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年 說說廣西米餅習俗——作家一耕文章鑑賞

2020-12-20 南方融媒

今天是小年,乃民間掃塵、祭灶的日子。

那麼什麼是小年?據資料顯示,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小年日期是除夕。

在風景優美,素有仙城之美稱的廣西武宣,民間俗稱「小年」為農曆臘月廿三。這一天,廣西武宣和周邊桂平等地有做米餅習俗。這是一件全家都能參與的工作,記得小時候是大人小孩全家總動員,男女老幼圍在一起,其樂融融,年味濃濃。

關於武宣米餅的歷史,據《武宣縣誌》飲食章節記載:春節民間多習慣包大粽、蒸年糕、做米餅、炸粉圓、炸魚圓。在當地來說,廣西武宣米餅又以東鄉三裡的最為有名。2017年11月1日,武宣米餅已被列入武宣縣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得到更好地傳承。

在我的記憶中,米餅的製作方法工藝繁雜,經過選米、泡米、晾米、炒米、打粉、煮糖、制餡料七道前期工序後,方可進行打餅、蒸餅、曬餅等後續工作。在我小的時候,都是母親帶著我們兄弟姐妹一起做餅,那時候,米餅就是年前的美味佳餚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製作米餅的木製餅模了,一般當地的父老鄉親都是選擇刻上祥禽瑞獸、奇花香草、福祿壽喜之類圖案文字,應該算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木刻藝術品吧。我記得我們家的餅模有金元寶、公雞及鮮花等等。中間凹下去的部分就跟金元寶、公雞一樣的外形,做好的餅也是栩栩如生,令人喜愛。在我們兄弟姐妹分食時,都是說我要「金元寶」,我要「福」,說出來真是好意頭,大人不用刻意去教孩子春節期間說什麼好話,看到美味自然隨口說出,可見老人們的智慧了。可惜的是,前幾年我刻意尋找我們家的餅模,應該是搬家的時候不見了吧,只能留下美好的回憶了。

在採訪中,我了解到,目前在廣西武宣與桂平一帶,一般百姓家裡很少自己做餅了。這估計是程序比較繁瑣,或者是現在出外打工的人多了,在家的都是老人與小孩,勞動力不夠,也就不太願意動手的緣故吧。由此一來,一批米餅作坊應運而生,米餅也不再是春節獨有的應節食品,也成為尋常家庭的日常美食了。

說到廣西米餅,不得不說說在廣州從事食品企業的成功的家鄉人:來自廣西武宣縣東鄉的黃正東,他把家鄉的傳統米餅技術,傳承到大灣區,成立了宏豐食品公司,註冊「噴噴香」商標,通過傳統與現代化技術的結合,把武宣的特色食品銷售到全國,從而聞名粵港澳。我了解到,他廠裡的員工90%以上都是武宣人,可見他在文化傳承與家鄉奉獻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而且,他還以此為基礎,結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理念,製作了老婆餅、老公餅、綠豆餅等等,從而風行食品界,成為廣西人推廣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楷模之一。

美不美,故鄉水;香不香,故鄉餅。春節臨近,能在廣州吃到家鄉特有的食品,我想,已不在於這餅的美味了,而是在於來自家鄉的呼喚,來自家鄉的濃情記憶,從而造就了它永恆的美味來。

作者:一耕,本姓譚,作家、導演,資深媒體人、國家註冊高級策劃師、高級演講師、一耕文學創始人、南粵童星創始人。

一位來自廣西壯族的子弟,某大學院校營銷、演講與寫作導師,曾在政府部門、報社、電視臺、新媒體等工作,任過編輯記者、主編、副社長、總導演,於粵港澳大灣區混生活,會寫作懂演講,混跡文化界,喜歡折騰,拒絕平庸。

特別說明:這是作者本人原創作品,歡迎轉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時必須具上作者姓名與簡介,否則視為侵權。

相關焦點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明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 小年臨近,節日與習俗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生鮮營銷機會點?
    農曆小年臨近,小年又稱為小歲、小年夜,在這一天,民間有祭灶神的習俗。小年操作也是春節營銷的重要節點。結合節日習俗,以及春節營銷的整體規劃,本文從節日營銷選品的角度整理了一些可供使用的思路。小年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除了做好我們平時關注較多的餃子餡料相關商品,茴香、芹菜、韭菜、肉餡、鮁魚、蝦仁等餃子餡常用食材之外,一些生鮮店試著研發出富有新意的餃子,如巧克力草莓餡餃子,酸甜的草莓果肉,蘸著酸奶吃,別有一番風味。
  • 北方和南方小年為何差一天?北方小年吃糖瓜,南方有些地方吃米餅
    小年到底是哪一天並不重要,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祭灶神,所以會有很多的美食,上一篇中講過了北方的糖瓜,今天主要想講一下,廣東那邊愛吃的米餅。南方小年美食米餅米餅顧名思義主要的原料就是大米,也可以用糙米,營養更加豐富,飽腹感更好,升糖指數更低,更加適合正在減脂的寶寶們吃。
  • 小年是哪一天?過小年必吃的12種傳統美食推薦
    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1、餃子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 2020小年,是哪一天?小年有哪些旺運習俗和禁忌?
    啥是小年?2020小年在哪一天?小年,是大年的開始。一般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開始。從這一天起,直到大年三十,每一天,古老民俗都安排了為過大年準備的小年習俗。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吃糖瓜前面咱們說了祭灶,祭灶的供品,有一樣家家戶戶必備的。就是糖瓜。咱們過小年有一句順口溜「二十三,糖瓜粘」。
  • 舌尖上的小年:12種傳統美食不可少!
    舌尖上的小年:12種傳統美食不可少!農曆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米餅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一種以大米為原料,經浸泡、制粉、壓坯成型、烘乾、焙烤、調味等單元操作而加工成的糕點。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餃子北方小年吃餃子吃餃子意為給灶王送行,取怡「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 小年「正日子」究竟是哪天?這個答案我給滿分!
    為了「節省開支」  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  因此北方地區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區:  臘月二十四——「民間傳統小年」  早在宋朝  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  南方大部分地區  仍然保持著這天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 2020年的小年是哪一天?今日小年朋友圈優美文案及小年習俗盤點
    2020年的小年是哪一天?歲尾寒冬,年味漸濃,在甜甜的灶糖香氣裡,我們迎來了傳統佳節——小年。2020年1月17日農曆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傳統節氣——小年夜。小年是除夕前頗為重要的一個節日,習俗有掃塵,祭灶,吃灶糖,年糕等。
  • 科普潮汕人的小年習俗
    農曆臘月二十四,也就是就是我們潮汕人常說的小年,也稱祭灶節。今天已經臘月二十三,還有一天就小年,你是否了解潮汕的小年習俗?臘月二十四,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又被稱為過小年。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北方小年吃什麼及小年習俗小年禁忌大全
    北方小年吃什麼?記得兒時,每到小年,各家各戶的炮竹聲就響起,就知道春節來了。如今依舊是過年,但是年味好像淡了許多。其實節日沒變,變得是我們對待節日的態度。重拾那些舊習俗,今年的年味,或許能夠更濃鬱。2020年1月17日農曆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傳統節氣——小年夜。分享關於小年的諺語及小年的由來習俗。辭舊迎新小年忙,擦窗掃地淨灶膛。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
  • 「小年」是什麼時候?「小年」的由來及習俗,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把小年改成了「臘月二十三」。「小年」是民間的一個風俗文化,根據各地的習俗不同,「小年」的時間和意義也不同。圖片來源網絡那麼「小年」都有哪些習俗呢?因為已經到臘月二十三了,也應該為過年做準備了,所以在「小年」的時候,大家都會打掃房間,貼窗花。
  •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差一天的原因 小年習俗差異2020小年微信文案
    俗話說,「小年」不小,這天以後,人們開始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南北方小年的習俗差異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除了日期有所差異,習俗上也是各有不同。今天林小E就帶大家感受一下南北方小年習俗的差異。
  • 今天就是小年了,有什麼習俗和禁忌
    今天就是小年了,在小時候我非常喜歡過小年了,因為小年能吃灶糖,現在還是過年,但是過年的味道卻是淡了不少,其實節日還是那個節日,是我們對節日的態度變了,讓我們重溫那些舊的習俗,使今年的年味更濃鬱一些。所以,對於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有重大的利害關係,在小年那天晚上,家家戶戶會向灶王爺燒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有地區流傳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你上天,嘴裡吃著糖餳板,玉帝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有面有衣穿」的民歌。
  • 2020年小年微信簡訊祝福語 小年夜一句話祝福語簡短說說文案
    2020年小年問候祝福語優美句子有哪些?2020年1月17日星期五,農曆臘月二十三,是長江以北地區的小年。整理小年一句話祝福語簡短說說文案,一起來看看吧!》》》推薦閱讀:小年夜是幾月幾號?北方小年吃什麼及小年習俗小年禁忌大全2020年小年問候祝福語優美句子小年來臨喜臨門,送上一個聚寶盆,裝心裝愛裝愛心,裝金裝銀裝財神,裝了健康裝事業,裝了朋友裝親人,每時每刻送祝福,甜甜蜜蜜過新年!
  • 北方小年南方小年時間是同一天嗎 南北方小年習俗有什麼區別不同
    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小年呀!「小年」這天該幹啥?傳統「小年」與「祭灶」息息相關。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由此而來,也衍生處小年眾多的習俗。祭灶吃糖瓜  「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
  • 小年祭灶的流程是什麼?小年祭灶的習俗有哪些?
    祭灶是小年的主要習俗之一,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那麼小年祭灶的流程是什麼?小年祭灶的習俗有哪些?      一、小年祭灶的流程      3、小年當天家中男主人將準備好的祭品、香燭擺放在灶君神龕前,跪坐在地上,開始跪拜祭祀。過程中不要有女性參與。      4、用灶糖在灶君神像嘴上抹上一些,同時祈求灶君上天言事多說好話。      5、送灶君,祭拜之後恭送灶君升天,虔誠的將舊的灶君畫像請下來,放在灶膛中燒掉。
  • 銅陵市義安區胥壩鄉村民做米粑粑過小年
    2月7日上午,在銅陵市義安區胥壩鄉群心村一農戶家,女村民們正在做米粑粑,以此來喜迎農曆小年的來臨。  據了解,胥壩鄉是銅陵市義安區的一個鄉在地圖中查看。這裡村民有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習俗,據說過去村民做米粑粑主要是為了祭祀灶王爺,傳說灶王爺在每年臘月二十三這天都要見玉皇大帝報告下面情況。為了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大家都要做米粑粑送給灶王爺。恰好這天又是過小年,由此人們便有了吃米粑粑過小年和送灶王爺習俗。
  • 合適小年發的朋友圈說說 小年快樂的說說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合適小年發的朋友圈說說 小年快樂的說說 1、祝小年快樂,大年更快樂! 2、小年到,祝福到,祝大家小年團團圓圓,快快樂樂! 3、小年春節不送禮,發條簡訊送給你.健康快樂長伴你,好運和你不分離. 4、小年快樂!萬事大吉!合家歡樂!財源廣進!吉祥如意!花開富貴!金玉滿堂!
  • 小年的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2019年小年是哪一天?2019年1月28日臘月二十三是北方人的小年,而南方人小年是臘月二十四,為什麼南北方小年夜只差一天?小年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小編整理小年夜來源及傳說故事,過小年有哪些傳統習俗?小年夜節日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南北方小年有差異 天地間神恩無厚薄
    轉眼間,臘月二十三到來,在北方民俗中,今天又被稱為小年,小編是東北人,閉上眼,就能感受到,從今天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一大波餃子排著隊伍即將靠近的震撼。但比吃餃子更重要的是送灶神上天,也稱祭灶,這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道教民風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