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總亂扔東西,越說越起勁,咋破?不打不罵,3招搞定!

2020-12-15 科學家庭育兒

不當媽不知養娃苦!

如果說給老母親們開一個「吐槽大會」,光孩子亂扔東西這一點,就足夠吐槽到天荒地老:

「我家娃搞得家裡和鬼子進村的現場沒啥區別,關鍵是每天如此!」

「誰說不是呢,孩子玩就玩吧,亂扔也無所謂,我已經妥協了,可是我這邊剛跟在他屁股後面收拾好,下一秒他又給扔得到處是。你越收拾,他扔得越起勁!」

「都說不吼不叫也能讓娃聽話,對我家小祖宗完全不管用,現在對我的獅吼功也免疫了,打不得罵不得,照扔不誤!這該怎麼管?」

寶媽們辛辛苦苦把家收拾乾淨,孩子亂扔一通真讓人頭大,到底要不要管?怎麼管?不管會怎樣呢?

科大大今天教各位分情況應對!

1發育需要的「扔」!

扔,是孩子在進步!

剛出生的孩子,身體不具備主動運動的能力,所有的動作只是本能的反射活動,而扔東西是大腦主動支配手部運動的開始。

由被動反射,到主動支配。對孩子的發育而言,是多麼大的進步啊!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這個進步常常開始於6個月,隨著主動支配,孩子進入手臂敏感期和空間敏感期。

這時的孩子常常做一些推拉、抓握、拍打、扔東西、爬上爬下的動作,還會往犄角旮旯等我們想不到的地方亂扔。

回頭想想,是不是自己曾經也教過孩子往外扔東西?看到孩子扔出去時,是不是開心地認為孩子手臂有力量?

所以,不要吼孩子啦,人家沒有隨便扔,是發育到一定階段,需要練習扔!

對策:讓孩子在合適的環境裡,好好玩,扔個夠!

①收起比較危險的東西:

如尖銳的、易爆炸、易碎的東西,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②給孩子創造一個可以隨便扔的環境:

可以在地上來一張爬行墊,準備一些適合扔的玩具,並告知寶寶可以在這一個區域隨便扔,滿足孩子對空間探索的需求。

③借勢而教:

寶寶愛扔東西,就讓他做一些和生活習慣相關的活動,比如:丟垃圾,往箱子裡扔玩具遊戲等。在探索空間的同時,養成良好的習慣。

2不分輕重的「扔」!

① 扔的東西不對

孩子看到什麼都「啪嘰」往地上一扔,不管能扔的小玩具,還是易碎的杯子,最後樂呵呵的,一臉滿足。

② 扔的方向不對

如扔到易碎易爆的電視上,扔向人身上。

對策:不回應或講道理

① 不回應,直接拿走,但不能有生氣的表情。不然,孩子會故意扔我們心疼的用品,控制我們的情緒。

② 假裝遊戲。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即孩子認為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心裡特點,假裝成不能被扔的玩具或用品,如杯子。

邊哭邊說:「你把我摔得好疼,骨頭都要裂開了,嗚嗚嗚······」接下來,我們引導孩子放回原來的地方,並告知哪些東西不能扔,小孩子都會配合。

③ 講道理。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基本能聽懂道理了,我們完全可以直接說出對他的不滿和危害。

但要避免大道理,重點強調扔杯子為什麼不能扔,或把尖銳的東西扔到別人身上的後果等。

3表達情緒的「扔」!

別看孩子小,人家扔東西都是有原因的,我們要先反思自己。

① 為獲得關注扔東西:

當我們忙於家務或和其他人聊天,把寶寶晾一邊,他會感覺到被忽略了。

這時孩子往往通過扔東西獲得大人的關注,這種行為在孩子眼裡不是淘氣,而是引起大人注意的一種發脾氣遊戲。

對策:及時關注並肯定。

先審視自己是否有一段時間沒和孩子交流,或者哪些行為引起了孩子的不滿。

② 發脾氣扔東西:

寶寶不善於處理自己的情緒,當他們感到不好受或者沒達到自己的預期時,就會通過生氣扔東西表達情緒。

對策:淡定、接納、解決。

這時我們一定要淡定。

接納並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但扔東西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不只是媽媽,任何人也不會因為你發脾氣而滿足你。」

然後,幫孩子平復情緒,解決問題。

例如孩子因為積木擺不好而生氣,我們可以說:「媽媽和寶寶一起把積木放上去,好不好?」「看,不生氣扔東西,比發脾氣解決問題要快哦。以後有情緒,一定要說出來喔。」

總之,了解導致孩子扔東西的原因,切記不分青紅皂白打孩子,以暴制暴只會適得其反!

選對合適的辦法,比大吼大叫管用得多!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亂扔東西,父母打、罵都沒用,做到這四點讓孩子乖乖聽話
    「小寶貝,吃飯的時候不可以扔飯菜!浪費糧食是不對的喲。」「不要扔飯菜!你再扔媽媽就生氣了!」「說了多少次了,不可以這樣把飯菜扔得到處都是!你再不聽話我要打人了啊!」「啪!」「哇啊......」「我看你還敢不敢亂扔食物!」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家長應該高興
    這段時間一直有一個話題很火,「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父母都想知道這是不是真的,畢竟自家寶寶是真的難帶,屬於那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類型,今天婷婷就帶各位父母一起看看,是不是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說明你家娃很聰明,家長應該高興1、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人人家裡都有一個淘氣的娃,但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的娃卻在少數,這類娃只要是自己用手碰到的東西,趁家長不注意就會拆散架(拆不開就往地上摔),家裡有這樣一個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家長應該高興
    這段時間一直有一個話題很火,「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父母都想知道這是不是真的,畢竟自家寶寶是真的難帶,屬於那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類型,今天婷婷就帶各位父母一起看看,是不是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家長應該高興1、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人人家裡都有一個淘氣的娃,但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的娃卻在少數,這類娃只要是自己用手碰到的東西,趁家長不注意就會拆散架(拆不開就往地上摔),家裡有這樣一個「活寶」任誰都會頭疼不已。
  • 越窮的家庭越易「沾染」3種壞習慣,父母不醒悟,娃難有出息
    老師本以為靜靜家庭條件優渥,但一次家長會後才知道,靜靜的父母是普通的清潔工,因為經濟條件不好,擔心孩子在學校自卑,便竭盡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但靜靜卻拿著父母的血汗錢肆意揮霍。孩子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越窮的家庭越易「沾染」3種壞習慣,父母不醒悟,娃難有出息。
  • 娃「越說越故意」,家長「越故意越說」,六招擺脫「死循環」
    導讀:娃「越說越故意」,家長「越故意越說」,六招擺脫「死循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娃「越說越故意」,家長「越故意越說」,六招擺脫「死循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越說」娃「越故意」,結果上演無限死循環,4招教父母化解
    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家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要孩子越不可以這樣,娃就越故意這樣,總是跟自己唱反調、對著幹,關鍵是還不能說,越說越故意,結果就陷入死循環中。相信很多家長都碰到這種情況,「越說」不讓做,娃就「越故意」做,總是跟自己唱反調,有時孩子就像脫韁的野馬,
  • 為什麼你的孩子越打越不聽話?
    你的孩子,為什麼越打越不聽話?當你打孩子的時候,孩子到底獲得了什麼感受?原來洋洋總喜歡打孩子,不吃飯,打!不睡覺,打!不寫作業,打!打人啦~55555....她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父母認為,打孩子是為了約束孩子錯誤的行為,都是為了孩子好。偏偏孩子並沒有因此變乖,反而在學校學會了打架,帶來了更多的麻煩。孩子總是問爸爸:「你能換個老婆嗎?」雖說童言無忌,洋洋還是挺傷心的,「就差把心掏出來給他了,他怎麼就不領情呢?」
  • 住樓房咋保存紅薯?教你1個好方法,放半年不爛不長芽,越放越甜
    導語:住樓房咋保存紅薯?教你1個好方法,放半年不爛不長芽,越放越甜! 雖然生活是越來越美好,美食是越來越多,但是人往往最難忘的卻是記憶中的美食,小時候的味道。
  • 孩子亂扔東西,不收拾房間,屢教不改怎麼辦?這3招讓孩子愛勞動
    這位媽媽說了無數次 ,女兒依然我行我素,有一回她就罵了女兒幾句, 沒想到女兒被罵後,挑釁地將手機往地上砸, 還頂嘴讓她少管閒事。帖子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共鳴,評論有幾萬條,很多家長都肯定這位媽媽做得對,孩子不打不成器,現在不打將來別人會替父母來教育她。在潮水般的認同聲中,我不由得想:孩子這麼大缺乏自理能力,至少說明這個媽媽很勤快,雖然抱怨孩子懶,但肯定總是看不過眼,最終都上前替孩子做了,而孩子每次只是挨罵,但並不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正面管教》:試試3R1H原則
    閨蜜生氣地在電話裡說。「孩子總要經歷這個階段,你怎麼捨得打他?」「以前一直講道理來著,但是我發現講的道理完全沒用,一日三餐,每餐都是這樣搗亂。」閨蜜嘆口氣說道。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能說會道,越來越要求獨立,所犯的錯誤也越來越讓人憤怒時,越來越多的寶媽開始意識到「講道理」沒用,而且越講孩子越不聽話!在尼爾森的《正面管教》一書中,始終堅持的理念是「溫和而堅定」。可見選擇溫和的給娃講道理沒錯,但是在講道理的過程中,你做到堅定了嗎?
  • 洗衣機只用不洗髒到家,衣服越洗越髒,伊姆教你幾招分分鐘搞定
    最近家裡小孩老說身上很癢,老公抱怨說自己的白色衣服都洗過了,怎麼還有點髒髒的洗不乾淨。剛開始也沒有怎麼在意,幾次下來老公都抱怨衣服怎麼才洗的都不乾淨,才就覺得洗衣機不對勁,是不是洗衣機裡面有髒東西呢。洗衣機家裡洗衣機購買半年多了,還是嶄新的,怎麼就洗不乾淨衣服呢。第一時間就打開洗衣機蓋詳細查看,一看真嚇了一跳,原來洗衣機裡留著很多髒汙漬在縫隙裡面,用手擦除還擦不乾淨。
  • 孩子越誇越好,越罵越糟嗎?
    孩子越誇越好,越罵越糟一個孩子在外婆家和奶奶家判若兩人每次在外婆家,外婆都對他讚不絕口;「這麼好的小孩子真是難得,小小年紀就懂禮貌,還知道吃東西的時候要分一份給外婆!」可到奶奶家卻是另一番景象了。一進門奶奶就開始數落:「像你這麼調皮的孩子真是天下難找,要多搗蛋有多搗蛋,還整天搞惡作劇。」再看看孩子,帽子歪戴著,鼻涕也不擦,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什麼原因呢?
  • 楊麗萍不生孩子被「罵」,為什麼總有人喜歡對別人的生活說三道四
    更有甚者——罵其為「婚驢」,說其「出賣子宮」。Papi醬到底做了撒?人家不過是結了個婚,生了個娃。人家不過是錢多一些,人紅一些。女性獨立被罵。女性成功被罵。女性生娃被罵。女性不生娃也被罵。講真,吃瓜你就吃瓜。何必亂扔瓜皮。人家真沒礙著你撒!
  • 2歲兒子總喜歡亂扔東西,奶奶制止卻不管用,媽媽:假裝看不到
    孩子喜歡亂扔東西,相信多數家長在育兒的過程中會遇到。你給他撿起來吧,孩子可能又扔出去了,你給他講道理吧,孩子壓根就聽不進去。就這樣反反覆覆的,家長可能就會失去耐心,從而訓斥、甚至打罵孩子。劉女士的兒子兩歲了,在家長眼裡正是個好玩的時候。
  • 孩子天天「屎尿屁」「打死你」掛嘴上,越管他越起勁!怎麼破?
    「我不喜歡你了!」「打死你!」「你是一個壞媽媽、臭媽媽……」幾曾何時乖巧的小天使,突然就變成了滿口髒話、狠話的小惡魔,不僅在家裡飆髒話、放狠話,把家裡的每個人涮一遍,和小朋友們在一起也是這樣。而且你越是管著他不讓他這麼說,他反而說得越起勁。
  • 孩子喜歡亂扔東西?越扔越開心,說明孩子大腦在發育
    有一些家長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家的小孩子在小的時候會出現經常扔東西的這種行為,比如兩歲左右的孩子經常去爭自己的玩具或者是蒸一些餐具,只要看到什麼就喜歡人,扔的時候面無表情也不生氣,無論是喜歡的東西還是不喜歡的東西,小孩子只要抓起來就會去扔,並且小孩子越人越高興,越人越興奮,無論怎麼說孩子都不會停下,這種時候家長又不能去做孩子,而且無論說什麼孩子也聽不進去,那麼這種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家裡3個地方越亂,娃越聰明,媽媽的「瞎勤快」是在扼殺寶寶天分
    親自帶娃的媽媽都知道,只要有娃在家,家裡就別想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所謂「弄亂5分鐘,收拾2小時」,你辛辛苦苦整理半天,稍一不注意,娃就會給把你的勞動成果搞得亂七八糟。經常有媽媽為此而發愁,還訓斥寶寶,怎麼這麼不聽話不懂事?其實,媽媽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問題,家裡的3個地方越亂,娃就越聰明,對寶寶來說,亂並不是什麼壞事。
  • 睡王床墊小課堂:給娃的床墊選不對,越睡身體越糟糕!
    寶媽給娃買起東西來,那是一時買東西一時爽,一直買東西一直爽,衣服、繪本、玩具、保健品、……根本停不下來,但是,小寶寶每天睡十幾個小時的床墊卻被忽略了你說,把小寶寶往大人的床上一放就完事?!NO!小孩的睡眠需求和成長發育的特點,跟成年人大有區別,床不好,對孩子的危害可是後患無窮,甚至終身落下病根。
  • 睡王床墊小課堂:給娃的床墊選不對,越睡身體越糟糕
    寶媽給娃買起東西來,那是一時買東西一時爽,一直買東西一直爽,衣服、繪本、玩具、保健品、……根本停不下來,但是,小寶寶每天睡十幾個小時的床墊卻被忽略了。你說,把小寶寶往大人的床上一放就完事?!NO!No.3:要透氣我們總吐槽明明自己覺得不熱,為什麼孩子老愛踢被子?其實除了跟孩子比成人怕熱,更易出汗之外, 跟床墊的透氣和舒適也有很大關係。一張既不透氣又不舒適的床,會越睡越悶熱,導致孩子晚上翻來覆去地睡不好,老踢被子還易著涼。
  • 為什麼耳朵總癢,卻掏不出東西?別掏了,越掏問題或越嚴重
    但有時候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耳朵癢的受不了,但卻掏不出什麼東西,這是怎麼了?耳朵癢,卻掏不出東西,是怎麼了?我們把耳朵裡面的黃色物質,稱之為「耳屎」,這其實是對這種物質的不尊重。耳朵癢,卻挖不出什麼東西,有很多可能性。可能性一,挖耳朵挖的太頻繁,把耵聹都弄到內耳了。挖耳朵是一件很爽的事情,耳朵內部的神經比較發達,挖耳朵能夠促進腦部分泌快樂物質,會感覺很舒服,不自覺的快樂起來。但耳朵不能總挖。無論你用棉籤挖耳朵,還是挖耳刀挖耳朵,又或者是用頭髮絲打耳朵,都有可能把耵聹給弄到內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