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西部教育,打造後疫情時代鄉村課堂教學模式的新樣態

2020-09-02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西部地區的孩子怎樣才能接觸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如何解決線上教育中師生互動不足的問題?如何讓信息技術促進教育公平?8月23日,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與西北師範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西部教育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60名關心西部教育問題的專家學者、教育機構負責人、一線教育工作者及相關企業,帶著讓西部孩子擁有美好未來的共同目標,探討信息化如何改變著西部教育。

新冠疫情之下重新定義學習

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朱永新指出,今年的新冠疫情,讓全世界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網際網路教育實驗,線上教育也經歷了一次真正意義的「大考」。這讓大家不得不重新定義學習,思考技術如何賦能教育。雖然實現了「停課不停學」,但在硬體建設、資源整合、質量評價、隊伍素養等方面,與現有的技術和時代要求還有差距。後疫情時代,教育同樣需要「新基建」。

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朱永新

西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俊宗總結了學校近年來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信息化背景下「未來學校」究竟該是什麼樣的形態,面對信息化革命,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學業成績如何評價?這些問題迫切需要中國答案。他表示,在這個面向未來教育的中國答卷中,應該包括「多個學習中心、多種教育形態、多樣教學模式、多面學習場景、多元學習角色」等這樣一些關鍵詞。

西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俊宗

「儘管在線教育的平臺很多,但西部不少地區的學校和教師為無米下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副組長周洪宇認為,在線教育對網絡環境、硬體設備要求高。但不同地區和不同學校之間網絡不均,特別是西部深度貧困地區,部分農村學校問題尤為突出。此外,一些學習平臺雖然功能模塊較為完整,但很難滿足個性化要求,存在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的問題。

周洪宇建議實施頭部傾斜和上網優惠政策,確保農村邊緣學校學生享受優質在線教育。「我們要優先發展城鄉邊緣和落後農村地區的教育信息化,對城市低階層子女和農村邊緣地區學校教育信息化投入傾斜,實行上網折扣或者乾脆免費,並對網絡運營商給予稅收優惠政策,對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設備納入新一輪教育脫貧攻堅計劃,保證城鄉弱勢群體同樣能享受到優質在線教育的資源。」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副組長、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周洪宇

疫情期間的教育揭示了城鄉間的巨大信息鴻溝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指出,疫情期間的教育雖然是特殊時期的教育,但它仍然包含了很多值得認識的因素,它可以幫助我們走向未來。「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它不是用20世紀的技術去改造19世紀的教育,是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和文化改變教育,它不僅是一種技術,還是一種文化。」

楊東平指出,線上教育可以進行大規模減負實踐,「學生在家裡不用早出晚歸,上課的時數大量減少,作業也大量減少,可以少做作業、增加睡眠。這是一個非常態,但是它有沒有可能變成常態呢?」他表示,在後疫情時代實現對中小學生的減負,雖然理想化,但也不是不可想像的。

此外,楊東平認為,這次疫情期間的教育,揭示了城鄉之間巨大的信息鴻溝。「沒有在線教育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統計數據,比如98%的地區已經接通了網際網路等。但只有用起來,才知道事情並非如此,70%的學生只能用手機上網,50%的農村學生每天上網不到1小時。教育信息化的部署是以學校為單位,學校只布置一間多媒體教室,所以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網際網路需求。而在家庭當中,家長和孩子共用一個智慧型手機,如何滿足在線教育呢?」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

甘肅省平涼市政協副主席牛啟壽也表示,「本來教育信息化是填平數字鴻溝,但這次疫情期間通過三四個月的檢驗,我們發現數字鴻溝不僅沒有填平,還有拉大的趨勢。」他指出,城鎮之間有差異,不同家庭之間也有差異。對城鎮家庭來說,疫情期間爺爺奶奶不能跳廣場舞、不能打太極拳,就全身心照顧孫子孫女的學習。爸爸媽媽不能上班,也成天盯著孩子,輔導作業。而農村孩子則沒有這個資源,家校協同非常欠缺。「網絡時代,家校應該連接,網絡文化、網絡道德、網絡倫理、網絡規範在教育信息化時代急需建立。」

甘肅省平涼市政協副主席牛啟壽

後疫情時代鄉村課堂教學模式的新樣態

牛啟壽分享,在停課不停學前期,當地對學生的學習條件、學習工具、學習方式進行調研。結果顯示,95%的學生具備在線學習條件,接近5%不具備在線學習條件的學生中,主要不是網絡不通,而是學習終端設備太落後。「農村的學生家長絕大多數使用的手機價值在1000元左右。加上農村很多家長喜歡玩抖音、快手,這幾個娛樂APP一上線,手機內存基本佔滿,所以不具備學習條件。」

牛啟壽表示,疫情到來後,平涼市提供了包括電視教育資源、網絡教育平臺、直播學習平臺在內的多樣化的資源平臺,與三大運營商聯繫,總共對2432名學生進行了網絡流量贈送活動。總的來說,基於疫情期間的在線教育實踐,提升了平涼市的信息化素養。「有一部分老師,特別是年齡大的老師,從來不用信息化設備。我們把釘釘、智慧課堂建立起來,他們也主動上傳課件進行直播,學會了信息化應用,有個別老師居然成了網紅。」

「因為我用網絡教學已經三年了,當疫情襲來的時候,我能坦然面對。但很多鄉村教師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內容,所以突然上網課會顯得手忙腳亂。」得益於青椒計劃,今年52歲的河南澠池縣果園鄉中心小學教師王莉莉,以她所在的學校為例分享了後疫情時代鄉村課堂教學模式的新樣態。

「在疫情期間,從國家到地方、學校和個人都有各種課程,因此也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課程重複建設。」她表示,在國家、地方公共課堂平臺上有很多資源,但是鄉村老師用得不多、甚至不知道怎麼用。這樣一來,各種課程資源雖充足,但缺乏整合。面對海量的信息,一方面老師和學生不會選擇,不知道到底要用哪些資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如何避免課程的重複建設值得社會各界深思。

河南澠池縣果園鄉中心小學教師王莉莉

新京報記者 戚望 校對 劉越

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家門口的好學校」田心小學打造新樣態「泓·雅」教育
    在繼承中創新發展辦學傳統與特色,田心小學全面規劃實施「美麗校園、智慧教育、課程再造、魅力課堂、創新管理、家校共育」六大新樣態辦學工程;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教師第一發展理念。在新樣態「泓·雅」教育新篇章的背後,「田心品牌」有哪些故事?花開在田、厚植於心傳中華文脈,辦未來學校何謂「泓·雅」?
  • 新樣態鄉村學校:用一塊屏幕改變著鄉村孩子的命運
    疫情期間沒一個學生掉隊疫情使學生無法像往常一樣到校園上課,這對網絡程度欠發達、教育信息化程度及信息素養相對欠缺的鄉村來說,本該是雪上加霜。果園鄉中心小學卻在學生「居家學習」的兩個月期間,交出一份在線教育的完美答卷。 果園鄉中心小學校長王楊可以驕傲地說出,疫情沒有給孩子們的學業造成很大損失。
  • 打造「未來學校」新樣態!中澳實驗學校與好未來智慧教育達成戰略合作
    校長郭雲峰、好未來智慧教育總經理王魯,以及學校師生、家長代表等共同見證了籤約儀式。「教」與「育」耦合 催生「未來學校」新樣態2020年春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各地高校及中小學延期開學。中澳實驗學校迅速部署,制定在線教學方案、關注在線教學質量,抓住機遇實現跨越提升。
  • 後疫情時代,教育同樣需要「新基建」
    本屆論壇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與西北師範大學聯合主辦,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和北京新東方公益基金會協辦。「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定義學習,思考技術如何賦能教育。」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朱永新在論壇上指出,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網際網路教育實驗,線上教育也經歷了一次真正意義的「大考」。朱永新指出,「雖然實現了『停課不停學』,但在硬體建設、資源整合、質量評價、隊伍素養等方面,與現有的技術和時代要求還有差距。後疫情時代,教育同樣需要『新基建』。要把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重構學習中心和學習流程。」
  • 努力「超車」的新樣態鄉村學校
    果園鄉中心小學坐落在三門峽市澠池縣南七公裡處,全校共計40人的教師隊伍支撐著752名鄉村孩子的學習。「新冠疫情」居家學習期間,這所鄉村小學沒有一個學生掉隊。而這得益於網際網路直播技術,以及將這些技術帶到鄉村學校的教師王莉莉。「這塊屏幕,改變著這一代鄉村孩子的命運。」王莉莉說。教育技術的提升,像一束光照進了鄉村孩子的世界。這所鄉村小學正經歷著一場「變道超車」。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祝智庭在《技術賦能教育變革: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樣態》主旨報告中談到,大規模疫情暴露教育系統的脆弱,線上線下融合(OMO)是未來教育常態,他闡釋了OMO模式的教育內涵及新認知,並分享目前國內OMO的應用形態,他強調在OMO教學創新設計與實踐模式中,一定以學習者為中心。
  • 「後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怎麼做?在線教育的拐點在哪裡?校長論壇...
    」,分享一線的實踐與聲音,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在線教育的發展方向。 如此就能夠使學生開始進行一種對於新身份的主動尋找,尋找數據標籤,形成自己的數據資產,也就是說,他們的成長是真實的、豐富的、數據化的,是可以在線展示的。基於這樣一種學習形態標識的在線教育,是新樣態的,而當它成為常態時,也正是在線教育的「拐點」到來之時。
  • 鹽田區田心小學 立德樹人 新樣態「泓·雅」教育生機勃發
    而自2017年8月任田心小學校長後,劉漢文更以「泓·雅」教育理念為統領,校準「現代化、國際化、有品位的新樣態學校」新目標定位,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教師第一發展理念,翻開了這所老學校新樣態「泓·雅」教育的新篇章。●葉淑萍 劉思亞1 高質量黨建引領立德樹人辦學大方向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 名校長說丨劉學兵:「後疫情時代」學校教學的應對策略
    所謂「後疫情時代」,是指新冠疫情得到基本的控制,但還沒有完全結束,對各方面都產生深遠影響的時代。對學校教育而言,「後疫情時代」可從各級各類學校學生大規模返校複課時算起。從那天開始,學校教育將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
  • 創設體驗式學習環境,打造三力課堂新樣態 ——我校舉行江陰市優質特色學校建設教學改革項目展示暨公開教學活動
    11月27日,我校舉行以「創設體驗式學習環境,打造三力課堂新樣態」為主題的江陰市優質特色學校建設教學改革項目展示活動,本次活動同時也是我校一年一度的對外公開教學活動。我校的教學改革從2011年11月14日啟動以來,已經走過了整整9個年頭。期間,教學改革經歷了真實課堂和三力課堂建設兩個階段。
  • 疫情後,百課時代圍繞在線教育打造遠程辦公新模式
    (原標題:疫情後,百課時代圍繞在線教育打造遠程辦公新模式)
  • 鄉村小學課堂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和實踐
    一、微課順應「微時代」  微課,是根據新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踐,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主要特點是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結構「情景化」,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反饋及時、針對性強等。
  • 泗縣打造智慧校園創新教育模式讓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創新教育模式,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為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現代教育離不開創新,培養創新人才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教育強國的基石。泗縣教體局高度重視智慧校園建設工程,認真制定智慧校園建設規劃,組織實施智慧校園建設工程。全縣中小學校按照泗縣教體局智慧校園建設工作要求,積極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工作。近日,筆者實地調研泗縣泗城一小分校,深入了解泗縣實施智慧校園工程情況,感受現代智慧教育創新教育模式,為教育提質增效。
  • 第二屆中國西部教育發展論壇「西部鄉村教師分論壇」線上成功舉辦
    本次西部鄉村教師分論壇的主題是「聯合起來探索教師成長新路徑」,由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滬江互加計劃共同承辦,洋蔥學院協辦。不光是教學上的困難,還有和孩子們溝通的困難、處理家庭問題的困難和克服距離的困難,老師們的所有需求都要儘可能回應,一線教師的回應會比北京的專家教授的回應真切得多。滬江教育首席教育官吳虹在宜賓市涼水井中學連線做了「後疫情時代教師成長新路徑」的主旨發言。
  • 鍾翔平:科技助力英語教育新樣態
    7月26日,以「中國英語教育:立足時代融通中外」為主題的2019TESOL中國大會在杭州繼續召開。騰訊副總裁鍾翔平在會上發表了以《科技助力英語教育新樣態》為主題的演講,他表示:「如何培養出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英語素養是英語教育的使命。我們也期望與生態夥伴一起,以科技的力量,更好地服務英語教學,培養出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交流能力的年輕一代。」
  • 騰訊教育對話全國校長代表:推動校企聯培是後疫情時期教育服務重點
    科技的高速發展,深刻地改變了教育,也推動著教育發展步入全新的時代。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之下,教育會呈現出怎樣的新樣態?如何打造面向未來的學校與課堂?7月18日,全國校長會聯合騰訊教育舉辦的「科技,創造教育新未來」主題沙龍在深圳騰訊總部召開。
  • 阿卡索推出「循環沉浸式課堂」,開啟在線教育的教學模式競爭時代
    當人們在談論「風口」時,常常會把目光聚焦在一大批網際網路、金融、房地產公司,而一些看起來傳統又嚴肅的行業卻總是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在線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個性化教學模式成在線教育市場大趨勢  經過了資本寒冬、行業洗牌之後,在線教育尤其是在線英語教育賽道上的競爭,已經開始進入下半場。
  •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 全球教育專家共同探索新常態下課程教學模式
    中新網上海11月9日(記者陳靜)當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人們的生活進入新常態,在此背景下,未來的課程如何滿足未來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把握教育新常態下的課程發展趨勢?
  • 朱永新:後疫情時代,教育同樣需要「新基建」
    每次年會的報告都得到了國務院有關領導的批示,對教育改革產生了積極影響。在2019年底發布的《中國教育智庫評價報告(2019)》中,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位列中國教育智庫「社會影響力」前三名。中國西部教育發展論壇是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發起創辦的一個專題論壇,目的是推動西部地區教育發展,為了吸引更多的教育家、企業家等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和支持西部教育。
  • 騰訊鍾翔平:科技助力英語教育新樣態
    7月26日,以「中國英語教育:立足時代 融通中外」為主題的2019TESOL中國大會在杭州繼續召開。騰訊副總裁鍾翔平在會上發表了以《科技助力英語教育新樣態》為主題的演講,他表示:「如何培養出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英語素養是英語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