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狼,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陰狠、貪婪,還有那雙幽綠的狼眸,以及月色下如同幽靈般的身影。「狼性貪」認同的人應該有很多,但古人說的「羊性狠」是怎麼回事呢?
「羊狠狼貪」是個成語,用來形容貪婪倔強的人,亦比喻古時貪官汙吏對人民的殘酷壓迫。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斬之。
可是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心目中,羊一直都是種溫順的動物,似乎跟兇狠扯不上半點關係。可是司馬遷必然不會無的放矢亂說話,懷著將信將疑的態度,我在網上查閱起有關「羊狠」的東西。
這一查還真有發現,羊的確是食草動物,但似乎「心性涼薄」的令人髮指,在有機會吃肉的時候,它們往往很「珍惜」,即便是同類的肉,也能安之若素的吃下去。
此外,我還在雪漠先生的《獵原》裡發現了一個大場景,一頭牛被豺犬「掏肛」,死後飢餓缺水的羊群聞著血腥味蜂擁而至,爭先恐後的飲用牛血,並且在幾句話的時間裡,將整頭牛啃的只剩下一個骨架。而且在文中人物的口中,殺豬時滴落的豬血也會受到羊的青睞,性格溫順的羊對於血液似乎情有獨鍾。
不僅如此,在網上還流傳著一個「羊吃雞仔」的視頻,看完之後簡直刷新三觀。看來羊也真的是有它不為人知殘忍的一面。
然而就在我向朋友炫耀剛發現的「新大陸」的時候,卻遭到了朋友「無情的鄙視」,他告訴我,羊或許真的有一些看上去兇狠的地方,但羊狠狼貪裡的狠,不是說的這個事。
哎呦我去,我是隨便就能讓人唬住的嗎?沉睡在心底的「槓精能量」瞬間覺醒,然而,結果還是沒有避免被打臉(啪啪響的那種)。
也是,羊跟虎狼之輩比狠,它也就能算盤菜而已。
「羊狠狼貪」裡的狠,按照我們現在的漢語習慣,應該用「很」來表示(狠,通「很」)。
說文解字中有這樣的解釋:「很,不聽從也!」引申義中有「倔強」的意思。
如此說來,對於《項羽本紀》中的記載似乎更加解釋的通,「像老虎一樣兇猛的人,像羊一樣不順從的人,像狼一樣貪婪的人,疆域內不聽差遣(使)的,全都斬殺!」
所以這所謂的「羊狠」,真的不是說的「羊性狠毒」,而是「羊性倔強,不順從。」這樣說來,跟朋友的爭辯是我輸了,但我並沒有因此而難過,心中反而有些愧疚。
突然想起網上流傳的那個段子,「你怎麼證明自己是中國人?」靠生活在這裡幾十年?靠自己有個中國名字?我認為這些都不足以證明這個問題。
中國是什麼?是亞洲最大的國家,是960萬平方公裡所在之地。但我覺得,中國更應該是傳承千萬年的華夏文明。真正能證明我們是中國人的鐵證,是早已融入我們骨血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可是如今我們對於自己的文化,有好多好多的不理解,好多好多的搞不懂,也有好多好多的似是而非,就如同「羊狠狼貪」中的狠字一樣。
我們真的應該反思了,幾千年積澱下來的傳統文化,比漫威、DC什麼的迷人太多太多,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大富翁,也都應該為弘揚自己的文化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