也因為徐曉冬和太極雷雷,詠春餘昌華的一場比賽。實際上,傳統武術輸給自由搏擊並不見怪,其原因是,傳統武術主要以套路表演和養生為目標。而自由搏擊不同,它更傾向于格鬥實戰,兩者之間的訓練體系不同,而形成了武術在實戰中惜敗搏擊的尷尬現象。武術為什麼打不贏搏擊?
  • 形意拳正宗傳人高毅朝:傳武能打還是現代搏擊厲害答案揭曉!
    最近武術圈可謂熱鬧非凡,xuxiaodong橫空出世,打假武術圈,口出狂言,大罵傳武,引起了軒然大波,不過確實戰勝了雷公太極雷雷,詠春高手呂剛,裡合腿田野等人,並且還想挑戰太極大師陳小旺,很多人會認為是炒作,很多人支持打假,一時間,真假難辨,到底我們的傳統武術是高深莫測還是徒有虛名、不堪一擊,很多人開始質疑迷惑,今天小編特意電話採訪了一位形意拳正宗傳人
  • 其實馬保國沒有丟傳武的臉
    因為經過大強度專業訓練,常年參加實戰搏擊比賽的人,到了七十歲,練得狠點的,多半像阿里。七十歲的馬保國對七十歲的阿里,我看好馬保國。所以馬保國聰明一點,就應該教大家養生術,這個他是有足夠實力來吹牛的,不要說什麼天下無敵,你要吹天下無敵,必然會經歷各種不服氣的人的挑戰,被揍趴下是一定的。反正是教拳掙錢,馬保國老老實實傳授養生術,長壽之道不香嗎?不掙錢嗎?
  • 這是一篇正經的科普:詠春拳的三拳一樁一刀一棍指的是什麼
    關於詠春拳,人們常說「詠春有三拳一樁一刀一棍」,那麼這些究竟代表的是什麼?全文共計2600字,閱讀時間7分鐘,由「武術教練錢強」原創並發布,建議收藏後閱讀,轉載請標明出處。這就是詠春拳的「三拳」,「一樁一刀一棍」分別指的是木人樁、八斬刀和六點半棍。木人樁木人樁,是詠春拳練習中的武術器材,用木材製造,設置樁手和樁腳。
  • 拳怕少壯,駐鋤挑戰賽新兵全勝
    然而,那次的比賽卻讓他們一敗塗地。3個小組,2個小組超時,1個小組位置選擇不合理,泥土鬆軟,坑內壁容易崩塌,尺寸偏差較大……那一次的敗北,也一度影響到了新兵的積極性。因為自5月份,他們就這項內容向老兵發起過不下於10次的挑戰,戰績均為0,但值得欣慰的是在體能方面,還能贏一兩次,而那次卻輸得沒了「脾氣」。
  • 詠春拳的「三拳一樁一刀一棍」到底是什麼,這個講清楚了!
    儘管一些武術家今天仍然熱衷於此,但詠春拳卻並不建議這樣作。相反,它用木人樁來訓練人們減弱敵人的進攻力度的能力。這一點很重要,尤其對於那些必須對付一個比自己高或壯的人,還有那些想要訓練自己的防禦能力的人。  木人樁和詠春功夫哪個出現在前,這個問題很難解答,需要大量的研究考證。然而,根據武術界的一些傳聞,我們也許可以假定以下可能。據傳少林寺有一條木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