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11月12日電(王波)「一把手拉壺的好壞,要從它的實用性以及『精』『氣』『神』來判斷。」近日,記者採訪到成都潮州手拉朱泥制壺第一人廖奧,他說,四川的茶友好多都不太懂手拉壺,這是他目前遇到的難題,而他的夢想,是要將潮州手拉壺文化在四川推廣開來。
放棄繼承家族企業玩泥巴 5年用掉5噸泥
從小叛逆的廖奧性格自立,大學畢業後,家境殷實的他放棄繼承家族企業到潮州做起了茶產業生意,從此開始認識並愛上手拉壺。「我是因為看過老師的一把壺從而萌生了學藝的想法。」廖奧說,因為愛上了手拉壺,懂得了一些相關知識,從壺可以看出制壺人的個性,所以他特別想見見制壺人,機緣巧合下,他認識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傳承人謝華,後便拜其為師,開始學習手拉制壺技藝。
「剛開始的時候在老師的授徒工作室學習基礎技藝。我就住在工作室裡,每天練習近20個小時,做完就睡覺,睡完繼續起來拉壺。」談起學藝過程,廖奧感概萬千,他說,近三個月的基礎訓練,讓他的雙手因泡水太久而化膿,也患上了行業的職業病頸椎病,每天早上起來看到初升的太陽,他就為自己打氣,一定要堅持下去。
「直到有一天,老師告訴我,讓我晚上到他的工作室去。」這讓廖奧興奮不已,他說,到老師自己的工作室,就代表老師將要對你進行手把手的指導,這也是嫡傳弟子才有的待遇。
據廖奧介紹,在5年多的學藝時間裡,他總共用掉5噸左右的泥,用壞5臺拉坯機,製作了萬餘把手拉壺。
目前在成都,師承謝華的廖奧成為了做潮州手拉朱泥壺的唯一傳人。
回鄉創業遇難題 開辦手拉制壺培訓班傳承技藝
學成後的廖奧帶著老師推廣手拉壺文化的願望,回到家鄉成都開起了功夫茶館。「四川人多喝蓋碗茶,對功夫茶不是很了解。」廖奧說,在川人的觀念裡,功夫茶還是一種比較高端的品茶方式,但其實在潮州,幾乎家家戶戶都喝功夫茶。這樣一來,手拉壺作為功夫茶才有的器具在四川很難得到推廣。「我在四川茶藝界還沒有遇到真正懂壺的玩家。」廖奧說,一把手拉壺的好壞,要從它的實用性以及「精」「氣」「神」來判斷。「精」指的是手拉壺的工藝細節完美,「氣」指的是壺整體的氣場,「神」指的是壺所傳遞的文化內涵。
「這就是文化上的差異吧,我們不能夠去改變川人喝茶的習慣,只能從手拉壺的製作技藝和收藏價值上進行推廣。」於是,廖奧便在成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起了培訓班教授手拉制壺技藝,目前,已有100多人前來學習。
把成都元素融入潮州手拉壺 作品被送至歐洲展出
「如何把作品融入成都元素,這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為製作出據有成都元素的作品,在思索了整整1年時間,數易其稿之後,廖奧製作的手拉壺《蜀韻傳承》有幸被成都外僑辦送往歐洲展出。《蜀韻傳承》以古代文明中象徵吉瑞的禮器「琮」用藝術化的處理方式化作壺形,創新使用了描金工藝將燦爛的太陽神鳥圖騰篆刻在蓋面,不僅還原了古蜀文明的燦爛輝煌,也以明顯的巴蜀文化地域特徵亮明了它的身份。對於這件作品,廖奧評價說:「老的傳統可以有新的設計,新的東西也可以借鑑老的傳統,在成都這片包容並蓄的土地上,創意設計從來就不拘泥於形式,創意沒有邊界,設計沒有局限!」
「讓更多人認識潮州手拉朱泥壺,這是我的使命。」廖奧說,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體驗並喜歡上手拉制壺技藝,讓朱泥壺進入更多成都人的茶室。
新聞連結:
潮州手拉朱泥壺歷史悠久,積澱深厚,演化有緒。宋以後,潮州成為陶器生產中心,潮州手拉朱泥壺是潮州陶瓷一奇葩,從清代中期,潮州朱泥壺便獨具一格,廣泛生產和應用,並代代相傳一直延續至今。而用於製作朱泥壺的朱泥俗稱「紅泥」,屬天然礦料。用它所做成的朱泥壺質地異常堅實,表面平滑卻能保持低微的吸水性和透水性,細膩柔韌而不含砂,光滑度高,手感細滑;保溫性好,泡茶不失原味深受大眾的喜愛。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