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看正文)
好課專題:
好課匯14:浙江優質課一等獎《美麗的顏色》教學實錄
好課匯13:浙江省優質課一等獎 《孤獨之旅》教學實錄
好課匯12:四川省優質課一等獎《沁園春 長沙》教學實錄
好課匯11:湖北省優質課一等獎《春江花月夜》教學實錄
好課匯10:貴陽市優質課一等獎《核舟記》教學實錄
好課匯9:浙江省優質課一等獎第一名《香菱學詩》教學實錄
好課匯8:全國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臺階》教學實錄
好課匯7:浙江省優質課一等獎《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學實錄
好課匯6:全國特等獎課例《老王》教學實錄
好課匯5:市級優質課比賽一等獎——《裝在套子裡的人》教學實錄
好課匯4:山東省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第一名——《將進酒》教學實錄
好課匯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教學實錄 (河南省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第一名)
好課匯2:巴蜀好教育聯盟同課異構大賽 《小狗包弟》一等獎第一名教學實錄
好課匯1:《逍遙遊》教學實錄(貴州省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第一名)
市級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短歌行》教學實錄
重慶巴川中學 李漢林
(一)
師:人之一生,俯仰一世,若蜉蝣寄於天地。對於人生短暫這個母題,歷代文人尤其鍾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短歌行》對此亦有抒發。首先請同學們端起課本,齊讀全詩,先感知一下文本。對酒當歌,起——
(生齊讀全詩)
師:大家在字音和節奏上沒有大問題,但在情感的把握上還可以再加強。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在情感上有所突破。
(二)
師:常說「詩讀關鍵」,大家有沒有發現本首詩裡邊有一個字反覆出現,是哪個字?
生:憂。
師: 請同學們快速地找出文中與「憂」字有關的詩句。(生找)我來請同學說說。
生:「慨當以慷,憂思難忘。」這是第一個憂。然後就是第二段的「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師:除此之外呢?
生: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師:好,請坐。這位同學找完了嗎?找完了。正如這位同學所找,在文中,有好多次都出現「憂」,那麼作者到底在「憂」什麼呢?同學們自讀課文,根據老師的提示,請同學們先找出作者「憂」的內容,在文中何處體現?用了何種手法?這句該如何朗讀呢?
(板書:
何處體現?
何種手法?
如何朗讀?)
師:在朗讀這裡,老師再給你們點提示:你可以按照這樣的答題思路來答:應該讀出的語調是高昂的還是低沉的?語速應該快點還是慢點?下面,請同學們開始自讀。
(生讀)
師:誰來分享一下作者在「憂」什麼?
生:「從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憂人生的短暫。
師:對,憂人生的短暫。(板書:憂——人生短暫)
師:能不能按照老師黑板上寫的提示來回答一下?有沒有用到什麼手法呢?
生:比喻的手法。
師:嗯,比喻的手法。我們在答手法時應怎麼說?就只說個比喻就完了嗎?
師:我們答手法類的題是不是先要把手法點出來,然後再具體分析一下是把什麼比成什麼呢?然後手法的效果,是不是也應該說一說呢?(板書: 手法+ 分析+效果) 來,再試試。
生: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人生的短暫比成早晨的朝露一樣,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人生的短暫。
師:大家覺得這次答得怎麼樣?
生:(齊)好
師:我們給他點鼓勵好不好?
(生鼓掌)
師:你看相對這一次來說,他的思維就更加的嚴謹了。那麼你覺得這句應該怎麼去讀呢?(指著板書:語調、語速)看到這裡,讀出語調高昂還是低沉?語速快還是慢?
生:語調應該是比較低沉,語速比較慢。
師:你能不能給我們示範一下。
(生低沉地讀)
師:好, 我再請一個同學來點評一下。
生:我覺得他讀得還是有感情。
師:能不能細緻一點?
生:我覺得他讀得有那種對過去的苦日子太多了的憂傷?
師:那你覺得他的朗讀有沒有可以再進一步的地方?比如說再把那些重音給額外處理一下?
生:「憂」這個字可以加重
師:還有呢?
生:「人生幾何」要加重
師:你能不能給我們也讀一下
(生讀)
師:嗯,咱們班的孩子朗讀還是很不錯的,那我們一起給這兩位同學一點鼓勵好嗎?
師:這是這位同學找到的關於人生短暫的憂。那麼,文中還有沒有其他的憂呢?誰來分享一下?
生:從第一段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幽幽鹿鳴,食野之蘋」到「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可以看出曹操對人才的渴望,他在憂人才的到來。
師:憂人才的到來。我們給他換個詞好不好,他是巴不得人才趕緊來拉。
生:憂人才不來。
師:對,憂人才難來。(板書:憂人才難來)
師:在這裡,他有沒有用到什麼手法呢?
生:(肯定地)有,用典。
師:用典,好,很有自信,我喜歡。
生:這裡引用了詩經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和「幽幽鹿鳴,食野之萍」,我覺得這裡「青青子矜」代表的是人才。
師:哦,那這就不光是用典了啊?
生:還有一個手法,象徵,不借代。
師:對,以人才的衣領來代指人才,這種手法,我們把它稱作借代。那用典和借代有什麼好處呢?
生:我覺得應該是使文章更有說服力,更能表達詩人的情懷以及對人才的渴望。
師:有一定的見解。老師也提出一點不同的看法:本來我可以把自己的情感直接地說出來,但我沒有直說我的想法,我用了一個典故。比如,我本來想說一個人,但我不直接說,我換一種方式,這就讓他的表達變得更加的?
生:委婉!
師:委婉,再加詞好不好?
生:含蓄。
師:對,含蓄。咱們班的同學思維還是非常棒的。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作者?
生:作者對人才的渴望。
師:對(板書:用典、借代 委婉含蓄)
師:那你覺得應該怎麼來朗讀這幾句呢?
(生讀,有感情)
師:我覺得前半部分讀得有種歌唱的韻味在,但有一個錯別字,我要給你提出來,你看你哪個字讀錯了?
生:老師你還是說出來吧,我沒發現。
(眾笑)
師:「悠悠我心,但?君故」中間那個詞該怎麼讀?
生:讀四聲
師:為什麼?你剛才讀的是二聲呢
生:它是因為的意思
師:對,這個字可能其他同學也容易讀錯,大家也趕緊把它標註一下。總體覺得你讀得還是很不錯,謝謝,請坐。
師:在這裡,既然提到了「青青子矜,悠悠我心」這是對詩經裡面的一個引用。但他只引用了前半句,還有後半句沒有引。老師給大家補充出來:「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我不來找你,但是你應該怎麼樣?」
生:來找我。
師:對,這是曹操想表達的,對賢才說的,即使我沒有時間來找你,你也應主動來找我啊!這句找得很好!
師:還有沒有,同學們?你們可以繼續對人才難得這個話題進行進一步的闡述,也可以回答另外的,有沒有同學再來?
生:第二段的「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何枝可依。」
師:噢,你都快讀完了。好,你來分析一下。
生:他這裡用了比喻的手法,第一處是把月亮比作了人才,後面把烏鵲也比作了人才。表現了……
師:還要說效果呢,不能直接就說表現了,還差幾個字,是吧?
生: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曹操對人才不歸的憂慮,以及他對人才的渴望。
師:那你覺得這麼長的幾個句子應該怎麼去讀?
生:要讀出一點惆悵,一點憂鬱。
師:他的語調應是?
生:漸高,然後起伏。
師:應該是有起伏的,你這點回答得很好。
師:語速呢?
生:可能讀到某一部分的時候要漸快。
師:嗯,有一部分是漸快的,有一部分我們還是應該?
生:讀慢一點。
師:那你能不能再讀一下這段話,把這點起伏的情感讀出來?
(生讀,讀出了起伏)
師:有一點味道了,我的思緒都被你帶進去了這個意境裡邊去了。但是老師還是給你提一點小建議,就是「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大家想一想這個畫面,就是在月黑的星空上面,一群烏鴉向南飛,但飛來飛去的也找不到可以棲息的枝丫。這裡你可以讀出賢才們的迷惘,也可以讀出曹操對賢才們的關切。老師來給你試一下這個句子好不好?
師:你看,我們讀「烏鵲南飛」時,可以想像一下這個畫面,眼神可以稍稍地迷離一點,飄忽一點,(師深情緩緩地朗讀)你要不要再試一下這句。
(生深情地朗讀)
師:好太多了,我真想為你點個讚!同學們你們呢?
(眾鼓掌)
師:我很想知道你的名字,你可以告訴我嗎?
生:楊帆
師:楊帆,好,謝謝你!
師:剛才我們是從人生苦短,人才才難得這兩點。那麼,曹操憂的就是這兩嗎?他還憂了些什麼啊?憂人生、憂人才的最終目的還是在憂什麼?
生:憂天下
師:憂天下怎麼樣呢?
生:天下未同
師:我換一個我們在詩歌鑑賞裡邊經常用到的詞好不好?功業未就!(板書:功業未就)
師:對於整個文本呢,相對來說比較淺,所以老師對於文本的解讀帶著大家就走到這裡。我們剛才分析了這麼多,曹操憂了這麼多東西,還用了那麼多手法,那接下來,我想再請一個同學,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下。同學們能不能再給老師推薦一個同學?
(學生推薦一生來讀,師配樂,讀得慷慨激昂又惆悵,很有感染力,掌聲經久不息)
師:我的天,同學們自發的掌聲說明了一切!你的朗讀不僅把李老師帶進了那個情境,還把所有的同學都帶進去了,還讓我們感受到了在朗讀過程中,你對這篇文章的思考,你對這曹操這個人的認識,真的挺好。讓我們再給他一點掌聲好不好?(眾再鼓掌)
(三)
師:關於文本的解讀我們就到這裡,接下來,老師給大家出示兩首與曹操同一時代的,古詩19首裡面的其他文人的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和曹操的《短歌行》相比,他們在人生態度上有什麼異同?我們先一起來把這兩首詩讀一下。
(生齊讀)
(板書出示: 對比《短》詩,討論異同
驅車上東門(節選)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生年不滿百(節選)
生年不滿百,
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
何不秉燭遊!
為樂當及時,
何能待來茲。
師:這個問題稍稍有點難度,所以給同學們一點時間,快速地在小組交流一下。看看這兩首詩和曹操的短歌行在人生態度上有何異同?
(生討論)
師:好,哪位同學來給我們分享一下,這兩首詩和曹操的《短歌行》相同的地方?
生:首先,《短歌行》和這兩首詩在情感上都是對人生的短暫進行了感慨。這從第一首詩的「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然後還有第二首詩的「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可以看出。
師:嗯,它們都說到了人生短暫,都有一個「憂」。還有沒有?
生:第一首詩和《短歌行》都用了比喻,還用了「朝露」,然後還加上了一個「壽無金石固」,把自己的壽命和金石相比,沒以金石堅固,體現了人生短暫。
師:找得很細緻,找到了第一首和《短歌行》在喻體上面的相同。其他同學還有沒有補充呢?
師:嗯,好像沒有了。好像相同之處確實如此,它們都在人生短暫上面表現出一種「普遍的憂情」(板書:普遍)。老師這裡又有點疑惑了。為什麼面對人生短暫,曹操和普通士子都流露出普遍的憂情呢?當然這個問題有點難,我們得結合當時的背景來看一看,老師給大家讀一讀啊!
板書出示:
漢末魏晉時期是中華民族內部大動蕩、大殘殺、大分裂時期。這時政治上極為混亂,政權更迭,戰爭頻繁,同時溫疫、饑荒,使社會人口急劇下降。有數字表明,東漢末,人口約5600萬,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亂,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全國人口為140萬,公元221年,下降到90萬。漢末大動蕩最後活下來的,不到原來的1%。所以當代學者劉大傑指出:中國文人生命的危險和心靈的苦悶無有過於魏晉。
師:看完這則材料,同學們有什麼感想?
生:人們的生命在當時確實十分短暫,但是,曹操想在這麼短暫的人生當中,幹出一番大事業。
師:當時的人生短暫是他自己生理的問題?他只能活這麼久嗎?
生:不是。
師:是因為社會動蕩是吧!謝謝,請坐!所以同學們能明白,當時的文人士子們為什麼想要及時行樂了嗎?因為在當時想活下來真的太不容易太不容易了。那麼同樣的時代背景,曹操他的不同又體現在哪兒呢?起來說說。
生:我認為當時的文人是為了享受生活,但當時曹操是為了吸納人才,統一天下,給人們更好的生活。
師:曹操是想招攬人才,建功業,使當時的人有更好的生活,對吧!這是曹操他不同的地方,是不是?
生:對
師:是的,大家知道這首詩作於建安13年赤壁之戰前夕,當時的曹操已達54歲高齡,但是雄心滿懷的他,釃酒臨江,橫槊而賦《短歌行》,意欲招攬賢才,掃蕩孫劉勢力來排遣自己因人生短暫的憂愁,何其的豪邁慷慨。除了本首詩之外,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的《觀滄海》《龜雖壽》是不是同樣如此?是的。所以,孫紹振先生這樣來評價《短歌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
(展示投影:慨當以慷,把生命苦短的慨嘆變成雄心壯志的慷慨,將憂苦上升為豪情,這在中國詩歌史上是一個突破,而且這種憂苦為慷慨的主題日後成為古典詩歌的核心母題,到唐代詩歌中,特別在李白的詩歌中,發揚光大,達到高峰。)
(生讀)
師:同學們仔細看一下這段文字,有沒有發現裡面有一個關鍵詞,你們覺得是哪個?就是說到曹操這篇《短歌行》的一個特殊的貢獻,如果找一個關鍵詞的話應該是哪一個?
生:豪情
師:有沒有不同的呢?
生:我也覺得是豪情
師:你也覺得是豪情,但他是把憂苦變成豪情,實現了一個突破。(板書:突破)是的,同樣的時代背景,同樣都憂人生短暫,但曹操卻憂出了突破,以自己積極的人生態度化憂苦為慷慨,完成了一次時代精神的突圍。(板書:一次時代精神的突圍) 讓我們不由感慨——真是,好一個曹操啊!讓我們再次端起書本,齊讀全詩,領略偉人風採。
(生齊讀全詩)
(四)
師:我覺得比第一遍進步了很多!《毛詩序》中說過這麼一句話:「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作為青少年的我們,現在也有很多憂啊,那曹操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呢?大家可以拿出草稿本,快速地寫一寫,曹操對大家的啟發。
(生寫)
師:我們來看一看,大家都寫了些什麼?有沒有同學願意主動來和我們分享一下的?
生:在生活中也許我們會遇到困難與挫折,我們可以為此而憂傷但不能因此而被擊敗,我們應該初心不改,追求自己的本心,有「不雪前恥始未棄,不攀山峰誓不休」的豪情壯志。
師:一個女孩子能寫得這麼豪氣,我覺得應該給他一點掌聲。(生鼓掌)從她寫的文字中,我讀出了我們現在剛剛才進高中的這種豪情壯志,挺好!語言也挺簡練乾脆!來,還有沒有哪位同學來分享一個你所寫的?
生:生活不止眼前的不悅和苟且,不應以一時之憂而傷懷,而是應該找到一種排遣方式,正如曹操的杜康酒和詩歌,應望向遠方,讓自己活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
師:哇!好有詩意!感謝你,請坐。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應有詩和遠方。還有沒有哪個同學來分享一下,機會難得。如果我沒記錯話,這個同學的字寫得特別漂亮,你來說一說你寫的,好不好?
生:即使處於一個困難的時期,我們也應以積極的樂觀的人生態度去看待它,以飽滿的熱情和縝密的思維去解決它,即使在黑暗的時期也應該給自己內心一束陽光,因為暗夜能讓你看見更遠的星星,也應該滿勇氣去追逐自己的夢想,正如蘇軾所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師:哇,真的很棒!我突然想起了顧城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在你的字裡行間,老師也讀出了這種心境,這種希望。中國古代先哲認為,人的肉體是無法達到永恆的,但是我們可以追求精神的不朽。一個人追求精神的不朽有三條途徑——立功、立德、立言。很顯然曹操選擇了?
生:立功、立言
師:是的,把個人的理想與社會,國家與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這不就正和儒家積極入世文化的精神內核相關聯。正如北宋著名理學家張載所說的這句話,我們一起讀一下,起:
(投影展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師:是的,面對人生短暫,曹操也憂,但他憂賢才,憂功業,憂天下,讓這個憂憂得豪邁,憂得灑脫,憂得讓敬佩,他憂出了詩歌母題的突破,憂出了積極入世的情懷,在天地間憂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建安文字,一個空前燦爛的魏晉風骨,一個傳世悠久的中國文化,華麗的完成了一次時代精神的突圍,讓我們忍不住要感嘆,真是好一個曹操啊!學到這裡,老師都忍不住想為大家朗讀一下這首詩,大家看可以嗎?
生:可以。
師:那接下來讓我們在音樂中再次感受偉人的情懷。
(師配樂朗讀,入情入境,感染力極強。生齊鼓掌。)
師:謝謝大家,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裡,課後,給同學們留一點小的思考作業:寫一段文字,談談學了這首詩後,對曹操形象的再認識。300-500字即可。這堂課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參與,下課!
(生起立)
師:讓我們先集體向後轉,一起感謝一下我們一起來聽課的老師們啊!
生:感謝老師們!(下課)
聲明:以上資料,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署名或刪除。
相關連結:
寫作專題:
(一)記敘文
萬能記敘文寫作模式1 「起承轉合式」
萬能記敘文寫作模式2:「片段並列式」
【簡單課例】讓平乏的記敘變得感人
【簡單課例】如何寫出有深度的記敘文?
【簡單課例】如何寫出生動的細節?
(二)高中議論文
操作性極強的4種應考作文模式
【簡單課例】讓空泛的議論變深刻
下水作文:新時代青年人的使命、擔當與科技強國
下水作文:對「中醫大學被除名」的看法
下水作文:《漢語的魅力》下水作文
2021年重慶二診下水作文:劉邦和項羽的比較
2021年重慶七校聯考下水作文:「井蓋塗鴉」好不好?
下水作文: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2020年高考作文題)
下水作文:銘記歷史,迎接挑戰(2021年八省聯考作文)
下水作文 書法人生(2021年全國新高考2卷作文)
下水作文:由弱變強,定可期也 (2021年全國新高考1卷作文)
下水作文:「毒舌」作文評講(審題+糾錯+範文)
下水作文:青春做伴,夢想成真(重慶巴蜀中學2022屆高三9月月考作文)
下水作文:「研學遊」之我見(重慶市2022級高三九校聯考作文)
高考標點專題:
簡單課例:高考標點複習4——引號
簡單課例:高考標點複習3——破折號
簡單課例:高考標點複習2——冒號
簡單課例:高考標點複習1——問號
高考語法專題:
1.病句複習教案1——成分殘缺或贅餘(教師版)
2.病句複習教案2——搭配不當(教師版)
3.病句複習教案4——結構混亂(教師版)
4.病句複習教案5——表意不明(教師版)
5.病句複習教案6——不合邏輯(教師版)
6 高考病句真題100道(2010-2021)
7.【簡單課例】劃分句子成份1——正確認識主語
8.賓語與補語的區別
9.【簡單課例】單句與複句的區別
10.【簡單課例】短句變長句
11.「短句變長句」高考真題匯總
12.「長句變短句」高考真題匯總
高考古詩鑑賞專題:
1.2015—2019高考詩歌鑑賞1(內容題)
2.2015—2019高考詩歌鑑賞2(手法題)
3.2015—2019高考詩歌鑑賞3(賞字題)
4.2015—2019高考詩歌鑑賞4(賞句題)
5.2015—2019高考詩歌鑑賞5(作用題)
6.【通達課堂】渲染」「烘託」「襯託」「對比」手法的區別
7.想像與聯想的區別
高考真題
2021年高考語文北京卷試題(精校版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