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的「三拳一樁一刀一棍」到底是什麼,這個講清楚了!

2021-02-13 功夫詠春

小念頭是詠春拳一個初級套路,它的動作招式不多,但它集中了詠春拳攻防的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練好小念頭各個招式動作組合,就能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小念頭」作為詠春牌第一首拳套之稱別具含義。當一名初學者啟蒙之日,教者會以告誡的語氣對說:「小念頭不正,終身不正;習武如是,做人如是。」----這道理簡單;因為小念頭內包含了詠春拳的各種基本動作,二日後的千變萬化的招式,無不靠此等動作組成;若練習者連這首基礎拳都練不好,其日後技術之壞將不待言。

而立身處世,若連小小 一點念頭都不向正途發展,其人品格之差亦不難想像了!由此可知,「小念頭」一辭意帶相關;創此名稱的人用心良苦,堪作今日詠春派門人在「武」與「德」方面作立身處世之銘。

在小念頭中,「一攤三伏」的一組動作,可算是整套拳的重心。這組動作應越練越慢,直至出手或回手達到「力不斷而若止.形似靜而時動」的緩慢程度,方會領略此中之妙。若練到這一程度,便會逐漸感覺呼吸變得緩慢而深沉, 血氣運行漸速,血管擴展而全身發熨。

小念頭有一特點——練習時自始至終不移一步。故此,練習小念頭手法時,等於同時鍛鍊下盤功力;這就是初學者一開始即可練小念頭,而無須像其他門派般先練好扎馬才能學習初基拳套。

詠春拳術重「借力巧打」。故練習詠春拳術必須注意以下的階段:先懂「舍力」,繼續「卸力」;精於卸力,方學「借力」。

尋橋是詠春拳的中級套路。它以稜形運動路線和方向,結合詠春拳的攻防手法、步法、腿法等進行演練。它的攻擊手法有三推復掌,上、中、下三膀手,以及針步、彈腰、正、側、內踢腿等,是詠春拳向高級套路過渡的必經階段。「尋橋」是以敵我之間雙方的對抗與互聯當作一個對立統一的整體,去尋求己方肢體在互動的攻防格鬥中快速打入取勝之路線。「尋橋」主要是鍛鍊簡單直接實效的打人技術。

「小念頭」是朝形打定靶,而「尋橋」是追形打活靶。如從兩點之間劃條直線,則「尋橋」就是要找這條最短路線。 

 

「尋橋」主要是鍛鍊簡單直接實效的打人技術,好比英文基本字母組成可以使用的字句文章一樣,而其結構、章法、層次欲個人而殊。

標指是詠春拳中級大街路,它傳接了小念頭中的基本攻防手法,動作組合中配以轉馬和左右兩手的不同招式交替組合,充分發揮馬步、腰、橋力的作用,套路中的動作既有貼身近打,又有中距離,遠距離的攻擊手法。「標指」是禪理的「標月指」,要穿越手指看月亮,即被人打時要眼光放遠。它是打與被打的辯證法思想。

標指是詠春拳的高級套路

標指練習時要注意打得瀟灑放鬆,發勁柔韌,如藤條,彈簧,看似輕盈軟弱,實則強勁凌厲。加以林瑞文真傳的「班禪指」練習,力貫指尖,更顯神威。 

(1) 利用格底手去抗衡橋上手,例如借地下反力從下而上的標指手。 


(2) 被多人圍攻時,不用尋橋追形,而是追手(捉手),牽一人之手去阻擋眾人之手。 


(3) 不用尋橋平時肘底力不打盡的收肘(好比日本劍道斬殺時底力要停頓於某一位置而不使盡),標指要打盡。

(4) 在不同角度下不能打直拳時,要打弧線的拳,以迂為直。

 
(5) 用兩手擋對方之攻(問手),例如擋住利器的攻擊去保護頭部要害。 

標指是詠春拳的高級套路,攻擊手法都是以指、掌、肘為主,(其實小念頭及尋橋亦一樣以指、掌為主要攻擊手法,拳反為次之,各位可以重溫一下三套拳法,數一數出拳的數目和指、掌的數目,便知所說非虛)。惟一腳法是耕腳或稱圈步,亦包括詠春三式拳法之一的勾拳、十二式肘法—扱肘。熟習後應以最快速度完成整套套路,快速可產生更大威力。

小念頭及尋橋假設敵人與自己實力相若,而標指則假設自己與敵人實力懸殊,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如何以最迅速及最直接的手法去擊倒敵人,以求脫險,所以標指內的招式多是以打為消、險中求勝、但求速戰速決。學習標指要求習者要對尋橋已有深厚根基及認識,否則可能弄巧反拙。 


注 : 拳譜中所述如身「微」向左、右轉,即 90度轉馬,而身向左、右轉,即180度轉馬。

木人樁是將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套拳的攻法手法、步法、腿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種模擬練習,它充分體現了永春拳的實戰意識與技擊方法。木人樁,為武術器材,以木材製造,有樁手及樁腳之設置。容許少量活動(彈性)。當作模擬敵人練習。鍛鍊手部接觸部分之剛強性,全身整體活動性。步法之靈活性。

木人樁是詠春拳獨有的訓練拳腳、手法、身法的器械。通過練習木人樁。可將詠春拳的所有手法腳法揉合到自由搏擊中去。拳論有云:化橋覓對手,有師更需求;無師無對手,鏡與樁中求。它與壓腰、徒手對練、詠春推手等同屬對抗性訓練手段。

木人樁,為武術器材,以木材製造,有樁手及樁腳之設置。容許少量活動(彈性)。當作模擬敵人練習。鍛鍊手部接觸部分之剛強性,全身整體活動性。步法之靈活性。

追溯歷史

早在兩千年前,中國少林寺的和尚們就已經用這種智能訓練工具來改進他們的武術教育了。據傳說,福建的南少林寺發明了這種人造的陪練夥伴。「有一個走廊上擺了108個木人樁,它們擺出108種進攻的姿勢,」詠春拳專家成威廉說,「這些和尚常常走出殿來,和這些木人樁一起練習他們的攻防技術。」 

三個世紀前,這座廟宇變為一片廢墟。在倖存者中有個尼姑叫作能慧。她在這些木人樁的原理上創建了一種新的訓練裝置。「這個木人樁有三個胳膊、一條腿,可以實現原先的108個木人樁所演示的108個動作」,成教練說。

過去,木人樁是用一個大的樹幹做成的,有的木人樁有九英尺高,底部是錐形。「在地上挖個洞,其中3到4英尺要埋在地下,」成威廉說,「當木人樁被攻擊時,他會輕微晃動,訓練者就不致硬碰硬。」 

 

在傳統的少林功夫中,和木人樁硬碰硬是為了訓練人們的力量,以備應戰。儘管一些武術家今天仍然熱衷於此,但詠春拳卻並不建議這樣作。相反,它用木人樁來訓練人們減弱敵人的進攻力度的能力。這一點很重要,尤其對於那些必須對付一個比自己高或壯的人,還有那些想要訓練自己的防禦能力的人。  

木人樁和詠春功夫哪個出現在前,這個問題很難解答,需要大量的研究考證。然而,根據武術界的一些傳聞,我們也許可以假定以下可能。據傳少林寺有一條木人巷。如果這個傳說是真的,木人巷大概就是一排用作強化訓練的構造不同的木人。我們認為,最早的木人樁可能就是一根直立的木樁,用來代替練習者的對手。後來,早期的詠春祖師改進了這些裝置,直到像現在這樣裝有三隻手,一隻腳。木人樁法最初應該也很簡單,經過改進,最終成為一套完整、系統的木人樁法。

據說葉問早年時,詠春拳剛剛傳入佛山,那時的木人樁法有140個動作,按不同的訓練目的分為十節。後來,葉問赴港開館授徒(需要指出的是,在此之前,詠春功夫一直秘密流傳,是葉問首次開始推廣詠春並公開傳授),覺得木人樁法動作過多,過於複雜,於是便把它們重新排列為108式(108與星象相合,所以中國人比較偏好這個數字)。但是,經過數年的實踐,葉問發現108個動作並不足以涵蓋木人樁法中最重要的部分,因而最終又把這些技法重新組合為現在的116式。

木人樁的起源眾說紛紜,沒有權威論證,我傾向的說法是以前粵劇紅船用來靠岸時插入水中系纜繩用的,平時則豎在船上加入橋手練功用。


現在佛山最流行的木人樁法有葉問、彭南兩位宗師留下來的樁法,岑能先生根據阮奇山和張保的心法創出來的樁法也在小範圍流傳。姚才詠春派以前練的是竹樁,沒有木人樁,現在的傳人與時俱進,也創出了自己的木人樁法。

彭南在上世紀80年代初第一個在精武會門口樹起木人樁公開教詠春拳,詠春拳從此在佛山走出家門進到大眾。市面上賣的很多木人樁的尺寸都是後來的人去精武會量那根樁的,據我所知兩根上橋手尺寸有些偏差,不過大家以訛傳訛,倒也約定俗成了。

上世紀60年代 葉問去到香港後根據記憶將佛山木人樁的尺寸畫下,由幾個早期弟子將木人樁做了出來,從此香港也有木人樁了,並在以後流傳到全世界。據說當年葉問對木人樁法看得很緊,連李小龍提出用重金拍成影片都被拒絕了。但當時還是有人將葉問示範的樁法拍了下來,所以現在我們還能看到網上流傳的視頻。常見的木人樁法有108式,但我相信是葉問那輩人形成的,梁贊那時候應該沒那麼多動作。打空樁也叫樁影,也不是家家都有。佛山打樁影首推郭偉湛師兄,這是大家公認的。

張卓慶師父的樁法體現了葉問師公後期的詠春風格,去繁就簡,注重點對點的「食位」,非常適合我這樣的懶人去練。這是一種新產品,相信很快可以進入大眾的家庭。木人樁,也在變革中。

廣東詠春拳八斬刀用的是兩把一樣大小的「蝴蝶刀」。福建傳統詠春拳八斬刀單刀、雙刀都可以。雙刀用的是一長、一短的長短刀。到一定的境界後,手上有無刀都行,因為練的是法度,所謂的「八斬刀」,即刀法也是運用「永」字八法的法度,故命名為「八斬刀」。 


八斬刀由八路(段)組成。無甩手反刀之危害自身動作,為時人為作。只傳與心地善良之入室弟子。其刀形類似於林則徐在廣東操練水勇所用之雙刀。八斬刀比蝴蝶雙刀較短,刀面較窄,刀鋒尖;利直刺,刀刃利及刀身後半較厚;便於枕攔。在埋身肉搏戰時,專門對付當時鴉片戰爭英軍裝上刺刀之長槍。當時的刺刀是套在槍管前沿兩三寸之磨尖長鐵條而已。後來太平軍及大成國之軍員亦有類似兵種。由於當時未有足夠之槍械火器,故特別適合用於小形河渡木艇兵員。

第一節之首個應用動作是挾下刀,目的是拍去英軍長槍上的刺刀。跟進應用動作是構走長槍轉回內門,另手斬去,是為構斬。第二節承接第一節,如果挾刀不成功的話,內門刀為抌刀、外門刀沿英軍長槍削下英軍手部。內門抌刀變化標刀,連環標斬。

八斬刀亦即自己的雙手延長,亦是預計對手亦持有武器,固此刀法是走角馬,偏身。

拳可以搏,自己打人十拳而對手中打中自己三拳己算是成功了,但刀則不同,真的一下也不能搏,一搏就可能喪命,除非來過同歸於盡。在拳法中要求我們追形不追手,在部份刀法中剛相反,要求首先追手。因為當自己拿?雙刀時,對手亦持有武器,這時候對手向自己攻擊的話,我們的敵人並不是這個人,而是他手上的武器,而武器必定比手長,固必要先應付武器後才應付敵人……

六點半棍是由牽、彈、釘、割、殺等棍法組成的套路,作用在於增強功力,要求力透棍尖,捋、意、氣、功、柔合在棍法上。

六點半棍,棍長七尺二寸,多由昆典木(較重較實)或白蠟杆(較輕易得)製成之長棍,棍法來源於馬上槍,故執單頭。

六點半棍法,源出少林棍法,承該派傳說當年典故及葉問宗師文字記載,是因當年火燒少林寺,至善禪師逃難,更被滿清朝通緝,當時為求逃避官府耳目,便混跡投身於反清地下組織紅船戲班中作(煲頭)。在班中認識弟子梁二娣,當時他所幹的職位工作,班稱為(篤水鬼),至善留意到梁二娣因工作每日都竹杆不離手,更因長期工作而不覺地以練得臂力雄渾。至善見此良材,技傳有緣人,便將少林六點半棍傳授於梁二娣,二娣學成棍技,盡得至善真傳,所以六點半棍又名二娣棍。詠春黃華寶與梁二娣乃戲班中人,兩人知已為伍,二人尚武,兩人更將詠春拳,六點半棍法,交換修習,日夕觀摩,互相研習補短取長,混成一家,從而六點半棍亦成詠春拳必修兵器之一。

六點半棍經梁二娣及黃華寶改良後,守門亦隨詠春法度改得略為收窄,而馬法卻此終不離少林基本馬法,都以四平、子午、吊馬等為主,所以凡修習六點半棍都以走( 棍馬 )為先, 再以基本馬法配合以標、挑、點、攤、抽、彈、遮攔合為六點半基本棍法,當熟練棍法基本,便能再習整套六點半棍法套路作整體配合連環修練,本門亦稱此手棍法名為扇面棍,勤於鍛鍊此套棍法,對修練者長橋發力,曾強臂力,極有幫助和功效。  六點半棍法是一套很簡單的棍法,內容全無花巧,更絕沒有無謂或多餘的動作。所以整套棍法很短,亦不須要長。

所謂六點半就是棍法套路由六個半招式組成,所以稱為六點半棍。棍法不同拳法及刀法,棍法概念是自己的單臂的延長,所以是行偏身及四平馬。

功夫詠春精選內容,喜歡請關注和分享。

-the end-

海量詠春資訊、獨家心得秘籍每日送

小念頭、問手、八斬刀、木人樁、拳館開業、活動推廣

最地道的詠春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這是一篇正經的科普:詠春拳的三拳一樁一刀一棍指的是什麼
    宗師葉問將詠春拳這一拳法帶到大家的視線裡,對人們來說,雖然不了解詠春拳究竟是什麼拳法,但是只要提到詠春拳,一定是知道這是源自中國的拳法,非常厲害,實戰能力很強,有一位大宗師葉問打的就是詠春拳。「詠春拳」三個字,代表了這門武術,但是這門武術不只有拳法。
  • 詠春拳、八斬刀、六點半棍、詠春木人樁、詠春小念頭武林秘籍95本
    現在的拳種厲害不厲害第一看的是有沒有西方人都知道的拳種傳人(象太極拳這種由外而內、由上而下的推送,不管外人怎麼黑、不管假的怎麼白、不管練的怎麼混,也沒法擋住其流傳);第二看視覺傳播製作的影響力大不大(電影再假,鮮肉帶著蒼蠅一圍上就能火你信不?);第三看有沒有能跟上節奏鋪開推廣的傳播投資人(比如陳家溝就走對了太極拳的發展之路)。黃飛鴻練的是什麼拳誰知道?
  • 福建推薦鄭祖傑教武警詠春拳 其曾擔任電影替身
    報導引發讀者對詠春拳的興趣,不少讀者致電本報詢問詠春拳這一神秘拳種出自何處?受邀指導的鄭祖傑師傅師出何門?福州哪裡可以學詠春拳?帶著這些問題,昨日記者走訪了位於三坊七巷的詠春拳工作室。  探訪  詠春拳木人樁 比影視作品中的多隻「腳」  三坊七巷的詠春拳工作室,由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設立。展廳裡陳列著詠春拳六點半棍、木人樁等詠春拳特有的練武器材。據悉,市民可以在工作室裡免費學習詠春拳。
  • 葉問是詠春拳裡最厲害的嗎?
    隨著電影「葉問」的問世,詠春拳也被大眾所熟知,那麼葉問是詠春拳裡面最厲害的一位嗎?答案是否定的,誠然因為電影葉問的宣傳詠春倍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甄子丹所扮演的葉問也是被稱為武術高手,但要說到厲害程度,詠春門人卻有不少比葉問厲害的。
  • 湛江青少年詠春拳切磋 年紀輕輕功夫了得
    日前,由湛江市體育局、湛江市詠春拳協會聯合舉辦的2018年全市青少年詠春拳比賽在我市體育中心訓練館舉行,吸引了150多名選手參加比賽交流。詠春拳是中華傳統功夫,是南方著名拳種,是中國傳統功夫,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比賽分套路賽和擂臺賽,詠春拳套路(散式、小念頭、尋橋、標指、木人樁、六點半棍、八斬刀)組別:小學男女組、初中男女組、高中男女組;擂臺對抗賽(運用詠春拳實戰技法,不得插眼封喉反關節不得打後腦),組別:小學男女組、初中男女組、高中男女組。
  • 哪裡學詠春拳最正宗?
    當今詠春拳遍播全球,更借網絡助臂,張三李四陳五何六都來發表視頻教學,真偽並演,反令後學者疑惑與卻步。不得不說,詠春拳因拔高張揚,已令世人倒胃。筆者敢斷言——詠春拳公開世間之日,也是其濫法時期之始。今天的詠春拳,麻辣、油炸、滷水……諸味並存,若不正本清源,尋找原汁原味,後學者必成野狐禪,徒將詠春拳害成廢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詠春拳(同永春拳)、白眉拳、五枚鐵線拳是廣東最神秘而又最令人崇尚的三大拳種。哪年頭,無論你跟順德、廣卅、佛山的師傅學習,儘管名稱、招式稍有出入,但都屬正宗,沒有人會議論哪位師傅不正宗。
  • 形意拳比詠春拳厲害嗎?
    普通人對武術的理解相當淺薄,停留在表面這一層,就好像在幾十年前都認為中國武術天下第一。隨著一系列的傳武大師上了擂臺被摁在地上摩擦的脫皮,武術也同樣都被傳武大師當成墊背的摩擦了。但普通人對武術的理解並沒有提高,無非是看見和聽到就說誰厲害,所以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李小龍能打贏拳王泰森。對武術的第二層理解是什麼呢?
  • 詠春拳成人班
    詠春拳屬於傳統武術,有超過300年的歷史傳承和文化沉澱,諸多積極的武學思想對於青/少年的人格健全、心性歷練都大有裨益。三、減壓,舒緩神經 詠春拳對身體體能要求相較於一般傳統武術較低,動作幅度小,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在忙碌和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非常有利於隨時、隨地用來放鬆和舒緩一下神經。
  • 詠春傳人被打倒6次,原因為何,到底能否實戰
    個人認為在一開始並沒有詠春拳,其實應該叫詠春刀,拳是一種輔助練習方法和掩人耳目。徐皓峰說,詠春拳是反清復明的刺客拳,個人比較認同。中國武術對東亞和南亞影響很大,空手道,班卡西拉,菲律賓武術,都保留了中國武術的影子,甚至有很多是未被閹割版的中國武術。
  • 閒遊佛山,發現一處詠春拳館的古蹟,揭開了詠春拳的傳承與歸屬
    周末閒來無事,便又騎上單車,在佛山閒逛了, 不知不覺走進了佛山南海區桂城的東二村,在東二村遇見了一個驚喜,竟然發現了一處文物古蹟——佛山詠春拳東二義詠堂,還是廣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推斷,東二公園的前身應該是一處教授詠春拳的老拳館,後在拳館的基礎上擴建成了公園,現在在公園裡承擔著東二村社區的活動中心的功能。
  • 詠春拳實戰攻擊手法-三品掌
    三品掌是詠春拳實戰應敵中連環防守及連續進攻的攻擊手法,一般是將把撐掌(有人叫「禮掌」)、攤掌和耕掌聯合起來使用。本文對三品掌的介紹主要內容有三品掌的練法、實戰示範等,感興趣的詠春拳愛好者可根據圖解自行進行動作練習。
  • 道詠堂 | 詠春拳到底怎麼出現的?光佛山就有超百家詠春拳館
    再加上詠春拳傳入佛山後,又發展出多個宗支,但無論各個宗支之間所認定的詠春是從何而起," 佛山贊先生 " 梁贊作為佛山詠春拳第一代宗師基本上都是眾口一詞的。而詠春拳也在葉問的多番努力下推廣普及,走向中興。葉問。/ 資料圖上世紀五十年代,葉問在香港授拳,對詠春拳的授藝方式、拳術用語以及器械進行了改良。
  • 香港故事|流動的詠春拳館
    一年以來,69歲的詠春拳教練林樹成換租了三間拳館,這一次他從旺角砵蘭街搬到了深水埗白楊街。每一次換租都有同一個原因:租金太貴。後來他想了個辦法——短租,租約到期後再帶著徒弟們搬到下一個拳館。林樹成的拳館沒有名字,唯一的標記是徒弟們身上價值100港元的短袖上衣,衣服上寫著四個字:梁相詠春。
  • 詠春除了木人樁和八斬刀,還有罕見武術——六點半棍
    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說過:「若能棍,則諸利器之法,從此得矣。」 可見,棍在冷兵器時代佔有重要的地位。詠春拳六點半棍法屬內家棍法,外傳甚少。 六點半棍法主要由前三點、後三點以及中間不進不退為半點的六個基本動作組成,因此被武林中人稱為六點半棍法。
  • 廣州也有武林大會 三大名拳掌門人亮相
    「太虛拳」第六代傳人鄒智文,他在開幕式現場便展示了一段「太虛拳」中的套拳,一擺一甩,柔中帶剛,剛中有柔。下了場後,鄒師傅還向我們演示了極手、推手、八卦養生功、腰法、步法等招式,弓背、彎腰、晃臂、甩肩、跳腳、動作行雲流水,輕柔靈巧。據鄒智文介紹,太虛拳拳法靈感皆從自然而來,因此學習太虛拳也十分利於養生。現年47歲的鄒智文,是廣州本地人,據他介紹太虛拳的起源頗有戲劇性。
  • 煙雨江湖拳經棍經劍經怎麼獲得 拳經棍經劍經效果分享
    小編今天給各位玩家朋友們帶來的是煙雨江湖拳經棍經劍經獲取攻略 拳經棍經劍經效果一覽,很多的玩家朋友最近在問煙雨江湖的遊戲中拳經、棍經、劍經應該怎麼獲得呢?拳經、棍經、劍經的效果怎麼樣呢?眾所周知拳經、棍經、劍經是十分重要的秘技,那麼拳經、棍經、劍經這三種秘技的獲取方法,來往下看看吧!
  • 「義詠堂杯」2018年首屆WWC實戰詠春拳大賽順利舉辦
    由杭州市蕭山區體育局、蕭山武術協會、蕭山區瓜瀝鎮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義詠堂國術館承辦的「義詠堂杯」2018年首屆WWC實戰詠春拳大賽於10月1-2日在杭州市蕭山區瓜瀝文體中心體育館(2022年杭州亞運會武術主場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