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放棄繼承家族企業玩泥巴 變身成都潮州手拉朱泥制壺第一人

2020-12-20 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夥放棄繼承家族企業玩泥巴 變身成都潮州手拉朱泥制壺第一人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王波  2015年11月12日05:00


圖為廖奧作品《蜀韻傳承》(王波 攝)

  人民網成都11月12日電(王波)「一把手拉壺的好壞,要從它的實用性以及『精』『氣』『神』來判斷。」近日,記者採訪到成都潮州手拉朱泥制壺第一人廖奧,他說,四川的茶友好多都不太懂手拉壺,這是他目前遇到的難題,而他的夢想,是要將潮州手拉壺文化在四川推廣開來。

  放棄繼承家族企業玩泥巴 5年用掉5噸泥

  從小叛逆的廖奧性格自立,大學畢業後,家境殷實的他放棄繼承家族企業到潮州做起了茶產業生意,從此開始認識並愛上手拉壺。「我是因為看過老師的一把壺從而萌生了學藝的想法。」廖奧說,因為愛上了手拉壺,懂得了一些相關知識,從壺可以看出制壺人的個性,所以他特別想見見制壺人,機緣巧合下,他認識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傳承人謝華,後便拜其為師,開始學習手拉制壺技藝。

  「剛開始的時候在老師的授徒工作室學習基礎技藝。我就住在工作室裡,每天練習近20個小時,做完就睡覺,睡完繼續起來拉壺。」談起學藝過程,廖奧感概萬千,他說,近三個月的基礎訓練,讓他的雙手因泡水太久而化膿,也患上了行業的職業病頸椎病,每天早上起來看到初升的太陽,他就為自己打氣,一定要堅持下去。

  「直到有一天,老師告訴我,讓我晚上到他的工作室去。」這讓廖奧興奮不已,他說,到老師自己的工作室,就代表老師將要對你進行手把手的指導,這也是嫡傳弟子才有的待遇。

  據廖奧介紹,在5年多的學藝時間裡,他總共用掉5噸左右的泥,用壞5臺拉坯機,製作了萬餘把手拉壺。

  目前在成都,師承謝華的廖奧成為了做潮州手拉朱泥壺的唯一傳人。

  回鄉創業遇難題 開辦手拉制壺培訓班傳承技藝

  學成後的廖奧帶著老師推廣手拉壺文化的願望,回到家鄉成都開起了功夫茶館。「四川人多喝蓋碗茶,對功夫茶不是很了解。」廖奧說,在川人的觀念裡,功夫茶還是一種比較高端的品茶方式,但其實在潮州,幾乎家家戶戶都喝功夫茶。這樣一來,手拉壺作為功夫茶才有的器具在四川很難得到推廣。「我在四川茶藝界還沒有遇到真正懂壺的玩家。」廖奧說,一把手拉壺的好壞,要從它的實用性以及「精」「氣」「神」來判斷。「精」指的是手拉壺的工藝細節完美,「氣」指的是壺整體的氣場,「神」指的是壺所傳遞的文化內涵。

  「這就是文化上的差異吧,我們不能夠去改變川人喝茶的習慣,只能從手拉壺的製作技藝和收藏價值上進行推廣。」於是,廖奧便在成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起了培訓班教授手拉制壺技藝,目前,已有100多人前來學習。

  把成都元素融入潮州手拉壺 作品被送至歐洲展出

  「如何把作品融入成都元素,這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為製作出據有成都元素的作品,在思索了整整1年時間,數易其稿之後,廖奧製作的手拉壺《蜀韻傳承》有幸被成都外僑辦送往歐洲展出。《蜀韻傳承》以古代文明中象徵吉瑞的禮器「琮」用藝術化的處理方式化作壺形,創新使用了描金工藝將燦爛的太陽神鳥圖騰篆刻在蓋面,不僅還原了古蜀文明的燦爛輝煌,也以明顯的巴蜀文化地域特徵亮明了它的身份。對於這件作品,廖奧評價說:「老的傳統可以有新的設計,新的東西也可以借鑑老的傳統,在成都這片包容並蓄的土地上,創意設計從來就不拘泥於形式,創意沒有邊界,設計沒有局限!」

  「讓更多人認識潮州手拉朱泥壺,這是我的使命。」廖奧說,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體驗並喜歡上手拉制壺技藝,讓朱泥壺進入更多成都人的茶室。

  新聞連結:

  潮州手拉朱泥壺歷史悠久,積澱深厚,演化有緒。宋以後,潮州成為陶器生產中心,潮州手拉朱泥壺是潮州陶瓷一奇葩,從清代中期,潮州朱泥壺便獨具一格,廣泛生產和應用,並代代相傳一直延續至今。而用於製作朱泥壺的朱泥俗稱「紅泥」,屬天然礦料。用它所做成的朱泥壺質地異常堅實,表面平滑卻能保持低微的吸水性和透水性,細膩柔韌而不含砂,光滑度高,手感細滑;保溫性好,泡茶不失原味深受大眾的喜愛。

(責編:羅昱、高紅霞)

相關焦點

  • 再過兩三年 潮州朱泥壺會有個爆發期
    國之神器太極百歲壺仁·壽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謝華表示,手拉朱泥壺的發展關鍵在人才10年前,手拉朱泥壺才賣一把才賣100多元,而近幾年,即便在嘉德等拍賣行拍出幾十萬元一把的朱泥壺也算正常,手拉朱泥壺已逐漸得到市場認可和藏家的賞識。
  • 回顧 | 潮州手拉朱泥壺體驗工作坊
    >柯敏為吸引更多汕大學生學習和感悟中國優秀傳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宣傳推廣潮州傳統手拉朱泥壺技藝,淑德書院邀請了「柏蔭精舍手拉壺培訓中心」的創始人柯敏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場潮州「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手拉成型體驗活動,讓大家在動手中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
  • 暑假「玩」非遺 東莞大學生赴潮州學習潮州手拉壺
    暑假「玩」非遺潮州手拉壺工作室來了一群東莞大學生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家源暑假來了,當不少學生正享受難得的清閒時光時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一壺一蓋社會實踐隊的大學生正在裕德堂壺藝研究所學習手拉壺技藝。一周時間具備制壺的動手能力從7月11日起,位於潮州市楓溪區的裕德堂壺藝研究所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來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東莞校區)一壺一蓋社會實踐隊的15名學生。
  • 潮州手拉壺藝愛好者陳輝:推廣手拉壺 弘揚壺文化
    潮州手拉壺作為潮州工夫茶道的主角,長期以來是潮州人飲茶的必需品,也是潮州重要的工藝品。在潮州,有這樣一個人,他多年來一直致力推廣發展潮州手拉壺文化,把潮州手拉壺帶上展覽會,拓寬潮州手拉壺的銷售市場。在他的努力下,潮州手拉壺越來越被外界所熟知,手拉壺市場也越來越活躍。
  • 潮州手拉壺工夫茶登上北大講壇
    謝華向北大師生介紹潮州手拉朱泥壺。謝華展示的手拉壺作品。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陳家源)潮州手拉壺歷史悠久,但卻一直「養在深閨」,外界真正了解潮州手拉壺者並不多。作為潮州手拉壺界唯一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近日受央視《手藝中國》之邀前往北京大學,與北大師生們分享了《讓傳承成為潮流》的主題講座,將潮州手拉朱泥壺及其文化帶進大學校園。活動現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潮州手拉朱泥壺國家級傳承人謝華與他的得意門生廖奧一起,為北大師生們講述了潮州手拉朱泥壺的傳承與創新。
  • 潮州西塘村以製作手拉朱泥壺聞名,通過手拉壺的發展帶動村的發展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以製作手拉朱泥壺聞名的小鄉村——湘橋區鳳新街道西塘村。這個豎著手拉朱泥壺標誌的地方就是西塘村的村口。如今的西塘村正憑藉手拉朱泥壺這張特色招牌逐漸聞名於世。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老安順第四代傳人 章燕城近年來,村裡的手拉壺製作成風,大家都做得挺好。有促動就有進步,覺得別人的壺好看那麼就多去學習研究。
  • 東莞大學生暑期潮州探「非遺」,手拉壺大師「手把手」傳授真功夫
    揉泥、拉坯、拉壺蓋……7月12日至17日期間,潮州市楓溪區的裕德堂壺藝研究所熱鬧非凡。這裡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來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一壺一蓋」社會實踐隊師生。他們利用暑假時間,專程從東莞來到潮州這座「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學習和調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
  • 潮州手拉壺供不應求 大師廣收徒培育傳承人
    張浪 攝     中新社潮州5月31日電 題:潮州手拉壺供不應求 大師廣收徒培育傳承人  作者 陳啟任  2012年,廣東潮州手拉壺老字號「俊合號」的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在潮州開班廣招學徒,4年來培養學員過百人。
  • 潮州街頭閒逛,偶遇大師在街頭表演「世界最小」手拉壺,技藝精湛
    這次,潮州街頭漫步,路上遇到了一個手工茶壺製作大師正在製作手拉壺。潮州手拉壺作為潮州工夫茶最不可缺少的茶具組成,是工夫茶品飲精髓的最佳體現。潮州壺越來越受藏家和市場的歡迎,同樣離不開潮州工夫茶的發展,因此這種潮州的手拉壺也非常受人歡迎,就算是這樣帶有表演性質的製作,也很吸引人。
  • 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 (1/6)
    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6) "← →"翻頁 5月24日,記者來到成都市錦江區錦東路,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
  • 朱泥紫砂壺,為何那麼貴
    就字面而言,中國古有的一個習慣概念:朱者——紅也,所以朱泥泛指紅泥一類。但玩壺界又以高品質紅泥稱謂朱泥,普通紅泥一般並不叫朱泥,(雖然廣義上講也是朱泥),朱泥與普通紅泥是有嚴格的區別。與眾不同的朱泥泥料朱泥從礦源上看來比較稀少,不可能像紅泥這樣大量開採,從配方上而言也與普通紅泥相差很多,一般來說都是手工煉成,所以製作比較困難。
  • 朱泥名家中青輩實力派紫砂藝人·李漢東 - 朱泥滿瓢
    ·李漢東·朱泥名家,紫砂界中青年實力陶手!從業十餘年,堅持朱泥全手工製作.作品延續傳統,古意盎然,精琢細節,方寸之間可窺見其一絲不苟的制壺態度.近年來尤其注重創新.獨具個人風格!
  • 宜興紫砂、建水紫陶、景德鎮陶瓷、潮州朱泥壺四者有什麼區別?
    ▲潮州朱泥壺潮州朱泥壺中的朱泥屬於天然礦料,俗稱「紅泥」,是朱泥泥料的一種。原土最大的特點是氧化鐵含量高,呈土黃色。潮州朱泥燒制出來的茶壺內外顏色不同。▲建水紫陶建水紫陶含鐵量高,成品硬度較高,呈金屬質感,密封性好存儲功能佳。質感較為細較柔,通過多次淘洗濾漿製成的泥料,可以滿足對陶坯做精細的雕刻,和對成品的無釉磨光的工藝要求。
  • 朱泥名家中青輩實力派紫砂藝人·李漢東 - 半月(二式)
    ·李漢東·朱泥名家,紫砂界中青年實力陶手!從業十餘年,堅持朱泥全手工製作.作品延續傳統,古意盎然,精琢細節,方寸之間可窺見其一絲不苟的制壺態度.近年來尤其注重創新.獨具個人風格
  • 廣東潮州小學生學習手拉壺文化
    潮州是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文化底蘊深厚。在很多傳統技藝日漸式微之時,潮州傳統手拉朱泥壺(下稱「手拉壺」)技藝走出了一條傳承新路子,通過公益培訓班等形式讓更多年輕一輩接觸、了解、傳承這一傳統技藝。中國工美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瑞端14日告訴記者,「多彩非遺文化傳承——潮州市楓溪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系列活動」第一期「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公益培訓班吸引了不少小學員,其中最小的年僅10歲。張瑞端稱,希望通過公益培訓班帶動更多人學習手拉壺製作。「我有信心讓學員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就能獨立完成一個手拉朱泥壺的製作。」
  • 潮州手拉壺非遺傳承人開班傳藝,與雕塑「聯姻」創新品
    今年春節期間,央視特別節目《唱響新時代》走進潮州。作為潮州手拉壺界唯一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親自示範並講解,通過鏡頭讓全國觀眾認識了潮州手拉壺這項傳統技藝。潮州手拉壺,因其純手工打造而極具藝術價值。可由於造型較為單一,近年來發展遭遇瓶頸。
  • 通訊:廣東潮州小學生學習手拉壺文化
    中新社汕頭11月14日電 題:廣東潮州小學生學習手拉壺文化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潮州是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文化底蘊深厚。在很多傳統技藝日漸式微之時,潮州傳統手拉朱泥壺(下稱「手拉壺」)技藝走出了一條傳承新路子,通過公益培訓班等形式讓更多年輕一輩接觸、了解、傳承這一傳統技藝。中國工美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瑞端14日告訴記者,「多彩非遺文化傳承——潮州市楓溪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系列活動」第一期「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公益培訓班吸引了不少小學員,其中最小的年僅10歲。
  • 吳錦全潮州手拉壺最「院派」的大師
    記者今天特意走訪了以一把別出心裁的「紅頭船」手拉壺為第六屆粵東僑博會獻禮的作者,廣東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潮州手拉壺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百年老字號「祥記」第四代傳人吳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