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哈佛幼兒園園長:5歲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城市」,幼兒園孩子到底在學什麼? | 幼視野

2021-03-02 日敦社幼師學院

老師在幼兒園的課程中面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內容,要麼擔心孩子難以理解,無法推進,甚至半途而廢,就直接逃避不做;要麼預設很多,代替孩子做很多前期準備,只呈現給孩子們一個包裝或設計好的活動內容。

但有著多年瑞吉歐幼教經驗的哈佛幼兒園園長卻認為:「兒童真的喜歡複雜。他們的天性就是喜歡探索,並解決問題」。所以教育者不應該限制孩子,而是要增加探索的可能性,激發孩子特有的潛力,從而使他們成為相互學習和依賴的合作夥伴。

本期幼視野,讓我們走進哈佛幼兒園,看這些孩子們是如何互相合作完成了一次複雜的「城市項目」,看看哈佛幼兒園的老師們是如何支持孩子們完成這次項目的。

以下文章轉載自公眾號「常青藤爸爸」

ID:ivydad_ivydad

熟悉常爸的都知道,在我攻讀哈佛碩士的一年中,小小常就在哈佛附屬幼兒園裡上學。

這一年對我們父子倆意義非凡,我拿到了哈佛的碩士學位,小小常也進步不少,交到了朋友,把英語練得更熟了,還做了人生中第一本書。

在去哈佛留學之前,我就承諾要分享美國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真實生活。自從把小小常送進幼兒園後,我就一直想找個機會和園長來一次深度訪談。無奈,因為時間問題,這個訪談被一推再推,一直到常爸畢業,我們才敲定了時間。

因為要去美國談一套覆蓋幼兒園到小學英語課本的版權,已經回國的我再次踏上回美的徵程,坐了十多個小時的飛機,終於再次和園長見了面。

見面第一句,園長就對我說:「這大概是你參加的最遠的家長會了吧?」

常爸和小小常當時的新加坡籍主課老師

小小常念的這所幼兒園全稱為Radcliff Child Care Center,位於哈佛廣場附近,是哈佛大學六個附屬幼兒園之一,這是一家典型的瑞吉歐幼兒園。關於「瑞吉歐」,可能有父母聽說過,或者娃就在這樣的幼兒園裡。但應該還有不少父母不是很了解,常爸就先簡單給大家解釋一下。

瑞吉歐,全稱為「瑞吉歐·艾米裡亞教育體系(Reggio Emilia)」,這種教育思想體系最大的特色是:相信孩子是具有判斷力的活躍個體,教育的第一步是走進孩子的心靈。

知道瑞吉歐的人一定也知道馬拉古齊(Loris Malaguzzi)的這首詩《其實有一百》:

孩子是由一百組成的。

孩子有一百種語言,

一百隻手,

一百個念頭,

一百種思考問題的方式,

還有一百種聆聽的方式,

驚訝和愛慕的方式。

一百種歡樂,

去歌唱、去理解,

一百個世界,

去探索,去發現,

一百個世界,去發明,

一百個世界,去夢想。

孩子有一百種語言,

一百、一百、再一百,

但被偷走了九十九。

學校和文明,

將孩子的身心分離。

他們告訴孩子,

不需用手操作,無須用腦行事,

只要聽,不必說,

理解世界不必伴隨快樂。

愛和驚喜,只在復活節和聖誕節才有。

他們要求孩子,

去發現已經存在的世界。

在孩子一百個世界中,

他們偷去了九十九。

他們告訴孩子:

工作與遊戲、現實與幻想、

科學與想像、天空與大地、

理智與夢想,都是

水火不相容的。

總之,他們告訴孩子:

一百並不存在。

但是孩子卻說:

不,其實真的有一百!

洛利斯•馬拉古齊

與國內家長動不動就說「你太小,你不行」不同,瑞吉歐教育理念認為孩子「無所不能」。

所以,這所幼兒園非常鼓勵孩子探索、創作,孩子們除了做書、畫畫外,還有不少大型創作,比如「創造一個城市」。

讓不到5歲的娃規劃城市,是不是很瘋狂?

別著急,看完這些小朋友的想法,聽完園長的講述後,你會由衷地認為,每個孩子真的都不簡單!

從年初開始我們幼兒園開展了一個「城市項目」,為期一年,讓孩子設計自己心目中的城市。

這個項目的提出還跟小小常有關係。當時小小常所在的班級裡,有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他們一開始經常會談論哪裡是家。老師們發現,他們往往會用到一個詞「城市」,而且從孩子角度看城市真的還挺有趣的。

但他們真的知道城市是什麼嗎?我們有一個小視頻,記錄了孩子們的想法。

「城市就是有很多高高的建築物的地方。」

「城市裡有很多房子,有公園、學校、買東西的地方。」

孩子們對城市的描述,都是從自己的親身體驗出發的,也許單個看是片面的,但老師帶領他們拼湊起來,再加上一步步的啟蒙,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城市形象。

他們還分小組,建成了自己的城市模型,從功能、構造到布局都讓人意外。

說實話,建立城市系統模型對成年人來說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對孩子來說,不會太過複雜了嗎?

幼兒教育中,有時候人們希望把事情簡單化,因為他們認為幼兒是弱小的,我們必須把事情簡單化,孩子才能感受和理解。人們還認為學習的唯一方法就是重複。

但以我們對兒童的了解,以及瑞吉歐哲學闡述的觀念:兒童真的喜歡複雜。作為人類,我認為我們都喜歡複雜性,我們喜歡解決問題。

就像這次的「城市項目」,如果孩子們對這城市、對如何了解一座城市感到好奇,那麼他們就會去觀察、找答案。

我們會帶孩子們不定期去查爾斯河,他們注意到:為什麼同一條河,有時候是這種顏色,有時候是那種顏色。他們甚至會探索光與顏色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如何形象地表示藍色和綠色的陰影,這很複雜。他們也會對老師的提問積極思考。

孩子們把彼此作為資源來激勵對方思考這些事情。

這裡我要提及一點:我們不是要讓孩子成為依賴的學習者,而是要做相互依賴的學習者。而且孩子們更願意以這種方式冒險。

我看到有的孩子畫畫、有的孩子摺紙,他們都在用不同形式創造城市形象,這讓我想起洛裡斯·馬拉古齊先生的那首詩《其實有一百》。

洛裡斯·馬拉古齊紳士,是瑞吉歐哲學的創立者。他提出的「兒童的百種語言」這個概念,幾乎已經成了瑞吉歐哲學的代名詞,也是哲學的核心。

這一百種語言包括手勢、面部表情、口頭表達等等,也包括雕塑、繪畫和素描,還有拼貼畫和馬賽克,所有這些都是語言。光影也是孩子們的語言。這就是孩子發明、發現、溝通、表達、聯繫的方式。

洛裡斯始終希望,我們不要限制而是增加孩子的可能性。所以藝術類的材料會作為學習工具融入孩子們的學習經歷中。這不是藝術學校,但我們知道,如果一個孩子正在畫畫,其實他是在進行再創作,他需要思考如何形象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洛裡斯認為給孩子們設立工作坊非常重要,我們學校也有一個。原因是,這樣我們有可能為孩子們提供更多思考的方式,提供更複雜的想法以及讓他們真正了解不同觀點的價值。

我知道Radcliff這所學校的教育理念建立在瑞吉歐哲學之上,您能給我們講講瑞吉歐是什麼,瑞吉歐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瑞吉歐·艾米利亞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城市,這一教育理念始於二戰後。當時有一場辯論是「先新建一個市政劇院還是先為孩子們建學校開始」,最後所有人都決定,他們需要從新建學校開始。

民眾真正的願望是阻止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事情再次發生。他們認為,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從我們的孩子開始,需要從教育哲學開始。

在我看來,瑞吉歐哲學的獨特之處和重要之處在於,它認為學校應該面向所有的孩子並非基於他們都是一樣的,而是他們都持有不同的信念。這是一種教育哲學,真正致力於了解孩子,相信他們的能力和潛力,相信孩子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就有能力交流。

這次完成「城市項目」的過程中有什麼驚喜可以跟我們分享下嗎?

當然了,光是孩子們的各種小發明,就足以讓人驚訝孩子的世界有多豐富。

他們可以想到為不同人群設置不同的交通信號燈:「這是一個停車標誌,一個自行車交通燈,一個行人交通燈。」

他們的每一個發明都不是無緣無故的:「一輛汽車,可以帶人們去比出國更近的地方。」

他們深知每個東西的作用:「這個是飛機跑道。他們很重要,因為有了跑道飛機可以起飛離開,也可以回到地面上。」

他們還會考慮到安全等各種問題:「我們需要一輛消防車,這樣我們就能夠撲滅火了。」

所以,孩子只是天真,但不是幼稚;是單純,但不是簡單。

學生西奧多的父親一直致力於研究印度的水資源,這對西奧多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引發了孩子們的思考:「為什麼乾淨的水對城市很重要?」

我真的沒有想過水對一個城市有多重要。

對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個多麼棒的停下來思考的機會。對我們老師來說,也得了更多學習的機會。

城市是什麼,城市需要什麼?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問題,孩子他們可以提出成千上萬的定義,成千上萬的可能性。所以孩子們可以從這樣的項目中收穫非常多,他們的學習潛力也是無限的。

是的,而且當孩子們覺得只有一種正確解決方案的方法,那麼老師或專家會直接把孩子們從偏離中帶回來。

「城市項目」是從孩子們的談話中發現的,像這樣的項目都是即興發揮的嗎?

我不認為我們的老師做的是即興創作,我認為他們執行的是一種哲學理念。

瑞吉歐哲學要求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被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激勵,並有很強的創造力。

老師們會很有想法,會花很多時間做計劃,他們總是在思考:如何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與孩子們建立聯繫?他們能做些什麼來支持孩子們的發展,讓孩子們與相關的事物建立聯繫?

所以,「城市項目」的誕生可以說是老師終身學習的結果。

研究瑞吉歐哲學有三個首要問題,也是每個老師都要問自己的:

什麼是孩子?

孩子如何認識和學習?

成年人的角色是什麼?

要回答好這三個問題,一個核心是認識到老師既是教師又是學習者,更是研究者,並知道作為教育者的重要作用是——觀察、記錄、解釋和反思。

從實操上來說,就是要從了解孩子開始。老師日常在心裡最常問自己的就是:

「我如何了解這些孩子呢?」

「我需要傾聽和觀察孩子們嗎?」

「我如何讓孩子充滿熱情地學習?」

正是在這三個問題和不斷的思考中,提出了「城市項目」。

這對老師的要求真的很高,那麼你們在面試老師時會特別看重什麼?

我會特別看重三點:

❶ 對孩子的強烈印象。我經常會問他們一個問題:「如果選五個詞來描述一個孩子,你會想到什麼詞?」合格的教師會相信,一個孩子在人性和關懷方面是富有和充實的,他們是公民,是自己學習的主角,同時也是社會的一份子。

❷ 熱愛學習,是終身學習者,對未知保持開放的心態。因為只有把自己看做學習者,才會對別人的想法更包容,會想向別人學習。

❸ 我們想要一個批判性的思考者。我們希望他們能理解藝術和文化的重要性,因為它關係到生活和學習。

我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需要學習的東西,與他們對學習的態度和性格有關。我也認可批判性思維,我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但我想強調的另一件事是同理心。

同理心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這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經常會很自然地這樣做,甚至以他們想像的方式將螞蟻或樹擬人化,會想像如果自己是棵樹,在晚上或暴風雨中,自己會是什麼樣子的。

他們不僅僅想要被愛,還想要給予愛。孩子們的韌性和信任讓我感到驚訝。我和有特殊需要的兒童以及發育正常的陌生兒童一起相處過,他們在很短時間裡就給予了我信任。

一個細心的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會以一種讓孩子們思考的方式來重視這一點。

您的意思是,同理心是兒童自然而然就會具備的,而不是我們教會他們的。他們天生就具備這種品質,我們只需要創造一個環境讓這種品質得以發展。

對,孩子們本身就有這樣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大人要幫他們建立某種聯繫。

比如「城市項目」,就是一個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的項目。不管他們討論水源還是樹木,終究是和人、和他者相聯繫。我們在哈佛廣場走過時,孩子們看到露宿街頭的流浪漢,會問為什麼有人沒有家,晚上那麼冷怎麼辦?類似的問題不容易回答,有時沒有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們不會對廣場上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視而不見。

這並不是說我們期待孩子們去解決成人的問題,而是讓孩子能夠想到他人。就比如有孩子設計公交車的時候,就會想到特殊座位。

「紅色的是特殊座位,粉色的是一般座位。特殊座位,是為那些有特殊需求的人,比如有人腿斷了。」

還有的小朋友想到了救護車。「這是一輛救護車,當醫生沒有辦法幫助病人時,救護車可以帶他們去醫院。」

他們也會理解,很多東西是為了方便人們而建。

「建造公交車站點,是為了讓人們知道去哪兒等車或在哪兒下車,這樣他們就不會錯過公交。」

但這些能力很難展現出來。反倒是背一首詩、學加減法、拿證書這些事的效果顯而易見。就像很多中國家長,非常關心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知識,天天回家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學了什麼,有沒有學新兒歌,有沒有學新的漢字?對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記得有一次我參加一個專業會議,會上我們討論了如何真正評估孩子的成長、學習。有一個演講者的一句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說:

「所謂對孩子的評估,就是和孩子一道『坐下來』。『坐下來』是字面意思,深層含義是要了解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需要真正地了解孩子。」

培養處理具體問題的技術和能力是教育和學習的一個目的,但是這種對教育的定義未免太過狹窄。而且如果我們只專注這一個方面,我們就會對學習產生一種極端的態度和傾向,我認為這對孩子是有害的。我們幼兒園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是以建立聯繫為導向的。

比如同樣是提高孩子們的認讀能力,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有機會看到書和文字。在我們的教室裡或者其他地方,會擺放搖椅或者其他孩子可以坐的東西,我希望他們在任何角落都有人給他們讀書,和他們談論書,我希望他們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書,跟書建立聯繫。

此外,我們真的需要這個成績、那個量表才能知道孩子成長了嗎?只要你和孩子多交流,他思想上的成熟與進步,你自己就能體會出來,根本不需要那些外顯的東西才能確定孩子的成長。

這麼說來,其實只看成績估計是教育中最簡單的事情了。像同理心這些能力,雖然不容易被衡量,但卻很重要。所以我想,教育者有責任去教育父母。我覺得有時候父母才是最需要教育的。

對,學習是一種社會性很強的東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人際關係基礎之上的——孩子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的老師之間的關係。而父母也是孩子教育、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參與者。所以作為教育者,我們覺得有義務幫助他們拓寬對知識和教育的定義。

和園長交流完,常爸真是有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尤其是對那句「兒童天生喜歡複雜性」印象頗深。

作為父母,我們也應該把孩子的成長放在大環境中,視他們為社會的一份子、有獨立意識的人,看到他們生活的複雜性,看到他們生命的厚度。

每個孩子都有一百種語言,每個孩子都不簡單。

每個項目完成後老師都會做一段視頻發給家長,這是屬於孩子們的最珍貴的成長記錄,希望小小常永遠記得他在Radcliff度過的一年歡樂時光,也希望每個小朋友的童年都一樣被溫柔、用心地對待。

作為幼兒園老師及教育工作者,我們也可以問問自己,在我們的眼中,孩子只是還沒有具備各項成熟能力的幼兒嗎?我們是否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特殊信念和品質的個體?我們是否相信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和潛力來面對生活的挑戰?

所以,孩子只是天真,但不是幼稚;是單純,但不是簡單。我們的支持和信任也是孩子的強大動力。

歡迎關注「常青藤爸爸」

該公號由哈佛、耶魯大學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常爸運營,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

相關焦點

  • 專訪哈佛幼兒園園長:孩子在幼兒園最該學什麼?老師作用是什麼?
    (常爸和園長)(常爸和小小常當時的新加坡籍主課老師)小小常念的這所幼兒園全稱為Radcliff Child Care Center,位於哈佛廣場附近,是哈佛大學六個附屬幼兒園之一,這是一家典型的瑞吉歐幼兒園。關於「瑞吉歐」,可能有父母聽說過,或者娃就在這樣的幼兒園裡。
  • 專訪哈佛幼兒園園長:孩子在幼兒園最該學習的是什麼?老師的作用是什麼?
    這一年對我們父子倆意義非凡,我拿到了哈佛的碩士學位,小小常也進步不少,交到了朋友,把英語練得更熟了,還做了人生中第一本書。在去哈佛留學之前,我就承諾要分享美國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真實生活。自從把小小常送進幼兒園後,我就一直想找個機會和園長來一次深度訪談。無奈,因為時間問題,這個訪談被一推再推,一直到常爸畢業,我們才敲定了時間。
  • 哈佛幼兒園園長:孩子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在幼兒園最該學習什麼?
    小小常念的這所幼兒園全稱為Radcliff Child Care Center,位於哈佛廣場附近,是哈佛大學六個附屬幼兒園之一,這是一家典型的瑞吉歐幼兒園。關於「瑞吉歐」,可能有父母聽說過,或者娃就在這樣的幼兒園裡。
  • 小哈佛幼兒園做客東營大眾網《園長訪談》欄目
    大眾網東營4月17日訊 《園長訪談》是大眾網東營站推出的一檔幼兒園園長專訪欄目,該欄目針對幼兒園小朋友入園之後,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由園長進行專業的問題解讀,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幫助家長朋友正視孩子出現的問題,做好家庭教育。
  • 專訪合肥大地幼兒園園長張紅梅 讓孩子從手工和繪本中發掘創造
    12月28日,合肥大地幼兒園園長張紅梅用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表達了自己的教育理念。為了儘可能的開發兒童智慧,給每一位小朋友留下斑斕的童年回憶,大地幼兒園從創意手工和繪本閱讀兩個方面出發,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推薦閱讀:專訪合肥和諧花園幼兒園園長劉萍:用對孩子的愛贏得家長真心尊重張紅梅,合肥大地幼兒園園長,本科畢業,2000年參加工作。
  • 專訪貝樂柏林春天幼兒園園長張小倩:用孩子的心靈感受孩子們的感受
    相關閱讀》》》專訪貝樂幸福裡幼兒園園長張芬貝樂柏林春天幼兒園園長張小倩以下為訪談實錄: 貝樂柏林春天幼兒園萬家熱線(以下簡稱萬家):張園長您好,很高興來到貝樂柏林春天幼兒園,也非常感謝您百忙之中受我們的採訪。
  • 5歲女童幼兒園燙傷 園長:不嚴重就沒通知家長
    ,當晚女童才被送往醫院 萬源創世紀幼兒園反稱,家長打傷園長  2月28日,華西城市讀本記者接到爆料稱,2月26日,萬源市羅文鎮一名5歲女童歡歡(化名)在幼兒園被燙傷,園方既不及時送醫也不通知家長,直到當天下午家長接孩子時發現孩子一直在哭,才看見脖子上有三處面積很大的燙傷,衣服上還有多處被燙印記。
  • 讓劉歡園長告訴你:如何讓孩子在幼兒園裡更好的發展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幼兒園的投資人,也是世紀寶貝幼兒園和新世紀幼兒園兩所連鎖幼兒園的負責人和園長,從事幼兒教育事業已經19年了,在幼教行業裡也算是一名資深的&34;了,我想藉此機會,與我的同仁、領導和小朋友家長們分享一下我們在幼兒園的一些教育心得,大家相互學習探討。
  • 哈佛研究發現: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人生軌跡大不同
    哈佛研究發現: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人生軌跡大不同前段時間在小區裡遛彎的時候遇到幾個寶媽,她們也帶著孩子出來透透氣,我們幾個就坐在一起聊起來孩子上幼兒園的一些事情,樂樂媽:之前因為工作原因,孩子多數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這次疫情在家呆了好幾個月才發現,帶孩子是真的累,我打算等幼兒園開園就送他去上學。
  • 專訪合肥小牛津·聖地雅閣幼兒園園長 幼兒園應是孩子白天溫馨的家
    從一名普通的幼兒教師到合肥小牛津·聖地雅閣幼兒園的園長,自詡從小是「孩子王」鄭柏林從事幼兒教育12年來,恪守師德,愛孩子,懂孩子,用心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震撼點。「幼兒園應是孩子白天溫馨的家。」作為聖地雅閣幼兒園這個大家庭的「媽媽」,鄭柏林一直用愛澆灌呵護自己的「小樹苗」們。
  • 一年過去了,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
    轉眼臨近學期末了最近老師們肯定都在忙著寫評語、總結、成長檔案吧每年這個時候呀除了怕園長不滿意自己的總結就是怕家長那句「老師,這學期我家孩子到底學了些啥?」確實,在有的家長眼裡幼兒園不教拼音寫字、不練英語數學一學期下來就在玩遊戲真的不清楚孩子學到了什麼今天,我告訴家長們在幼兒園一學期孩子到底學到了什麼
  • 理想中的幼兒園,哈佛園長帶你看…
    學校介紹榮鼎幼兒園是榮橡教育集團旗下的一所高端幼兒園,集團總部位於香港,擁有卓越的教育投資和學校管理團隊。「榮鼎」作為學校品牌,主要涵蓋託幼,幼兒園,K12學校,覆蓋0-18歲人群,著力打造榮鼎體系一貫制教育產品。
  • 鄭州市教工幼兒園園長工作室與市實驗幼兒園園長工作室赴上海開展...
    世幼副園長周玉堅向工作室成員介紹幼兒園課程理念為了促進工作室之間的互助互學,發揮工作室示範引領輻射作用,深入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鄭州市教工幼兒園園長工作室與鄭州市實驗幼兒園園長工作室聯合舉辦跟崗研修活動,於2019年10月28日一行26人共赴上海優質幼兒園觀摩學習,深度交流互動,提高工作室成員的整體素質。兩所幼兒園的名師工作室成員及幫扶園園長也一同參與了本次觀摩學習。
  • 一個好園長,就是一所好的幼兒園
    一個沒有自己主張的人能辦好幼兒園嗎——值得深思!  2003421211:  首先,當然是要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了。再有,雄厚的師資了,現在有的幼兒園要人很挑剔,但他們挑剔的是一個人的長相,一個人的長相能代表什麼?  夏天涼風:  他們挑剔的是一個人的長相,說明這些園長素質低,也說明他們曾受過類似的痛苦。
  • 3—6歲的學齡前孩子,去幼兒園學什麼?
    進入幼兒園,是孩子一生中步入社會環境的第一步。在這裡,每一個在家裡被視為掌上明珠的小寶貝都會平等的在一起相處和玩耍,他們會遇到許多在父母身邊不可能遇到的問題,學到許多家裡無法學到的經驗,在能力上得到進一步的鍛鍊。
  • 浙幼師二幼園長陳楨:國際城適齡兒童優先入園
    專訪對象:  浙師大杭州幼兒師範學院第二附屬幼兒園園長陳楨  專訪時間:  2014年4月2日  專訪地點:浙師大杭州幼兒師範學院第二附屬幼兒園園長陳楨  十四年辦園歷程,雄厚教學資本享譽杭城  主持人:對於一個城市的普遍房價而言,學區房的價格永遠高高在上,它是地產與教育的完美聯姻,也是樓市當中只長不滅的神話。
  • 全國益智遊戲大賽 大地幼兒園園長專訪
    大賽專訪記者:作為園長,請您談一談園裡孩子參加對此次大賽的意義在哪裡呢?鄒園長:我覺得參加這次大賽,更大的意義上給孩子搭建了一個健康、成長、發展的平臺,讓孩子們通過體驗合作,體會成功快樂。在這種共同學習成長的過程當中,讓他們的心智得以發展,同時還能結交朋友,能夠在促進孩子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發展上有進一步的推進作用,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意義。大賽專訪記者:聽說您的幼兒園裡一直都在推行棋類思維遊戲,請您談談益智遊戲對孩子的教育意義?
  • 幼兒園強迫兒童學英語 家長不滿希望孩子多玩
    人民網北京2月21日電  一位天津網友留言,「我的孩子在11幼上小班,不知道什麼原因,有一天告訴我害怕外語老師,不想學外語。我覺得應該很正常的想法,僅僅才4歲多的孩子,學哪門外語呢?我強烈呼籲給孩子們玩的時間多一點,從個性愛好方面培養孩子快樂成長的觀念強一點。」
  • 幼兒園園長:不會讓孩子3歲以前去幼兒園,理由有這4點
    導讀一般的家庭,當孩子到3歲左右的時候,父母便會開始考慮是否給孩子送到幼兒園。有的父母認為,趁孩子小的時候送到幼兒園可以得到更好的培養和成長,可是3歲左右給孩子送到幼兒園真的合適嗎?可是,曉雯看著跟兒子一起玩的小朋友都陸續的去了幼兒園,這讓曉雯更是著急,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曉雯又不是很放心孩子,讓她十分糾結。於是,曉雯拿著禮物去樓上的一個幼兒園園長鄰居家做客,希望可以諮詢一下,給一點意見,3歲的孩子到底應不應該去幼兒園。
  • 哈佛研究: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差距真的大
    幼兒園作為孩子教育道路的開端,一直以來都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家長們對於孩子到底幾歲才能上幼兒園一直以來也是眾說紛紜,有的認為不能讓孩子太早上幼兒園,有的認為孩子太晚上幼兒園不好,那麼早上幼兒園和晚上幼兒園到底有什麼差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