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功成後立馬被拋棄,康熙到底在想什麼?這些原因不容忽視

2021-03-04 奇聞怪事大全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奇聞怪事大全」,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愛你們,麼麼噠!


非常榮幸大家能夠閱讀我的文章,希望您閱讀愉快,您的閱讀能讓小編創作更有動力,小編以後會源源不斷的創作更多更精彩的文章奉獻給大家!


引言:在影視劇《康熙王朝》中,以幾萬家奴「起家」的撫遠大將軍周培公,在平三藩過程中可謂功不可沒,曾經單槍匹馬勸服平涼提督王輔臣。眼看著就要徹底打敗吳三桂了,但就在這時候,朝廷一紙詔令卻調回了周培公,讓圖海白撿了「平定三藩」的大功。

康熙到底在想什麼呢?是否真的僅僅因為他是漢臣?

現實雖然不公,但任何作大的臣子都是個隱患

三藩之亂初期,吳三桂的叛軍勢如破竹,很快便席捲了大清的半壁江山,康熙本期望著察哈爾王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可惜事與願違,看到康熙處於明顯的弱勢後,察哈爾王也趁機起兵作亂了。在這種極度不利的情況下,經過孝莊的舉薦,康熙任用周培公為撫遠大將軍。

應該說這時候的康熙是十分信任周培公的,給了他足夠的權力。也正因為如此,周培公才敢斬殺不守軍紀的二等伯,縱容他的痞子軍劫掠百姓。

但是三番之亂後期,周培公已經今非昔比,與圖海共掌兵馬總計約三十萬。這就讓皇帝不放心了,其實不光是針對周培公,早期的王輔臣康熙對他也很信任,但是當他調任平涼提督逐漸作大時,他便成了坐山觀虎鬥的貳臣,這是擺在眼前活生生的例子,誰也保證不了周培公不會成為下一個吳三桂或者王輔臣。

於是乎,康熙便借著兵部之口,火速調回了周大將軍,讓圖海暫時執掌大軍。而圖海是個典型的武將,大軍之所以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就是因為他和周培公一文一武配合默契,少了周培公的智謀,圖海也就「難成氣候」,這是典型的「分權而制」的帝王之術。

將周培公調往盛京,其實有多方面原因

康熙調回周培公,實際是很多大臣的意見,尤其是索爾圖和明珠,都主張這樣,這裡面既有公心又有私心。

從時下朝局來看,周培公確實成了大清未來的隱患。此時的局勢已經不同當年,吳三桂敗亡在即,為了避免第二個吳三桂的出現,身為重臣的索相和明相自然會建議儘快解除周培公的兵權,而明相則又多了一層私心。

早年周培公建議康熙立二阿哥胤礽為太子,這在無意中得罪了明相。

明珠此人心胸狹窄,他容不得別人在他之上,更何況已經有一個索爾圖與他「針鋒相對」,如果周培公功成名就,難保恩寵不在他之上,哪怕是周培公和索相站到了一起,對他都是很不利的。對於這點,索相也有考慮。從後面極力拉攏李光地就可以看出,這兩位朝廷重臣,一直都在培植自己的黨羽,如果對於不確定的對象,他們寧願提前將可能會受寵的人扼殺在搖籃之中。

聖明燭照的康熙,正是考慮到了黨爭,才將周培公發配盛京。

對於黨爭問題,老祖宗孝莊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根本所在:不要企圖消滅黨爭,高明的帝王則是要善於運用黨爭,為自己所用。

而此時索相和明相的相互傾軋,康熙看得是一清二楚。他更擔心像周培公這樣的大才,會捲入到黨爭問題中萬劫不復。此時對於康熙來說,不管是索相也好明相也罷,再加上周培公,不論他們三個哪一個覆滅,對康熙來說都是不願見到的。他最希望能維持這種平衡。

而對於新晉崛起的周培公來說,將他調離京城、遠離黨爭是最好的選擇。

盛京作為大清的龍興之地,雖然相對於周培公來說是貶職,但康熙也只是暫時冷落他。

將周培公貶往盛京,其實還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讓周培公冷靜冷靜,畢竟他有著天大的功勞,如果不能及時認清自己,恐怕對他自己對朝廷都不是好事。

另一方面,像周培公這樣的人才,康熙早晚要用,只是當時三藩已定,周培公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而盛京這樣重要的地方,由周培公這樣聰明的人來駐守,則能更好地為康熙帝看清局勢。雖然明相和索相也是超一流的謀士,但他們的目光只關注了京城,精力又大多消耗在彼此的爭鬥中,沒有比周培公更合適的人了。

當臺灣問題爆發時,康熙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周培公,如果不是他的病逝,想必解決臺灣問題的一定會是周培公。而這十多年周培公也沒有閒著,他耗時十多年,為康熙皇帝著就了《大清皇輿一覽圖》,開拓了康熙皇帝的視野。

因此在《康熙王朝》一劇中,周培公被塑造成了一個能伸能屈的股肱之臣,但最終因為康熙帝多方面的考慮,周培公的才略並沒有完全施展開來。

周培公死後,康熙心中有愧,為其罷朝守靈以示哀悼,可見他在康熙的心中,分量還是很重的。



相關焦點

  • 康熙為什麼要把周培公冷藏十多年,他到底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其實這個人似乎並不是多麼的有名氣,他叫周培公,在康熙初年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康熙早期,兩位總理明珠和索額圖統治政府。在康熙早期,他們對此沒有多想,但是在後來的日子裡,康熙覺得這兩個人太強大了,無法控制整個政府。此外,康熙從他們嘴裡聽不到任何真相。他們總是對康熙說得很好。
  • 《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真的是「盛京將軍」?他一輩子也不可能!
    在電視劇中《康熙王朝》中,周培公是康熙身邊的重要謀臣,曾多次立下功勳。因朝廷滿族大臣排擠,後被康熙拋棄,在冰天雪地的盛京賦閒了十年,在盛京將軍任上鬱鬱而終。那麼歷史上的周培公真的是這樣嗎?他真的做過盛京將軍嗎?
  • 周培公是如何通過蠟燭燈芯,來斷定有太監要造反?真是高人
    ,周培公在康熙皇帝削平三藩的時候,立下一大功,也充分發揮了周培公的聰明才智,這到底怎麼回事,下面咱們就來說一說這是怎麼一回事。電視劇《康熙王朝》陳道明飾演的康熙 周培公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10歲那年,李自成攻下荊門,周培公的母親殉難而死,這個時候的周培公成了孤兒,在生活上無依無靠,走投無路的周培公
  • 周培公是如何利用蠟燭燈芯,判定太監要造反?後來他的結局如何?
    呆著不舒心,就又想反一反,於是吳三桂砸下了大量錢財收買康熙身邊的小太監們,等著他們先刺傷康熙,這樣自己就能借著混亂直接攻入紫禁城。 皇帝用來照明的蠟燭都快要熄滅了還沒有小太監來負責捻燈芯,那麼就只可能是兩種原因。
  • 清朝周培公畫的中國第一張地圖準確嗎?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巡幸盛京,順道探望病重的周培公,想表達重新啟用之意。無奈周培公已病入膏肓,自知不起,無法再為大清朝廷效力了。於是,周培公向康熙進獻了親手繪製的《康熙皇輿全覽圖》。康熙回宮後打開地圖,一幅大清的萬裡河山的全域地圖赫然呈現在眼前,感覺地圖上每一筆、每一畫,都像是周培公吐盡的蠶絲,都像是周培公無言的忠誠。康熙徹底地震驚了、感動了、淚奔了。這幅《康熙皇輿全覽圖》,描繪了東至庫頁島、南至臺灣和海南,西至伊犁,北至貝加爾湖的遼闊疆域,讓康熙眼界大開,康熙如獲至寶。當然,這只是電視劇裡的情節。
  • 周培公能夠出任盛京將軍?該職權為何在不斷削弱?沙俄影響很大
    提及盛京將軍,不少人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康熙王朝》裡的周培公。因為周培公在平定三藩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從而遭到康熙的懷疑,於是周培公被康熙發配到了苦寒的盛京,成為盛京將軍。那麼歷史上的周培公真的可以被封為盛京將軍嗎?很可惜的是,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 單身主義的盛行,到底是愛情拋棄了你,還是你拋棄了愛情。
    單身主義的盛行,讓我們不得不深思,到底是我們拋棄了愛情,還是愛情拋棄了我們?其實大多數選擇單身,是因為他們更喜歡一個人自在的生活沒有婆媳關係矛盾,沒有孩子可牽掛,不需要為家庭而操勞,更不需要煞費苦心的維持婚姻關係,沒有這些,他們完全可以把自己過的很精緻,沒有束縛,盡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 班布爾善只是跟從鰲拜,最後康熙囚禁鰲拜,為何卻殺了班布爾善?原因很簡單
    蘇克薩哈是標準的牆頭草,他出身是正白旗,最初是多爾袞的心腹之人,在多爾袞去世後,蘇克薩哈果斷投靠到了順治身邊,第一時間站出來指控多爾袞野心勃勃,所以說他也並不是真像歷史上所渲染的忠臣那樣。蘇克薩哈能被歷史渲染成忠臣,主要在於他在與鰲拜爭權中失敗,他在失敗後想和鰲拜魚死網破,主動提出辭職,希望輔臣還政於康熙。
  • 雍正王朝:胤禵頂撞康熙,為何還能監管兵部?你看他都說了什麼
    熱河狩獵,康熙皇帝將審理「刑部冤案」有功的皇八子胤禩刻意抬高,一個「代朕賜宴」就立馬讓胤禩立馬成為了呼聲最高的新太子人選;但在「議舉新太子」時,康熙皇帝又在佟國維的協助下,將其「繼任太子」的美夢徹底斬斷。人生遭遇如此大起大落,恐怕任誰都會接受不了。
  • 東北王張作霖專業戶,《康熙王朝》姚啟聖,充滿喜感的老戲骨
    相信許多人都看過《康熙王朝》,劇中無論主角和配角都奉獻了神演技,劇中有兩個老頭給小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裝病的索尼,一個是調皮的姚啟聖。上次和大家談了索尼的扮演者朱藝丹,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姚啟聖的扮演者蘇廷石。蘇廷石,出生於甘肅,是一名話劇演員,同時也是國家一級演員,而且還是張作霖專業戶,多次塑造不向日本人屈服的東北王。
  • 康熙下棋輸給侍衛,10天後發現侍衛遺體,康熙說出8字成千古名言
    然而這樣的一位開創盛世的霸主,曾經卻為了一個小小的侍衛,寫下了「罪已詔」(古代帝王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的文書),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是什麼樣的一件事導致一代帝王會寫下檢討自己的文書?故事還要從康熙37年說起,當年康熙在舉行木蘭圍獵時,忽然來了興趣,想要下兩盤棋,於是先招來了兩個近臣,那兩人不敢違抗,小心翼翼跟康熙帝玩了兩把後,就讓康熙給打發走了,因為他們並沒有發揮實力,見此,康熙帝沉著臉說了句:」你們誰要是贏了朕 ,賞銀百兩,官升三級」。
  • 乾隆舉辦千叟宴,到底是功還是過?多位老壽星回家後接連抱病離世
    從表面看來,乾隆皇帝舉辦的千叟宴是一件大功,是與民同樂、尊敬老者的好事。可在真實的歷史上,在乾隆辦的千叟宴中,可是害苦了這幫老人家們,甚至很多人是有來無回,死在了京城或者回鄉的路上。因此,乾隆舉辦千叟宴,到底是功還是過呢?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再做定奪。 首先,事情要由康熙開始說起。
  • 康熙回憶錄(下一):毒舌、劈腿、拋棄親子!他們都是寶藏老男孩
    變「偶像男團」團長後,趙哥開始「人紅是非多」,2009年就傳出「裸聊」新聞。但這沒有打倒趙哥,反而成了他的話題點,小S也拿這話題開趙哥玩笑,不止《康熙》,各大電視臺都把趙哥請了一遍,一個新聞一直反覆咀嚼。
  • 天天學習|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2018年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經濟特區建設的歷史功績,深刻總結經濟特區建設的寶貴經驗,提出在新時代新起點上繼續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強調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保持歷史耐心,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為新時代進一步辦好經濟特區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越依賴領導,越容易被拋棄,原因很荒唐
    被領導拋棄的原因呀,是因為領導不喜歡依賴他的員工,而不喜歡的原因還有點荒唐:1、覺得是在圖省力大樹底下好乘涼嘛,你表現的那麼依賴領導,領導就會誤以為你想在工作上圖省力,不想付出那麼多,就是為了偷懶。就是領導覺得這些人沒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有點不分主次了。除非你遇到的是個熱衷於被別人拍的領導,但時間久了,你拍不動了,滿足不了他的需求了,照樣還是會被拋棄的。
  • 有色心沒色膽的小S,是讓開播12年的《康熙來了》隕滅的原因嗎?
    《康熙來了》可能代表了這個時代的特質,我們既熱愛八卦,我們對八卦又充滿了罪惡感。但是八卦不會消失,它不高級也不低級,就看你用什麼態度來處理它。《康熙來了》當之無愧是華人世界中最受歡迎的綜藝節目之一。它的影響力,對我來說,時至今日看到《康熙來了》四個字,我都沒有辦法正常讀完它,必須唱出來。
  • 康熙年間的科考舞弊案:康熙使出渾身解數,為何卻沒找到幕後真兇
    噶禮沒有去幫助這些學子查明事實,而是選擇錚壓的方法去擺平這件事情,他下令逮捕這些鬧事的學生,一時間抓捕了許多的學子,並打算用誣告這一罪狀去懲戒他們。但是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像他想像的那樣,會就此罷休,民間出現了更多的怨言。事情越來越嚴重,於是當時任職江蘇巡撫的張伯行,便私自向康熙上奏了這幾天內發生的事情,說明了學子為何鬧市,百信為何怨言不斷。主考官左必蕃害怕自己背上罪名,也及時向康熙上奏。
  • 十四阿哥的壽禮成了死鷹,康熙看到後為何不追查?擔心八阿哥作亂
    所以說康熙用腳趾頭想了想,便知道,這件事就是八爺黨的人幹的,主謀肯定是八阿哥胤禩,因為以十阿哥的智商,還不足以想到這種損人的方式,而九阿哥又不是領頭人。因此八阿哥胤禩要想成功,就必須要另闢蹊徑。因為胤禛覺得這次康熙將10萬大軍給了十四阿哥胤禵,讓他擔任大將軍王,完全就是從培養接班人的角度去考慮的。其實換誰都會這麼想,康熙年紀大了,給兒子多歷練歷練,好順利地接管大清江山,這有什麼不好的呢?包括十四阿哥胤禵本人,也是這麼想的。康熙希望八爺黨的人,把矛頭對向十四阿哥胤禵,這麼一來他真正想要保護的胤禛,就能夠躲過一劫,不受八爺黨的攻擊。
  • 深究康熙兒子們為爭皇位的「九龍奪嫡」事件原因
    成王敗寇,誰都想搏一把,誰都不甘心做案板上的魚肉。看雍正即位後對那些與他爭皇位的兄弟的手段,也恰恰證實了,皇位不僅是權利和寶座,也是活命的機會。那有人要說了,歷史上也不都是兄弟相殘呀,不是也有活得好好的皇子宗親嗎?的確有,而且也不少,但每個朝代不同,狀況也不一樣。
  • 15歲提幫功經歷了什麼?童年照片聰明伶俐,現如今卻判若兩人
    15歲提幫功經歷了什麼?童年照片聰明伶俐,現如今卻判若兩人瑪哈國王一生冊封過五位王妃,直接導致王室的家庭關係很複雜。現在留在王室的只有三個子女:帕公主、思蕊梵公主和提幫功王子。本期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主人公,是泰國的提幫功小王子。十五歲的提幫功經歷了什麼?童年照片聰明伶俐,現如今卻簡直判若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