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老師仿佛成了全民公敵。一有老師出來抱怨工作累,就有網友指責假期那麼多,一天就上幾節課有啥累的;一有老師反映工資待遇低,就要網友冷嘲熱諷,嫌低就別幹啊!反正不管老師說什麼,總有人要上去踩上一腳、啐上一口,總之好像都是老師的錯!
現實中,確實有些老師犯了錯,但是這個錯誤的黑鍋也不能讓全體老師來背!老師是一個群體,是一個人數眾多的群體,於是林子大了,各式各樣的老師都有,有道德敗壞、好色成性的,有收費補課、吃拿卡要的,有抄襲作假、沽名釣譽的,但是不能因為一些老師犯錯,就把錯誤的標籤貼到所有老師身上,畢竟老師的主流是好的。
由於教師的口碑大幅下降,社會認同度降低,報考教師的學生也發生了變化,一個報考人數減少,一個質量下降。一個比較鮮明的例子,就是今年河南有幾所師範大學竟然沒有招夠學生,還缺額近800人,而且公費師範生還降了20分投檔線。
為什麼公費師範生免學費、包分配,白給的編制和鐵飯碗,還沒人要呢?難道公費師範生真的遭遇滑鐵盧?有3點原因很現實!
第一,部屬公費師範生分數高,省屬師範生限制多!
從大類上來講,公費師範生主要分成2類,一類是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西南大學等部屬高校的公費師範生,這類師範生的錄取分數也挺高的,基本都得一本線以上才行。能考到這個分數的學生,選擇很多,不一定要選師範。
另一類是省屬公費師範生。各個省市會根據實際情況,在省屬院校設置一些公費師範生,這個一般都會有戶籍和地區限制,外省市的學生可能不能報考。同時,公費師範生的錄取分數也不低。有時候,想報考師範生,又怕自己的分數不夠,於是不報了。在這種情況下,就導致師範生招生人數不足。
第二,上升渠道被堵死,讓學生望而卻步。
公費師範生的培養目標很明確,就是國家出錢給你交學費,每個月給你發生活補貼,畢業後你就得去學校任教,承擔起教書育人的使命。這就意味著公費師範生不能大專畢業考本科,本科畢業考研究生,全日制學歷提升的道路被堵死了。
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專科、本科學歷已經大大貶值,碩士研究生成了一些工作的起點學歷。因此,很多學生一上大學就把讀研定為自己的目標。所以,能上得起學的家庭,一般不會讓孩子讀公費師範生,而是支持孩子讀碩士、讀博士。
即使孩子以後想當老師,拿著研究生學歷當老師,更吃香、更實惠。畢竟花3年時間讀一個研究生,當老師可以直接晉升中級職稱。對於一般老師,10年甚至20年都一定能評上中級職稱。如此計算,還是考研究生划算!
第三,鄉村服務年限,讓考生打退堂鼓。
雖然公費師範生包分配、有編制,但是工作單位一般在基層,在比較偏遠、薄弱的學校。甚至有的地方規定,公費師範生必須在指定鄉村學校服務6年,期滿後才能調動工作。
試想一下,一個大學生畢業都得二十三四歲了,再在鄉村工作6年,基本就得30歲了。如果是女生,到了這個年紀可能已經嫁人了,而男生可能還沒有掙出買樓的首付款。這就讓一些不想紮根基層的學生打退堂鼓,如果中途毀約,還要賠償違約金,乾脆就不報考了。
說到底,老師不如公務員吃香,根本原因還是經濟待遇、社會地位不夠高。不然,為啥都是老師去考公務員,很少見公務員轉行當老師的。這種看不起老師、不願當老師的社會風氣必須扭轉,不然最終受傷的還是百姓家的孩子。
老師這個職業只不過是360行的一種,像其他行業一樣,裡面有好老師也有壞老師。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不能把老師放在道德的十字架上炙烤,人人都來批判老師,仿佛人人都是教育專家。因此,要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提高老師待遇,讓老師成為人人豔羨的職業,這樣即使沒有公費師範生,很多人也會搶著當老師。
不管怎樣,有的地區考老師競爭力還是很大的,上個公費師範生,回家鄉當老師也挺好!
做個調查,你以後會當老師或者讓孩子當老師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