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廣東潮州小學生學習手拉壺文化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汕頭11月14日電 題:廣東潮州小學生學習手拉壺文化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潮州是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文化底蘊深厚。在很多傳統技藝日漸式微之時,潮州傳統手拉朱泥壺(下稱「手拉壺」)技藝走出了一條傳承新路子,通過公益培訓班等形式讓更多年輕一輩接觸、了解、傳承這一傳統技藝。

中國工美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瑞端14日告訴記者,「多彩非遺文化傳承——潮州市楓溪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系列活動」第一期「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公益培訓班吸引了不少小學員,其中最小的年僅10歲。

張瑞端稱,希望通過公益培訓班帶動更多人學習手拉壺製作。「我有信心讓學員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就能獨立完成一個手拉朱泥壺的製作。」張瑞端說。

記者看到,培訓班上張瑞端「手把手」對學生進行教學,悉心傳授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18名熱愛手拉壺文化的潮州實驗小學小學生認真學習這門傳統技藝。

「我們學校以前也有開設手拉壺製作的課程,接觸後覺得很感興趣,所以這次就報名參加培訓班。」小學員陳同學告訴記者。

目前,潮州市工藝美術有43個門類,擁有1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特色產業。廣東潮州楓溪手拉壺歷史悠久,成型手法迥異於宜興紫砂壺。它採用的是古老的轆轤手拉方法,其成形過程是將泥料自下向上伸延且內外翻轉,構成塑造技藝的運動空間。成型時手指和手臂相對的捏、壓、按、擠,促使坯體絞轉多姿,手拉成型,靈活多變、隨意而就。於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張瑞端稱,希望通過公益培訓班挖掘「好苗子」,讓更多人參與到手拉壺製作行列,做出更多的精品,使楓溪手拉壺名揚中外,讓「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這一非遺傳承項目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潮州楓溪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惠瑤表示,技藝傳承,關鍵在人,重在行動。希望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這一平臺,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融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通過技藝展示、互動教學等形式,讓大家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從而去熱愛它、傳承它。(完)

相關焦點

  • 廣東潮州小學生學習手拉壺文化
    潮州是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文化底蘊深厚。在很多傳統技藝日漸式微之時,潮州傳統手拉朱泥壺(下稱「手拉壺」)技藝走出了一條傳承新路子,通過公益培訓班等形式讓更多年輕一輩接觸、了解、傳承這一傳統技藝。中國工美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瑞端14日告訴記者,「多彩非遺文化傳承——潮州市楓溪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系列活動」第一期「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公益培訓班吸引了不少小學員,其中最小的年僅10歲。張瑞端稱,希望通過公益培訓班帶動更多人學習手拉壺製作。「我有信心讓學員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就能獨立完成一個手拉朱泥壺的製作。」
  • 潮州手拉壺藝愛好者陳輝:推廣手拉壺 弘揚壺文化
    潮州手拉壺作為潮州工夫茶道的主角,長期以來是潮州人飲茶的必需品,也是潮州重要的工藝品。在潮州,有這樣一個人,他多年來一直致力推廣發展潮州手拉壺文化,把潮州手拉壺帶上展覽會,拓寬潮州手拉壺的銷售市場。在他的努力下,潮州手拉壺越來越被外界所熟知,手拉壺市場也越來越活躍。
  • 暑假「玩」非遺 東莞大學生赴潮州學習潮州手拉壺
    ,東莞的一群大學生卻千裡迢迢來到潮州,學習和調研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這是一群來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一壺一蓋社會實踐隊的學生。7月11日,他們來到潮州市楓溪區裕德堂壺藝研究所,除了學習製作手拉壺外,他們還將探索如何更好地傳承創新這項古老的非遺技藝。17日,這群學生結束了為期一周的調研實踐活動,他們有哪些收穫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一壺一蓋社會實踐隊的大學生正在裕德堂壺藝研究所學習手拉壺技藝。
  • 潮州手拉壺供不應求 大師廣收徒培育傳承人
    張浪 攝     中新社潮州5月31日電 題:潮州手拉壺供不應求 大師廣收徒培育傳承人  作者 陳啟任  2012年,廣東潮州手拉壺老字號「俊合號」的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在潮州開班廣招學徒,4年來培養學員過百人。
  • 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 (1/6)
    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6) "← →"翻頁 5月24日,記者來到成都市錦江區錦東路,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
  • 潮州手拉壺——小小身軀大智慧
    潮州手拉壺作為潮州工夫茶道的主角,長期以來是潮州人飲茶的必需品,也是潮州重要的工藝品。 一把小小的壺,穿過歷史長長的棧道,從明朝到今天,經歲月薰陶,潮州手拉壺已是工夫茶茶藝器具的黃金主角,其製作手拉壺的泥料及工藝水準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潮州手拉壺工夫茶登上北大講壇
    謝華向北大師生介紹潮州手拉朱泥壺。謝華展示的手拉壺作品。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陳家源)潮州手拉壺歷史悠久,但卻一直「養在深閨」,外界真正了解潮州手拉壺者並不多。作為潮州手拉壺界唯一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近日受央視《手藝中國》之邀前往北京大學,與北大師生們分享了《讓傳承成為潮流》的主題講座,將潮州手拉朱泥壺及其文化帶進大學校園。活動現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潮州手拉朱泥壺國家級傳承人謝華與他的得意門生廖奧一起,為北大師生們講述了潮州手拉朱泥壺的傳承與創新。
  • 潮州 工匠大師打造手拉壺精品展
    南方日報訊 (記者/蘇仕日 達海軍)2日,潮州市博物館與40多位潮州手拉壺工匠大師聯合打造「當代潮州手拉壺精品展」。據悉,這是潮州市博物館首次開設潮州手拉壺專題展覽。潮州手拉壺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介紹,本次展覽共展出80多件(套)潮州手拉壺精品,其中既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的作品,也有吳氏「源興炳記」、章氏「老安順」等潮州手拉壺老字號傳人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潮州手拉壺藝人盧文祥根據潮州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宋代龍鈕大銅鐘」的造型、紋飾、內涵等創作出《鳴揚》壺。
  • 潮州盧壺文化:手拉壺中的龍鳳
    有龍城就有鳳城,國內別名為鳳城的地方也有不少,廣東潮州就是其中之一。 廣東潮州府地靈人傑,人文歷史悠久,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繁衍。自秦朝,即為廣東地。秦朝至三國,隸屬南海郡揭陽縣。晉義熙九年(413年)以秦漢揭陽縣境置義安郡。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原義安郡改稱潮州,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命名。 潮州別稱鳳城,據史料所載,最晚始於南宋時期。
  • 吳錦全潮州手拉壺最「院派」的大師
    記者今天特意走訪了以一把別出心裁的「紅頭船」手拉壺為第六屆粵東僑博會獻禮的作者,廣東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潮州手拉壺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百年老字號「祥記」第四代傳人吳錦全。
  • 東莞大學生暑期潮州探「非遺」,手拉壺大師「手把手」傳授真功夫
    揉泥、拉坯、拉壺蓋……7月12日至17日期間,潮州市楓溪區的裕德堂壺藝研究所熱鬧非凡。這裡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來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一壺一蓋」社會實踐隊師生。他們利用暑假時間,專程從東莞來到潮州這座「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學習和調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手拉壺。
  • 潮州街頭閒逛,偶遇大師在街頭表演「世界最小」手拉壺,技藝精湛
    這次,潮州街頭漫步,路上遇到了一個手工茶壺製作大師正在製作手拉壺。潮州手拉壺作為潮州工夫茶最不可缺少的茶具組成,是工夫茶品飲精髓的最佳體現。潮州壺越來越受藏家和市場的歡迎,同樣離不開潮州工夫茶的發展,因此這種潮州的手拉壺也非常受人歡迎,就算是這樣帶有表演性質的製作,也很吸引人。
  • 匠人百科 潮州手拉壺製作師佘勳榮:憑藉滿腔鄉情的手作美談
    工藝美術師,廣東省嶺南民間工藝研究院副研究員,潮州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潮州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2010年,憑著對潮州傳統手拉壺的熱愛及對傳統手工藝傳承的信念
  • 廣東潮州手拉壺大師張瑞端:歷時12載創作12生肖壺賀歲
    陳啟任 攝中新網潮州1月6日電 題:廣東潮州手拉壺大師張瑞端:砥礪12年創作12生肖壺賀歲中新網記者 陳啟任農曆豬年將至,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潮州手拉壺大師張瑞端近日推出《聰者豬》生肖手拉壺賀歲,並在第十三屆深圳冬季文博會斬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 回顧 | 潮州手拉朱泥壺體驗工作坊
    >柯敏為吸引更多汕大學生學習和感悟中國優秀傳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宣傳推廣潮州傳統手拉朱泥壺技藝,淑德書院邀請了「柏蔭精舍手拉壺培訓中心」的創始人柯敏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場潮州「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手拉成型體驗活動,讓大家在動手中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
  • 《當代潮州手拉朱泥壺作品展》將在全省巡展
    南方+記者獲悉,潮州市博物館策劃的《當代潮州手拉朱泥壺作品展》被廣東省流動博物館納入展覽規劃,該展覽將在廣東省各級博物館流動展出。據悉,這是該博物館首次將地方傳統工藝作為專題展覽的形式送到全省各地展出。潮州手拉壺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潮汕,品飲工夫茶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工夫茶是潮文化的代表,而手拉壺,則是工夫茶文化中最直接的最具像的載體。
  • 小夥放棄繼承家族企業玩泥巴 變身成都潮州手拉朱泥制壺第一人
    近日,記者採訪到成都潮州手拉朱泥制壺第一人廖奧,他說,四川的茶友好多都不太懂手拉壺,這是他目前遇到的難題,而他的夢想,是要將潮州手拉壺文化在四川推廣開來。   放棄繼承家族企業玩泥巴 5年用掉5噸泥   從小叛逆的廖奧性格自立,大學畢業後,家境殷實的他放棄繼承家族企業到潮州做起了茶產業生意,從此開始認識並愛上手拉壺。
  • 潮州西塘村以製作手拉朱泥壺聞名,通過手拉壺的發展帶動村的發展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老安順第四代傳人 章燕城近年來,村裡的手拉壺製作成風,大家都做得挺好。有促動就有進步,覺得別人的壺好看那麼就多去學習研究。省工藝美術大師 老安順第五代傳人 章海元來參觀的人也越來越多,像一些在廣州、深圳,很多人每逢節假日都會來這裡參觀手拉壺製作。
  • 詹冬業老師分享手拉壺鑑賞知識
    「鑑賞一把手拉壺可以從泥料、工藝、造型這三個方面來看。一把壺是否有很好的適茶性,能不能將茶衝泡的更好喝,泥料好不好是主要的。泥料首先要原礦,不能有添加化學物質,手拉壺傳統泥料一般是採自潮州青毛山和富麗山一帶的深層紅泥,然後經過挑選、碾磨、過篩、揉煉等工序後,還必須經過多年的陳腐,才可以進行製作手拉壺。」詹冬業說。
  • 【活動預告】潮州古城所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潮州古城區文物管理所將開展一系列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在這裡,你將欣賞到潮州歌謠、潮州工夫茶藝,了解到潮州手拉壺的製作過程,還可以報名學習製作麥稈畫。還在等什麼呢?快點來參與我們的活動吧!