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中提到過高考的心態,還有需要知道的一些事兒:現代社會,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高考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節點。以後要不要上大學,都要繼續學校。大學畢業之後,依然要繼續學習。
那會兒還說到第三件事,是高考之後填報志願的事情,等考過之後再說。現在正是填報志願的時候,其實昨天也說到一些,對分數足夠高的學生首選北大和清華,第二梯隊復旦、上海交大和浙大等前10名的學校吧,其他的211、985大學第三梯隊,還有其他梯隊的一本、二本、三本大學。
我來以過來人的身份說說為什麼要上這些學校。
首先,前三梯隊學校的硬體、師資自不必說,在這些學校,接觸大師的機率比較高。很多時候,可以近距離接觸一些在報告廳作報告的大牛,你會發現他們並不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一些沒見過世面的人,突然見到一些牛人會變得唯唯諾諾。你在大學中見多之後,再見到類似人的時候,你的氣場自然就不一樣。你抬頭挺胸自信自如的對待他們,給他們的感覺也不一樣。這些大牛大概率也會影響你未來的軌跡。
其次,這些學校保研率、出國率都很高,在學校表現的不是太差,在保研和出國都會有很多機會,會輕鬆不少。考研的時候就會發現,好一些的學校研究生很大一部分都是保送的,要考的話競爭真的大。
還有,在學校裡邊接觸的同學也是一方面。如果你的同學都比較厲害,不需要他們刻意幫助你,你只要有樣學樣就行,多半也不會混的太差。而且,你心中會有這種想法,他們都是天天跟你一起的,這些事情他們能做,你也能做到。這能為你打破很多自我設限,因為很多事情,不是你不能做到,而是你覺得你不能。比如你同學出國留學了,你會覺得,他都能出國,我為什麼不能。然後打聽打聽他是怎麼出國的,自己也出去。又或者你同學做什麼東西賺錢了,你看在眼裡,自己也會嘗試嘗試,如果你不是太差勁,你同學多半還會帶著你。你們班如果氣氛不錯,那麼你們的同窗情能夠持續很長時間,也會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再者,在找工作的時候,一些好的公司只去一些好的學校招聘。到那個時候你會發現,入場券多麼重要。在公務員招聘的時候也一樣。在985、211學校會有很多選調生名額,這些人到政府機關都是當幹部苗子培養的,幹上三五年,很快就提拔了。其他學校名額少的可憐,競爭大的多了。
當然,像前幾天說的,進不了一二三梯隊的情況下,地點選擇最重要。其實不管能不能進一二三梯隊,都要優先選擇中國經濟發達的地區,儘量選擇北京、上海及周邊(即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大學,因為這些地方的機會要比其他地方多很多。大學在這些城市生活幾年,所見所聞絕對跟那些三線小城市不能比的。上課之餘的實習機會,兼職機會,包括參加各種展會等等的機會都不是那些三線小城市所能比的。
我身邊有人覺得學生成績不是太好,想讓學生在家鄉所在的小城市上個學校算了,離家近,成本也低。這是短視的表現。說的難聽些,這是新一代土包子。作為一個學生去到大城市讀書,絕對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住在學校、吃在學校,國家對學校各種補貼、照顧都能享受到,包括來回的交通都有補貼,還有哪些時間能有這好事呢? 大城市就業機會多,等畢業之後,大概率還是往大城市跑,為什麼不早點去啊?
有些人會說,為什麼要去,我就想我的孩子留在身邊。真無語,希望你能照顧他一輩子。有些人會說,我就喜歡在小城市,不同人的選擇,也無話可說。畢業之後,兜了好大的圈子,只想說,大城市的昂貴是有他的道理的,各種軟體硬體等基礎設施都比較齊全,可以讓人們充分體會現代社會的便利。
換句話說,大城市一套房子幾百萬幾千萬,如果能夠及早的在這些地方紮根立足,比那些三四線小城市的鄉紳強多了。你看吧,那些鄉紳的後代子孫遲早也是要往大城市跑的。
啥?你
擔心不能在大城市立足?一個城市千萬人,那麼多人都能,你為啥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