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父母教給孩子的三個底線意識,讓孩子更好成長

2020-09-03 七彩嘟嘟珠心算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最終都會遠離父母的懷抱,獨立生活。

所以,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則是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讓孩子養成這幾個底線意識;熱愛生命、獨立生活,自尊自愛。

01 生命底線
我們的生命本就是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只有一次,並且過一天少一天。 所以,父母必須要給孩子樹立這樣一個意識,
那就是無論何時、何事,一定要愛惜自己身體和安全狀況,不能為任何人和事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 只有當孩子明白生命的可貴和重要性,才會在危險來臨的時候主動避開那些涉及生命危險的觸手。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永遠守護好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但他們終究要在父母夠不著的地方,去飛翔探索屬於自己的世界。
所以,我們應該培養孩子愛護自己生命以及他人生命的意識。 02 尊嚴底線 何為尊嚴底線,就是不會為了他人一步一步做出妥協,最後連自我都失去。 曾經轟動全網的北大包麗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子,在男朋友的無理要求之下,(比如要喊男朋友為主人,要為他懷一個孩子再去流產等極度沒有人性的要求) 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子,因為這些沒有尊嚴的要求,讓自己的生活布滿陰霾,最終承受不住這種折磨,而服藥自殺。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必須要給孩子樹立這樣一個意識,但凡有人做出傷害到自己尊嚴的事情,要立刻遠離這個人,停止交往。 人與人相處、關係的維護,是需要做出一些包容和忍讓,但這並不代表著一方要無條件地退讓,讓步到最後甚至失去自己的尊嚴。
以尊嚴交換來的別人對孩子的好,既不是等價交換,也根本不值得孩子為之付出。 請孩子務必記得,當有人試圖讓你做出踐踏尊嚴的事情,立刻遠離。
03 生活底線 孩子的生活,不應該只有成績,父母還應該注重培養孩子「吃飯」的技能,即謀生。 俗話也有說:「技多不壓身。」 哪怕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太好,考不上好的大學,也需要有一門拿得出手的才藝,作為謀生的最後手段。 這就是父母要教給孩子的生活底線意識,無論什麼時候,給自己留一條選擇的後路。


特別是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 必要的時候,還需要交給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如何處理日常生活的雜事等)。 孩子不可能永遠生活在父母身邊,而父母也不能保證永遠能照顧孩子。所以,當孩子離開家之前,必須要培養孩子基本的獨立生活能力。 而不是當孩子離開家之後,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如同廢人一個。


關注公眾號【七彩嘟嘟珠心算】每天學習一點育兒小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的核心能力之三:孩子的終生保護者,不是父母,而是底線
    這樣的故事只是個例嗎?其實這是現代社會的普遍現象。很多人會以為自己的孩子再怎麼疼愛都不過分,可是很多家長卻在這種無止境的疼愛當中迷失了自己,分不清自己是在疼愛孩子還是在控制孩子。我們很多父母都是錯把「溺愛」當成是愛,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機會,這樣的孩子永遠都沒有辦法獨立,越長大就會越痛苦,而把孩子推向這種絕境的邊緣的正是那些打著「愛孩子」旗號的父母。
  • 孩子玩具被搶只能生氣?聰明父母三個步驟拿回玩具,讓孩子更自信
    當孩子玩具被搶之後怎麼辦?很多家長會憤怒的幫孩子討回公道,其實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次挫折都是最好的教育,聰明的父母把握好機會,讓孩子學會如何去解決問題,情商低的父母,只會顧慮孩子的情緒,但是同樣的問題下次還會出現。父母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孩子玩具被搶,表面看來是孩子吃虧了,但是反過來,孩子玩具被搶,父母們需要用對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提高三項能力。
  • 教會孩子保護自己,是父母的重要責任,這三個方面對孩子很重要
    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和父母最重視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對孩子的未來及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給孩子充足的愛,引導孩子不斷成長,同時也要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對孩子也非常重要。沒有人能夠永遠的順風順水,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難題,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善惡,孩子將來總要獨自行走社會,沒人能永遠陪伴和幫助他,教會孩子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是父母的重要責任,這3個方面,一定要教給孩子。
  • 和孩子講條件,不如和他談底線,更有益孩子的成長
    小寶,如果這次考試你考個第一,我就給你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些家長喜歡跟孩子講條件。尤其是經過一次兩次之後,發現孩子確實很聽話,也很努力地達到父母所要求的。然後,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通通都可以講條件的。時間長了,孩子也會和父母談條件,成為唯利是圖、斤斤計較的人。
  • 李玫瑾:孩子12歲以後,真正聰明的父母都懂得「示弱」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總會面對各種難題。前陣子,知乎上有位媽媽苦惱地發問:批評孩子鋼琴作業沒練好,孩子直接懟一句:「有本事你來呀」,該怎麼回答?然而,隨著孩子長大,有了自我意識和獨立的想法,這種行為反而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 底線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母親哭著教育兒子:人家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都跟你說了,我教你你不聽,父母教育不了就是社會教育,社會教不了,就是公安局、法院教了。視頻底下,有人評論這位母親的三觀正,也有人指責母親沒把孩子教好。但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父母越是苦口婆心地講教育,孩子越是聽不進去。更何況,孩子品格的養成,不止是受家人的影響,成長的環境、周邊的人和事物都有可能促使孩子犯錯。要想讓孩子少受周圍環境的不良影響,從小進行底線教育非常重要。
  • 孩子的獨立意識是成長的標誌
    孩子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把父母往遠處推,父母卻還想要實時掌控孩子的一言一行——這種矛盾真的不可調和嗎?有壓迫的地方就有反抗,過度控制勢必引發孩子對成人世界的反抗。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內心開始產生強烈的自我意識,開始強烈地渴望獨立,也會比小時候更不願意被父母和長輩管束。對成人世界的反抗是他們探索自我的一種方式。
  • 孩子上幼兒園,父母要給他們樹立4個安全意識,呵護孩子安全成長
    孩子上幼兒園後,一天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不能在父母身邊。幼兒園的老師也不可能對每個孩子都能很細心,難免有忽略的時候,比如老師沒注意看孩子,孩子走樓梯不小心摔了等等。因此,孩子的人身安全就成了父母要注意的首要問題,上幼兒園後父母要教孩子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識。
  • 孩子6歲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錯過就別埋怨孩子笨
    為了讓他恢復「人性」,人們就努力教育他,但一個簡單的站立他學了2年,走路學了6年,到17歲時才學會說幾個單詞,智力相當於4歲孩童。雖然,這個小男孩是由專業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進行專業救治和矯正,但再好的教育條件,錯過了學習「關鍵期」,也很難使他恢復「人性」,不能有正常人是智力。這也啟示我們,孩子的成長,是有學習「關鍵期」的,錯過會「變笨」,而抓住卻有可能「變聰明」。
  • 面對孩子2歲叛逆期,家長要如何應對?三個方法改善孩子壞脾氣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既不能聽懂父母話語中表達的意思,也不願意服從父母給的指令,只願意和父母唱反調,著實讓人煩惱。家長們就會開始思考,我家的孩子怎麼突然脾氣就變了?明明以前是個乖巧懂事的小寶寶,然而,現在說得最多的就是不行、不要、不想。
  • 「聰明的父母,應該知道3件事」:換個思維,孩子更優秀
    因此,年輕父母們應該要學會總結、研究前人的經驗,試著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培養子女。可是,由於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許多年輕父母會讓自己的父母照顧孩子。其實,從家庭教育層面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方法。當老人和兒子或兒媳有矛盾的時候,所營造的家庭氛圍是不利於子女成長的。最後,老一輩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不一定適用於當下的時代。如今的孩子,成長環境已經和十幾年前大有不同,更何況是老人們的那個年代呢?
  • 為什麼聰明的父母不說「他還是個孩子」
    如果把孩子看成是可以被教導如何善解人意的小大人,那麼孩子的未來將與眾不同。為什麼呢?有十個原因供您參考,父母有時應該把孩子當作大人看待。原因一:孩子會更好的理解界限「孩子就是孩子」,經常被用作不當行為的理由。
  • 情商高的父母:不要觸及三條底線,這可能會影響他們孩子的未來
    孩子們的底線是我們未來能給孩子們的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就像老師,約束和保護他們的孩子。但是真正聰明的父母會明白,如果愛他們的孩子,他們不能超過這三個底線。1、切忌不顧場合地批評在生活中,許多母親必須在公共場合糾正和引導他們孩子的行為
  • 孩子「頂嘴」是聰明的表現,別讓你的訓斥,影響孩子的思維成長
    家長們要學會弄清楚孩子頂嘴背後的行為動機,才能更好地與孩子相處。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學習「孩子愛頂嘴,家長該如何引導」。一、孩子「頂嘴」的原因是什麼,這些內心獨白,家長要知道1、「我已經長大了!」孩子在2歲左右就開始產生自我意識,孩子會認識到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如果父母還是用命運的語氣支配孩子,就可能遭到孩子的反抗,他的反抗就是在向父母傳達一個信息:我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爸爸媽媽也不能再命令我。2、「這不公平!」
  • 養育的三個誤區,父母要重視,別讓愛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寶寶長大了,我們卻沒有意識到 在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由於他們個人能力的原因所以對於父母是非常依賴的,但是隨著他們的成長對於父母的依賴會變得越來越少,可是這種情況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是一件非常難以接受的事情,因為我們無法接受我們的寶寶已經不需要我們的事實。
  • 父母需要關注孩子發育的每個階段,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
    父母需要關注孩子發育的每個階段,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01引言我相信每一位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是父母給撫養長大的,這種想法沒有毛病。但孩子本身為了自己的成長,也一直在頑強地進行著鬥爭。他們通過和外界的不斷鬥爭,得到鍛鍊和發展。而很少有父母會關注到孩子每個階段的發育,因為真的不知不覺孩子就長大了。
  • 響象智能繪本館: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成長意識
    響象智能繪本館: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成長意識響象智能共享圖書櫃是一種無人值守智能圖書櫃,由軟硬體系統組成,通過線下智能圖書櫃+微信小程序+物聯網+雲端閱讀大數據,實現24小時自助借還。主要特點包括:1.
  • 李玫瑾:當孩子12歲以後,聰明的父母都懂得「示弱」
    這位同樣被問這個問題的父親,很乾脆的回道:我真不會,要不然教教我啊,被批評的孩子瀟灑一笑,找回來自己的自信,乖乖的修改作業去了,其實,真正會與兒的家長,並不是一味的強勢壓制孩子,聰明的父母知道:學會對孩子「示弱」,比強勢更有用。
  • 批評孩子,不能觸碰的三個底線
    關於批評教育,相信父母們一定不會陌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批評就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手段之一。孩子犯錯應該批評,但嚴肅教育並不是劈頭蓋臉罵一頓那麼簡單,錯誤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進步,反而會使其自卑或叛逆。
  • 遵守規則的孩子,不容易長偏,父母從小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規則不單單是用來約束孩子行為的標準,還是引導孩子成長、前進、樹立學習目標的重要推力。古人稱圓之標準為「規」,稱方之標準為「矩」,這就是古人的聰明智慧,並告訴後人,生活在規矩中,人生就在方圓裡。規是約定性的,矩是約束性的,手中有尺度,心中有規範,人才站得直、立得正、走得遠。大社會有大規矩,小集體有小規範,微生活有細規則。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玩遊戲要遵守遊戲規則,比賽要遵守比賽規則。父母要時時處處提醒孩子,不遵守規則會有什麼後果出現,引起孩子對規則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