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仁法師
導讀:有人覺得自己付出了,就要馬上有所回報,否則就不值得自己去付出。有些人因為自己的善意而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同,慢慢地就失去了行善的動力。面對這種情況,到底應該怎麼辦呢?這篇文章將告訴你答案。
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地方住著一位有錢人,他家財萬貫,但是他卻過得並不快樂。
為什麼呢?
因為他平常總是用心去對待朋友,每當朋友有難處向他借錢,他總是第一時間就借給朋友,但是這錢卻往往有去無回。
他覺得自己的好意遭到了踐踏,讓他傷透了心,於是,從此就不再借錢給朋友了。
有一次,正好遇上節慶的日子,他一時高興,就花了許多錢請了一個有名的戲班子到鎮子裡唱戲,並邀請街坊鄰居們一起去看戲。
到了曲終人散的時候,他回到家中,卻發現自己家裡的貴重財物被盜了。
他心中很是鬱悶:為什麼自己熱心助人,換來的卻是自己的不快樂?
從此之後,鎮子裡的人再也沒有見過他的笑臉。
二
後來,有一天,有一位雲遊僧來到了鎮子上。
雲遊僧在路上遇到了有錢人,見他眉頭不展,於是就問他其中的緣故。
有錢人心中正鬱悶呢,見是一位慈眉善目的出家人問起自己的心事,他就把心中積存已久的苦悶一一向對方傾訴了起來。
雲遊僧很認真地聽完了他的傾訴,然後微笑著說:「不打緊、不打緊,我正好有一個讓人得到快樂的秘訣,只要你得到它,一定可以重新快樂起來。只是,我所在的廟山長水遠,跋涉不易啊。」
有錢人一聽有快樂的秘訣,毫不猶豫地說道:「師父,我跟你去取快樂的秘訣,就算再遠的路,我也不怕!」
雲遊僧點點頭答應了,只是他又叮囑有錢人要帶上足夠的盤纏。
有錢人揣上大把的錢財,就跟著雲遊僧出門去了。
三
尋找快樂的這條路,真的很遠很遠,雲遊僧帶著富翁一路跋山涉水,經歷了無數的村莊。
一路上,他們遇到了很多窮困潦倒的人,雲遊僧就讓有錢人拿錢施捨給窮人。
有錢人見到這些窮人一貧如洗的窮困模樣,見到他們掙扎在飢餓的邊緣,心中很是不忍,於是就一路上把自己所帶的錢財布施了出去。
到最後,有錢人發現自己口袋裡的錢已經沒有多少了。
這時,有錢人有些猶豫了,他怕自己拿到秘訣之後,沒有盤纏走回家中。
雲遊僧看穿了他的心思,於是微笑著對他說:「沒關係的,你到時一定可以順利回到家裡的。」
有錢人見雲遊僧如此篤定,於是就選擇了相信,最後,他把僅剩的盤纏也給了路上的窮人們。
四
又走了很久,他們終於來到了雲遊僧的小廟。
有錢人在休息片刻之後,就迫不及待地找雲遊僧求取快樂的秘訣。
雲遊僧微笑著對他說:「我早已經把快樂的秘訣交給你了啊!」
有錢人登時滿頭都是問號:「師父,你什麼時候把秘訣給我的?我怎麼一點印象也沒有?」
雲遊僧還是微笑著說:「我早就把秘訣給你了,只是你一直沒有察覺罷了。」
有錢人感覺自己上當了,他向雲遊僧伸手說:「那請你給我一些盤纏,讓我回家吧。」
雲遊僧大笑著說:「盤纏我早已經給你了啊!」
有錢人簡直要氣瘋了。
他懶得和雲遊僧廢話,於是一怒之下,離開小廟,掉頭往回家的路走去。
五
不知道走了多遠,當他看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的時候,覺得自己的雙腿就像灌了鉛一樣,再也走不動了。
他掙扎著走到村邊,想要買點東西吃,只是自己僅有的一點錢也布施給了窮人,他已經不剩分文了。
他揉了揉餓得咕咕叫的肚子,心中充滿了悲哀。
這時,一個面目黧黑的老人從他面前走過,忽然好像認出了他來,驚訝地叫道:「哎呀呀,這不是大恩人嗎?你怎麼一個人坐在這裡,變成了這副模樣?」
有錢人愣住了,自己好像沒有見過這位老人家,怎麼就變成他的大恩人了呢?
但是,老人對他熱情地就像對待親人一樣,不但把他領到家中住了一夜,第二天還讓老伴給有錢人準備了豐盛的乾糧,一直把他送到大路邊上,才告辭而去。
有錢人抱著一堆乾糧有點發愣,但是很快他就變得高興起來,因為回家路上的乾糧有著落了。
誰知道,這只是開始罷了。
在他回家的路上,每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有人來幫助他,而且對他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就這樣,他一路回家,一路變得快樂起來。
他當初布施給別人的也許只是一點點東西,但是所得到的回報卻是錢財所無法衡量的。
他一路上滿載著快樂回到了久違的家中。
他回家後靜靜思量:原來自己錯怪了雲遊僧,雲遊僧早已經把快樂的秘訣交給了自己,只是自己卻一直都不知道。
六
布施者的精神是富有的,願意誠心幫助他人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
哪怕你幫助了別人,當下沒有得到及時的回饋,但是等機緣來到的時候,善報總是會與你不期而遇。
當善業的種子種下之後,總有開花結果的一天。對待別人的善意,總會有回報的善緣。不要因為一機一境一時的不被理解,而放棄了自己心中的善念。對於善心善念,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本期的議題是:如果你的善意沒有得到別人的肯定時,你還會選擇繼續幫助別人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