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沒看懂。
不知是問二人誰臨帖的水平高,還是誰的教學水平高。
吳聖法在網絡上發表的教學視頻有不少,關於勤禮碑的臨習,我看了兩眼。
從用筆上說吧,吳聖法的顏體根基在多寶塔和麻姑碑,點畫很簡單,折筆很粗暴。
這麼臨勤禮碑,在我看來是沒問題的。
屬於形到,意不到。
教學來說,這種臨習是最容易讓別人接受的,而且筆法上把我的也都準確,示範沒有問題。
如果是意到,形不到,水平雖高,但不容易讓初學者理解。
從學書法的角度來說,跟著學就行。
再看陳忠建臨的勤禮碑。
陳忠建的底子在多寶塔,摻雜了趙,歐的一些東西。
從臨習的角度來書,陳忠建臨的不太像,筆法也不是純顏體筆法。
但是這麼臨也沒錯。
因為臨帖這件事,像不像根本不是最主要的。
很多人看臨帖視頻,以「像」為標準。這種人,要麼不學書法,要麼學不好書法。
學書法,看的不是像與不像,不是因為他寫的像了,你才能跟著學像,這樣再怎麼學,也只能學皮像。
如果他在寫的過程中,你能從他的書寫中,悟出一些運筆的東西,這些東西才是支撐你進步的因素。
陳忠建是比較善於臨帖的,基本上各路名家,各路古帖,他都有涉獵,是一個典型的「教學能手」。
他臨帖肯定沒法忠實原貼,因為他寫的太雜了,但是他儘可能臨的像,而且教學也沒問題,這些教學都是初學可看的。但是需要你自己問問自己,是不是適合他這種。
二者如論水平,肯定吳聖法稍高一點點,無論是臨帖還是創作。
但吳聖法的教學視頻路子比較窄,沒有陳忠建豐富,所以高的這一點點,也沒啥實質作用。
其實二者誰的水平高,誰的水平低,對初學者都沒一點影響。
如果你覺得他水平高,就要學他的,那你可能是誤會了「初級教學」。
誰的水平高就學誰,沒錯,但首先你得保證自己有足夠的基礎,如果你是個高手了,那肯定是要學最好的。
如果還沒摸到書法的門,就別操心誰的水平更高、更低了。人家只要教學經驗正確,教學思路正確,演示能力不欠缺,哪怕水平不是很高,人家吃剩下的也夠初學者學上多年。
當然,就勤禮碑來說,我個人最喜歡崔學路臨本。
崔學路臨帖用筆能「用意」,這很難得。
他一段十分鐘的視頻,只有幾分鐘在寫字,我少說看過幾十遍,水平很高。
這裡說崔學路,不是說吳聖法和陳忠建的教學沒法看。
其實教學視頻這東西,看自己水平。
如果你屬於初學階段,還不知道筆畫怎麼寫,那就去看吳聖法和陳忠建。
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定勤禮碑的基礎,像突破一下,可以看看崔學路。
崔學路水平雖高,但是沒有講解,看他的東西全靠悟,比較適合基礎不錯的人。
如果水平基礎稍欠,可以看看其餘二人,基礎講解比較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