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網訊(趙文源)由鄭州七中校長王保軍編著的《高中課程觀評課實錄》一書近日問世。該書共收錄了22位七中教師在「講臺煉名師」同課異構活動中各自的教學實錄、課後反思、觀評課記錄。
據了解,《高中課程觀評課實錄》一書中所有內容均以實錄的形式呈現:授課教師的課堂實錄以師生對話的形式,真實再現課堂教學流程。圍繞學習目標,教師以問題或話題引導課堂,激蕩學生思維,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研討辯論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收穫知識,提升能力;觀課教師則打破傳統觀課重在看授課教師個人表現的樊籬,轉而更關注課堂學習真正的主人——學生,以觀課實錄的形式記錄下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話語,甚至細微神情,藉以核驗課堂學習目標達成的程度;評課實錄分觀課教師評課與學科專家評課兩部分:觀課教師旁觀者清,能誠懇肯定授課教師課堂教學過程成功的部分,也能善意指出課堂教學流程中的不足或被授課教師不經意間忽視的細微之處;學科專家則高屋建瓴,不僅從理論的高度,實踐的深度為教師的授課做出精彩點評,更在高考改革求新求變的大前提下,將課堂連結高考,為教師今後的教學做出極具「含金量」的點撥。總之,《高中課程觀評課實錄》是一本蘊含著成功的經驗、創新的探索、智慧的閃光,也同樣擁有「教學永難完美」遺憾的書。
王保軍校長在體驗智慧課堂
鄭州七中校長王保軍表示「《禮記》云:『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此書的出版不僅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實戰幫助,也從側面反思教訓,為前進掃清障礙;總結經驗,為前進積蓄力量。」
近年來,鄭州七中高中部的發展,已經走過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期,逐年進步、階梯式攀升的高速發展期,目前正處於二次創業的尖端期。學校接下來該如何發展,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了需要深入思考,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學校提出「資源整合」理論,同時,將「資源整合」策略提升到學校發展戰略的高度,為全校教師認可、接受、重視並自覺運用於教育教學實踐。以此為契機,為加強學科建設,培養學科名師,促進專業成長,錘鍊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優秀教師隊伍,學校緊緊圍繞課堂這一師生交流的聖殿,講臺這一師生溝通的橋梁,開展省內外優秀教師和我校教師「同課異構」課堂教學活動,實施「講臺煉名師」工程。於今,已進行兩屆,並取得輝煌的成果。
所謂「同課異構」,是「資源整合」理論引領下的「同課異構」,是對校內教學資源的整合,對校際教師資源的整合,對省市學科專家資源的整合,採取同學科教師「選定課題——個人設計教學——同課異構付諸實施——學科專家點評指導」形式開展。「同課異構」既是教師與學生展現風採的舞臺,又是教師與教師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互助進步的平臺。授課教師精心準備教學設計,集教研組集體的智慧「煉」得課程精品;觀課教師專注聽課,用專心「煉」得觸類旁通;學科專家精彩點評,用悉心「煉」得學科成長。
河南省教研室專家在鄭州七中指導觀評課
在「講臺煉名師」同課異構活動開展的兩年中,鄭州七中教師的專業素養獲得了全面的提升,業務水平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獲國家、省、市級優質課比賽獎項的教師呈井噴態勢:張海濤、江言安、王靜等9位老師榮獲國家級優質課比賽一等獎;趙璐璐、徐依、潘立紅等23位老師榮獲省級優質課比賽一等獎;屈剛、王蕊等57位老師榮獲市級優質課一等獎。鄭州七中的教學成績也在以每年上一個臺階的速度跨越式發展,高中部一本人數在鄭州局屬學校中名列前茅,社會聲譽越來越大,名校效應顯現,學校連年獲得鄭州市初高中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稱號。
河南省教研室申雪燕老師在評課
第二屆「講臺煉名師」工程語文學科教師和觀評課專家合影
一本文集是一尊熔爐,冶煉出教育的思想;一本文集是一群理念的碰撞,迸射出教研的光芒。這本實錄集,雖算不上鴻篇巨製,甚至某種程度上也顯得缺乏縝密,但它確實凝聚了七中教師辛勤教育、潛心研究的點點心血,映現出七中人求索、奮進、創新的風採。「我相信,積跬步可以至千裡,用心做事,必將使七中的明天雲蒸霞蔚,更上層樓。」鄭州七中校長王保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