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央企影視上市公司將易主 華錄百納試水「混改」?

2020-12-19 騰訊證券

唯一央企影視上市公司將易主 華錄百納戰略突變試水「混改」?

本報記者 饒守春 北京報導

導讀「從想要加強控制權到轉讓控股權,這次股權轉讓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安排可能性更大,不太可能是華錄集團已有計劃的執行。」 一位長期跟蹤華錄百納的華南中小型券商分析師表示,從推出增持計劃與發出控制權轉讓公告的間隔時間來看,公司此次的股權變化更可能是一次「突發性事件」。

作為目前唯一的國有控股影視文化上市公司,華錄百納(300291.SZ)如今卻開始謀劃「易主」,並有可能改變國企的性質。

1月15日晚間,華錄百納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擬以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公司1.4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17.55%的股份。目前,華錄百納實控人為國務院國資委,若此次股份轉讓完成,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均可能發生變更。

值得注意的是,華錄百納此次股權轉讓可謂「突然」。去年10月,華錄百納還曾公告稱控股股東將在未來6個月內,增持公司不超過2億元的計劃。但在1月8日時,先是以重大事項宣告停牌,兩日後則表示將終止增持計劃。

1月16日,華錄百納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處於敏感期,暫不便對股權轉讓事宜對外表態,但會考慮在幾日後通過召開媒體說明會的方式,正式對外回應有關事項。業內人士則認為,華錄百納2017年經營並不如意,此時選擇轉讓控股權,有可能是藉助「混改」為公司的發展引進外部資本,改善經營機制。

民營資本將入?

如果將時間回溯至2017年10月,也許誰也想不到華錄百納會在三個月後披露將要「易主」的消息。

彼時,作為華錄百納控股股東的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錄集團」)以「基於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及看好公司長期投資的價值」,披露了一份半年內增持不超過2億元的計劃。

但有關增持計劃才剛開始實施,卻突然迎來一份同樣來自於大股東的股權轉讓公告。

根據華錄百納2018年1月10日晚間披露的公告顯示,在2017年10月31日和11月3日,華錄集團以合計2981萬元增持了公司220.68萬股,增持後直接持股比例達到7.95%。不過在這份公告中,華錄百納隨之表示華錄集團將結束增持計劃,並於一日後首度披露了擬將股權轉讓的消息。

1月15日晚間,華錄百納進一步透露了此次股權轉讓的幾個細節。其中,華錄集團旗下公司華錄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下稱「華錄文化」)持有華錄百納的17.55%股權將全部被轉讓,轉讓價格以11.49元/股為基礎確定。這意味著,此次股權轉讓總價將有望達到16.38億元。

對於潛在受讓方的資格,華錄百納的公告中明確提及,除將要具備包括設立三年以上、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無重大違法違紀行為等硬性條件外,還要求其具備較強的產業運營能力和實力,能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等。

同時,華錄百納還在公告中要求擬受讓方承諾,在獲得控制權後也積極支持公司現有經營團隊開展經營管理工作,並維持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管理層和員工隊伍的穩定,並在獲得控股權三年內不對外進行轉讓。

這或許意味著,即使外來資本成為華錄百納控股股東,但在經營方向等方面,也無法對其進行很大的調整。

此外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還了解到,此次華錄文化持股轉讓後,華錄集團卻並未完全退出華錄百納,其仍將是上市公司的第二大股東。而在對擬受讓方的資格要求中,也並未對企業的性質進行限制,這意味著民營企業也有可能最終入主華錄百納。若這一情形成行,華錄百納的央企性質也將出現變化。

儘管華錄百納並未回應此次控股權轉讓的原因,但在此前公司的一份公告中,卻提及此舉是「積極響應十九大關於文化產業發展的有關要求,為華錄百納引入新的優質股東資源,帶來新的業務資源和市場化的經營機制,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

突發戰略調整

由於華錄集團並未對華錄百納控股權的受讓方作出企業性質限制,也未完全退出上市公司持股,此次控股權轉讓因此被認為是前者的一次「混改」嘗試。

不過意外的是,在2016年底華錄集團向國資委提交的一份報告中,華錄集團雖然提及將在未來壓減對華錄百納的持股層級,但更關鍵的是其還著重表態,希望國資委能夠給予資金支持,來完成對上市公司控制權的加強。

一位長期跟蹤華錄百納的華南中小型券商分析師表示,從推出增持計劃與發出控制權轉讓公告的間隔時間來看,公司此次的股權變化更可能是一次「突發性事件」。

「從想要加強控制權到轉讓控股權,這次股權轉讓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安排可能性更大,不太可能是華錄集團已有計劃的執行。」上述分析師說,「選擇華錄百納為標的,可能也在於去年業績的不佳。」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華錄百納營收同比下滑21.41%至14.68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則同比下滑34.51%,為1.17億元。

通過梳理其2017年三份財報,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業績的下滑主要在於華錄百納綜藝業務的不佳,尤以《來吧,兄弟》的招商不及預期,計提4714萬元跌價影響最大。此前的半年報中,綜藝板塊的營收更同比大降76%,僅有9167萬元。

然而自2014年華錄百納以25億元的價格,將廣東藍色火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藍色火焰」)100%股權收購後,綜藝一直是上市公司「影視+綜藝+體育」三大板塊中,業績貢獻最大的業務。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藍色火焰實現的扣非淨利潤分別達2.30億、2.28億、3.07億,而同期華錄百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1.27億、2.39億、3.63億,藍色火焰貢獻的利潤佔比超過85%,2014年甚至是華錄百納業績扭虧為盈的關鍵。

業績不佳,也使華錄百納曾再度萌生出對外併購的想法。2017年6月,華錄百納曾計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上海嘉娛文化投資有限公司,但至去年9月底時卻宣告失敗。

重組的失利是華錄百納股價隨之遭受重挫,在披露復牌後股價連續跌停,並在此後持續下挫,從9月底至今跌幅達到45%,市值縮水接近54億元,最新市值僅為91.81億元。

「不論是業績還是股價,華錄百納的2017年都不順心,此次控股權的轉讓可能更多出於經營層面的考慮。」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易觀分析師說,「在國企改革的背景下,通過引進外部實力資本,可能會給公司帶來不一樣的東西。」

(21世紀經濟報導)

相關焦點

  • 美的少東家何劍鋒入主影視公司華錄百納,國務院國資委同意了
    美的集團少東家何劍鋒正式成為影視公司華錄百納的掌門人。4月18日晚間,北京華錄百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華錄百納,300291)發布公告稱,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已經取得國務院國資委的批覆,同意華錄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將持有的華錄百納1.02億股和4062萬股分別協議轉讓給盈峰投資控股集團和寧波普羅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斥資18億,美的集團少東家何劍鋒將入主創業板公司華錄百納
    北京華錄百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華錄百納,300291)3月21日晚間公告,控股股東將由華錄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錄文化」)變為盈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盈峰集團」),實際控制人將由央企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錄集團」)變更為何劍鋒。
  • 舉步維艱的影視行業:16家虧損,6家賣身,2家面臨退市風險
    今年有可能連續退市幾家,其中風險最大的是長城影視和當代東方。此外,中南文化、鼎龍文化、歡瑞世紀和北京文化也面臨危機。在梳理退市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a股的退市規則。最初,在主板上市的公司想要退市,他們不得不連續虧損三年以上。在虧損的第二年被*ST,也即退市風險警示,俗稱「戴帽」。虧損第三年,先停牌。停牌後的上半年,如果扭虧為盈,可以申請恢復上市。如果它繼續虧損,退市程序將被執行。
  • 從央企實踐看混改三大關鍵詞:多路徑、轉機制、放紅利
    與誰合、怎樣混?這是央企改革首先面對的問題。作為國企改革重要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正不斷向縱深推進,尤其是主業處於充分競爭領域的商業類中央企業近年來在「與誰混」「怎樣混」「如何改」等問題上有不少探索。從實現混合的方式看,上市公司已成為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載體。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7年6月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從378戶增加到390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資產總額、淨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佔整個央企的63.7%、60.8%、61.1%、84.8%。
  • 中石化混改增資完成 嘉實元和基金3月上旬上市
    一位知情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透露,當前中國石化(600028.SH)混改增資入股流程基本走完,預計參與中國石化混改的公募基金嘉實元和基金將於3月上旬上市。
  • 中鐵總發文明確混改思路,推進鐵路企業上市
    今年7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央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今年年底前,尚未改制的69戶央企全部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這意味著央企將全面步入公司制時代。中鐵總只有先實現真正的公司制,完成市場化改革,在保證同股同權、有現代的公司治理以及嚴格的內外監督等條件下,才能有效推進混改。李錦表示,鐵路改革首先要進行改制,不能「換湯不換藥」,第二則是放權,要讓18個鐵路局和三家專業運輸公司儘快進入公司制的改革進程,明確鐵總及下屬公司的職權範圍,強化管理行為。
  • 國企混改重組等或多點突破
    而針對市場關心的第三批試點混改方案,翁傑明介紹,試點企業的混改實施方案陸續獲批,多途徑混改有序展開。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及所屬企業引資項目均要通過產權市場、股票市場公開進行,保障各類社會資本公平參與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權利。
  • 影視產業回到解放前!逾萬家公司關門大吉,上市公司賣房賣畫、募資...
    據統計,Wind影視概念板塊中共有30家上市公司,2020年一季度虧損公司達20家,佔比近七成。其中,華誼兄弟、唐德影視、*ST當代等多家公司已經連虧兩年,今年一季度還在繼續虧損。這意味著,如果2020年不能扭虧為盈,上述公司或將面臨退市壓力。從二級市場上看,影視上市公司同樣艱難。
  • 央企股權激勵新規落地近一年 上市公司踴躍「爭鮮」
    為健全央企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國資委於去年11月出臺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新規,為央企股權激勵打開了政策空間。  新規實施近一年來成效幾何?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去年11月至今,已有20家央企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另有26家地方國企推出股權激勵方案。受益於新規放開了多重限制,央企股權激勵方案的內容更加大膽靈活。
  • 中國金茂混改「棋局」:引平安為第二大股東 保持央企屬性不變
    不同的是,金茂目前是平安唯一的股權投資央企房地產公司。7月26日,中國金茂發布公告稱,擬籤訂兩份協議,根據一般授權配售現有股份及認購新股份,交易方分別為平安人壽以及新華人壽。在交易完成後,平安資管香港將持有中國金茂經認購事項擴大後的已發行股本15.2%,成為中國金茂第二大股東。
  • 從慈文傳媒的易主,看影視遊戲業的冬天!
    恰恰相反,影視遊戲的投資,可能正處於「冬天」,剛剛,一家出產了多部「爆款」大片的上市公司,就進行了「易主」,這就是慈文傳媒。難以維持的「爆款劇」對於影視娛樂業的投資,筆者之前發表過多篇文章,比如:「流浪地球」的大熱,難掩「影視傳媒股」投資的艱難!
  • 新華網:央企股權激勵新規落地近一年 上市公司踴躍「爭鮮」
    為健全央企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國資委於去年11月出臺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新規,為央企股權激勵打開了政策空間。 新規實施近一年來成效幾何?據統計,去年11月至今,已有20家央企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另有26家地方國企推出股權激勵方案。受益於新規放開了多重限制,央企股權激勵方案的內容更加大膽靈活。
  • 安泰科技推「安泰版」混改
    模式有別於中石化「模板」,擬斥10億吸收合併民企天龍鎢鉬    【深圳商報訊】中石化混改已成央企混改模板,不過一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也在嘗試不同模式的混改。安泰科技 (000969)推出吸收合併民企模式的「安泰版」混改。
  • 華泰策略:混改主題環境升溫 國企改革迎來催化期
    第一批混改試點的企業,近期混改方案將全部批覆。第一批混改試點企業正在有條不紊推進改革。我們將6家試點企業改革動向梳理如下表:  除第一批混改試點企業之外,其他央企混改動向也比較密集。我們認為,近期曾經公開表態將推進混改的央企,列入混改後續試點概率極大。
  • 央企國企組豪華陣容,2000億國企混改基金「出水」,萬科持股4.24%
    這個由國有資本運營試點企業、央企「救火隊」中國誠通牽頭成立的國企混改基金,目前註冊資本為707億元,預計規模高達2000億元,系推動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又一個重磅基金。  時代財經獲悉,國企混改基金重點投向國企混改革及反向混改項目。投資方式則主要通過股權投資和創設、參股子基金投資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投資活動。
  • 號外|中國黃金宋鑫:中金珠寶混改效果好 擬2019上市
    基於這樣的想法,2018年總部實施了大規模的改革,把更多權力下放給了下屬的兩個創業板塊,一個是中金黃金,這是一家上市公司,很多它的事項就直接交由上市公司管理,賦予它更大決策權。中金香港則是另外一個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過去日常運營中,很多事情除了股份公司自己決策,有些還要讓控股股東來參與決策。目前我們將日常生產、經營、營銷、企業內部管理的事情交給這兩個板塊自身。
  • 中建材混改劍指新材料新能源 方興科技成整合平臺
    中國網財經8月14日訊(記者 鄒光祥)方興科技」混改」一小步,中國建材和央企改革一大步。  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中國建材系統率先鳴槍。8月10日,中國建材旗下上市公司方興科技發布兩則新項目投資公告,稱將在推進的兩個重大項目建設中引入「混合所有制」和「股權激勵」。
  • 起底中國十大影視上市公司老闆 上億身家背景揭秘(組圖)
    中影原副總經理張強出任公司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  2014年,影視公司借殼上市成為了最熱門的標的,儘管由於過熱有可能導致估值過高,但大牌明星的入股、大製作影片的過億高票房,仍然調起了不少投資者的注資與關注熱情。例如,阿里影業中的李連杰、王家衛、海潤影視中的孫儷、趙麗穎這些明星股東無疑成為最為吸引眼球的「點」。這些上市的影視公司到底如何上市融資?它們身後的控權"大佬"又是些怎樣的人?
  • 聯通混改好事多磨 A股「陪停」隊友業務協作引遐想
    17日,聯通延期復牌、A股混改「隊友」陪停,但央企混改及5G板塊都受到利好刺激,表現活躍。  根據16日晚聯通集團披露的情況,本次混改的豪華戰投名單包括:百度、阿里、騰訊、京東、蘇寧雲商、滴滴出行、網宿科技、用友網絡、宜通世紀、光啟互聯、中國人壽、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前海母基金等。本次「定增+轉讓+員工持股」的混改共引資約779.14億元,用途主要是發展4G/5G及創新業務。
  • 三大航空央企推進混改!豬肉價格回落!增值稅率將調整
    07【三大航空央企加緊推進從集團到下屬子公司層面的混改工作】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近日與東航集團籤署股權改革項目合作意向協議書,明確中國國新出資參與東航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改革的意向。雙方還將在基金投資、資產管理、金融服務、股權運作、境外投資等方面進一步開展務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