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後疫情時代,教育同樣需要「新基建」

2020-09-03 搜狐教育

8月23日,第二屆「中國西部教育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與西北師範大學聯合主辦,主題為「信息化如何改變西部教育?——停課不停學的經驗與教訓」。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朱永新在論壇上做了開幕致辭。


以下為致辭內容:

首先,我代表本屆論壇主辦方之一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對來到現場的各位演講嘉賓、場內外的各位聽眾和新聞媒體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立於2014年,是享有盛譽的新型教育智庫,也是一個跨界討論教育問題的平臺,宗旨是「凝聚社會共識,推動教育改革」。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立以來,已經在國內外成功舉辦了三十多次各種類型的學術研討會,還組織課題研究、主辦「教育跨界對話」、出版書籍,這些活動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社會影響,得到了高層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每次年會的報告都得到了國務院有關領導的批示,對教育改革產生了積極影響。在2019年底發布的《中國教育智庫評價報告(2019)》中,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位列中國教育智庫「社會影響力」前三名。

中國西部教育發展論壇是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發起創辦的一個專題論壇,目的是推動西部地區教育發展,為了吸引更多的教育家、企業家等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和支持西部教育。去年8月,以「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主題的首屆「中國西部教育發展論壇」在甘肅省天水市成功舉辦,來自行政部門、研究機構、教育教學一線的48位嘉賓發表精彩演講,論壇期間還發布《走向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西部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報告(2019)》和《西部學前教育發展問題及解決方案》兩個論壇專題研究報告。這些演講和報告內容紮實,直面西部教育發展中的現實問題,提出了富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建議。來自全國20多個省份的現場聽眾超過1000人,收看網絡直播的觀眾超過一百萬人,20多家媒體對論壇盛況進行了及時的全面報導。論壇的總結報告,得到了國務院主要領導同志的批示。這是一次成功的論壇,在教育界和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對中國西部教育發展起到了意義深遠的推動作用。

今年年初,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全國大中小學的師生共同進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在線教育實踐。這場實踐呈現出我國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所取得的成績,特別是讓西部的孩子們也有機會接觸到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西部也湧現出一大批成功地利用網際網路教學的學校和教師。在此次西部地區在線教育「大考」中,問題也暴露出來。從地域變量來看,此次西部地區在線教育在幾乎所有數據指標上都落在後面;西部學生每天在線學習的時間也顯著短於中、東部地區的學生;經由在線教育而凸顯出的「數字鴻溝」不可迴避。針對以上情況,我們經與西北師範大學協商,決定將主題確定為「信息化如何改變西部教育?——停課不停學的經驗與教訓」。共有49位專家學者、一線教育工作者、教育機構及相關企業負責人圍繞主題問診西部教育,談經驗、講問題,為西部教育發展把脈開方。

本屆論壇內容豐富,安排緊湊。8月23日上午為主旨發言,下午將分設四個平行論壇,圍繞「西部學前教育」「西部高等教育」「西部職業教育」「西部鄉村教師」等話題,展開切實的討論。論壇採取線下和線上結合的方式進行,將在國內各大平臺上進行直播。

各位嘉賓,場內外各位朋友,今年的新冠疫情,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定義學習,思考技術如何賦能教育。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網際網路教育實驗,線上教育也經歷了一次真正意義的「大考」。雖然實現了「停課不停學」,但在硬體建設、資源整合、質量評價、隊伍素養等方面,與現有的技術和時代要求還有差距。

在今年的「兩會」上,我提出:後疫情時代,教育同樣需要「新基建」。這既包括切實加快5G建設,從村村通走向戶戶通,同時降低網絡學習的成本和費用;也包括把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重構學習中心和學習流程——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最後,我代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對本屆論壇的聯合主辦方西北師範大學對論壇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感謝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和北京新東方公益基金會的協辦,感謝騰訊、搜狐、新浪、網易提供的直播平臺支持,感謝三十餘家新聞媒體對本屆論壇的宣傳報導。也感謝為本屆論壇能夠順利進行而忙碌的主辦單位、協辦單位的各位工作人員和志願者。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教育同樣需要「新基建」
    本屆論壇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與西北師範大學聯合主辦,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和北京新東方公益基金會協辦。「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定義學習,思考技術如何賦能教育。」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朱永新在論壇上指出,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網際網路教育實驗,線上教育也經歷了一次真正意義的「大考」。朱永新指出,「雖然實現了『停課不停學』,但在硬體建設、資源整合、質量評價、隊伍素養等方面,與現有的技術和時代要求還有差距。後疫情時代,教育同樣需要『新基建』。要把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重構學習中心和學習流程。」
  • 朱永新、俞敏洪對談「教育新基建」:應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圍繞未來教育與個性化學習進行了對話。雙方表示,未來教育將會是個性化教育,應抓住「新基建」的契機,變革教育理念、改良評價體系,以促進教育個性化的發展。朱永新認為現在的教育是落後於時代發展的,「我們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很長時間,但是教育依然還停留在工業化時代的模式」。他表示,現在的學校仍然採用的標準化教育的方式,很少考慮到學生個性的發展。
  • 20200829 朱永新》後疫情時代的教育 觀後感
    20200829 朱永新》後疫情時代的教育朱永新老師是一位教育學家,在節目最開始就為我們展示了他上網課的過程,有專業的設備,還有上課的提高,可以說是非常敬業的一位老師了。在這個疫情期間,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就是網課了,不管是否是一名學生,可能都會跟網課有直接或間接的接觸。一場疫情的到來,使得網課成為我們被迫的教育方式,我們全國來了一場網際網路的教學實驗。
  • 「網際網路+教育」新基建:建什麼、怎麼建、建給誰
    在8月19日舉行的第六屆「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開幕式上,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韓民說。在「網際網路+教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背景下,一場教育新基建工程正在展開。開幕式上,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講到,教育的新基建在一定意義上對國家長遠的發展可能更關鍵,更基礎。朱永新建議國家建立兩個專門的教育新基建項目。
  • 聚焦西部教育,打造後疫情時代鄉村課堂教學模式的新樣態
    新冠疫情之下重新定義學習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朱永新指出,今年的新冠疫情,讓全世界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網際網路教育實驗,線上教育也經歷了一次真正意義的「大考」。這讓大家不得不重新定義學習,思考技術如何賦能教育。雖然實現了「停課不停學」,但在硬體建設、資源整合、質量評價、隊伍素養等方面,與現有的技術和時代要求還有差距。
  • 「創新周」朱永新、俞敏洪:好的教育幫助每個孩子成為自己
    朱永新老師也表示過,未來的學校與培訓機構都可以成為未來的學習中心,不一定有明確的界限。您認為新基建浪潮或者疫情,是不是建設新型學校或學習中心的契機?,從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到信息化時代的教育。:今年兩會有一個很重要的提案就是教育新基建。
  • 朱永新:個性化的公平才是真的教育公平
    Part 1 教育還停留在工業化時代周爽(主持人):兩位嘉賓都對未來的「學習中心」模式進行過深入研究,朱永新老師是《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這本書的作者,新東方曾經嘗試過學習中心。朱永新老師也表示過,未來的學校與培訓機構都可以成為未來的學習中心,不一定有明確的界限。您認為新基建浪潮或者疫情,是不是建設新型學校或學習中心的契機?朱永新:應該說無論有沒有新基建,未來學校總會用它的方式向我們走來。人類的教育本身就是不斷的在變革之中,從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到信息化時代的教育。
  • 第六屆「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開幕 朱永新俞敏洪現場論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樂李沛然「我們已經邁入信息化時代想當長一段時間,然而我們的教育依然還停留在工業化時代的思維裡」。8月19日,在第六屆「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開幕式現場,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直言,如果教育模式還停留在工業化時代,將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更難適應孩子的發展。
  • 後疫情時代 在線教育直面城鄉數字鴻
    來源:中國青年報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全國大中小學的師生共同進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在線教育實踐。這場實踐呈現出我國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所取得的成績,也凸顯城鄉間的數字教育差距。後疫情時代在線教育不會「退場」,將繼續重構未來教育形態。在線教育究竟是有利於推進教育公平,還是會在無形中擴大城鄉教育鴻溝?
  • 教育新基建
    「教育行業將是5G和AI技術落地應用的重要領域。同時,5G和AI在教育行業的應用也可以加速新基建投資成本的回收。」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董事長楊丹表示,「教育行業將是5G和AI技術落地應用的重要領域。同時,5G和AI在教育行業的應用也可以加速新基建投資成本的回收。」
  • 新基建新教育新經濟高峰論壇即將召開 與您一同相約雲上
    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事業,在疫情期間被按下「快進鍵」。以信息化支撐「停課不停學」,促進在線教育飛速發展,引發業內人士對「做好線上教育布局,與線下教學互補融合,推動後疫情時代教育變革」話題的關注和探討。隨著疫情在全國範圍內的有效控制,各大中小學校陸續返校複課,線下教學活動逐步恢復。
  • 朱永新:未來教育什麼樣?
    提到這本書緣起的時候,朱永新說,「100年前,杜威就寫過一本書《明日之學校》。但是100年後的今天,學校依然是杜威時代的那個樣子。我們按時、按點上課,學同樣的課程,學習方式還是班級授課制。如果這些都沒有改變,就不可能到達我們理想的教育境界。因此,我在思考,未來學校形態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未來學生要學什麼,未來教師從哪裡來。」
  • 俞敏洪對話朱永新:把幸福還給學生,教育需要情感與態度
    4月12日晚,俞敏洪與朱永新在直播平臺上展開了一場關於「未來教育」的先鋒對話。在對談中,理想教育的形態已初見端倪。同為政協委員,一位是新教育實驗的發起人,一位是教育培訓領域的領頭羊。今天朱老師做了這麼多的事情,包括參政議政,參與教育方面的探討。但是我覺得朱老師從本質上來說是個實實在在的教育家,我從來沒有發現我身邊有一個人,對教育是如此地痴迷,如此地想要為中國的教育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差不多在十多年前,我對你的中國新教育實驗就很感興趣,我也是參與者之一,我相信大家對於新教育實驗這件事情,很想知道現在是什麼樣的狀況,你為什麼要做新教育實驗?
  •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新基建
    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深深憂慮。徐匡迪之問「中國有多少數學家投入到人工智慧的基礎算法研究中?」是基於當下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如何在教育和科研領域落地的隱憂。百年變局、中美冷戰、疫情持續的多重壓力下,我國如何轉危難為機遇已經擺在每一個中國國民面前。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之時,我國應該一方面,明修棧道,繼續中國製造2025,正面迎接挑戰,開展競爭。
  • 史根東:後疫情時代的教育重建
    「後疫情時代的教育重建,是各國政府與教育系統面臨的嚴峻挑戰。同時,教育重建與學習重構也是走向後疫情時代的必由之路。」後疫情時代將是一個持續時間長又充滿普遍性與不確定性的歷史階段。後疫情時代的教育重建,是各國政府與教育系統面臨的嚴峻挑戰。同時,教育重建與學習重構也是走向後疫情時代的必由之路。什麼是後疫情時代下的新常態?
  • 後疫情時代教育方式將有變革:線上與線下混合成新方案
    正義網北京5月20日電(檢察日報全媒體記者謝文英)疫情之下,在線教育臨危受命。以網際網路為依託的各種遠程教育、雲課堂走進千家萬戶,讓「停課不停學」成為可能。疫情過後,我們的教學方式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之後繼續在線教育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完全回歸線下教學也比較難。」
  • 朱永新:未來的教育,築造人機共生的新家園
    8月6日,在「湛廬大師行」活動上,國際AI教育學會會長羅斯瑪麗·盧金,民進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松鼠Ai 1對1創始人、首席教育技術科學家慄浩洋以及湛廬文化創始人韓焱,進行了一場主題為《智能學習的未來》的討論。以下內容來自朱永新教授的發言。
  • 戴爾科技Power家族:新基建時代的力量與能量
    我們逐漸步入後疫情時代,一項的調查結果非常令人深思:這場疫情改變了企業對數位化的態度,過去它們更願意把錢投入到營銷創新,但疫情的持續發酵讓企業覺得重要的投資應該瞄準更為迫切的需求,比如業務的數位化轉型。
  • 「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構想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
    教育家朱永新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說,「不過,站在社會發展尤其是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來展望,杜威的教育夢想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了。」 朱永新是民進中央副主席,擔任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也是一位活躍的教育家。他發起的「新教育實驗」已經進行了19年,全國有4148所學校、470多萬學生參與其中,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民間教育改革行動。
  • 俞敏洪對話朱永新:關於未來教育的思考
    ,很想知道現在是什麼樣的狀況,你為什麼要做新教育實驗?你的新教育理念,幸福是如何做到的,讓學生到底怎麼學他才會幸福呢?但是對於教育來說,其實要複雜得多,所以才更需要學習,更需要閱讀。那個時代有稷下學宮,那個時候有各種各樣的學習群體,學習共同體,這個根本不用擔心。我在書裡面舉到過美國的例子,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最近因為這個疫情,它又開了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