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不想寫作業了!」你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2020-10-11 熱心圍觀小市民

「你是豬嗎?這麼簡單的題,講幾遍了,怎麼還不會?!」

一位小讀者留言,這是媽媽常對他說的一句話。

「我很納悶,媽媽上一秒還在溫柔地和阿姨們視頻通話,下一秒就眼睛瞪得像銅鈴,直戳我腦袋。」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無數家庭矛盾爆發的導火索。

就連「拼命三娘」劉濤,在這件事前,也甘拜下風。

拍戲再苦也不吭一聲的她,卻發微博大力吐槽:「輔導孩子寫作業真是太難了,快點開學吧!」

不只是劉濤,沙溢、嶽雲鵬、陳建斌等多位公眾人物,都曾公開表示: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人到中年的一大瓶頸。

給孩子輔導作業,這件看似溫馨又簡單的事,為什麼這麼難?

P.E.T.(父母效能訓練)中國區總教練安心,一語道破真相:

輔導作業只是一個表象。

在這個表象的背後,是父母侵犯了孩子的邊界,剝奪了孩子管理自己的權利,試圖控制孩子的人生。

輔導作業引發的矛盾,實際上是一個獨立人格,向另一個獨立人格,在「宣示主權」。

你的孩子

不是你的孩子

把孩子視作自己的附庸,是太多父母會犯下的錯。

臺灣爆火親子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一集《媽媽的遙控器》裡就講了一個把孩子視作附庸的故事。

國中讀初三的小偉,有一個試圖幫他安排一切的媽媽。

媽媽為了讓他聽話,專心學習,想了很多辦法,有一次無意中得到一個遙控器,只要小偉在媽媽眼中有半點不滿意,他就會重複過同一天,一直卡在同一天無法前進。

小偉就算自殺,媽媽也要修正重來。然而,絕望透頂的小偉,寧可無數次經歷自殺的痛處也要奪回自己人生的控制權。

故事的最後,他哭著對媽媽喊道:你到底要我死幾次?而媽媽還是按下了「倒退鍵」。

贏了教育,輸了孩子。

這是為人父母最痛心的教育。

無獨有偶,前不久風靡全國的網劇《隱秘的角落》裡,朱朝陽的母親就連一杯小小的牛奶,都要親眼看著兒子喝完。

如果兒子不喝,她就通過咆哮、自責等手段,讓兒子害怕、內疚,兒子不得不當面喝下那杯他並不想喝的牛奶。

喝完後,母親還強硬地幫兒子擦掉嘴邊的奶漬,完全不顧及坐在她面前的,已不是一個無法自理的嬰兒。

朱朝陽瞪著母親,滿含怒氣的眼神似乎在說:

我只是想過一會兒再喝,為什麼連這點自主權都不肯給我?

現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領屬、附庸。

借用《囧媽》裡伊萬的話說,這種愛就像溼棉襖,穿著沉,脫下來冷。

這也許和漢字「的」,表領屬關係有關。

《現代漢語詞典》中,當「的」出現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大多表領屬關係,比如「我的包」。

可你的孩子,不是物品啊,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啊!

一個拼命地想要控制,越失控越想控制。

一個拼命地想要逃離,越是逃不掉越是拼命逃。

結果,以愛之名,兩敗俱傷。

心理學家李雪說:

「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愛,沒有邊界,終將走向傷害。

最好的親子關係

是你在孩子的背後「遠遠帶領」

沒有相互獨立的靈魂,父母與孩子就無法真正地相愛。

可如果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人,給予充分的自主權,那麼,孩子犯錯,就說不得了?

比如,孩子一回家就看電視、玩遊戲,就是不寫作業。

那按孩子的意願,他就是想看電視、玩遊戲,就是不願意寫作業,難道就隨他去嗎?不該管教嗎?

樊登老師說:「對,就隨他去。只不過,第二天被老師罵的後果,要他自己承擔。」

很多父母之所以有教育的難題,是因為自己言行不一致。

一邊慣著孩子,不讓孩子選他喜歡的衣服,買他喜歡吃的零食,事事為孩子做主,一邊又指望孩子能自主學習,這就是矛盾的。

要給予自主權,就要充分給予。

給予自主權≠不教育。

黃磊和孫莉夫婦是這方面的高手。

他們從來不明面上反對10歲出頭的女兒多多,化妝、染髮、打耳洞、塗指甲油,因為他們懂得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

孫莉給多多拍下一張張「小大人」的照片,po到網上,滿足了孩子的虛榮心。

而黃磊則帶著多多參加話劇表演,讓她親眼看到藝術家們是怎麼化妝、穿搭的。

接觸了藝術薰陶的多多,回過頭來再看那些「小大人」的照片,覺得自己「土爆了」,主動嚷嚷著要媽媽把照片刪掉。

她要根據自己新學的妝容,讓媽媽給她重新拍幾張照片。

現在的多多,正像黃磊和孫莉期望的那樣,從內而外地散發著藝術氣質。

最重要的是,多多非常有主見,無論遇到誰,都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而面對同樣的事情,許多家長都會直接劈頭蓋臉地罵孩子,甚至直接把孩子的破洞牛仔褲、指甲油、化妝品一股腦地扔掉。

這不僅沒有起到教育的作用,還把孩子推向了叛逆的極端。

黃磊和孫莉的教育方法,被安心總結為「在遠遠的背後帶領」。

意思是:父母是要教育孩子,但不能衝在前面,而要在背後帶領,讓孩子自己衝在前面。

這樣,看似是你要讓孩子自己去探索整個世界,但實際上你把價值觀內化在了他的身上。

他接受了部分你的價值觀,又接觸了新東西,最終形成他自己的價值觀。

他用他自己的價值觀,去與世界溝通。

你只需要在他身後,用溝通的方式,影響那部分你可以影響他的價值觀就行了。

因為,你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就是孩子未來與世界的溝通方式。

其實,你和孩子是在互相帶領

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人,在他的背後「遠遠地帶領」,是為人父母應盡之事。

然而,親子關係是父母單方面在帶領孩子嗎?

國慶期間,孫儷的一篇微博打動了許多父母。

孫儷的女兒小花,今年只有6歲。但孫儷視女兒為閨蜜。

在孫儷繁忙的工作之餘,女兒陪伴她練字的時光,是她只要想起來就會嘴角上揚的甜。

父母與孩子,其實是相互帶領的關係。

我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而正是因為有了孩子降臨人間,才給了我們一個重新參與生命成長的機會,不是嗎?

陪孩子長大,學習養育知識,這正是在孩子的帶領下,才擁有的心靈成長。

說說容易,做到難。

世間有那麼多父母依然深陷養育誤區,備受養育無方的折磨。

安心在《在遠遠的背後帶領》裡提出了6個原則,可以幫助你理清親子問題,讓你與孩子互相帶領、互相成長。

這6個原則是:

不越界、不評判、負責任、無傷害、一致性、自我調整。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想寫作業,樊登說不想寫就不寫——孩子需要有規矩
    鄰居家寧寧是個一年級的新生,昨天寧寧就非常苦惱地問媽媽:「媽媽,我為什麼要寫作業?」 媽媽看著寧寧稚嫩的小臉,一時無言以對。是啊,孩子不想寫作業,家長應該怎麼辦?曾刷到過一個小視頻,是樊登和薇婭關於這個問題的對話,樊登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不想寫就不寫唄,孩子需要學會自己去面對不寫作業的結果,學會跟老師解釋,給孩子足夠的空間,然後改天跟他談談,寫作業這件事該怎麼做,有哪些方法能夠讓你寫得更開心。
  • 「媽,我不想寫作業」,該怎麼回答?
    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才9歲,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回家跟我說不想寫作業,原因是作業太多了!我們該怎麼跟孩子溝通?」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孩子遇到了挫折,產生了情緒。那我們父母的該怎麼和孩子溝通呢?孩子之所以會提出不想寫作業,背後的本質原因是孩子有了情緒,而並不是孩子心裡不明白他要努力。其實,大部分孩子心裡都是明白的,他們知道自己要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但是,當孩子產生了情緒,心裡就會很不舒服。
  • 孩子不想寫作業,怎麼說也不聽?這位「硬核媽媽」的做法很有效果
    但等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他開始上學、開始有作業,噩夢再度歸來,只不過換了一個原因:孩子老師不想寫作業,怎麼破?!」一位家長的獨白,引起了無數家長的共鳴,孩子不想寫作業,怎麼說也不聽,陪(監)伴(督)孩子寫作業成了家長們最可怕的噩夢,真是分分鐘要氣出心臟病、腦溢血。
  • 孩子寫作業說手疼,我這樣做……
    孩子只是說手疼,她並沒有提出不寫作業或者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的要求。所以,我只需要幫助她解決手疼的問題。孩子有時候會抱怨,會喊累,她並不是不想寫作業,而是真的累了,她不需要大人的建議,需要的只是大人關心的話語和行動。
  • 你撕碎的是孩子的作業,撕毀的是孩子的一生
    這幾天看到了一條令我心痛又憤怒的消息,有一個開學二年級的小女孩,被媽媽打了一頓,作業被撕的粉碎,散了一地。打的理由是作業寫的太草看不下去,寫作業時磨蹭不專心。被打後的孩子,帶著滿心的委屈,難過的不得了,哭的撕心裂肺。筆者看得出媽媽那種急切的心情,但實在找不到理解和原諒的理由,甚至可以說是冷血和惡毒。這樣的情景絕非個例,在很多家庭出現過。
  •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的去寫作業?這是我見過的最好做法
    [結果]:孩子心態平和,心思都在學習上。▊ 2、孩子寫作業磨蹭、拖拉、不專心,該睡覺了,作業卻沒寫完。您會怎麼做?[錯誤做法]:訓斥孩子:「你氣死我了,怎麼又沒寫完,我一會兒不看著都不行,快點寫!我看著你。」
  • 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因為我不想寫作業你就不讓我寫作業
    「媽媽,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因為我不想寫作業,你就不讓我寫作業。」這句話是昨晚睡覺前女兒給我說的。說出這些話是因為她的堂哥堂姐都已經上小學了,學校老師布置了暑假作業。現在暑假孩子們都不上學,白天大人們都上班,孩子們都在奶奶家聚到一起玩兒,玩起來就不寫作業了,她的堂哥堂姐的媽媽回來後,就會催著他們寫今天未完成的作業。女兒現在幼兒園,9月份進入學前班,沒有作業。
  • 不要喊「媽」|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秘笈」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一位爸爸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被送進醫院搶救。我看了既好笑又心疼,為孩子輔導個作業有至於那麼嚴重嗎?這位爸爸就是湖南沅江的夏先生,今年45歲,有多年高血壓病史。幾天前,他在家裡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差點被孩子氣暈,隨後出現了持續性的頭痛情況。之後,他看手機時一些常見字都不認識了,才到醫院就診。經CT結果顯示,夏先生被診為:腦出血。
  • 「媽媽,我不想寫作業」,媽媽的第一種反應是常態,卻傷孩子最深
    很多人都覺得,鄰居的這種處理方式不太妥,所以才會讓孩子出現一次又一次的抗議。畢竟現在小孩的課業壓力非常大,每天的作業任務,都要寫到很晚才能結束,這也使得孩子對於做作業越來越抗拒了。那麼面對孩子說出不想寫作業這一類話的時候,其實媽媽的不同回答,往往也能對孩子造成不同的影響。
  • 「媽媽,我不想當學霸,我要當李子柒」: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女兒看了幾個狀元採訪,就一臉不耐煩,拽著閨蜜的手,給她看李子柒的視頻,還振振有詞: 媽媽,我不想當學霸,當李子柒多好!那麼多人喜歡,賺錢容易,誰還要埋頭苦讀書啊?閨蜜愣是被氣樂了。 這年頭,想當網紅的孩子太多了。
  • 「媽媽,我不想當學霸,我要當李子柒」: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育兒知識、早教方法、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涵哥和您一路同行...「涵哥談家教」孩子成長的特級老師、 母親進階的無牆大學 、 家庭幸福的全科顧問!昨天,閨蜜和我吐槽說,對女兒的教育太失敗了。
  • 陪娃寫作業,你還在暴跳如雷嗎?這樣做才是正確的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已經沒有精力再陪二寶寫作業,可也奇怪,我們二寶的學習也從來沒有讓我操心過。後來,聽一個專家講課,才知道,原來,陪孩子寫作業的方法就是一個坑,讓一個個寶媽淪陷,又讓一個個的家庭淪陷。
  • 寶媽陪娃寫作業,被氣得默默流淚,孩子寫作業到底要不要家長陪?
    視頻是寶爸拍攝的,內容是寶媽教娃寫作業,孩子年齡不大,看樣子也就剛上幼兒園。一身黑色衣服的孩子坐在一邊默默抽泣,旁邊的年輕寶媽居然也在默默的流淚,甚至哭的比兒子還慘,但是也只能一邊哭一邊給兒子改作業。寶媽肯定不幹啊,又糾正孩子,但孩子寫寫就又忘了。於是這一場拉鋸戰最後變成了母子二人面對面流淚——寶媽被氣哭了,孩子也哭了,可是哭歸哭,當家長的依然要盡到責任啊,於是寶媽一邊哭一邊繼續給孩子改作業。
  • 娃不想寫作業,爸爸爽快說我幫你寫,後來娃說:爸爸的套路你不懂
    曾經有位非常幽默的家長對其他人說過:「下次再見到別人誇你家孩子好優秀,你家孩子真可愛,你家孩子真乖……的時候,你一定要懟一句,要不你來輔導他寫作業試試?估計每個做父母的都有因為輔導作業崩潰過」。結果顯示:寫作業不認真投票率37.11%;寫作業時不用心投票35.56%;寫作業時自己太差投票率32.49%;寫作業墨跡投票率31.49%;寫作業時動來動去投票率30.11%;不想寫作業投票率25.70%。
  • 孩子寫作業不情願怎麼辦?不想娃娃厭學,聰明家長這一點別忽略了
    文/蘭媽談育兒說到孩子寫作業,幾乎所有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焦慮,那就是一寫作業就焦慮不安,甚至還經常發脾氣怒懟父母,比如家長說「你趕緊寫,磨磨唧唧幹什麼呢?」,孩子回答「我在寫呀,你還想怎麼樣?」。是呀!孩子已經在寫了,但家長為什麼還要不斷去催促孩子呢?
  • 家長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
    老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現在心理科學已經發現,一個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問題,差不多都可以從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所以,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來說,非常重要。
  • 「媽媽,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一生
    母女倆開始互相埋怨:「從小就叫你學鋼琴、學跳舞、學編程,結果都是學一半就喊累、無聊,不想學,沒一個堅持下來的,看,後悔了吧!?」「我一個小孩懂什麼,我說不學就不學,你當媽的也不知道逼我一下!」「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幹嘛要我逼?!」……我邊聽邊苦笑。
  • 孩子磨蹭,不想寫作業?北師大心理學博士的絕招,一治一個準兒!
    面對媽媽做完作業才能玩的要求,她「懟」得十分硬核:你現在這麼說我,我還怎麼學習,我也啥都不會了!你就這麼教我,你還嗷嗷喊!接著,孩子雙手背在身後,一字一句、義正言辭地告訴媽媽:從今以後,你的孩子就是笨蛋了!這還不算完,孩子繼續放大招,一邊委屈的抽泣,一邊回懟媽媽:你這樣的媽媽,我還能要嗎?
  • 打敗作業小怪獸?——不,媽媽,我喜歡寫作業
    我家孩子就屬於後者,我敢不敢說,他還有一點喜歡寫作業來。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幾招對抗作業的"化骨綿綿組合拳":第一招:敢於放手,做個"懶媽"。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不插手作業的事。他如何安排作業時間,放學回來先玩一會還是先寫作業,先寫語文還是先寫數學,寫多長時間休息,分幾次寫完。。。。。
  • 孩子不想起床、不想寫作業、不想上學…無法跟孩子溝通怎麼辦?
    ,不想刷牙,不想吃飯,不想上學,到回家不想寫作業,不想睡覺,家長几乎每天都在孩子的各種挑戰中度過,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沒法跟孩子溝通……好父母,除了愛還需要智慧。與孩子溝通的核心技巧在於以下幾點:(1)創建安全感當你想要跟孩子談談寫作業、成績不好等任何你認為是問題的話題時,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