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準研究生們已經聯繫了導師,而且很多導師已經布置了文獻閱讀任務,甚至有的導師起點更高,直接要求研讀外文文獻並提交研讀報告哦!
各位準研究生們叫苦不迭,呵呵。下面我來說說研讀外文文獻的一些技巧。
1.循序漸進,遵循學術研究規律
導師讓你讀外文文獻,沒錯,那是他的最終目標。但是他也沒有告訴你,直接去讀外文文獻而不讀中文文獻吧?如果你連國內的二手文獻觀點都沒有熟悉,直接讀外文文獻,起點雖高,但是苦頭可要吃不少哦。
研讀外文文獻,一般要遵循這樣的研讀順序:先看中文綜述,其次看中文博士論文,然後是中文專業權威期刊,接著是外文綜述,最後是外文期刊文章。
2.外文不好,先吃透摘要
外文不好的同學,一篇論文可能1萬多字,壓力山大的哈。但是在研究初期,並不要篇篇外文文獻都精讀,過分追求全文理解是浪費時間。這個時期更多的是要迅速把握你所關注方向的研究脈絡。在通過文獻綜述了解了大致的研究領域後,通過摘要就能確定該文章是不是主流的研究思路,研究初期隨大流比較容易形成穩妥的學術思維與視角,創新立意需要我們積累了厚實的學科知識與技能後才需要逐漸去嘗試。
3.節省時間,可以直接跳到result開讀
外文文獻開頭一般都會有研究介紹和文獻綜述,如果我們只是想參考文獻的研究結論,收羅佐證觀點,那麼可以跳過研究設計和過程直接讀實驗結果與結論。當然,如果你已經入門了,或者對研究結論有些反思,或者說你想在研究方法設計層面找到一點啟發,那麼回頭看看研究設計與過程也沒有問題。
4.地道表達,好的句型要記下來
中國人寫外文,開始總會有那麼一絲絲特有的味道,哈哈哈。外文文獻的表達必須千錘百鍊,去除雜味哈。最好的辦法,就是積少成多。文獻中覺得好的句型,看看是不是正經外文母語的作者,要有意識地記錄下來,以後依葫蘆畫瓢就可以提高效率,總比自己琢磨一個模稜兩可的句子要靠譜多了。慢慢地,積累多了,就遊刃有餘了。
對於新手研究者來說,看外文文獻要持之以恆,慢慢你就能找到閱讀外文文獻的樂趣了,也能發覺國外研究者跟國內研究者不一樣的思路和學術習慣,好和壞,咱們不說,取長補短總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