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交作業、批作業不停地催?想提高效率,老師不妨讓學生試試這幾招

2020-12-13 騰訊網

對老師們來說,在線教學除了上課形式的改變,批閱作業的形式也變了。

不少老師表示,相比於以前在辦公室批閱實體的作業本,現在每天盯著屏幕要批閱上百份圖片作業,眼睛都要花了。

居家學習期間,老師們在雲作業的批改、打分、反饋等環節耗費了不少精力。

在缺少面對面互動的情況下,作業成為老師把握學生學習狀態的重要窗口,也是孩子們理解學習內容的重要途徑。

那麼,老師們怎麼做才能讓批改作業更高效?讓孩子們從作業反饋的信息中有更多收穫?

今天,小編和您一起想想辦法。

1

每天批改一堆形態各異的「照片」,老師表示眼累心更累

一位老師在隨筆中寫道:

記得剛轉到手機上時,心中暗暗竊喜:

點對點提交作業,不必一個個去找了;

點對點布置,不怕有人忘了記作業了;

不合格可以退回,不怕有人不訂正了;

由家長親自拍照提交,不怕有人應付了……

果真,我還是太年輕了!現實給你一個巴掌的時候,從來不打任何招呼!

這位老師發現——

自從在手機裡批改作業後,難度值火箭式上升。

以前,所有作業整齊有序地躺平,排成一溜兒,老師只管埋頭批改即可。

現在,學生上傳的作業拍照質量參差不齊,有時候圖像質量堪憂,有的畫面需要翻轉,有的字跡部分有大有小需要調整……

面對這樣的照片,每一次批改,老師們不僅眼累還心累。

盼星星,盼月亮,收交作業太無奈。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隔著網線收作業。

疫情下,學生各自宅家。尤其是家長開始復工以來,學生缺少成人監督,教師又無法當面指導督促。因此在線提交作業無法做到規整統一。

正如一位老師在朋友圈中戲言:教師「等啊等」才能「改呀改」,「等不來」還要「催呀催」。

批改工作非常被動,批改時間也被嚴重「碎片化」。

就算按時上交了,面對「心不在蔫、潦草應付」的作業,教師也只能無可奈何。

「二次訂正」困難重重,老師只能幹著急。

線下作業批改中,老師們對於訂正再批改尤為重視。

可以說,「二次批改」是老師給學生診斷改進、查漏補缺最為有效的手段。但線上作業批改中的「二次訂正」困難重重,主要問題是信息反饋很不及時。

教師批改反饋——學生接受反饋——訂正作業——上傳作業——教師再次批改反饋……

每一步均存在時間差,無法做到面對面反饋的快速和高效。

2

在線作業批改如何更高效?試試完善前期這3個細節工作!

我們可以看出,線上批改作業存在費眼、費時、費力等一些困難。那麼對於有一定作業量的教師而言,在線作業批改如何才能更高效呢?

除了在布置作業上,要精心設計、控制數量外,教師要以「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心態完善批改前期的3個細節工作,努力剔除批改工作中的多餘環節。

輔導作業拍照細節

面對全新的作業提交方式,家長和學生都是零經驗,與其一遍遍抱怨,不如主動出擊。

有老師就曾對家長和學生進行過一次作業拍照技術輔導,告知他們上傳的作業照片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注意光線,避免黑影。晚上燈下拍攝,避免出現黑影的方法可以在邊上開一盞檯燈,或者把作業本豎起來,用磁鐵把作業本固定進行拍攝。

2

注意方向,把手機放在作業的正上方拍照。拍照時,把手機抬到一定高度,鏡頭對準作業本,直屏拍攝,先聚焦再按鍵。

3

注意大小,畫面飽滿。作業要儘量拍大,一頁一拍,畫面飽滿,不出現雜亂背景。

有了這些具體細緻的要求,上傳的照片就會清晰,教師就能節省諸如旋轉圖片、拉大等多餘動作,批改就能相對流暢便捷。

限定作業上傳時間

有時間觀念是我們管理時間的第一法則。

任何事情一旦限定了截至時間,總會給人帶來一定的緊迫性,在線提交作業也是同樣的道理。

那麼作業上傳截至時間如何設定呢?為此,有老師在班級中進行了一次網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見下圖:

基於以上調查結果,該老師和家長達成統一規定,當天作業最遲必須在晚上7點前上傳。

那麼,選擇「不能定下時間,要看孩子完成情況」的13名學生是否需要遵循這個時間呢?

老師發現其中有兩位學生是因為沒有在線學習條件,要等家長下班回家才能在手機上進行學習,這兩位當然可以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另11位又是什麼原因呢?經過老師進一步了解,這11位家長中有7人工作時間不固定,他們反應如果自己在家,孩子作業完成就相對積極,如果上班,那作業就無法保障了。

針對這類孩子,更加需要靠外加的制約來促使他們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事實證明,有了作業上傳時間的限定,不但對孩子有了良好的約束作用,就是對家長也是如此,家校的配合度就更高了。

明確教師批改時間段

在線作業批改中的「二次批改」讓老師們很是頭疼。

老師們抱怨家長、學生不及時收看作業反饋信息,使得二次批改無法推進。

其實家長也很無奈,畢竟他們也不能24小時守著手機,什麼事都不做。

為此,教師除了在一開始要告知家長如何查看作業反饋外,還要明確告知家長自己批改作業的時間段。

當然批改時間段,要依據學生作業上傳的實際情況而定。

如果班級學生上交作業時間集中在傍晚5點前和晚上7點前,那批改時間可以定為傍晚4點~5點和晚上7點~8點這兩個時間段。

這樣一來,不僅教師批改工作可以化零為整,避免時間碎片化,而且家長、學生可以踩點查看教師的作業反饋,便於及時推進後續環節。

3

網上批作業,換一種方式,孩子可能更喜歡!

相對於線下的課堂作業,線上的學生完成作業更加缺乏內在的動機。

字跡潦草、漏洞百出,是老師們普遍的感受。

一方面缺乏老師和同學的在場,學生缺乏作業的氛圍。

另一方面由於在線作業批改反饋隔著屏幕,班集體已是虛擬化,激勵的影響力度與現實課堂相比要減弱很多。

因此,在線批改必須努力找到放大激勵效應的途徑。

多給學生一些鼓勵

比如在作業評語裡加油打氣,加上一個笑臉,加上一個贊等。

孩子們有了新鮮感,他們可能就會更加積極。

合理使用批改平臺的小功能

比如,有的平臺中有「一鍵分享」功能,把批改中選為優秀的作業,及時分享到班級群中,讓家長和同學都能看得見。

通過營造線上班級教師氛圍,讓優秀作業可視化,以增加正向激勵的效應。

在班級群內頒發電子獎狀

將學生每天的作業表現簡單記錄,每周評選「居家學習小能手」和「進步之星」等榮譽,並在班級群內頒發電子獎狀。

這是一種階段性激勵。

對中小學生而言,作業能獲得老師的及時反饋和肯定,並能通過作業,在線上找到學習的存在感,對於居家學習的孩子顯得尤為重要。

這能一定程度上激發和點燃學生參與學習和完成作業的熱情。

寫在後面:

親愛的家長,

這個春天,你也不易。

曙光就在眼前,

希望你理解並支持老師。

凡是催作業的老師,

都是負責任的老師。

當然,

如果你能督促神獸,及時交作業,

就是對老師最大的支持!

-End-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手機批改作業太難了?老師們不妨試試這幾招,助你快速提高工作效率!
    疫情下,學生各自宅家。尤其是家長開始復工以來,學生缺少成人監督,教師又無法當面指導督促。因此在線提交作業無法做到規整統一。正如一位老師在朋友圈中戲言:教師「等啊等」才能「改呀改」,「等不來」還要「催呀催」。批改工作非常被動,批改時間也被嚴重「碎片化」。
  • 從教師晚10點催交作業遭學生投訴"擾民",談教師催交作業原因
    有憤怒的老師發表意見,表示心寒,以後再也不管學生了,學生愛學不學;有家長指責議論教育局為什麼只發文批評,卻不處罰當事教師;還有更多的家長直呼被那個不學無術的&34;捆綁了,自己的孩子以後老師都不敢嚴管了,要譴責那個&34;……總之,人們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對這件事發表了意見。小編不想簡單判斷孰是孰非,只是想深入地探索一下,這位老師為什麼會晚上催交作業?
  • 從教師晚10點催交作業遭學生投訴「擾民」,談談教師催交作業原因
    有憤怒的老師發表意見,表示心寒,以後再也不管學生了,學生愛學不學;有家長指責議論教育局為什麼只發文批評,卻不處罰當事教師;還有更多的家長直呼被那個不學無術的「學渣」捆綁了,自己的孩子以後老師都不敢嚴管了,要譴責那個「老鼠屎」……總之,人們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對這件事發表了意見。小編不想簡單判斷孰是孰非,只是想深入地探索一下,這位老師為什麼會晚上催交作業?
  • 教無定法,讓學生互批作業也能提高成績?看老師「懶」出新境界
    這個班級學生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訂正作業不及時,這個不及時指的是拖個兩三天,三五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個班至少十幾個都是這樣,每天都要為催學生交作業,訂正作業而焦頭爛額。和家長交流過,找學生談過,都收效甚微。
  • 為了不再催學生交作業,莫幹山外國語學校花了四五年時間堅持做這件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了不再催學生交作業,莫幹山外國語學校花了四五年時間堅持做這件事 前段時間,許多老師因為催學生作業而費神。在德清莫幹山外國語學校,這件事對老師們來說卻異常輕鬆。限時完成作業並訂正,做到日清、周清,培養學生們的這個習慣,學校已經堅持做了四五年。
  • 孩子寫作業磨蹭,家長別只知道催,試試這招巧妙提高寫作業效率
    ,孩子終於想起來自己有作業要寫了,但是家長一問孩子作業是什麼,孩子卻說:自己忘記把作業帶回來了。家長趕緊開始找老師、同學確認作業是什麼,好不容易知道作業的內容後,孩子寫作業又開始磨蹭了,寫兩道題就說要喝水、一會有去上廁所,就這樣拖拖拉拉忙到深夜十一二點,孩子才終於把作業趕完了,家長和孩子才能去休息。
  • 一封信告訴家長,老師為什麼不「催作業」了?
    當然,這絕不是老師偷懶、懈怠!前段時間有4位老師因為&34;批評教育學生,被教育局要求寫檢查停職,有一位老師還被開除!近期,學校連發兩次通知,要求不能給因為學生及其家長增添任何負擔。作為老師,不知道怎麼給家長添負擔了?線上教學每天只上一節課,只布置一次作業,學習任務連正常期間的一半也沒有,可作業從來沒有交齊過!
  • 老師晚上十點釘釘催作業被學生舉報,教育局:學校立即整改
    今天早上起床看到了一則消息,感覺到不可思議,又頓時有些許的擔心,舉報中的我們竟然如此相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則訊息。網課期間,一名中學英語老師晚上十點在釘釘上打電話催作業,被學生舉報導到了當地的政府留言板,舉報歸類為「嚴重擾民」。
  • 「乞丐式」催作業教師的日常:簡直不能再卑微了!
    1905年的義大利,一位名叫羅伯特·納維利斯的老師為了懲罰一些頑皮學生,給他們布置了家庭作業。這一舉動深刻影響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此後家庭作業便風靡全球,成為學生學習的一部分,讓無數學子的童年蒙上了可怕的「陰影」。而對於廣大教師而言,最頭疼的事情也不過催作業哈。不談作業,師慈生喜,一催作業,千奇百怪。
  • 網課作業老師催!家長腦袋疼!作業必須交!共勉!
    網課上了幾個������️,不交作業現在徹底成了很多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矛盾,這種不交作業的現在比在學校嚴重得多。以前,在學校,學生不敢太猖狂,現在,線上教學,老師的權威也隨之一落千丈!不過,學生們年紀尚小,不寫作業的現象也是很正常,也不可能希望他能自覺改正,但是。要想改變他們這種不寫作業的壞習慣,需要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同的努力!
  • 當老師不再催作業,家長反而輔導更忙了,怎麼回事
    網課階段,針對家長們反映的作業問題,我也進行了深度的教學反思。覺得每天催作業,對於老師來說也是身心俱疲。作業本就是一個鞏固知識點的學習方式,卻成為了家長和學生的學習負擔了,這肯定是違背了教育的初衷。而且追求百分之百的作業提交率也不現實,大班配額,老師也無法對常不交作業的學生進行管理。家長也會因為忙於工作,疏於對學生的管理。
  • 老師到底該不該向學生催作業?
    河北邯鄲市一名三年級小學生在家跳樓身亡了……據孩子的姨媽介紹,孩子上網課時,未能按時完成作業,被老師踢出「釘釘群」,並在「家校交流群」裡通報批評。據當天群內信息顯示,該學生與其他5位同學因一周內,單科三次以上未交作業被移除出班級群。如果想再進群,需按照之前說的寫保證書,學生和家長籤字後發班級群中,如若再犯,不能再加群。
  • 四年級學生總是忘交作業,家長想了1招,再沒發生不交作業的情況
    四年級的學生,經常忘交作業,不是沒有寫,是真的沒收拾到書包裡。為此,老師也不斷強調獨自整理書包、搞好個人學習管理,作為學習習慣,也建議家長督促孩子,做好自己的事。但是想培養好這個習慣可不容易,儘管書桌前貼好了寫完作業一定要檢查的事項,把作業和書包整理好的提醒,但是第二天到學校,該忘記還是會忘記。
  • 暑假作業答案軟體哪個好 不妨試試這幾款
    放假了,學生朋友都有自己的暑假作業,許多同學玩著玩著就忘記了自己的作業的事情,小編帶來了暑假作業答案軟體,給喜歡學習的同學使用,做完暑假作業,可以自己通過暑假作業答案軟體找答案,挑出錯的題目,補足自己的知識盲區,有效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 老師催作業反被投訴舉報拉黑,是老師過分還是家長學生無理取鬧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由於疫情的原因不能正常的開學上課,學生們都在家上網課。這樣一來使老師和家長們都措手不及,老師需要準備在網上授課,布置作業,審批作業。而家長則需要完成老師的各項學習打卡任務。高年級的孩子還好一些,可以自己上課打卡交作業,低年級的孩子就需要家長的協助了。這也導致了很多家長抱怨。「這哪是給孩子留作業呢?
  • 評論:與學生辯論"遲交作業"的老師是好樣的
    這幾天,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馬寅翔「火」了。一位同學未及時上交作業,認為自己和老師對交作業規則理解不同,對於「重大誤解」的後果,希望老師「共同承擔」。馬寅翔回復:「如果你能找一兩個角度,論證你遲交作業的合理性,我就接受你的作業。」這位同學寫文章論證「遲交作業的合理性」,馬寅翔則以一篇《關於「遲交作業案」的歸入法分析》回應,一來一回的精彩「辯論」走紅網絡。
  • 孩子磨蹭,寫作業慢,不妨試試這幾個方法
    寫作業特別磨蹭,一弄就弄得很晚。因為自己家孩子曾經也有這個問題,我就滔滔不絕地和她分享了我的一些小經驗。只有把老師留的作業都寫完了,才能踏踏實實的玩。不然你玩的時候也會不踏實的。玩一會可能就會想一下「我的作業還沒完成」,玩得很不盡興。把該做的事情做完,才能做想做的事情。這個觀念可以一直貫穿到孩子的學習生活當中。現在很多家長都給孩子報了好多的課外班。其實有的課外班根本沒什麼作用,反而讓孩子沒有了玩的時間。
  • 老師,釘釘升級了:可「圈劃批改」作業、退回重做了
    最近不少家長比較鬱悶,孩子 的作業交上去,老師不能直接像紙質版那樣在卷子上批改,很多時候看到老師的評語找問題找了半天。其實老師也改卷子寫評語寫的眼花...這次釘釘升級為家長和老師們增加了不少新的功能,老師您快看看,趕緊升級釘釘吧!
  • 寒假作業僅批「閱」引質疑 學生辛苦寫老師不細看?
    有同學覺得「不值」――老師並不會如平時一樣仔細地批改寒假作業,很多時候只是打幾個大勾,或批上「已閱」。有學生在網上發帖打趣:「辛辛苦苦寫一月,換來老師一個閱」。有家長表示,希望老師能更仔細地批改寒假作業;如果實在看不過來,能否適當減少寒假作業量?  「孩子和大人,都不容易!」海珠區的家長曹先生說,「基本就跟我們上班族一樣,過年前一兩天才放假,初七又開始上補習班。」
  • 老師晚上10點打電話催作業,確實不妥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關於一名初中英語老師晚上10點打釘釘電話催作業,被學生舉報到地方政府領導留言板的事兒。這位舉報老師的學生在舉報信中說,英語老師大晚上打電話,說作業情況這種事情,嚴重擾亂了他們休息。「學生知識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學生不是教師的全部。學生是家長的不是你的。說明此教師沒有搞懂教師角色的真正任務。」還有留言說:「舉報得好,以後老師不用催交作業了,感謝這位學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減輕了教師的壓力。」網友們的意見我很贊同。老師這麼晚還打電話催作業,做法確實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